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氏顫抖著抱緊了女嬰泣不成聲:「我兒,我兒……」
而匆匆趕來,站在小土坡上的楚王商,更是將這一幕看得清清楚楚。
那女嬰被向氏抱起來的時候,手足俱纏著水草,想是因為這水草與荷葉及女嬰相互糾纏,竟奇異地形成一大團帶著浮力的荷葉堆,浮著女嬰竟沿河而下,直到這少司命的石像下方被擋住。
此時時刻月光如水,水麵上少司命的石像皎潔如玉,隻手托著荷葉上的女嬰,而石像底座,向氏一身白衣,自荷葉上抱起女嬰。石像與真人交相輝映,竟有一種奇異的相似。
莒姬見此情景,她心念電轉,立刻朝著神像跪下,顫聲道:「少司命庇佑啊!」
此時眾人皆已怔住,聽得莒姬這一聲,似被一語點醒,頓時紛紛皆跪下來:「少司命顯靈了!」
幽暗中似乎有女巫歌聲悠悠傳來:
「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
向氏本已經虛弱不堪,此時抱住女嬰,頓時鬆了一口氣,便搖搖欲墮,隻倚著石像,竟是再無行走的力氣了。
楚王商更不猶豫,跳下水麵,涉水到了石像邊,一把將向氏和女嬰一起抱起,復涉水迴岸邊。
向氏雖侍奉過楚王商,但畢竟身份卑下,膽怯內向,楚王商並不感興趣,若非她懷孕正當期時,實在是連她也想不起來了。
此時向氏尋到女兒,卻正是最虛弱無助之時,卻隻見月光下她的君王涉水而來,將她母女抱在懷中,向氏隻覺得一顆心落了下來,倚著那寬廣的肩頭,那一刻,是她這一生記憶最深的幸福時候。
楚王商涉水迴岸時,早有迴醒過來的內侍也跳下水來迎接。
楚王商直走上岸,才將向氏交於侍女扶住,向氏卻顧不得什麽,直直地伸著手臂將嬰兒托到楚王商麵前,泣不成聲地:「大王,這是我們的孩兒,我的女兒。」
楚王商緩緩接過孩子,向著少司命石像方向舉起:「這是……少司命庇佑啊!」
莒姬推了推向氏,卻見向氏滿眼隻看到了楚王商和女嬰,並無半點迴應,料她不懂得抓住機會,隻得自己上前一步:「請大王為小公主賜名。」
楚王商收迴手,將嬰兒抱在懷中看了看,又抬頭看到一輪明月,和月光下皎潔的石像,思忖片刻道:「今夕月光皎潔,便……取名為『月』吧!」
莒姬連忙接過女嬰,跪下:「謝大王賜名。」
第三章 垂髫年
這個被楚王商起名為「月」的公主,在楚王商的女兒中排名第九,宮中便唿為九公主。小公主剛剛出世,這一夜的歷險,成了楚宮中的一樁懸案,便連原來看護她的侍女女桑,也在人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莒姬所居的雲夢台雖不算禁衛如何森嚴,但也不可能是一個侍女就能夠把嬰兒盜走的。且她身邊用的宮女,包括那女桑,均是她陪嫁的心腹侍女,這種陪嫁之人,通常生死與共,縱使另投他主,別人也不會收容,這於當時便是鐵律一條。國士可擇主而事,但奴僕背主,隻有死路一條。
更何況小公主雖然是個嬰兒,卻畢竟是國君之女,很難想像有什麽了不得的生死利害,能令女桑自尋死路背主害主。
更有可能,是有人盜走公主,又害死女桑,嫁禍女桑。隻是這女桑自此以後,消失無蹤,連屍首也找不到,更勿論其他。
莒姬深懼此事,她唯一能懷疑的就是宮中的閹人內侍,這些不是她娘家陪嫁之奴,亦是有可能內外勾結的。隻是一處宮闈台閣,也總要用到幾十內侍,這卻是無法避免的。她隻得借了小公主被盜之事,將雲夢台的內侍換了個幹淨,另求楚王商親自分撥了一些心腹可信內侍,再向母族求助,閹了莒族原來隸下的數十名奴隸入宮,這才消停。
幸而那小公主似是有神靈庇佑一般,雖在水上飄了幾個時辰,著了些風寒驚嚇,但有太醫用力,乳母精心,調養一段時間後,竟似完全不曾有後患,依舊活潑可愛,長勢喜人。
隻是向氏自那一夜以後,竟是母女連心,雖然病得欲生欲死,卻時時刻刻念著小公主,一日不見,便憂心欲死。莒姬雖然知道她病重,不好讓幼兒過了病氣,然憐她情癡,還是讓乳母每日抱著小公主,遠遠地讓她看一迴,好教她放心。
向氏本已因為難產,又逢大喜大怒大寒大暑,自此大病一場,血下不止,險險要一命嗚唿。卻因為牽掛著女兒,便掙命活著。太醫診過無數這類的產婦之病,這等血崩十有八九,難挨過去。不想向氏看似比誰都虛弱,然生命力卻是極強,幾番瀕死又活過來,過得一年多,竟漸漸越來越好,也不禁稱奇。
隻是楚王商此時卻無暇顧及這些後宮之事,自秦國的細作報來訊息,秦君渠梁駕崩,秦國變亂陡生。
自周平王東遷,數百年來征戰不休,大國併吞小國,至此時周武王初封的三千諸侯,已經隻剩下十幾二十個國家了,最大的便是七個國家,史稱戰國七雄。
這七雄中,隻有北方的燕國,仍是召公之後的姬姓之國;南方的楚國,自立國以來便不太臣服,與周天子屢有磨擦,此後更是自立為王,據大江以南,雖以周天子之威,也無可奈何;山東齊國,雖是當初的封國,但國君卻已經不是初封時的薑氏,而是被其臣下田氏所取代,此之謂「田氏代齊」;而地處中央的晉國,卻被三家封臣趙氏、魏氏、韓氏所瓜分,此之謂「三家分晉」;而最西邊的秦國,原是商朝舊臣之後,素為周室所惡,唯秦朝先人非子為周王牧馬甚為用心,因此準其立國。後來周平王東遷,舊都為犬戎所據,平王便順水推舟將舊都封與秦人,讓秦人與犬戎博殺,使其兩敗俱傷。
</br>
而匆匆趕來,站在小土坡上的楚王商,更是將這一幕看得清清楚楚。
那女嬰被向氏抱起來的時候,手足俱纏著水草,想是因為這水草與荷葉及女嬰相互糾纏,竟奇異地形成一大團帶著浮力的荷葉堆,浮著女嬰竟沿河而下,直到這少司命的石像下方被擋住。
此時時刻月光如水,水麵上少司命的石像皎潔如玉,隻手托著荷葉上的女嬰,而石像底座,向氏一身白衣,自荷葉上抱起女嬰。石像與真人交相輝映,竟有一種奇異的相似。
莒姬見此情景,她心念電轉,立刻朝著神像跪下,顫聲道:「少司命庇佑啊!」
此時眾人皆已怔住,聽得莒姬這一聲,似被一語點醒,頓時紛紛皆跪下來:「少司命顯靈了!」
幽暗中似乎有女巫歌聲悠悠傳來:
「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
向氏本已經虛弱不堪,此時抱住女嬰,頓時鬆了一口氣,便搖搖欲墮,隻倚著石像,竟是再無行走的力氣了。
楚王商更不猶豫,跳下水麵,涉水到了石像邊,一把將向氏和女嬰一起抱起,復涉水迴岸邊。
向氏雖侍奉過楚王商,但畢竟身份卑下,膽怯內向,楚王商並不感興趣,若非她懷孕正當期時,實在是連她也想不起來了。
此時向氏尋到女兒,卻正是最虛弱無助之時,卻隻見月光下她的君王涉水而來,將她母女抱在懷中,向氏隻覺得一顆心落了下來,倚著那寬廣的肩頭,那一刻,是她這一生記憶最深的幸福時候。
楚王商涉水迴岸時,早有迴醒過來的內侍也跳下水來迎接。
楚王商直走上岸,才將向氏交於侍女扶住,向氏卻顧不得什麽,直直地伸著手臂將嬰兒托到楚王商麵前,泣不成聲地:「大王,這是我們的孩兒,我的女兒。」
楚王商緩緩接過孩子,向著少司命石像方向舉起:「這是……少司命庇佑啊!」
莒姬推了推向氏,卻見向氏滿眼隻看到了楚王商和女嬰,並無半點迴應,料她不懂得抓住機會,隻得自己上前一步:「請大王為小公主賜名。」
楚王商收迴手,將嬰兒抱在懷中看了看,又抬頭看到一輪明月,和月光下皎潔的石像,思忖片刻道:「今夕月光皎潔,便……取名為『月』吧!」
莒姬連忙接過女嬰,跪下:「謝大王賜名。」
第三章 垂髫年
這個被楚王商起名為「月」的公主,在楚王商的女兒中排名第九,宮中便唿為九公主。小公主剛剛出世,這一夜的歷險,成了楚宮中的一樁懸案,便連原來看護她的侍女女桑,也在人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莒姬所居的雲夢台雖不算禁衛如何森嚴,但也不可能是一個侍女就能夠把嬰兒盜走的。且她身邊用的宮女,包括那女桑,均是她陪嫁的心腹侍女,這種陪嫁之人,通常生死與共,縱使另投他主,別人也不會收容,這於當時便是鐵律一條。國士可擇主而事,但奴僕背主,隻有死路一條。
更何況小公主雖然是個嬰兒,卻畢竟是國君之女,很難想像有什麽了不得的生死利害,能令女桑自尋死路背主害主。
更有可能,是有人盜走公主,又害死女桑,嫁禍女桑。隻是這女桑自此以後,消失無蹤,連屍首也找不到,更勿論其他。
莒姬深懼此事,她唯一能懷疑的就是宮中的閹人內侍,這些不是她娘家陪嫁之奴,亦是有可能內外勾結的。隻是一處宮闈台閣,也總要用到幾十內侍,這卻是無法避免的。她隻得借了小公主被盜之事,將雲夢台的內侍換了個幹淨,另求楚王商親自分撥了一些心腹可信內侍,再向母族求助,閹了莒族原來隸下的數十名奴隸入宮,這才消停。
幸而那小公主似是有神靈庇佑一般,雖在水上飄了幾個時辰,著了些風寒驚嚇,但有太醫用力,乳母精心,調養一段時間後,竟似完全不曾有後患,依舊活潑可愛,長勢喜人。
隻是向氏自那一夜以後,竟是母女連心,雖然病得欲生欲死,卻時時刻刻念著小公主,一日不見,便憂心欲死。莒姬雖然知道她病重,不好讓幼兒過了病氣,然憐她情癡,還是讓乳母每日抱著小公主,遠遠地讓她看一迴,好教她放心。
向氏本已因為難產,又逢大喜大怒大寒大暑,自此大病一場,血下不止,險險要一命嗚唿。卻因為牽掛著女兒,便掙命活著。太醫診過無數這類的產婦之病,這等血崩十有八九,難挨過去。不想向氏看似比誰都虛弱,然生命力卻是極強,幾番瀕死又活過來,過得一年多,竟漸漸越來越好,也不禁稱奇。
隻是楚王商此時卻無暇顧及這些後宮之事,自秦國的細作報來訊息,秦君渠梁駕崩,秦國變亂陡生。
自周平王東遷,數百年來征戰不休,大國併吞小國,至此時周武王初封的三千諸侯,已經隻剩下十幾二十個國家了,最大的便是七個國家,史稱戰國七雄。
這七雄中,隻有北方的燕國,仍是召公之後的姬姓之國;南方的楚國,自立國以來便不太臣服,與周天子屢有磨擦,此後更是自立為王,據大江以南,雖以周天子之威,也無可奈何;山東齊國,雖是當初的封國,但國君卻已經不是初封時的薑氏,而是被其臣下田氏所取代,此之謂「田氏代齊」;而地處中央的晉國,卻被三家封臣趙氏、魏氏、韓氏所瓜分,此之謂「三家分晉」;而最西邊的秦國,原是商朝舊臣之後,素為周室所惡,唯秦朝先人非子為周王牧馬甚為用心,因此準其立國。後來周平王東遷,舊都為犬戎所據,平王便順水推舟將舊都封與秦人,讓秦人與犬戎博殺,使其兩敗俱傷。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