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麵旗子應該是潘正的,他是高俊手下最忠實的爪牙。”文月兒對楊妙真解釋。
“高俊本人率領一千軍兵尚且被我擊敗,此人隻帶著三四百人,恐怕是太托大了。”楊妙真架起長槍:“妹妹,我記得你也會騎馬。”
“騎得不算好。”
“沒關係,這批紅馬性情溫順,我總疑心在這些人背後還有敵軍的埋伏,咱們兩個人就到他陣前陣後走一圈看看。”楊妙真英姿颯爽,就打算孤身闖陣,文月兒雖然有些擔心,但看到楊妙真胸有成竹的樣子,也鼓起勇氣策馬跟上。
“曹全,你管好本陣,如若敵軍來犯,你就按常理迎擊便可。”楊妙真遠遠丟下一句話,讓陣中的紅襖軍頭領們個個咬牙切齒:你楊妙真一介女流之輩,居然敢如此號令我們這般好漢,真是下流。
兩個女人策馬飛奔,楊妙真暢快至極,拔出箭來連射三箭,高家軍軍兵們慌忙用盾牌來的,勉強才抵擋得住,楊妙真向左突馳,整個高家軍軍陣也急忙向左轉,擔心楊妙真飛箭傷人,又怕她突入陣中,那杆槍不是吃素的。
潘正心下不快,下令兩名什將上去和那楊妙真鬥上一鬥。
“又來兩個草包!”楊妙真快活的長槍吐信,那兩名什將都是一般的馬將,哪裏抵擋得住楊妙真的梨花槍法!不一會就槍法散亂,楊妙真使了個破綻,左右開弓,將兩個人都用槍杆打落馬下。
楊妙真所預料的不錯,在潘正這四百名正軍後麵還有一座營寨,看樣子正是那潘正的老營,兩者相隔約四百步。
兩人策馬一直到老營前,發現營帳內人滿為患,除去高家軍的貼軍之外,顧墨南所帶領的義軍以及大量的莒州災民充塞其中。
“這潘正真是虎狼心腸,居然用百姓當肉盾。”楊妙真看看天,她今天出來的已經夠久的了,再怎麽下來,皮膚怕是要變黑一些,但是一想到眼前的災民在潘正的惡爪之下,隻能暗自下決心,算了,算了,變醜也就算了,且先把這些百姓放出來。
楊妙真挺起長槍,一直衝到營寨附近,貼軍們慌忙上了寨牆,強弓勁弩射住陣腳,阻止此人獨騎闖關。
潘正眼看楊妙真越過軍陣前往迎戰,生怕此人獨騎闖營,雖說這女子究竟也抵不了千軍萬馬,但畢竟武藝高強,如果讓她傷害莒州災民,潘正要如何對大家交代?下令將指揮權暫時交給旗副指揮郝思文,正麵進攻前麵山頭的敵軍,潘正本人放下麵甲,和兩名什將一起返身驅馳對付楊妙真。
旗副指揮郝思文下令正軍站好,他不必擔心後方的事,這楊妙真再強也不可能一個人踏破營寨,倒不如趁機對付眼前的紅襖軍軍陣,這群紅襖軍沒了指揮未必能發揮的出多好的戰力。全體高家軍在戰鼓的催促下向前前進,紅襖軍們也按預定計劃與高家軍交兵。
楊妙真衝到寨前,已然不能前進,一杆長槍撥開敵人的利箭,大聲唿喝:“我乃是登州楊妙真,諸位百姓聽我一言,高家軍已然被我拖住,大家快衝開營寨逃生啊!”
然而迎接楊妙真的是一陣石頭雨,高俊的曳石此刻又起了作用。
楊妙真狼狽不堪,大惑不解,不明白百姓為什麽不願意衝出來。定睛一看,這些人大多對自己咬牙切齒,還有人大喊:“鄉親們!報仇的機會來了!”
“這就是叛軍!”
楊妙真心下領悟,原來那群人將自己與叛軍搞混了:“我們是紅襖軍,不是那群土匪……”
但是營寨內的抵抗極為激烈,石塊如同冰雹一樣劈頭蓋臉的砸下來,如果不是貼軍們阻攔,這群人就要直接衝出來和楊妙真拚命了。“前幾日就是你們和叛軍一起合擊高郎君,大家快給鄉親們報仇啊!”
楊妙真氣苦不已,但是也無法辯駁,她確實和叛軍一起夾攻高俊,但是那時她又不知道這群叛軍居然如此兇殘,也沒有想到這群莒州百姓僅僅這幾日之間就對高俊感恩戴德。
“鄉中莫慌,潘正來也!”楊妙真身後,潘正大喝一聲,帶著兩個人挺槍相迎,楊妙真渾然不懼以一敵三,雙方你來我往,楊妙真廝打了半天,也感覺有些累了。
“這高俊確實是個行仁政的人,也無怪他受百姓這種愛戴,既然百姓性命無虞,我也別在這裏自討苦吃了。”楊妙真心裏如此想,賣了個破綻,撥馬便走,帶著文月兒策馬返迴,還琢磨著今天在陣上耽擱的久了,迴頭還要多做一些保養。
然而此時高家軍與紅襖軍已經開始交戰,潘正也急速返迴陣中開始指揮。
返迴戰場的時候,楊妙真被潘正的雍容氣度所震懾了,兩軍交兵之後,潘正也遭遇了和高俊一樣的問題,長槍術無以施展,但他迅速將軍隊切割成小塊,靈活的應對敵人,並且在他的旗幟指揮下,成功將一批敵軍的硬軍包夾在三、四個小方陣當中,並且一舉殲滅之。
“大丈夫用兵之道神鬼莫測。”這是潘正經常說的一句話。
隨即,高家軍全麵展開,四百人,比楊妙真帶來的硬軍更多,隨著他們陣型展開,紅襖軍不得不用那些訓練不佳的雜魚們填充戰陣,漸漸有些不支,眼看著情形不妙,楊妙真即刻策馬衝上去,準備直取潘正。
看見主帥如此膽氣,紅襖軍們爆發出一陣歡唿,立刻舉槍助陣。
郝思文立刻搖動旗幟率領高家軍與敵軍殊死搏戰,潘正再次合上麵甲,指揮軍兵攔住楊妙真。
不得不說,楊妙真心裏暗暗對潘正也有所讚歎,盡管和著麵甲看不清,但僅就眉眼來看,潘正也年紀輕輕,和高俊差不多年歲,最重要的是,雖然隻有眉毛和眼睛,但看上去真的挺帥的。
不過再帥也沒用,潘正的人究竟抵擋不住楊妙真神槍,連他本人也無能為力,但是高家軍一擁而上,楊妙真也支持不住。
得了空隙,楊妙真兜馬便走,此番殺了一下高家軍的銳氣,楊妙真終於安然的率領紅襖軍迴到莒州。
此時,楊妙真終於發覺情形對自己不利,高俊在山中休整之後,趁著楊妙真西進的機會重新下山,收複了沂水縣,並且和泰安州打通消息,此時高家軍各部在泰安州也已經基本剿滅叛軍,各地恢複聯係,聲威大震。
而沿海鹽幫也占據了日照縣,與楊妙真的關係也頗為微妙。
在這種時刻,楊妙真仔細分析利弊之後,決心再一次向高俊建議議和——從頭到尾楊妙真都不覺得自己能完全戰勝高俊,因而手法一向是以戰促和,與高家軍諸將的幾次陣前鬥架也從來手下留情。此時楊妙真已經討得了些許便宜,應該稍作姿態了。
“高俊本人率領一千軍兵尚且被我擊敗,此人隻帶著三四百人,恐怕是太托大了。”楊妙真架起長槍:“妹妹,我記得你也會騎馬。”
“騎得不算好。”
“沒關係,這批紅馬性情溫順,我總疑心在這些人背後還有敵軍的埋伏,咱們兩個人就到他陣前陣後走一圈看看。”楊妙真英姿颯爽,就打算孤身闖陣,文月兒雖然有些擔心,但看到楊妙真胸有成竹的樣子,也鼓起勇氣策馬跟上。
“曹全,你管好本陣,如若敵軍來犯,你就按常理迎擊便可。”楊妙真遠遠丟下一句話,讓陣中的紅襖軍頭領們個個咬牙切齒:你楊妙真一介女流之輩,居然敢如此號令我們這般好漢,真是下流。
兩個女人策馬飛奔,楊妙真暢快至極,拔出箭來連射三箭,高家軍軍兵們慌忙用盾牌來的,勉強才抵擋得住,楊妙真向左突馳,整個高家軍軍陣也急忙向左轉,擔心楊妙真飛箭傷人,又怕她突入陣中,那杆槍不是吃素的。
潘正心下不快,下令兩名什將上去和那楊妙真鬥上一鬥。
“又來兩個草包!”楊妙真快活的長槍吐信,那兩名什將都是一般的馬將,哪裏抵擋得住楊妙真的梨花槍法!不一會就槍法散亂,楊妙真使了個破綻,左右開弓,將兩個人都用槍杆打落馬下。
楊妙真所預料的不錯,在潘正這四百名正軍後麵還有一座營寨,看樣子正是那潘正的老營,兩者相隔約四百步。
兩人策馬一直到老營前,發現營帳內人滿為患,除去高家軍的貼軍之外,顧墨南所帶領的義軍以及大量的莒州災民充塞其中。
“這潘正真是虎狼心腸,居然用百姓當肉盾。”楊妙真看看天,她今天出來的已經夠久的了,再怎麽下來,皮膚怕是要變黑一些,但是一想到眼前的災民在潘正的惡爪之下,隻能暗自下決心,算了,算了,變醜也就算了,且先把這些百姓放出來。
楊妙真挺起長槍,一直衝到營寨附近,貼軍們慌忙上了寨牆,強弓勁弩射住陣腳,阻止此人獨騎闖關。
潘正眼看楊妙真越過軍陣前往迎戰,生怕此人獨騎闖營,雖說這女子究竟也抵不了千軍萬馬,但畢竟武藝高強,如果讓她傷害莒州災民,潘正要如何對大家交代?下令將指揮權暫時交給旗副指揮郝思文,正麵進攻前麵山頭的敵軍,潘正本人放下麵甲,和兩名什將一起返身驅馳對付楊妙真。
旗副指揮郝思文下令正軍站好,他不必擔心後方的事,這楊妙真再強也不可能一個人踏破營寨,倒不如趁機對付眼前的紅襖軍軍陣,這群紅襖軍沒了指揮未必能發揮的出多好的戰力。全體高家軍在戰鼓的催促下向前前進,紅襖軍們也按預定計劃與高家軍交兵。
楊妙真衝到寨前,已然不能前進,一杆長槍撥開敵人的利箭,大聲唿喝:“我乃是登州楊妙真,諸位百姓聽我一言,高家軍已然被我拖住,大家快衝開營寨逃生啊!”
然而迎接楊妙真的是一陣石頭雨,高俊的曳石此刻又起了作用。
楊妙真狼狽不堪,大惑不解,不明白百姓為什麽不願意衝出來。定睛一看,這些人大多對自己咬牙切齒,還有人大喊:“鄉親們!報仇的機會來了!”
“這就是叛軍!”
楊妙真心下領悟,原來那群人將自己與叛軍搞混了:“我們是紅襖軍,不是那群土匪……”
但是營寨內的抵抗極為激烈,石塊如同冰雹一樣劈頭蓋臉的砸下來,如果不是貼軍們阻攔,這群人就要直接衝出來和楊妙真拚命了。“前幾日就是你們和叛軍一起合擊高郎君,大家快給鄉親們報仇啊!”
楊妙真氣苦不已,但是也無法辯駁,她確實和叛軍一起夾攻高俊,但是那時她又不知道這群叛軍居然如此兇殘,也沒有想到這群莒州百姓僅僅這幾日之間就對高俊感恩戴德。
“鄉中莫慌,潘正來也!”楊妙真身後,潘正大喝一聲,帶著兩個人挺槍相迎,楊妙真渾然不懼以一敵三,雙方你來我往,楊妙真廝打了半天,也感覺有些累了。
“這高俊確實是個行仁政的人,也無怪他受百姓這種愛戴,既然百姓性命無虞,我也別在這裏自討苦吃了。”楊妙真心裏如此想,賣了個破綻,撥馬便走,帶著文月兒策馬返迴,還琢磨著今天在陣上耽擱的久了,迴頭還要多做一些保養。
然而此時高家軍與紅襖軍已經開始交戰,潘正也急速返迴陣中開始指揮。
返迴戰場的時候,楊妙真被潘正的雍容氣度所震懾了,兩軍交兵之後,潘正也遭遇了和高俊一樣的問題,長槍術無以施展,但他迅速將軍隊切割成小塊,靈活的應對敵人,並且在他的旗幟指揮下,成功將一批敵軍的硬軍包夾在三、四個小方陣當中,並且一舉殲滅之。
“大丈夫用兵之道神鬼莫測。”這是潘正經常說的一句話。
隨即,高家軍全麵展開,四百人,比楊妙真帶來的硬軍更多,隨著他們陣型展開,紅襖軍不得不用那些訓練不佳的雜魚們填充戰陣,漸漸有些不支,眼看著情形不妙,楊妙真即刻策馬衝上去,準備直取潘正。
看見主帥如此膽氣,紅襖軍們爆發出一陣歡唿,立刻舉槍助陣。
郝思文立刻搖動旗幟率領高家軍與敵軍殊死搏戰,潘正再次合上麵甲,指揮軍兵攔住楊妙真。
不得不說,楊妙真心裏暗暗對潘正也有所讚歎,盡管和著麵甲看不清,但僅就眉眼來看,潘正也年紀輕輕,和高俊差不多年歲,最重要的是,雖然隻有眉毛和眼睛,但看上去真的挺帥的。
不過再帥也沒用,潘正的人究竟抵擋不住楊妙真神槍,連他本人也無能為力,但是高家軍一擁而上,楊妙真也支持不住。
得了空隙,楊妙真兜馬便走,此番殺了一下高家軍的銳氣,楊妙真終於安然的率領紅襖軍迴到莒州。
此時,楊妙真終於發覺情形對自己不利,高俊在山中休整之後,趁著楊妙真西進的機會重新下山,收複了沂水縣,並且和泰安州打通消息,此時高家軍各部在泰安州也已經基本剿滅叛軍,各地恢複聯係,聲威大震。
而沿海鹽幫也占據了日照縣,與楊妙真的關係也頗為微妙。
在這種時刻,楊妙真仔細分析利弊之後,決心再一次向高俊建議議和——從頭到尾楊妙真都不覺得自己能完全戰勝高俊,因而手法一向是以戰促和,與高家軍諸將的幾次陣前鬥架也從來手下留情。此時楊妙真已經討得了些許便宜,應該稍作姿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