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公新法,不合人情。”

    ——趙秉文評價王安石

    寒風唿嘯,幾十名穿著冬衣的漢子正在齊聲喊著號子,趁著冬天河水低緩,高俊開始組織疏浚河道,開墾灌溉用的溝渠了。具體的水路設計是由玄空法師完成的,不但要有灌溉的作用,還要能夠驅動碾磑、水碓,盡可能節省人力。

    在整個十一月,何誌也踏遍了壽張、陽穀兩縣60多個村莊,組織押剌百戶退地的事,與此同時,玄空法師和何誌也也開始籌劃修建整體的水利設施。

    “何先生,我們信得過你。”路哲這樣說。

    像文太公這樣的鄉村土豪,心裏麵是腹誹不止的,但高俊是正九品保義校尉,何誌也是從九品進義校尉,手下還有一百多全副披掛的軍兵,這些鄉下地主誰也不敢把自己的不滿表現出來,放債撈地雖好,活著豈不是更好?

    至於陽穀,壽張兩縣的縣官,高俊是理都不想理,估計現在這兩位爺正在公堂上瑟瑟發抖,擔心紅襖軍去而複來呢。

    就這樣,盡管山東路像是一口煮沸了的大鍋,押剌百戶卻安然置身於沸水之外,依舊按照自己的軌道行進著。

    這天早上,三個人騎著駿馬,輕快的向陽穀縣方向前進著,最前麵的人身穿赭黃色毛領圓領服,腰裏掛著一把金直刀;稍靠後的那個人穿著高俊軍兵的軍服,是李銘;最後麵那個人是段鍾,三個人是為了統計適齡兒童的數目而來迴奔波的。

    人才是百年大計,現在高俊控製區的人口已經達到了近萬人,幹部、軍兵都非常缺少,但是青壯和適齡兒童還是很多的。現在的情況是原料不缺(願意受教育、打仗的人很多),但是機器的產能太小(學校太小,老師太少),成品太少(缺少合格的農村幹部和軍兵)。

    沒有農村幹部,就無法在這近萬人中建立有效的統治,而沒有軍兵,就會在之後的戰爭中被摧毀,眼下,何誌也主抓水利建設和土地梳理,高俊把教育和募軍兩件事當做重點。

    “軍使,前麵就是十字坡了。”

    “十字坡?”高俊覺得這名字有點熟悉,猛然想起來,這不就是上次吃饅頭的地方嗎?當下來了興致,趕緊招唿段鍾:“走,咱們再去吃一次包子——我是說饅頭。”

    三個人牽著馬上了十字坡,當初那麵小小的酒氣還在,定睛一看,不是孫玉娘是誰?

    “玉娘姐!來幾斤饅頭!”還沒有進門,高俊就高興的叫了起來。

    孫玉娘正在灶前忙活著,聽到有人叫她,趕緊跑了出來,一看是高俊,不由得驚得呆了,迴過神來後納頭便拜。

    “奴見過恩公。”

    “姐,姐,你這是幹什麽?”高俊趕緊把孫玉娘扶住,後者還在一個勁兒的道謝。

    “上次是奴有眼不識泰山,給了恩公冷眼色,恩公退了各家的田地,對我們恩同再造……”

    片刻之後,幾斤色香味俱全的饅頭就端上了桌,高俊早就食指大動,盤子還沒放穩就先伸手抓了一個,一口咬下去肉香四溢,高俊真想就地打兩個滾兒,來表達這種美味。

    “李銘,吃,這饅頭特好吃。”高俊嘴裏塞得滿滿當當。

    一連吃了三五個包子,高俊才擦了擦手,和玉娘聊起天來。

    “玉娘姐,既然你們也分了地,你怎麽沒迴去啊,還在這裏開店?”

    “奴一個女子,又沒成家,哪裏種得了這些地?幹脆求裏正換了點錢,那些地奴都不要了,專心在這裏開店就好。”

    “玉娘姐,別總是奴啊奴啊的,我聽著不開心。”高俊又忍不住拿起一個饅頭。

    “哎,我聽高百戶的。”孫玉娘也很高興,又到灶台邊切了一盤子肉,拿了十幾個饅頭。“這些送給高百戶吃。”

    “玉娘姐你這是幹什麽?不行得付錢,付錢。”高俊掏出一串銅錢,放在桌子上。

    “不用啊,拿了錢還擔心,自從用地換了點錢之後,我總是睡不著覺,生怕有人要偷錢。”

    此時段鍾也吃完了,和高俊兩個人對視了一下,高俊笑了笑,故意閉緊了嘴,看著段鍾。

    “玉,玉娘姐,要不然你和我們走吧。”看見高俊沒有說話的意思,思量再三,段鍾還是自己說了。

    “走?”孫玉娘奇怪的問。

    “沒錯,一個年輕婦人在這裏開店太危險,我看你不如把店兌出去,然後跟我迴押剌百戶,我那裏有職位安排你。”高俊接過話頭。“玉娘姐,我這麽叫你,就是真的把你當做姐姐,玉娘姐信我否?”

    玉娘楞了一下,看著高俊、段鍾兩個人的臉,確認二人沒有開玩笑的意思,有點兒緊張的說:“我,我怕是不行……”

    高俊和段鍾又勸了一會兒,但是孫玉娘始終堅稱自己沒法去,還是舍不得這個店,高俊沒有辦法,留下一筆銀錢之後,三個人又上路了。

    在高俊胡吹海塞的時候,押剌百戶的宅院裏麵一片寂靜,何誌也特意關照了一下白卉:讓織布機暫時停一會,他要會見一些客人。

    何誌也所說的客人,其實是六十多個村的代表,攏共二十多人。打退時全之後,高俊和何誌也算是同時打開了農村工作的鑰匙,輕輕鬆鬆的完成了八白石村的退地工作,他們挾此勝利之威,開始伸手觸及所有退地的農村,修建水利設施就是第一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各位鄉親,退地之後生活還好嗎?”看到人都來齊了,何誌也坐在案前,威嚴的發問。

    “托高郎君,何先生的洪福,一切都好。”有人垂著頭答道。

    “各位,本官和高郎君來到這裏,就很想為各位鄉親做些事情,這次退地,諸位覺得本官和高郎君公道否?”

    “公道,公道。”大家連忙答道。

    “我也就直說了,退地還不要緊,我和高郎君打算修建一套灌溉溝渠,爭取讓咱們六十多個村的土地旱澇保收,各位以為如何?”

    下麵的人立刻不說話了,早在來之前大家就聽說,押剌百戶的高百戶打算在各村之間修建水渠,修這樣的水利設施當然是好事,不過這些人都是和胥吏多次打過交道的,非常清楚凡是官府打算辦的基本上沒什麽好事。

    “不知道這水渠由誰來開?耗時幾何?耗錢幾何?”問這個問題的是路哲,他早就和何誌也串通好了,一旦大家陷入沉默的時候,他就主動提問“推進對話”。

    “全體男丁均需出動,本官每人每天支一升粟米,共計用工四萬左右。”

    用工四萬,就是人數乘以天數為四萬,兩千人幹二十天也是,一千人幹四十天也是。

    大家再一次議論紛紛,待遇倒是也說不上太差,但是作為猛安謀克百戶九品官,不去私殺耕牛販賣私鹽釀造私酒,怎麽突然想到為百姓做事了?不光在自己的百戶裏麵做,還做到了兩縣六十個村裏麵,這個事情非常不符合金朝社會核心價值觀啊。

    “不知道何先生為什麽要修溝渠?”

    “本官修溝渠,是為百姓生計,修完此渠,各村可以多開水田,可以區種,此舉大利於國計民生。”何誌也頓了頓:“修完溝渠之後,一應維護管理均由本官負責,本官已經下定決心開渠,誰要是想不修,不如先問問高郎君答不答應。”

    一眾人都閉了嘴,算了算了,有後招就有後招吧,先把眼前的事對付了再說。高俊現在帶兵上百,還是朝廷欽封的正九品親管百戶,恐怕是兩縣公使輕易都惹不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顛覆晚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郡箭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郡箭手並收藏顛覆晚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