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去寒坐到他對麵,心裏想了一下才對他說:“俊,賜婚縣主這件事情,你還是不要直接拒絕好,道家的心思難以猜測,春雨轉瞬也可變成雷霆。”

    “去寒,我知道你心裏著急,擔心這件事對我不利,但是你放心好了,縣主我是不會尚的,至於得罪道家嘛,我也不會那麽傻。這次你來的正好,我正想派人去開封活動一下,一來為高家軍繼續爭取空間,二來也為尚縣主這件事爭取餘地。”

    “我對這位縣主也有所耳聞,風評還是很好的,萬一事情不可挽迴,你也可以稍稍委屈自己一下……不,是便宜你了。”

    兩個人都笑起來,高俊與殷去寒已經經曆了許多,根本都不把縣主當作是感情的障礙,和在運河上共同經曆過生死的二人相比。這個連麵都沒見過的縣主隻是完顏珣強行設置的一個小小難關而已,兩個人絕不會因此而輕易放棄感情。

    正當兩個人準備討論今天晚上高俊要不要睡在這裏時,何誌也帶著一臉抱歉的臉色來了,告訴高俊又有要緊事要處理。

    高俊從藤椅上一骨碌爬起來,如果何誌也都說要緊的話,那確實不是一般的事。

    “你趕快過去,這邊我來收拾。”看著高俊有些為難,殷去寒趕緊說。

    何誌也其實情況也類似,他正在和小雙一起吃飯,卻被孔元政叫了出來:顯然周邊的敵人並不打算給高家軍放假的機會,郝定在黃河北岸重舉大旗,招集流亡數萬人,占據濟、曹、單三州之地。

    如果僅僅是這樣倒也沒什麽,但是郝定卻登基稱帝,自號大漢皇帝,朝廷大為震驚,已著手下令高俊等人進剿。

    這次完顏珣給高俊的製書言辭懇切,而且事前就開出了重賞:功成則官拜節度!

    郝定也是大家的老朋友了,當初魯南戰役滅九路紅襖軍的時候,郝定是第一路,因為過於吝嗇糧食,在兗州城外與高俊正麵對抗,以至於慘敗,沒想到他又在河北搞出這樣的動靜,高俊有些驚訝:此人何時又有了這般隊伍?

    “據我們了解,這是因為官軍中有一支隊伍叛逃到他旗下,幫助他攻克這三州之地。”趙昉遞上來平陰縣令的呈文:“郭大相公旗下的愛將張惠率領數千名花帽軍叛逃了,如今已經投靠在郝定麾下,所以郝定的勢力更是大為增長,今非昔比。”

    “到底還是叛逃了。”沒有人知道高俊和何誌業的心思:張惠因為金朝對義軍的不公正對待,一怒之下扯旗造反,被圍剿之後逃到忠義軍中,成了南宋的忠義四總管之一,然而臨安小朝廷對這些北方義軍嫉妒猜忌,並且挑撥他們互相殘殺,張惠驚怒,再次北投,被金朝封為忠義四郡王之一,與蒙古對抗,最後戰死於三峰山。

    早在蘆葦蕩之戰的時候,高俊就發覺張惠對朝廷頗有微詞,當時就想到這也許是撬開她的一條線,萬萬沒想到還是棋輸一步,大名府之戰牽扯太多心思,無暇顧及張惠,而他真的起反了。

    “說到底還是河北百姓過得太苦了,自從道家遷往河南以來,人員禁止南下,物資禁止北運,河北貧乏,民間無食,黑韃一年三次四次南下,毀人田地,奪人牛馬,而朝廷不管不問,僅僅設了兩三個行省,精兵銳卒一人不派,民間豈能不怨?”高俊下達命令:

    “對於三州紅襖軍,要以撫為主,尤其是注意說動張惠,郝定如今已經當了皇上,與道家必然是不死不休,要盡可能孤立他,將之徹底消滅。”

    “咱們現在就準備進軍嗎?”

    “準備要開始做,但不急於這一時,等到七月份再前進也無妨,這段時間我且去拜訪行省侯公,另一方麵,我要派人能夠去開封走一走,為咱們高家軍爭取活動餘地,前幾次擴張,朝廷上下之人已經對咱們有所微詞,盡管咱們立下護駕之功,是道家心思莫測,今日雨露明日雷霆,我們還是要小心維護自身才是。”

    大家都站起來,等著高俊的吩咐。

    “本次出征五旗,三正兩貼,孫庭率領!”

    孫庭萬般沒想到是自己,急忙點頭稱是。

    “李銘騎兵助陣!”

    在繳獲了數千匹馬之後,由李銘和段景柱仔細甄別,挑選出兩百批最優良的戰馬。眼下高家軍終於建立了第一個騎兵都和第一個騎兵貼軍都,騎兵編製特殊,三人一組,三組一編,三編一連,二連一都,加上軍使、佐、典、判、什將,一共六十三名騎兵。

    而為了這六十三名騎兵,足足安排了一百名貼軍伺候戰馬和騎手,保養武器,重騎兵的昂貴讓有所心理準備的高俊還是絲絲肉痛。

    此二人受命即刻去準備出征事宜。

    而對於出行開封的事,何誌也親自領纓。

    以往而言,都是高俊領軍出征,何誌也照顧民事,但是這次何誌也主動前往開封,倒是出乎大家的意料,這件事是高俊與何誌也共同商議的,此次開封之行意義重大,高俊私離又不合適,隻能何誌也去。

    根據地民政由趙汝凡、張成武、翟呈信、孔元政、魯家齊共同負責,這幾人在上次叛亂之後都調迴了壽張縣,現下剛好組成五人委員會,分別負責民政、民兵、司法、財政、農務,趙汝凡主導。

    這讓趙汝凡很激動,高、何的信任不變,這下他成了數州民政的總負責人:我趙汝凡雖然隻是個儒林郎,可過的是節度使的日子!

    高俊隨即又點了幾個名字,作為此次開封之行的人選。

    “潘副指揮、趙長史、孫邦佐、蒲察阿虎、鄭迎,你們五個隨何先生去一次開封,龔成護衛,挑幾個能幹的軍兵侍候。”

    “我也去?”鄭迎萬萬沒想到高俊會點自己的名字,顯得十分錯愕。

    “去開封見識見識,趁機和開封的商人們談一談,咱們也有不少物資是要從開封采購的,殷姑娘應該會與你們同行。”高俊計較已定,派潘正過去,因為他是根據地職位最高的武將,需要有這般見識;派趙昉過去,是因為他曾在太學就學,與金朝的文人士子都有交往;派孫邦佐過去,是因為他畢竟為官數年,場麵上的事情都說得過去;而蒲察阿虎定然出身於官宦人家,讓他去也合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顛覆晚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郡箭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郡箭手並收藏顛覆晚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