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輜重俱盡,有食奴婢者。”
——完顏宗弼之舉,見於《三朝北盟匯編》
石抹明安心心念念的清滄地區的糧倉,現在也被高俊惦記著。
隨著黑韃南下的消息傳來,高俊倒是不用擔心找不到願意南下的人了,現在在渡口兩岸想要南遷的人數不清,高俊趁機招收了不少鐵匠、木匠、陶瓷匠、金銀匠、小爐匠等等。但是糧食問題突出起來,人餓急了就會動歪腦筋,高俊自然而然的就歪到了清州外的糧倉上。
中都是金朝四方輻輳的天子居所,所以各地的財物都要源源不斷的輸送到中都,為了從外地運糧,金朝設立了兩個漕運司,一個在東北的肇州,另一個在河北的觀州。
河北觀州的漕運司,負責在黃河流域調糧,作為中繼站,景州、清州、滄州均修有不少糧倉,儲存著從黃河流域調運的糧食,存糧應當有數十萬石。
與其讓這些糧食在倉裏發黴,或者是白送給蒙古人,倒不如都讓我高俊拿來救人。
而且糧倉的看守並不嚴密,無論是漕運司還是各地的官府大概做夢都想不到,居然會有人在金朝腹地公開搶劫糧倉,高俊已經派人幾次抵近偵察,清州會川縣的興和倉坐落於城外,看守稀少,僅僅是清州軍轄手下的十幾名射糧軍,加上雇來的一百多個弓手。
高俊又派段鍾去打探消息,得知目前糧倉內糧食轉運繁忙,除去短期儲存,很快就送上北方前線的糧食外,依舊要長期堆放倉裏的粟米還有六萬石左右。
糧倉內還有不少漕運司、轉運司雇來的的勞工,總數也有數百人。
李銘、蒲察勇等人摩拳擦掌,紛紛表示這本生意實在是太賺了,這一百來號官軍輕輕鬆鬆就能趕走,到那個時候幾萬石糧食就隨我們處置。
而孫庭,潘正等人則提出了意見:糧倉內部的情況不算熟悉,這一仗不一定好打,清州也隨時可能派出支援。最重要的是,劫奪朝廷官倉可是重罪,高俊要是這麽一幹,怕不是要立刻變成叛賊,被周圍各路金軍圍剿,那個時候打仗就艱難多了。
對於李銘這樣的腦子光想著打仗的人,高俊自然是敲打了一番,讓他們不要急躁冒進,對於孫庭、潘正的意見,高俊隻能想辦法說服。
“現在咱們是真的沒有糧食了。”
至於金朝的反應,高俊倒不是特別在乎,隨著蒙古三路南下攻金,金朝在河北的統治將會完全崩潰,屆時有兵有刀就是草頭王,大小地方豪強蜂擁而起,到那個時候自己是否還幫助金朝,還得看心情好不好。
“最近兩個月是最困難的時間,熬過去就好了,熬不過去,前功盡棄。如果人都餓死了,咱們要效忠的虛名還有什麽用?存在就是一切,一切為了存在。”高俊下定決心。
孫庭和潘正對金朝的態度也沒有那麽忠心,隻是擔心金軍的圍剿而已,看到高俊這麽堅決,也想試一試。
唯一一個被蒙在鼓裏的是溫迪罕僧虔,他現在還騎著馬在興濟一帶晃悠,偵查有可能的敵軍情況呢。
第五批遷民裝上船之後,高俊讓這次押隊的張大春給南邊各都帶個話:我要對清州的糧倉下手了,你們小心些。
十一月二十二日夜,晴朗的夜空裏,雪地反射出銀光,四周的景象清晰可見,高俊率領三百多名軍兵排成長列,靠近了興和倉。
本次參與行動的是潘正、張大春和路哲,潘正的手下基本上還是老兵,而張大春和路哲手下新兵居多,這次作戰是一場校驗,潘正作為老兵都的首領,首席軍使,他的都並不直接參與這次行動,僅僅是為張大春和路哲壓陣而已。
萬一情況有變,張大春和路哲頂不住的時候,潘正還是會率軍前進救場,但是張大春和路哲絕對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天氣非常寒冷,軍兵們都穿上了厚襖,唿出一口氣就凝成了白霧。
高俊也感覺寒冷,而且他還在努力感知寒冷的程度,以此來估計軍兵能夠忍耐怎樣的天氣,如果指揮官覺得寒冷和疲憊,他應該想到自己的士兵也這樣了。
夜色很明亮,高俊和潘正走在一起。
“潘正,你該抓緊了,我還以為咱們押剌百戶最早發喜帖的會是你呢,現在看來郭延嗣要占先了。”上次何誌也迴來之後,告訴了高俊郭延嗣和李素兒相愛的消息,老實人贏得了頭籌,這讓大家詫異不止。
“是。”現在潘正已經不否認她和白卉的關係。
“別光說是不是的,拿出些行動來呀,你倆這麽久,一點兒動靜都沒有。”高俊突然低聲笑了,但隨即變得有些嚴肅:“潘正,你擔心什麽?”
潘正歎口氣:“我家境寒酸。”
“蠢話!”高俊恨鐵不成鋼的語氣。“潘正,說句實話,你和潘瑩絕對是窮苦出身,這點沒錯,但是你們兄妹卻沒有寒酸之相,也不是庸碌之輩。何必為了這個自卑呢?而且說句實在話,白卉也不是什麽高門……”其實高俊其實一直覺得有點奇怪,潘正兄妹二人雖然窮困不知書,但是為人都十分正直,與人交結氣度自如。高俊總覺得他們倆雖然出身窮苦,但是父母的家教恐怕不差,真不知道這究竟是怎樣的父母、怎樣的家庭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潘正長長歎氣一聲,並不答話,高俊也不再說話,繼續專心感受寒冷的感覺。
張大春和路哲率領各自的軍兵,分別埋伏在興和倉的西麵和南麵,潘正在後麵預備,而前麵兩者分別攻擊西門和南門。高俊的計劃是打一場猛烈的擊潰戰,利用迅猛的突擊盡快把金軍趕出糧倉,不追求任何殺傷。
眼看著時間差不多了,高俊對旁邊的劉德點點頭,劉德會意,從懷裏掏出來一個細小的銅管。
嗩呐,遼代傳入中國,素以“曲兒小腔大”而聞名,而且聲音變化豐富,用來當作軍號,實在是太合適不過了。
劉德深吸了一口氣,搖頭晃腦的猛的吹了出來:“噠——”
站在劉德旁邊的高俊頓時覺得耳朵嗡嗡響,趕緊捂住耳朵跳開兩步,嗩呐的聲音極為高亢洪亮,百米之外也清晰可聞。
聽到嗩呐響起,高俊的軍兵為之一振,什將們舉起了都旗和認旗,承局們敲起了木柝,軍使高高舉起直刀:“全軍前進!”
這次高俊沒有布陣,也沒有要求軍兵結陣前進,而是要求所有的軍兵猛烈衝擊,把敵人趕出去就好。
事實證明,高俊對金軍士氣的預估完全正確,看到遠處黑壓壓數百名持刀槍的人來襲,負責守衛的弓手“啊呀”驚叫了一聲,丟下腰刀轉身就跑。
一個逃跑就帶動一連串逃跑,晚上正在值夜的十多名弓手一箭未發,進攻剛剛開始就一哄而散。
等到路哲率領軍兵衝進糧倉的時候,倉內已經大亂,甚至還有人點起火把,在一囤囤糧食之間狼狽穿行。
——完顏宗弼之舉,見於《三朝北盟匯編》
石抹明安心心念念的清滄地區的糧倉,現在也被高俊惦記著。
隨著黑韃南下的消息傳來,高俊倒是不用擔心找不到願意南下的人了,現在在渡口兩岸想要南遷的人數不清,高俊趁機招收了不少鐵匠、木匠、陶瓷匠、金銀匠、小爐匠等等。但是糧食問題突出起來,人餓急了就會動歪腦筋,高俊自然而然的就歪到了清州外的糧倉上。
中都是金朝四方輻輳的天子居所,所以各地的財物都要源源不斷的輸送到中都,為了從外地運糧,金朝設立了兩個漕運司,一個在東北的肇州,另一個在河北的觀州。
河北觀州的漕運司,負責在黃河流域調糧,作為中繼站,景州、清州、滄州均修有不少糧倉,儲存著從黃河流域調運的糧食,存糧應當有數十萬石。
與其讓這些糧食在倉裏發黴,或者是白送給蒙古人,倒不如都讓我高俊拿來救人。
而且糧倉的看守並不嚴密,無論是漕運司還是各地的官府大概做夢都想不到,居然會有人在金朝腹地公開搶劫糧倉,高俊已經派人幾次抵近偵察,清州會川縣的興和倉坐落於城外,看守稀少,僅僅是清州軍轄手下的十幾名射糧軍,加上雇來的一百多個弓手。
高俊又派段鍾去打探消息,得知目前糧倉內糧食轉運繁忙,除去短期儲存,很快就送上北方前線的糧食外,依舊要長期堆放倉裏的粟米還有六萬石左右。
糧倉內還有不少漕運司、轉運司雇來的的勞工,總數也有數百人。
李銘、蒲察勇等人摩拳擦掌,紛紛表示這本生意實在是太賺了,這一百來號官軍輕輕鬆鬆就能趕走,到那個時候幾萬石糧食就隨我們處置。
而孫庭,潘正等人則提出了意見:糧倉內部的情況不算熟悉,這一仗不一定好打,清州也隨時可能派出支援。最重要的是,劫奪朝廷官倉可是重罪,高俊要是這麽一幹,怕不是要立刻變成叛賊,被周圍各路金軍圍剿,那個時候打仗就艱難多了。
對於李銘這樣的腦子光想著打仗的人,高俊自然是敲打了一番,讓他們不要急躁冒進,對於孫庭、潘正的意見,高俊隻能想辦法說服。
“現在咱們是真的沒有糧食了。”
至於金朝的反應,高俊倒不是特別在乎,隨著蒙古三路南下攻金,金朝在河北的統治將會完全崩潰,屆時有兵有刀就是草頭王,大小地方豪強蜂擁而起,到那個時候自己是否還幫助金朝,還得看心情好不好。
“最近兩個月是最困難的時間,熬過去就好了,熬不過去,前功盡棄。如果人都餓死了,咱們要效忠的虛名還有什麽用?存在就是一切,一切為了存在。”高俊下定決心。
孫庭和潘正對金朝的態度也沒有那麽忠心,隻是擔心金軍的圍剿而已,看到高俊這麽堅決,也想試一試。
唯一一個被蒙在鼓裏的是溫迪罕僧虔,他現在還騎著馬在興濟一帶晃悠,偵查有可能的敵軍情況呢。
第五批遷民裝上船之後,高俊讓這次押隊的張大春給南邊各都帶個話:我要對清州的糧倉下手了,你們小心些。
十一月二十二日夜,晴朗的夜空裏,雪地反射出銀光,四周的景象清晰可見,高俊率領三百多名軍兵排成長列,靠近了興和倉。
本次參與行動的是潘正、張大春和路哲,潘正的手下基本上還是老兵,而張大春和路哲手下新兵居多,這次作戰是一場校驗,潘正作為老兵都的首領,首席軍使,他的都並不直接參與這次行動,僅僅是為張大春和路哲壓陣而已。
萬一情況有變,張大春和路哲頂不住的時候,潘正還是會率軍前進救場,但是張大春和路哲絕對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天氣非常寒冷,軍兵們都穿上了厚襖,唿出一口氣就凝成了白霧。
高俊也感覺寒冷,而且他還在努力感知寒冷的程度,以此來估計軍兵能夠忍耐怎樣的天氣,如果指揮官覺得寒冷和疲憊,他應該想到自己的士兵也這樣了。
夜色很明亮,高俊和潘正走在一起。
“潘正,你該抓緊了,我還以為咱們押剌百戶最早發喜帖的會是你呢,現在看來郭延嗣要占先了。”上次何誌也迴來之後,告訴了高俊郭延嗣和李素兒相愛的消息,老實人贏得了頭籌,這讓大家詫異不止。
“是。”現在潘正已經不否認她和白卉的關係。
“別光說是不是的,拿出些行動來呀,你倆這麽久,一點兒動靜都沒有。”高俊突然低聲笑了,但隨即變得有些嚴肅:“潘正,你擔心什麽?”
潘正歎口氣:“我家境寒酸。”
“蠢話!”高俊恨鐵不成鋼的語氣。“潘正,說句實話,你和潘瑩絕對是窮苦出身,這點沒錯,但是你們兄妹卻沒有寒酸之相,也不是庸碌之輩。何必為了這個自卑呢?而且說句實在話,白卉也不是什麽高門……”其實高俊其實一直覺得有點奇怪,潘正兄妹二人雖然窮困不知書,但是為人都十分正直,與人交結氣度自如。高俊總覺得他們倆雖然出身窮苦,但是父母的家教恐怕不差,真不知道這究竟是怎樣的父母、怎樣的家庭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潘正長長歎氣一聲,並不答話,高俊也不再說話,繼續專心感受寒冷的感覺。
張大春和路哲率領各自的軍兵,分別埋伏在興和倉的西麵和南麵,潘正在後麵預備,而前麵兩者分別攻擊西門和南門。高俊的計劃是打一場猛烈的擊潰戰,利用迅猛的突擊盡快把金軍趕出糧倉,不追求任何殺傷。
眼看著時間差不多了,高俊對旁邊的劉德點點頭,劉德會意,從懷裏掏出來一個細小的銅管。
嗩呐,遼代傳入中國,素以“曲兒小腔大”而聞名,而且聲音變化豐富,用來當作軍號,實在是太合適不過了。
劉德深吸了一口氣,搖頭晃腦的猛的吹了出來:“噠——”
站在劉德旁邊的高俊頓時覺得耳朵嗡嗡響,趕緊捂住耳朵跳開兩步,嗩呐的聲音極為高亢洪亮,百米之外也清晰可聞。
聽到嗩呐響起,高俊的軍兵為之一振,什將們舉起了都旗和認旗,承局們敲起了木柝,軍使高高舉起直刀:“全軍前進!”
這次高俊沒有布陣,也沒有要求軍兵結陣前進,而是要求所有的軍兵猛烈衝擊,把敵人趕出去就好。
事實證明,高俊對金軍士氣的預估完全正確,看到遠處黑壓壓數百名持刀槍的人來襲,負責守衛的弓手“啊呀”驚叫了一聲,丟下腰刀轉身就跑。
一個逃跑就帶動一連串逃跑,晚上正在值夜的十多名弓手一箭未發,進攻剛剛開始就一哄而散。
等到路哲率領軍兵衝進糧倉的時候,倉內已經大亂,甚至還有人點起火把,在一囤囤糧食之間狼狽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