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定意識到自己果然是被敵人給迷惑了,率軍一路後退,可還是在兗州城附近被孫庭咬住了,由於撤退而士氣大喪的紅襖軍和士氣已經有所恢複的高家軍的對抗結果簡直不言而喻,成批的紅襖軍被擊倒,他們開始轉向逃命。
在這些人看來,兗州城的城牆應該很安全,很快城門就被堵住了,成千上萬的紅襖軍湧到這裏,想要進城。
關鍵時刻,郝定手下的精銳們倒是忠心,他們不少人身上穿著皮甲或者是鐵甲,手中的武器也好一些,不是樸刀、哨棍、糞叉,是繳獲的製式長槍大刀,在幾名頭目的帶領下,他們迅速湧了上去,和高俊的軍兵廝殺起來。
當麵對抗他們討不了便宜,但是勝在人數眾多,他們開始迅速向兩側包抄,從多個方向夾擊孫庭的前進隊伍,而孫庭也不得不把戰線拉長,整個軍陣就像海底撈的扯麵一樣,越長越窄,甚至出現了被攻破的可能性,有一些軍兵被盾牌擠倒之後,敵方蜂擁而上,亂刀戳死。
孫庭手下隻有六百正軍和八百貼軍,讓他對付上萬紅襖軍確實太難了。
“左翼稍微後退,讓範有田那個都頂上去,爭取再擊潰敵軍一部!”關鍵時刻,孫庭開始靈活的調整隊伍的步驟,始終保持半側向對敵,關鍵時刻讓預備隊發起短暫的反衝鋒,每次都能擊散敵軍數百人,但是這嚴重的消耗了軍兵的體力。
雖然形勢開始對孫庭不利,可郝定的臉部漸漸抽搐,不過幹掉了對手十幾個人,紅襖軍已經有數百人喪命,郝定越來越認識到高俊的可怕,也開始擔心自己能否打贏這一仗。
關鍵時刻,遠遠出現一麵大旗,是指揮使旗!
高家軍頓時歡唿雷動,高俊來也!
事實上,從曲阜到兗州長達40裏,高家軍雖然在行軍方麵無與倫比,但是也不可能早上開拔,上午就抵達兗州,此時大隊人馬正在潘正的率領下繼續急行軍,而到達城下的,隻有高俊以及營部的諸位軍官、旗隊和斥侯隊而已。
看到這旗子,紅襖軍也吃了一驚,個別早就怯戰的已經先轉身逃走了。
看得出來,對手已經軍心不穩,即便如此,高俊依舊有望樓,斥候隊隊正溫撒普賢奴登上一人多高的移動望樓,擔心影響軍心,高俊沒有迴頭問話,直接高聲問普賢奴:
“賊旗幟如何?”
“前軍旗幟皆半倒,中軍旗幟尚在。”
“賊動向如何?”
“前軍右翼無甲賊近百略後退一步,左翼、中翼尚在!前軍左右張望,並無統一望向!”
“賊甲胄如何?”
“前軍一線多半有甲,中軍中翼上千人皆有甲,三成鐵甲,三成皮甲,剩下的……甲胄式樣不明,無重甲之兵!”
“弓矢、騎兵?”
“前軍無人張弓,無人有馬!”
在整軍期間,高俊特意強調了一個東西:軍語。
所謂軍語,是軍旅之間交流所應該使用的語言方式,要求準確簡潔,沒有感情色彩,在沒有要求的情況下,不準有自主的感情判斷。
當然,為了簡潔,也是有很多規定好的數量詞用語,比如溫撒普賢奴剛才的那句近百,指的是七十人以上,不到一百人的數量。
軍語同樣對各級軍官、軍兵的稱謂、敬語加以規定,不過,軍兵們日常違反規定也是常態,大部分高級軍官也依舊習慣叫高俊“高郎君”,隻有潘正非常克製的叫他:“指揮使”。
溫撒普賢奴為了背那份“斥候偵查用語”費盡了心思,他剛才的話沉穩有力,也和高俊的目測相符。
“中軍中翼應該就是郝定的心腹,諸位,對付紅襖軍這樣的流寇武裝,慢慢的撕咬肯定是不行的,聽我命令,準備一舉地擊破郝定的親信!”
“咱們隻有這二十多人,能行嗎?”
“吹起號角,叫孫庭做好準備。”
悠長的號角吹了起來,聽到後的孫庭吃了一驚,這是高俊準備發動進攻了。
高俊示意一名傔從,軍樂隊突然變了調子,大鼓也勢大力沉的“咚咚咚”敲了起來。高俊抽出金刀,數十人發起了衝鋒,直取郝定中軍!
新兵有三多:戰前尿多,戰時汗多,戰後話多(很多時候這個部分可以略去),紅襖軍的少量精銳還好,大部分普通人馬是剛剛發展的人,紅襖軍不重視兵源來源,這等人都是農村的閑漢甚至流氓,一到了性命搏殺的時刻,一個個都有了小心思。
高俊的兵源主要有兩種:農村的中農、縣城的工人,這兩種人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兵員,缺點是他們也是生產的主力,不宜抽調太多。
好用和不好用,戰場上一眼就看得出來。
看著縱馬而來的高俊等人,前排的紅襖軍們開始後退,一開始是緩緩向後挪動腳步,之後是轉頭就跑,很多新兵連鎧甲都沒有,甚至連紅襖軍的標配——赭紅色夾襖都湊不齊,隻要腦子還能稍微轉轉筋,就能清楚戰場的勝負局麵,即便是紅襖軍能夠以人數消耗光官軍,站在前麵的也是最先送死的一批。
“哇唿!”龔成一馬當先,今天他有一把又長又沉,威力巨大的馬槍,偏偏有嫌命長的人還想試試他的馬上功夫如何,也就是在轉瞬之間,那個試圖用刀格擋他的騎槍的人,胸前就多了個透明窟窿。
但是敵人畢竟人多勢眾,僅靠二十多名騎兵想要驅散他們,實在是太困難了,這些人迅速圍攏起來,想要困住這二十多名騎兵。
但是孫庭的策應動作很快,高家軍奮力前突,馮達領軍衝鋒,將尚在抵抗的紅襖軍前軍緊緊黏住,大大減輕了高俊這方麵的壓力。
“龔成,奪旗!奪旗!”高俊大吼起來,他尚未參與廝殺,還在仔細的觀察左右狀況,敵人的中軍確實出現了鬆動,郝定這裏露出了裂縫,不過高俊對郝定的人頭沒有興趣,他急於迅速擊敗紅襖軍。
龔成聽到了命令,即刻策馬向前,順著別人殺開的縫隙直奔郝定的帥旗,守衛帥旗的兩名紅襖軍勇士也抽出手中的長刀,迎戰龔成。
一名紅襖軍躲過龔成的長槍,側身砍來,卻不想龔成直接擎出腰間鐵鏈,在臉上打了個鼻血綻流,摔下馬去,另一人策馬趕來,龔成趕緊扔了鐵鏈,抓緊長槍就是一刺,但是對手卻閃過了,一刀劈向龔成的左臂。
如果龔成穿的是和對手一樣的鐵甲的話,那麽此刻他的左臂已經保不住了,所幸的是高俊隊伍現在用的是重甲,兩片又大又寬的披膊甲護住了龔成的手臂。
就在這一瞬間,龔成舉起打得有些發麻的左臂,抽出掛著的手刀砍倒了對方。
盡管胳膊不大靈便,龔成還是一刀削斷了郝定的帥旗。
郝定三軍奪氣!
在這些人看來,兗州城的城牆應該很安全,很快城門就被堵住了,成千上萬的紅襖軍湧到這裏,想要進城。
關鍵時刻,郝定手下的精銳們倒是忠心,他們不少人身上穿著皮甲或者是鐵甲,手中的武器也好一些,不是樸刀、哨棍、糞叉,是繳獲的製式長槍大刀,在幾名頭目的帶領下,他們迅速湧了上去,和高俊的軍兵廝殺起來。
當麵對抗他們討不了便宜,但是勝在人數眾多,他們開始迅速向兩側包抄,從多個方向夾擊孫庭的前進隊伍,而孫庭也不得不把戰線拉長,整個軍陣就像海底撈的扯麵一樣,越長越窄,甚至出現了被攻破的可能性,有一些軍兵被盾牌擠倒之後,敵方蜂擁而上,亂刀戳死。
孫庭手下隻有六百正軍和八百貼軍,讓他對付上萬紅襖軍確實太難了。
“左翼稍微後退,讓範有田那個都頂上去,爭取再擊潰敵軍一部!”關鍵時刻,孫庭開始靈活的調整隊伍的步驟,始終保持半側向對敵,關鍵時刻讓預備隊發起短暫的反衝鋒,每次都能擊散敵軍數百人,但是這嚴重的消耗了軍兵的體力。
雖然形勢開始對孫庭不利,可郝定的臉部漸漸抽搐,不過幹掉了對手十幾個人,紅襖軍已經有數百人喪命,郝定越來越認識到高俊的可怕,也開始擔心自己能否打贏這一仗。
關鍵時刻,遠遠出現一麵大旗,是指揮使旗!
高家軍頓時歡唿雷動,高俊來也!
事實上,從曲阜到兗州長達40裏,高家軍雖然在行軍方麵無與倫比,但是也不可能早上開拔,上午就抵達兗州,此時大隊人馬正在潘正的率領下繼續急行軍,而到達城下的,隻有高俊以及營部的諸位軍官、旗隊和斥侯隊而已。
看到這旗子,紅襖軍也吃了一驚,個別早就怯戰的已經先轉身逃走了。
看得出來,對手已經軍心不穩,即便如此,高俊依舊有望樓,斥候隊隊正溫撒普賢奴登上一人多高的移動望樓,擔心影響軍心,高俊沒有迴頭問話,直接高聲問普賢奴:
“賊旗幟如何?”
“前軍旗幟皆半倒,中軍旗幟尚在。”
“賊動向如何?”
“前軍右翼無甲賊近百略後退一步,左翼、中翼尚在!前軍左右張望,並無統一望向!”
“賊甲胄如何?”
“前軍一線多半有甲,中軍中翼上千人皆有甲,三成鐵甲,三成皮甲,剩下的……甲胄式樣不明,無重甲之兵!”
“弓矢、騎兵?”
“前軍無人張弓,無人有馬!”
在整軍期間,高俊特意強調了一個東西:軍語。
所謂軍語,是軍旅之間交流所應該使用的語言方式,要求準確簡潔,沒有感情色彩,在沒有要求的情況下,不準有自主的感情判斷。
當然,為了簡潔,也是有很多規定好的數量詞用語,比如溫撒普賢奴剛才的那句近百,指的是七十人以上,不到一百人的數量。
軍語同樣對各級軍官、軍兵的稱謂、敬語加以規定,不過,軍兵們日常違反規定也是常態,大部分高級軍官也依舊習慣叫高俊“高郎君”,隻有潘正非常克製的叫他:“指揮使”。
溫撒普賢奴為了背那份“斥候偵查用語”費盡了心思,他剛才的話沉穩有力,也和高俊的目測相符。
“中軍中翼應該就是郝定的心腹,諸位,對付紅襖軍這樣的流寇武裝,慢慢的撕咬肯定是不行的,聽我命令,準備一舉地擊破郝定的親信!”
“咱們隻有這二十多人,能行嗎?”
“吹起號角,叫孫庭做好準備。”
悠長的號角吹了起來,聽到後的孫庭吃了一驚,這是高俊準備發動進攻了。
高俊示意一名傔從,軍樂隊突然變了調子,大鼓也勢大力沉的“咚咚咚”敲了起來。高俊抽出金刀,數十人發起了衝鋒,直取郝定中軍!
新兵有三多:戰前尿多,戰時汗多,戰後話多(很多時候這個部分可以略去),紅襖軍的少量精銳還好,大部分普通人馬是剛剛發展的人,紅襖軍不重視兵源來源,這等人都是農村的閑漢甚至流氓,一到了性命搏殺的時刻,一個個都有了小心思。
高俊的兵源主要有兩種:農村的中農、縣城的工人,這兩種人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兵員,缺點是他們也是生產的主力,不宜抽調太多。
好用和不好用,戰場上一眼就看得出來。
看著縱馬而來的高俊等人,前排的紅襖軍們開始後退,一開始是緩緩向後挪動腳步,之後是轉頭就跑,很多新兵連鎧甲都沒有,甚至連紅襖軍的標配——赭紅色夾襖都湊不齊,隻要腦子還能稍微轉轉筋,就能清楚戰場的勝負局麵,即便是紅襖軍能夠以人數消耗光官軍,站在前麵的也是最先送死的一批。
“哇唿!”龔成一馬當先,今天他有一把又長又沉,威力巨大的馬槍,偏偏有嫌命長的人還想試試他的馬上功夫如何,也就是在轉瞬之間,那個試圖用刀格擋他的騎槍的人,胸前就多了個透明窟窿。
但是敵人畢竟人多勢眾,僅靠二十多名騎兵想要驅散他們,實在是太困難了,這些人迅速圍攏起來,想要困住這二十多名騎兵。
但是孫庭的策應動作很快,高家軍奮力前突,馮達領軍衝鋒,將尚在抵抗的紅襖軍前軍緊緊黏住,大大減輕了高俊這方麵的壓力。
“龔成,奪旗!奪旗!”高俊大吼起來,他尚未參與廝殺,還在仔細的觀察左右狀況,敵人的中軍確實出現了鬆動,郝定這裏露出了裂縫,不過高俊對郝定的人頭沒有興趣,他急於迅速擊敗紅襖軍。
龔成聽到了命令,即刻策馬向前,順著別人殺開的縫隙直奔郝定的帥旗,守衛帥旗的兩名紅襖軍勇士也抽出手中的長刀,迎戰龔成。
一名紅襖軍躲過龔成的長槍,側身砍來,卻不想龔成直接擎出腰間鐵鏈,在臉上打了個鼻血綻流,摔下馬去,另一人策馬趕來,龔成趕緊扔了鐵鏈,抓緊長槍就是一刺,但是對手卻閃過了,一刀劈向龔成的左臂。
如果龔成穿的是和對手一樣的鐵甲的話,那麽此刻他的左臂已經保不住了,所幸的是高俊隊伍現在用的是重甲,兩片又大又寬的披膊甲護住了龔成的手臂。
就在這一瞬間,龔成舉起打得有些發麻的左臂,抽出掛著的手刀砍倒了對方。
盡管胳膊不大靈便,龔成還是一刀削斷了郝定的帥旗。
郝定三軍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