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商的身體卻日漸衰弱,到後來其他宮室也懶得去了,無事隻在莒姬的雲夢台安歇,叫了公主月與公子戎在膝下玩耍罷了。
莒姬卻在悄悄地大手筆地撒錢,從宮內到宮外施了許多恩惠,更兼楚王商脾氣也日漸暴燥,她倒是從中勸說,倒教不少人領了她的情麵。
一年又悄悄地過去,楚王商於一日酒宴之後發病,自此不起。莒姬帶著兒女日日侍奉跟前,卻也是無可奈何。
太子槐與太子婦南氏也殷勤服侍,隻是太子見都是莒姬在主持事務,便覺不安,私下於南氏商議,是否要向楚王商提出要讓王後出來主持大局。
南氏大驚,勸道:「太子也當知母後的脾氣爽直,如今父王病重,萬不可動氣,倘若母後與父王稍有口角,再生變故,則太子何以自處?此時是太子關鍵時刻,千萬不可再生變亂。」
太子槐吃了一驚,收下暗悔,不敢再提起。然人心終究是一種微妙的事,他心中雖知南氏的提議甚是有理,然心中卻也為南氏的過於無情而不悅。他生性浪漫多情,處事優柔寡斷,平時處事若不是王後作主,便是要南氏推動一把。這一年多王後幽禁,許多事上南氏便不能不多作些主。這些本也無妨,奈何太子性子過於散漫,王後失勢,諸兄弟都有虎視耽耽之舉,南氏心中焦急恐懼,不免在有些事上過於急切強勢,太子槐雖然也都依從了她,心中卻不免有些不悅。
恰此時他新幸了一個姬妾叫鄭袖的,那鄭姬長得嬌弱可人,卻是十分善於察顏觀色,小心奉承,因此上南氏隻道太子對自己言聽計從,倚重十分,卻不曉得太子槐心中的天平,卻漸漸倚向了鄭袖。
王後正是絕經之時,又因在閉門思過,脾氣更是暴燥,幸得天真爛漫的公主姝日日相伴,沖淡愁思。她年輕時頗受楚王商恩寵,兼性子好勝,主管後宮事事把持,因此長子槐和已出嫁的長女多由傅姆照料。到公主姝的時候,她漸為失寵,放在女兒身上的時間精力倒是多了些,與幼女的感情尤不能與其他人相比。
楚王商的病勢一日重過一日,他本有心倚重屈原推行新政,此時也有心無力,隻得叫來太子槐,細細教導囑咐,將來繼位之後,勿忘振國威,行新政,於征伐上可交昭陽,於列國交涉和內政上可倚屈原。
太子槐唯唯稱是,退了出來。
到了迴廊卻與一個女子迎麵相遇,見那綠衣女子忙退到側邊低首斂眉地行禮,細聲細氣地道:「太子!」
這女子形容嫻靜,溫柔得如同春水一般,正是太子槐最喜歡的女人類型,見此不免讓他的心蕩了一盪,但見這女子打扮,似是低階姬人,便不敢多言,也不敢有什麽非份之想,把亂跳的心按了一按,點了點頭,嗯了一聲就走了過去。
當夜抱著鄭姬的時候,卻忽然間想到那個綠衣女子來,情動之處,格外有了興致,惹得得鄭姬嬌喘連連,輕嗔薄怨。
自此太子槐開始正式監國,一邊侍疾一邊代為處理國事。
楚王商的病情漸重,便不在雲夢台居住,搬迴章華台後殿去了。王後主持,莒姬等姬妾輪班服侍。
楚王商臨終前,昭陽等重臣侍立在側,當著王後及太子的麵,交代了後事。國政上仍以昭陽為令尹,朝政仍以由羋姓諸分支如屈、昭、景等為主的臣子們主事。後宮姬妾有子分封者隨子就封,未受封的公子皆在泮宮就學,待十五歲以後再行授職分封,諸公子母仍養後宮,不設人殉。
公元前329年,楚王商去世,其諡號為「威」。在楚威王任內,楚國國力達到頂峰。領土最廣,國力最富,武力最強。
楚威王死後,由太子槐繼位為王。
舉國大喪,周天子並遠近諸侯皆派了使者前來問候弔唁。周邊諸國,亦不免蠢蠢欲動。
三月服衰,直將楚威王送入墓室,但見白茫茫一片,似天與地都作素色。
這三個月,在小公主羋月的眼中,漫長到可怕。
甚至是從半年前楚威王病重時,整個宮中的氣氛便變得令人窒息一般可怕,雲夢台自莒姬以下,人人眼中都有著對未來未知的恐懼,楚威王搬迴章華台以後,莒姬日日在章華台侍奉著,偶一迴來就是直直地癱倒像完全脫力般,整個人不斷地削瘦憔悴下去,膚光黯淡,連明亮的雙眸都失去了神采。她和弟弟戎此時皆由向氏和女葵等人照應著,這種氣氛連小孩子都不敢大聲喘氣。
數月下來,休說大人,便是連兩個孩子也憔悴瘦弱不少。
這一日羋月和弟弟戎早早被收拾打扮,與一群其他的公子公主們候在側殿耳房中,等著裏頭一聲通報,便齊刷刷地被帶進內殿,但見裏麵已經烏鴉鴉地跪了一地人。傅姆們領著他們到大王榻前一處空地上跪下,便聽著宦者令奉方念著大王的詔令,然後一群不認識的人,說著她聽不懂的話,好一會兒以後,便聽到奉方道:「大王薨了——」
一陣死寂般的沉默。
良久,王後率先一聲悲號道:「大王——」
眾人也跟著大放悲聲。
一群小孩子也不管聽得懂或者聽不懂,在這種氣氛之下,也皆是哭號了起來。
那一晚在羋月的印象中,就是無窮無盡的窮聲,一片黑暗中,燈火星星點點,卻離得那麽遠,隻會讓人的心更恐懼更荒涼。
她一直在哭,一直在哭,不止是出於悲傷,也許更多的是出於恐懼。
</br>
莒姬卻在悄悄地大手筆地撒錢,從宮內到宮外施了許多恩惠,更兼楚王商脾氣也日漸暴燥,她倒是從中勸說,倒教不少人領了她的情麵。
一年又悄悄地過去,楚王商於一日酒宴之後發病,自此不起。莒姬帶著兒女日日侍奉跟前,卻也是無可奈何。
太子槐與太子婦南氏也殷勤服侍,隻是太子見都是莒姬在主持事務,便覺不安,私下於南氏商議,是否要向楚王商提出要讓王後出來主持大局。
南氏大驚,勸道:「太子也當知母後的脾氣爽直,如今父王病重,萬不可動氣,倘若母後與父王稍有口角,再生變故,則太子何以自處?此時是太子關鍵時刻,千萬不可再生變亂。」
太子槐吃了一驚,收下暗悔,不敢再提起。然人心終究是一種微妙的事,他心中雖知南氏的提議甚是有理,然心中卻也為南氏的過於無情而不悅。他生性浪漫多情,處事優柔寡斷,平時處事若不是王後作主,便是要南氏推動一把。這一年多王後幽禁,許多事上南氏便不能不多作些主。這些本也無妨,奈何太子性子過於散漫,王後失勢,諸兄弟都有虎視耽耽之舉,南氏心中焦急恐懼,不免在有些事上過於急切強勢,太子槐雖然也都依從了她,心中卻不免有些不悅。
恰此時他新幸了一個姬妾叫鄭袖的,那鄭姬長得嬌弱可人,卻是十分善於察顏觀色,小心奉承,因此上南氏隻道太子對自己言聽計從,倚重十分,卻不曉得太子槐心中的天平,卻漸漸倚向了鄭袖。
王後正是絕經之時,又因在閉門思過,脾氣更是暴燥,幸得天真爛漫的公主姝日日相伴,沖淡愁思。她年輕時頗受楚王商恩寵,兼性子好勝,主管後宮事事把持,因此長子槐和已出嫁的長女多由傅姆照料。到公主姝的時候,她漸為失寵,放在女兒身上的時間精力倒是多了些,與幼女的感情尤不能與其他人相比。
楚王商的病勢一日重過一日,他本有心倚重屈原推行新政,此時也有心無力,隻得叫來太子槐,細細教導囑咐,將來繼位之後,勿忘振國威,行新政,於征伐上可交昭陽,於列國交涉和內政上可倚屈原。
太子槐唯唯稱是,退了出來。
到了迴廊卻與一個女子迎麵相遇,見那綠衣女子忙退到側邊低首斂眉地行禮,細聲細氣地道:「太子!」
這女子形容嫻靜,溫柔得如同春水一般,正是太子槐最喜歡的女人類型,見此不免讓他的心蕩了一盪,但見這女子打扮,似是低階姬人,便不敢多言,也不敢有什麽非份之想,把亂跳的心按了一按,點了點頭,嗯了一聲就走了過去。
當夜抱著鄭姬的時候,卻忽然間想到那個綠衣女子來,情動之處,格外有了興致,惹得得鄭姬嬌喘連連,輕嗔薄怨。
自此太子槐開始正式監國,一邊侍疾一邊代為處理國事。
楚王商的病情漸重,便不在雲夢台居住,搬迴章華台後殿去了。王後主持,莒姬等姬妾輪班服侍。
楚王商臨終前,昭陽等重臣侍立在側,當著王後及太子的麵,交代了後事。國政上仍以昭陽為令尹,朝政仍以由羋姓諸分支如屈、昭、景等為主的臣子們主事。後宮姬妾有子分封者隨子就封,未受封的公子皆在泮宮就學,待十五歲以後再行授職分封,諸公子母仍養後宮,不設人殉。
公元前329年,楚王商去世,其諡號為「威」。在楚威王任內,楚國國力達到頂峰。領土最廣,國力最富,武力最強。
楚威王死後,由太子槐繼位為王。
舉國大喪,周天子並遠近諸侯皆派了使者前來問候弔唁。周邊諸國,亦不免蠢蠢欲動。
三月服衰,直將楚威王送入墓室,但見白茫茫一片,似天與地都作素色。
這三個月,在小公主羋月的眼中,漫長到可怕。
甚至是從半年前楚威王病重時,整個宮中的氣氛便變得令人窒息一般可怕,雲夢台自莒姬以下,人人眼中都有著對未來未知的恐懼,楚威王搬迴章華台以後,莒姬日日在章華台侍奉著,偶一迴來就是直直地癱倒像完全脫力般,整個人不斷地削瘦憔悴下去,膚光黯淡,連明亮的雙眸都失去了神采。她和弟弟戎此時皆由向氏和女葵等人照應著,這種氣氛連小孩子都不敢大聲喘氣。
數月下來,休說大人,便是連兩個孩子也憔悴瘦弱不少。
這一日羋月和弟弟戎早早被收拾打扮,與一群其他的公子公主們候在側殿耳房中,等著裏頭一聲通報,便齊刷刷地被帶進內殿,但見裏麵已經烏鴉鴉地跪了一地人。傅姆們領著他們到大王榻前一處空地上跪下,便聽著宦者令奉方念著大王的詔令,然後一群不認識的人,說著她聽不懂的話,好一會兒以後,便聽到奉方道:「大王薨了——」
一陣死寂般的沉默。
良久,王後率先一聲悲號道:「大王——」
眾人也跟著大放悲聲。
一群小孩子也不管聽得懂或者聽不懂,在這種氣氛之下,也皆是哭號了起來。
那一晚在羋月的印象中,就是無窮無盡的窮聲,一片黑暗中,燈火星星點點,卻離得那麽遠,隻會讓人的心更恐懼更荒涼。
她一直在哭,一直在哭,不止是出於悲傷,也許更多的是出於恐懼。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