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平靜而安詳地告別了這個喧鬧紛攘的世界!


    二、探人生真諦 究東西文化


    梁漱溟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而真正萃集其思想精華的主要是以下五部著


    作:《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鄉村建設理論》、


    《中國文化要義》和《人心與人生》。這五本書並非單純的學術著作,而是他麵對


    其當下直接的問題(即人生問題與社會問題),由煩悶而苦索,進而提出答案並付


    諸實踐的一個完整的過程。


    對於梁漱溟一生而言,其思想雖迭有修正,但其思想之根抵與理論架構則奠立


    於《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此書是他的文化哲學與其人生哲學、歷史哲學交織


    融鑄而成的一座思想豐碑。它的出版,標誌著梁氏哲學思想體係的正式建立。在此


    書中,他首次提出並闡述了他的人生哲學、文化哲學、歷史哲學和解決中國文化危


    機的紙上方案。在這一博大而龐雜的體係中,建基於本體論之上的人生哲學是其文


    化哲學的理論基石和邏輯起點,文化哲學是人生哲學的邏輯推論,而歷史哲學則貫


    穿於其對東西文化的具體闡釋過程中,體現著他本人對文化歷史發展的根本看法。


    三者互相涵攝、相互交融,構成了梁漱溟哲學思想的有機整體。


    在梁漱溟的早期思想中,以“生活”(或“生命”)、“意欲”為中心範疇的


    宇宙論,構成了梁氏哲學體係的理論基礎。他從西方非理性主義哲學(主要是叔本


    華的唯意誌論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學)中得到啟發,先驗地設定了一個具有本體意義


    的概念“意欲”作為其一切理論的根基。他認為,所謂宇宙就是“生活”,而生活


    又是什麽呢?就是那“沒盡的意欲”。意欲乃世界萬物產生的本原,意欲的發用流


    行即形成“生命之流”,而宇宙就是這“生命之流”所形成的一個大生命。在他看


    來,宇宙並非一靜態的固定體,而是一個“動態的相續”,是一超越物質的精神存


    在,其本質特徵就是純粹的變化。而要認識這變動不居的宇宙,就必須首先認識作


    為萬物之原的“意欲”。但如何才能認識這個作為本體存在的“意欲”呢?隻有通


    過非理性的直覺體悟。為此,他引入了柏格森的直覺主義認識論。並把它同佛家唯


    識理論探合起來。他認為,人類認識世界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理智的方法,一


    是直覺的方法。前者是一種純粹“靜觀”的方法,猶如在活動的電影中截取其中的


    一張膠片,它無法獲得運動實體的本質,而隻能認識那靜止的物質世界,而隻有直


    覺才能勘知那永恆流轉的宇宙本體。他說:“直黨所得到的意思是一種本能的得到,


    初度一次就得到如此的意思,圓滿具足,無少無缺。”顯然,梁氏的這種直覺認識


    方法乃是一種超越實踐、超越感性乃至理性思維的一種內心體驗,表現為一種神秘


    的頓悟和飛躍。


    正是基於這種“意欲”生成萬物的宇宙論和直覺主義認識論,梁氏建構了他的


    文化哲學。


    梁氏對文化的界定是以他的“意欲”說為基礎。他認為,所謂文化,“不過是


    那一民族生活的樣法”,而生活又是什麽呢?“就是沒盡的意欲……和那不斷的滿


    足與不滿足罷了”。在他看來,人類各民族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生活樣法(或生活態


    度),而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作為各民族生活的指導原則和內在驅力的基礎“意欲”


    有著截然不同的趨向之故。為此,他通過一直覺體悟的認知方法論定,盡管各民族


    的基礎意欲各有所向,千姿百態,但歸納言之,總不外以下三種路向,即“(一)


    向前麵要求;(二)對於自己的意思變換調和持中;(三)轉身向後去要求。”他


    認為,人生意欲的這三個麵向,正代表了人類三種迥然不同的人生態度,即:奮鬥


    欲求的態度、調和持中的態度和反身向後的禁慾態度。在他看來,這三種人生態度


    各自最充分地體現在西洋民族、中國民族和印度民族身上,並分別代表著三方文化


    的內在精神。三大民族正是各自秉持著自己文化的內在精神向前走去,遂成就了世


    界上三種不同類型、風格迥異的文化,即西洋文化、中國文化和印度文化。而這三


    大文化係統正標誌著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截然不同而又次第演進的三大路向。“質


    而言之,我觀察的中國是走第二條路向;印度人是走第三路向”;而“西洋人則走


    的是第一條路向。”而這三大路向也代表著人類文化發展的三個階段。


    這就是梁氏獨特的文化類型理論,也是他的文化哲學的核心和理論基礎。他對


    人類文化的總體考察就是以此為邏輯起點來展開的。根據這一理論,梁氏又從思維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