高俊一下子抓住了身邊的金刀,軍官們也都驚愕的握住武器,剛才的聲音一點都不熟悉,不是什麽自己人,而本次學習班是高度秘密的會議,外麵有軍兵看守,一般人也應該進不來。
一個留著髯須的老者推開後門,笑眯眯的走了進來,高俊懷疑的盯緊此人:“你是何人?”
“高郎君先說我說的對不對呢?”
“‘有也沒有’?太過粗略,詳細解來。”
這老者哈哈一笑:“依我看,南家軟弱,但此次戰爭中未必就會被動挨打,一定不會輕易屈從於道家的要求,所以,宋宋廷必然是不戰不和,既不屈膝求降,但是卻也不會大舉進犯河南。戰爭將持續很久,每多持續一天,蒙古人的氣焰就更高漲一分,等這場仗打完了,咱們的末日也就到了。”
高俊心神一動:“所解深有遠見,敢問先生是何人?”
何誌也也笑著走了進來:“這位先生是我送到這裏來的,人家聽說你高郎君的名聲,願意前來投奔。”
高俊奇怪的看著何誌也,意思是說這位到底是誰啊,好像挺厲害的。
這位老者看出來高俊的神色,拱手施禮:“老夫姓王,名澮,字玄佐。”
“原來是遼東處士王澮先生。”高俊趕緊施禮:“先生此番來,我太平軍有謀主了。”
在高俊的帶領下,全體軍使都見過了這位王澮。
王澮,此人可以說是金末曆史上最為神秘的人物,不斷的出現在各類史籍上,但從未有本人的傳記,隻有文學家元好問在其著作中留下了不到百字的記載:這位王澮是鹹平人,少年攻讀玄學,好議論,隱居山中,為處士,雖有才名,但是不願為官。
可是這個似乎是誌在山林的人,卻在貞祐三年做出了出人意料的決定:響應蒲鮮萬奴的號召,前去幫助其建立所謂的大真國去了,按照元朝人的說法,他在遼東被蒙古人俘虜,那個時候已經是所謂大真的尚書省丞相了。
有些人認為他是金末罕見的大策略家,另一部分人認為他隻是浪得虛名,但有一點可以確認:大真國沒有在曆史上翻起什麽浪花。
這位現在本來應該在遼東的人卻出現在山東,讓高俊很是感慨,王澮立刻就參與了旁聽課程。
高俊做出了總結性的語言:“無論勝敗,這場戰爭必須速戰速決,無論道家什麽命令,我們都務必讓山東的農業生產不要受到戰爭的破壞。”
這個學習班辦了將近半個月,在這期間,民政係統也為南征做足了準備,高俊也上表建議不要南征,但他非常清楚這毫無作用。倒是和王澮的劇談很有意思。
“高郎君不必欺瞞,來之前我尚且有所懷疑,但一見到太平軍的樣子,就知道高郎君必然是不甘久居人下之輩,高郎君可是想奪取天下?”
高俊看著王澮:“那又如何?”
“那就要早些布局了,郎君千裏轉戰運河,由此聞名,又能不貪民力,放還河北百姓數十萬,自此大河以北鹹頌恩德,妙也。然而欲奪天下,首先與蒙古戰,欲戰蒙古,僅布線在河北,孤兵不足也。”
高俊略微欠身:“先生以為當如何?”
“選銳旅,入遼東!”王澮指點地圖:“天下以河東為肩背,燕為心室,遼東、山東,為其兩足,故而當穩肩背,扼手足以取心。高郎君當有偏師在河東力阻蒙軍,而以銳兵平遼東,遼東有渤海、契丹,精悍可用,編製為軍,出營州古道,則中原蒙軍皆為甕中之鱉。”
兩個人談了很久,王澮站在地圖前,為高俊勾勒了一副清晰的“爭天下”的藍圖。
十月,完顏珣下詔籌建山東路都統司,鈐轄各軍準備南下,都統為蒙古綱,副都統紇石烈誌、溫敦俊,提控必蘭阿魯帶、嚴實等人,郭仲元被調去陝西,濟南由田琢接手。
黃河畔的曹州,高俊再次和紇石烈誌相見了。
紇石烈誌看上去還是那副大大咧咧的樣子,遠遠的望著高俊就向他招手,縱馬跑了過來,像是老朋友見麵一樣狠狠拍著高俊的肩膀:“你這家夥,我還當你死在大名府了呢。”
高俊沒好氣的迴複:“怎麽?完顏唯鎔沒一刀捅死你?”
紇石烈誌哈哈大笑——大家都聽說了這件事,紇石烈誌和完顏唯鎔兩位提控比試,結果紇石烈差點被插了個透心涼。
隨即,紇石烈誌收斂了笑容:“我聽說你的人馬在大名府折損了不少,愛將戴慶也死了,大名府讓蒙古賊燒成了白地,你現在是不是兵馬短缺?軍器可有無?我這裏還能勻出些多餘的來。”
高俊被感動得差點哭出聲來,連連表示不用,說來說去,兩個人又繞迴南征的話題上,讓高俊失望的是,紇石烈誌居然也認為此次南征必然勝利。
“南家在江北的防禦,我也有所耳聞,自從上次泰和南征以來,建康行馬軍司的兵馬已經被咱們打爛了,南家也不思恢複,新編了什麽江上諸軍。這些兵馬未經什麽大戰,又無統一協調,江北就是一鍋爛湯!近來到有那些紅襖賊助陣,不過這些人都是咱們的手下敗將,又能做的什麽事?依我看,咱們這次南下比當年的泰和南征還容易,直搗建康,並不為難!”
高俊無言以對,說句實際的話,南宋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吳曦舉蜀投金導致四川糜爛,到現在武備還沒有恢複過來,江北與荊襄兩地也一樣,兵馬損失難以補充,論起實力來尚且不如開禧年間。
但金朝又何嚐不是如此?乣軍投蒙、河北盡陷、軍糧不足、器械短缺,尤其是戰馬,眼下已經窮困到要靠吐蕃諸部續的地步,金軍從未如此弱小。一隻尚強盛的金軍可以擊潰一支尚強的宋軍,而眼下雙方已經同樣跌到塵土裏,又怎能確定誰勝誰負呢?
看著麵前趾高氣昂的金軍各部,高俊第一次切切實實的意識到:金朝覆滅已經不可逆轉了,一個強大的帝國滅亡,比一個衰弱混亂的共和國覆滅,更讓人唏噓。高俊不同情完顏珣和女真貴族,他隻是歎息。
一個留著髯須的老者推開後門,笑眯眯的走了進來,高俊懷疑的盯緊此人:“你是何人?”
“高郎君先說我說的對不對呢?”
“‘有也沒有’?太過粗略,詳細解來。”
這老者哈哈一笑:“依我看,南家軟弱,但此次戰爭中未必就會被動挨打,一定不會輕易屈從於道家的要求,所以,宋宋廷必然是不戰不和,既不屈膝求降,但是卻也不會大舉進犯河南。戰爭將持續很久,每多持續一天,蒙古人的氣焰就更高漲一分,等這場仗打完了,咱們的末日也就到了。”
高俊心神一動:“所解深有遠見,敢問先生是何人?”
何誌也也笑著走了進來:“這位先生是我送到這裏來的,人家聽說你高郎君的名聲,願意前來投奔。”
高俊奇怪的看著何誌也,意思是說這位到底是誰啊,好像挺厲害的。
這位老者看出來高俊的神色,拱手施禮:“老夫姓王,名澮,字玄佐。”
“原來是遼東處士王澮先生。”高俊趕緊施禮:“先生此番來,我太平軍有謀主了。”
在高俊的帶領下,全體軍使都見過了這位王澮。
王澮,此人可以說是金末曆史上最為神秘的人物,不斷的出現在各類史籍上,但從未有本人的傳記,隻有文學家元好問在其著作中留下了不到百字的記載:這位王澮是鹹平人,少年攻讀玄學,好議論,隱居山中,為處士,雖有才名,但是不願為官。
可是這個似乎是誌在山林的人,卻在貞祐三年做出了出人意料的決定:響應蒲鮮萬奴的號召,前去幫助其建立所謂的大真國去了,按照元朝人的說法,他在遼東被蒙古人俘虜,那個時候已經是所謂大真的尚書省丞相了。
有些人認為他是金末罕見的大策略家,另一部分人認為他隻是浪得虛名,但有一點可以確認:大真國沒有在曆史上翻起什麽浪花。
這位現在本來應該在遼東的人卻出現在山東,讓高俊很是感慨,王澮立刻就參與了旁聽課程。
高俊做出了總結性的語言:“無論勝敗,這場戰爭必須速戰速決,無論道家什麽命令,我們都務必讓山東的農業生產不要受到戰爭的破壞。”
這個學習班辦了將近半個月,在這期間,民政係統也為南征做足了準備,高俊也上表建議不要南征,但他非常清楚這毫無作用。倒是和王澮的劇談很有意思。
“高郎君不必欺瞞,來之前我尚且有所懷疑,但一見到太平軍的樣子,就知道高郎君必然是不甘久居人下之輩,高郎君可是想奪取天下?”
高俊看著王澮:“那又如何?”
“那就要早些布局了,郎君千裏轉戰運河,由此聞名,又能不貪民力,放還河北百姓數十萬,自此大河以北鹹頌恩德,妙也。然而欲奪天下,首先與蒙古戰,欲戰蒙古,僅布線在河北,孤兵不足也。”
高俊略微欠身:“先生以為當如何?”
“選銳旅,入遼東!”王澮指點地圖:“天下以河東為肩背,燕為心室,遼東、山東,為其兩足,故而當穩肩背,扼手足以取心。高郎君當有偏師在河東力阻蒙軍,而以銳兵平遼東,遼東有渤海、契丹,精悍可用,編製為軍,出營州古道,則中原蒙軍皆為甕中之鱉。”
兩個人談了很久,王澮站在地圖前,為高俊勾勒了一副清晰的“爭天下”的藍圖。
十月,完顏珣下詔籌建山東路都統司,鈐轄各軍準備南下,都統為蒙古綱,副都統紇石烈誌、溫敦俊,提控必蘭阿魯帶、嚴實等人,郭仲元被調去陝西,濟南由田琢接手。
黃河畔的曹州,高俊再次和紇石烈誌相見了。
紇石烈誌看上去還是那副大大咧咧的樣子,遠遠的望著高俊就向他招手,縱馬跑了過來,像是老朋友見麵一樣狠狠拍著高俊的肩膀:“你這家夥,我還當你死在大名府了呢。”
高俊沒好氣的迴複:“怎麽?完顏唯鎔沒一刀捅死你?”
紇石烈誌哈哈大笑——大家都聽說了這件事,紇石烈誌和完顏唯鎔兩位提控比試,結果紇石烈差點被插了個透心涼。
隨即,紇石烈誌收斂了笑容:“我聽說你的人馬在大名府折損了不少,愛將戴慶也死了,大名府讓蒙古賊燒成了白地,你現在是不是兵馬短缺?軍器可有無?我這裏還能勻出些多餘的來。”
高俊被感動得差點哭出聲來,連連表示不用,說來說去,兩個人又繞迴南征的話題上,讓高俊失望的是,紇石烈誌居然也認為此次南征必然勝利。
“南家在江北的防禦,我也有所耳聞,自從上次泰和南征以來,建康行馬軍司的兵馬已經被咱們打爛了,南家也不思恢複,新編了什麽江上諸軍。這些兵馬未經什麽大戰,又無統一協調,江北就是一鍋爛湯!近來到有那些紅襖賊助陣,不過這些人都是咱們的手下敗將,又能做的什麽事?依我看,咱們這次南下比當年的泰和南征還容易,直搗建康,並不為難!”
高俊無言以對,說句實際的話,南宋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吳曦舉蜀投金導致四川糜爛,到現在武備還沒有恢複過來,江北與荊襄兩地也一樣,兵馬損失難以補充,論起實力來尚且不如開禧年間。
但金朝又何嚐不是如此?乣軍投蒙、河北盡陷、軍糧不足、器械短缺,尤其是戰馬,眼下已經窮困到要靠吐蕃諸部續的地步,金軍從未如此弱小。一隻尚強盛的金軍可以擊潰一支尚強的宋軍,而眼下雙方已經同樣跌到塵土裏,又怎能確定誰勝誰負呢?
看著麵前趾高氣昂的金軍各部,高俊第一次切切實實的意識到:金朝覆滅已經不可逆轉了,一個強大的帝國滅亡,比一個衰弱混亂的共和國覆滅,更讓人唏噓。高俊不同情完顏珣和女真貴族,他隻是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