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鄭迎醒過來的時候,已經是戰爭結束後的第三天了,此時他躺在病床上,爐子裏麵燒的暖烘烘的篝火,幾名繡工在人群裏麵忙來忙去,其中一個年輕的繡工看到鄭迎醒來,用手指輕輕比了一個噤聲的姿勢,檢查之後,一名繡工端著一碗肉湯走了過來。
溫暖的湯流進嘴裏,他一下子覺得人活過來了。終於能夠艱難的翕動嘴唇:“我娘子在哪裏?”
“她在女子的病房裏,鄭坊正不用擔心,她也沒有大礙,你們隻是餓的太久了。”繡工小心翼翼的給鄭迎喂湯,動作輕柔的就像是母親或者妻子一樣。鄭迎有點兒尷尬的想要躲避一下,但是繡工卻不依不饒地喂完。
“這是哪裏?”
“這裏是醫院,就是治病救人的地方,這次咱們壽張縣太慘了,何先生從公帑裏麵撥錢辦了一所醫院,要把受傷的軍兵,動作的災民趕緊救治起來。”
“我為什麽會在這裏?”
“您都忘記了嗎?您六七天沒進食,在家裏餓暈了過去,您的娘子出來求助,在路上凍暈了,恰好何先生想來看望你們,恰好遇到這一幕,把你們安排進醫院。鄭坊正,何先生還特意把您關照進高級病房呢,咱們醫院人手不夠,忙得團團轉……鄭坊正,你怎麽了?”
鄭迎的嘴角顫抖起來,麵前一片朦朧,不住的念叨著:“再生父母,再生父母啊。”
此時,正在被鄭迎默默感激的何誌也神情悲戚,在戰爭結束之後,他和高俊終於有時間了解小冷這一路上到底遇到了什麽。
“之後的情況我也不記得了,那時我已經暈倒在河邊,等到再次醒來的時候,就是蒲察郎君把我馱在馬背上了。”
等到小冷結束了講述,所有的人都沉默著不說話,白卉咬著嘴唇,抓緊了潘正的手;陸娘默默啜泣;喻俠聽得十分感歎,心中暗暗惋惜自己不能見到這樣的好女子;潘正一聲不吭的聽完,他臉色鐵青,牙關緊咬,肩膀在抑製不住的顫抖。
何誌也也感到無比沉重,但這個時候,他還是忍不住問小冷:“你說,潘瑩臨死之前對你說了一句遺言,那句話到底是什麽?”
小冷點了點頭。“其實我也不明白她的意思,她告訴我說,膠水生出來的青苔可以殺滅傷口的炎症。”
何誌也猛的站了起來,目光灼灼的盯著小冷:“她真的是這麽跟你說的?”
小冷被嚇了一跳,此時何誌也的表情又哭又笑。
“不要再哭泣了,潘瑩比我們所有人都偉大,等到我們都被人遺忘的時候,也許未來的史書上還會記她一筆,趕緊把這句話記下來,告訴所有人!”
與此同時,高俊還在和前來支援的彭義斌長談,兩個人騎著戰馬,觀看現在壽張縣的形勢。
“彭首領,我曾經想過無數次,但就沒有一次想到會是你前來救我於水火之中。此番能夠擊退石抹明安的進犯,全在彭首領仗義相助。”
彭義斌與高俊並肩策馬,也很溫和:“郎君所作所為,某在魯南也有所耳聞,此番從河北搶救數十萬百姓於虎口之下,彭某人佩服之至。黑韃醜虜居然敢入侵我中國,某豈有坐視旁觀之理。”
“談什麽搶救數十萬百姓於虎口之下,兩個月內,有近萬人死於高某治下,罪孽深重,還談什麽佩服。”
“這種情況下哪有不死人的,隻死一萬人已經是天大的造化。”彭義斌看著遠處的景色,盡管剛剛經曆過一場戰爭,但依舊可以看出,壽張縣曾經發展勢頭很好,到處都是平整的田地,新開的溝渠,造好的水車磨坊。“高郎君治理壽張縣很是得力,日後必然也能讓一方百姓得太平。”
“天下形勢危如沸鍋,一個小小的壽張縣豈能獨完?彭頭領,我想請您留在壽張縣,共保一方平安,高某拿項上人頭擔保,官府絕對無人敢為難彭首領。”
彭義斌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我還剛想勸說高郎君,沒有想到高郎君先勸彭某了,隻可惜郎君的價碼未免太低了一些——某如今縱橫魯南四州十三縣,也未見哪家官府敢為難我。”
高俊沒有說話,至少從目前看來,紅襖軍的發展形勢一片大好,但是他非常清楚,等到明年,楊安兒,劉二祖二人先後建號稱帝,金朝的新皇帝完顏珣就會像被踢到蛋蛋一樣暴躁起來,置蒙古大敵於不顧,派遣精兵強將去剿滅紅襖軍。可是現在,他怎麽把這些話說得出口呢?
“我清楚,高郎君是個好官,但是女真北虜又豈有安享天下的道理?某家在莒州沂水縣,縣令名叫易僉虔,據說還是什麽大定士子,國朝文派,為人最愛附庸風雅,口不離報效君王,卻貪墨無度,姿意享受,百姓都稱其為‘一千錢’,意思是說,無論什麽事給他一千錢就能辦。這並非是我們一州一縣的事,金人貪墨不法,已是常態。”
彭義斌長長的歎了一口氣:“金賊氣數已盡,我指望大宋早日光複河山,再造宇內清平,讓此等貪墨之人無處遁形。”
兩個人默默無語的走了一陣,知道誰也不能說服對方,快要到路口的時候,高俊奇怪地發現,紅襖軍兵士們在從車上往下卸東西。
“彭頭領,這是何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啊,都是些糧食,我知道高郎君這裏現在最為缺糧,我就留十萬石糧食在這裏,以助高郎君一臂之力,也算是對河北百姓有些交代。”
“彭頭領……”高俊驚訝的說不出話來,轉頭望向彭義斌,而後者卻是一片雲淡風輕,仿佛這都是他該做的。
而在這個時候,率領殘軍潰逃的石抹明安和也古在大名府重新收集了殘餘兵力。他們驚喜地發覺,盡管一再受挫,但是軍力尚在,全軍依然有六千餘人。
明安反思了兩天,不得不承認自己對待高俊還是有所驕慢了,剛開始的大名府一帶,繼續搜羅潰軍,抓捕壯丁補充軍力,積蓄糧食、營造器械,準備再次攻打高俊的營寨。
然而就在這天早上,一個風塵樸樸的契丹將軍騎馬進入了營地,立刻得到傳令兵的通報,片刻之後,石抹明安就倒履相迎這位同在蒙古陣營當中的契丹人——耶律阿海。
“明安兄,你們分兵成果不小,大汗派我對你們表示嘉獎,至於壽張縣戰敗之事,大汗已經說了,明安兄不要放在心上,再整精神,為大汗多效幾年力。”
“小臣石抹明安叩謝大汗!”石抹明安激動不已,儀式進行完畢,他便邀請阿海私宴一敘,同是漠北契丹人,兩個人交談的相當親密。
“阿海將軍,我久久不在大汗身邊侍奉,您是否能告訴我:大汗對壽張縣戰敗的事,真的既往不究嗎?”
然而耶律阿海沒有迴答石抹明安的問題,卻反問了一句:“石抹將軍還要繼續攻打壽張縣嗎?”
“要控製運河,就得肅清壽張縣裏麵這隻金軍,這支軍隊極為強悍,如果他們在,扼守運河極為困難,不能扼守運河,就不能斷絕金人之糧道……”
石抹明安還想說下去,但是卻被耶律阿海製止了,後者帶著點微笑,又問石抹明安:“明安將軍可願意為大汗的事業去死呢?”
“這……這,是為臣子理所當然的本分。”
耶律阿海噗嗤一笑:“明安,到這個時候你還對我打官腔嗎?你難道不知道你死到臨頭了嗎?”
“阿海將軍,這是何意?”
“明安,三路攻金,掃蕩河北的計劃是你提出來的,分兵控製運河的計劃也是你提出來的,大汗以英銳絕倫的目光看中了你的方案,全力支持你,但是其它蒙古貴族如何自處?”
“這……”
“眼下三路攻金大獲全勝,此時尚可自處,一旦有所挫敗,那便是你的死期啊。”
“可是大汗也覺得我說的對。”
“大汗知道你說的對,和大汗是否要殺你有什麽關係啊!”阿海恨鐵不成鋼的拍桌子罵道:“明安,你不要太想著立功!此次鈔略河北雖然大獲全勝,但是貴族心裏並非毫無怨氣,此次作戰不求俘獲,但求燒殺,戰利品不能送迴草原改善部族生活,反而為了行軍要全部燒掉,人們心裏已經有所不滿了。一旦有所挫折,大汗自然不能埋怨,眾人本來也不支持此等方案,那責任豈不要全攤在你的頭上?你這次損失了這麽多人馬,立功的是契丹人,而流的卻是蒙古人的血,誰會願意?”
石抹明安驚得呆了,傻傻的看著耶律阿海,後者痛心疾首:
“明安,你怎麽還不明白?那些人再怎麽樣,都是蒙古人,是黃金家族,是大汗的同胞兄弟和親信子侄,而咱們哥倆是投降的契丹人呐!”
石抹明安的臉色一陣青一陣轉白,突然離開座位對阿海下拜。
“若非阿海將軍醍醐灌頂,某死到臨頭尚不自知!”說罷,他急急把傳令兵叫進來:“傳我將令,即刻準備撤軍!”
石抹明安帶著滿腹的遺憾和一絲僥幸離開了壽張縣,也徹底放棄了這次剿滅高俊的機會,許多年後,那些還有機會迴憶往事的人想到這一幕時,有不少人還會長籲短歎,但是在此時此刻,壽張縣隻不過是沸騰的煮鍋裏麵一片不起眼的菜葉,而明安的戰敗,也不過是蒙古貴族茶餘飯後的笑談,悲慘的命運樂章,還要幾年後才會演奏出來。
溫暖的湯流進嘴裏,他一下子覺得人活過來了。終於能夠艱難的翕動嘴唇:“我娘子在哪裏?”
“她在女子的病房裏,鄭坊正不用擔心,她也沒有大礙,你們隻是餓的太久了。”繡工小心翼翼的給鄭迎喂湯,動作輕柔的就像是母親或者妻子一樣。鄭迎有點兒尷尬的想要躲避一下,但是繡工卻不依不饒地喂完。
“這是哪裏?”
“這裏是醫院,就是治病救人的地方,這次咱們壽張縣太慘了,何先生從公帑裏麵撥錢辦了一所醫院,要把受傷的軍兵,動作的災民趕緊救治起來。”
“我為什麽會在這裏?”
“您都忘記了嗎?您六七天沒進食,在家裏餓暈了過去,您的娘子出來求助,在路上凍暈了,恰好何先生想來看望你們,恰好遇到這一幕,把你們安排進醫院。鄭坊正,何先生還特意把您關照進高級病房呢,咱們醫院人手不夠,忙得團團轉……鄭坊正,你怎麽了?”
鄭迎的嘴角顫抖起來,麵前一片朦朧,不住的念叨著:“再生父母,再生父母啊。”
此時,正在被鄭迎默默感激的何誌也神情悲戚,在戰爭結束之後,他和高俊終於有時間了解小冷這一路上到底遇到了什麽。
“之後的情況我也不記得了,那時我已經暈倒在河邊,等到再次醒來的時候,就是蒲察郎君把我馱在馬背上了。”
等到小冷結束了講述,所有的人都沉默著不說話,白卉咬著嘴唇,抓緊了潘正的手;陸娘默默啜泣;喻俠聽得十分感歎,心中暗暗惋惜自己不能見到這樣的好女子;潘正一聲不吭的聽完,他臉色鐵青,牙關緊咬,肩膀在抑製不住的顫抖。
何誌也也感到無比沉重,但這個時候,他還是忍不住問小冷:“你說,潘瑩臨死之前對你說了一句遺言,那句話到底是什麽?”
小冷點了點頭。“其實我也不明白她的意思,她告訴我說,膠水生出來的青苔可以殺滅傷口的炎症。”
何誌也猛的站了起來,目光灼灼的盯著小冷:“她真的是這麽跟你說的?”
小冷被嚇了一跳,此時何誌也的表情又哭又笑。
“不要再哭泣了,潘瑩比我們所有人都偉大,等到我們都被人遺忘的時候,也許未來的史書上還會記她一筆,趕緊把這句話記下來,告訴所有人!”
與此同時,高俊還在和前來支援的彭義斌長談,兩個人騎著戰馬,觀看現在壽張縣的形勢。
“彭首領,我曾經想過無數次,但就沒有一次想到會是你前來救我於水火之中。此番能夠擊退石抹明安的進犯,全在彭首領仗義相助。”
彭義斌與高俊並肩策馬,也很溫和:“郎君所作所為,某在魯南也有所耳聞,此番從河北搶救數十萬百姓於虎口之下,彭某人佩服之至。黑韃醜虜居然敢入侵我中國,某豈有坐視旁觀之理。”
“談什麽搶救數十萬百姓於虎口之下,兩個月內,有近萬人死於高某治下,罪孽深重,還談什麽佩服。”
“這種情況下哪有不死人的,隻死一萬人已經是天大的造化。”彭義斌看著遠處的景色,盡管剛剛經曆過一場戰爭,但依舊可以看出,壽張縣曾經發展勢頭很好,到處都是平整的田地,新開的溝渠,造好的水車磨坊。“高郎君治理壽張縣很是得力,日後必然也能讓一方百姓得太平。”
“天下形勢危如沸鍋,一個小小的壽張縣豈能獨完?彭頭領,我想請您留在壽張縣,共保一方平安,高某拿項上人頭擔保,官府絕對無人敢為難彭首領。”
彭義斌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我還剛想勸說高郎君,沒有想到高郎君先勸彭某了,隻可惜郎君的價碼未免太低了一些——某如今縱橫魯南四州十三縣,也未見哪家官府敢為難我。”
高俊沒有說話,至少從目前看來,紅襖軍的發展形勢一片大好,但是他非常清楚,等到明年,楊安兒,劉二祖二人先後建號稱帝,金朝的新皇帝完顏珣就會像被踢到蛋蛋一樣暴躁起來,置蒙古大敵於不顧,派遣精兵強將去剿滅紅襖軍。可是現在,他怎麽把這些話說得出口呢?
“我清楚,高郎君是個好官,但是女真北虜又豈有安享天下的道理?某家在莒州沂水縣,縣令名叫易僉虔,據說還是什麽大定士子,國朝文派,為人最愛附庸風雅,口不離報效君王,卻貪墨無度,姿意享受,百姓都稱其為‘一千錢’,意思是說,無論什麽事給他一千錢就能辦。這並非是我們一州一縣的事,金人貪墨不法,已是常態。”
彭義斌長長的歎了一口氣:“金賊氣數已盡,我指望大宋早日光複河山,再造宇內清平,讓此等貪墨之人無處遁形。”
兩個人默默無語的走了一陣,知道誰也不能說服對方,快要到路口的時候,高俊奇怪地發現,紅襖軍兵士們在從車上往下卸東西。
“彭頭領,這是何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啊,都是些糧食,我知道高郎君這裏現在最為缺糧,我就留十萬石糧食在這裏,以助高郎君一臂之力,也算是對河北百姓有些交代。”
“彭頭領……”高俊驚訝的說不出話來,轉頭望向彭義斌,而後者卻是一片雲淡風輕,仿佛這都是他該做的。
而在這個時候,率領殘軍潰逃的石抹明安和也古在大名府重新收集了殘餘兵力。他們驚喜地發覺,盡管一再受挫,但是軍力尚在,全軍依然有六千餘人。
明安反思了兩天,不得不承認自己對待高俊還是有所驕慢了,剛開始的大名府一帶,繼續搜羅潰軍,抓捕壯丁補充軍力,積蓄糧食、營造器械,準備再次攻打高俊的營寨。
然而就在這天早上,一個風塵樸樸的契丹將軍騎馬進入了營地,立刻得到傳令兵的通報,片刻之後,石抹明安就倒履相迎這位同在蒙古陣營當中的契丹人——耶律阿海。
“明安兄,你們分兵成果不小,大汗派我對你們表示嘉獎,至於壽張縣戰敗之事,大汗已經說了,明安兄不要放在心上,再整精神,為大汗多效幾年力。”
“小臣石抹明安叩謝大汗!”石抹明安激動不已,儀式進行完畢,他便邀請阿海私宴一敘,同是漠北契丹人,兩個人交談的相當親密。
“阿海將軍,我久久不在大汗身邊侍奉,您是否能告訴我:大汗對壽張縣戰敗的事,真的既往不究嗎?”
然而耶律阿海沒有迴答石抹明安的問題,卻反問了一句:“石抹將軍還要繼續攻打壽張縣嗎?”
“要控製運河,就得肅清壽張縣裏麵這隻金軍,這支軍隊極為強悍,如果他們在,扼守運河極為困難,不能扼守運河,就不能斷絕金人之糧道……”
石抹明安還想說下去,但是卻被耶律阿海製止了,後者帶著點微笑,又問石抹明安:“明安將軍可願意為大汗的事業去死呢?”
“這……這,是為臣子理所當然的本分。”
耶律阿海噗嗤一笑:“明安,到這個時候你還對我打官腔嗎?你難道不知道你死到臨頭了嗎?”
“阿海將軍,這是何意?”
“明安,三路攻金,掃蕩河北的計劃是你提出來的,分兵控製運河的計劃也是你提出來的,大汗以英銳絕倫的目光看中了你的方案,全力支持你,但是其它蒙古貴族如何自處?”
“這……”
“眼下三路攻金大獲全勝,此時尚可自處,一旦有所挫敗,那便是你的死期啊。”
“可是大汗也覺得我說的對。”
“大汗知道你說的對,和大汗是否要殺你有什麽關係啊!”阿海恨鐵不成鋼的拍桌子罵道:“明安,你不要太想著立功!此次鈔略河北雖然大獲全勝,但是貴族心裏並非毫無怨氣,此次作戰不求俘獲,但求燒殺,戰利品不能送迴草原改善部族生活,反而為了行軍要全部燒掉,人們心裏已經有所不滿了。一旦有所挫折,大汗自然不能埋怨,眾人本來也不支持此等方案,那責任豈不要全攤在你的頭上?你這次損失了這麽多人馬,立功的是契丹人,而流的卻是蒙古人的血,誰會願意?”
石抹明安驚得呆了,傻傻的看著耶律阿海,後者痛心疾首:
“明安,你怎麽還不明白?那些人再怎麽樣,都是蒙古人,是黃金家族,是大汗的同胞兄弟和親信子侄,而咱們哥倆是投降的契丹人呐!”
石抹明安的臉色一陣青一陣轉白,突然離開座位對阿海下拜。
“若非阿海將軍醍醐灌頂,某死到臨頭尚不自知!”說罷,他急急把傳令兵叫進來:“傳我將令,即刻準備撤軍!”
石抹明安帶著滿腹的遺憾和一絲僥幸離開了壽張縣,也徹底放棄了這次剿滅高俊的機會,許多年後,那些還有機會迴憶往事的人想到這一幕時,有不少人還會長籲短歎,但是在此時此刻,壽張縣隻不過是沸騰的煮鍋裏麵一片不起眼的菜葉,而明安的戰敗,也不過是蒙古貴族茶餘飯後的笑談,悲慘的命運樂章,還要幾年後才會演奏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