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邀請他參加新政府一事,卻以“如參加政府就不便說話”為由,敬辭不受。
後接受周恩來之建議,從4月到9月,梁漱溟到華北、華東、東北等地參觀,深感新
中國氣象萬新,遂漸改初衷,表示願與共產黨共事。1951年,梁被選為政協全國委
員。
梁漱溟作事極為認真,秉性剛直,敢於發表不同意見,是黨和政府難得的諍友。
1953年9月16日,梁以政協委員資格列席中央人民政府第27次會議,會議主旨是討論
“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梁漱溟聯繫自己的所見所聞,就“總路線”中過分突出重
工業而忽視農業、輕工業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並針對當時社會上已相
當明顯的“工農差別”,提醒共產黨不要“忽略或遺漏了中國人民的大多數——農
民”,而應適當照顧他們的利益。但遺憾的是,梁漱溟的耿耿直言,卻招致眾口批
判,毛澤東更作《批判梁漱溟的反動思想》公開發表,從而把梁漱溟推入了一場以
他為主角的批判運動大潮中。各種批判文章和專著接踵而出,鋪天蓋地而來,步步
升級,並無限地“上綱上線”。這是梁漱溟始料所不及的。但他對這些批判心不悅,
口亦不眼,並以沉默作為迴答!
1966年,中國大地開演了一場曠古絕後的大悲劇!在這場大悲劇中,年逾古稀、
息居多年的梁漱溟再次罹難。不但家被抄了,三代珍藏的古籍、字畫和手稿被燒個
精光;連衰朽之軀也倍受折磨、白天拉出去遊街、批鬥不說,晚上還被鎖在一間小
屋裏,勒令寫“交代”,交代一生的“罪行”……梁漱溟身錮陋室,麵對一疊白紙,
思潮起伏,感慨萬千!但縈繞他腦際的卻始終是這樣的信念:“書籍燒了,但思想
是銷毀不了的!”正是憑著這一信念,從1966年9月21日開始,在沒有一本參考書的
情況下,憑其淵博的學識和驚人的記憶,用寫“交代”的紙、筆,偷偷地撰寫《儒
佛異同論》,歷時月餘,全文四萬餘字。接著又馬不停蹄地撰寫《東方學術概觀》。
1986年,巴蜀書社終於將這兩部著作合而為一,正式出版。
1973年10月4日,是夏曆重陽節,梁漱溟剛在家中寂寥地度過他的80壽辰。中國
大地又狂飆突起。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懷著卑劣的政治目的,在全國掀起了一
場“批林批孔”的運動。梁漱溟對此深不以為然,但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下,他隻能
“腹非”,而不便“明言”。故在政協、民主黨派的學習會上。他雖每會必到,卻
隻洗耳恭聽,緘口不言。一他不願隨流而進,講違心話。然而,樹欲靜卻風不止,
沉重的政治壓迫和某些與會者的軟硬兼施。逼得他非開口不可。君子坦蕩蕩,言則
言矣,何懼之有!他明確表示:“我對當前的批林批孔運動持保留態度!”並在次
年2月24日、25日,以81歲之高齡,手拿皮包,身穿長袍,衣冠整潔儀態莊嚴地站在
政協會議室的講台上,就像當年在北京大學授課那樣,以《今天我們應當如何評價
孔子》為題,繪聲繪色地講了兩個半天,為孔子辯護。並在最後公開宣稱:“我的
態度是:不批孔,但批林!”
梁漱溟這番“反動”言論的直接後果,是招致了長達七個月的“批梁運動”,
他再次成為運動的“主角”。但他唯一的反抗武器是:沉默!直到9月23日,在專門
針對他召開的一次總結性批判大會上,在主持人的一再逼迫下,梁漱溟打破了長時
期的沉默,將滿腔義憤與堅定信念融鑄在一句擲地有聲的話中:“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誌!”此言一去,即令在座諸人瞠目結舌,茫然失措。
1976年,隨著“四人幫”的垮台,中國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紀元。和全國人
民一樣,梁漱溟為祖國春天的到來而歡欣鼓舞,但他考慮更多的卻是中國未來的建
設與發展。1980年,他在被選為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的同時,又被選為憲法修改委員
會委員,致力於使國家走上法製建設的道路。80年代初,他還以90高齡,擔任了全
國最大的民間學術機構中國文化書院主席,並重登講壇,發海潮之餘音。以其大哲
之哲,啟後學之思。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梁漱溟雖在耄耋之年,依然筆耕不輟,先後出版了
《人心與人生》、《我的努力與反省》、《東方學術概觀》、《憶往談舊錄》等著
作。尤其是1984年自費出版的《人心與人生》,歷時半個世紀始才完成。它是繼
《中國文化要義》之後,總結其一生思想的結晶之作。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梁漱溟在為中國的命運和前途殫精竭慮,勞攘
奔波近一個世紀之後,終於感到累了,該休息了。1988年6月23日淩晨,這位愛國老
</br>
後接受周恩來之建議,從4月到9月,梁漱溟到華北、華東、東北等地參觀,深感新
中國氣象萬新,遂漸改初衷,表示願與共產黨共事。1951年,梁被選為政協全國委
員。
梁漱溟作事極為認真,秉性剛直,敢於發表不同意見,是黨和政府難得的諍友。
1953年9月16日,梁以政協委員資格列席中央人民政府第27次會議,會議主旨是討論
“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梁漱溟聯繫自己的所見所聞,就“總路線”中過分突出重
工業而忽視農業、輕工業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並針對當時社會上已相
當明顯的“工農差別”,提醒共產黨不要“忽略或遺漏了中國人民的大多數——農
民”,而應適當照顧他們的利益。但遺憾的是,梁漱溟的耿耿直言,卻招致眾口批
判,毛澤東更作《批判梁漱溟的反動思想》公開發表,從而把梁漱溟推入了一場以
他為主角的批判運動大潮中。各種批判文章和專著接踵而出,鋪天蓋地而來,步步
升級,並無限地“上綱上線”。這是梁漱溟始料所不及的。但他對這些批判心不悅,
口亦不眼,並以沉默作為迴答!
1966年,中國大地開演了一場曠古絕後的大悲劇!在這場大悲劇中,年逾古稀、
息居多年的梁漱溟再次罹難。不但家被抄了,三代珍藏的古籍、字畫和手稿被燒個
精光;連衰朽之軀也倍受折磨、白天拉出去遊街、批鬥不說,晚上還被鎖在一間小
屋裏,勒令寫“交代”,交代一生的“罪行”……梁漱溟身錮陋室,麵對一疊白紙,
思潮起伏,感慨萬千!但縈繞他腦際的卻始終是這樣的信念:“書籍燒了,但思想
是銷毀不了的!”正是憑著這一信念,從1966年9月21日開始,在沒有一本參考書的
情況下,憑其淵博的學識和驚人的記憶,用寫“交代”的紙、筆,偷偷地撰寫《儒
佛異同論》,歷時月餘,全文四萬餘字。接著又馬不停蹄地撰寫《東方學術概觀》。
1986年,巴蜀書社終於將這兩部著作合而為一,正式出版。
1973年10月4日,是夏曆重陽節,梁漱溟剛在家中寂寥地度過他的80壽辰。中國
大地又狂飆突起。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懷著卑劣的政治目的,在全國掀起了一
場“批林批孔”的運動。梁漱溟對此深不以為然,但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下,他隻能
“腹非”,而不便“明言”。故在政協、民主黨派的學習會上。他雖每會必到,卻
隻洗耳恭聽,緘口不言。一他不願隨流而進,講違心話。然而,樹欲靜卻風不止,
沉重的政治壓迫和某些與會者的軟硬兼施。逼得他非開口不可。君子坦蕩蕩,言則
言矣,何懼之有!他明確表示:“我對當前的批林批孔運動持保留態度!”並在次
年2月24日、25日,以81歲之高齡,手拿皮包,身穿長袍,衣冠整潔儀態莊嚴地站在
政協會議室的講台上,就像當年在北京大學授課那樣,以《今天我們應當如何評價
孔子》為題,繪聲繪色地講了兩個半天,為孔子辯護。並在最後公開宣稱:“我的
態度是:不批孔,但批林!”
梁漱溟這番“反動”言論的直接後果,是招致了長達七個月的“批梁運動”,
他再次成為運動的“主角”。但他唯一的反抗武器是:沉默!直到9月23日,在專門
針對他召開的一次總結性批判大會上,在主持人的一再逼迫下,梁漱溟打破了長時
期的沉默,將滿腔義憤與堅定信念融鑄在一句擲地有聲的話中:“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誌!”此言一去,即令在座諸人瞠目結舌,茫然失措。
1976年,隨著“四人幫”的垮台,中國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紀元。和全國人
民一樣,梁漱溟為祖國春天的到來而歡欣鼓舞,但他考慮更多的卻是中國未來的建
設與發展。1980年,他在被選為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的同時,又被選為憲法修改委員
會委員,致力於使國家走上法製建設的道路。80年代初,他還以90高齡,擔任了全
國最大的民間學術機構中國文化書院主席,並重登講壇,發海潮之餘音。以其大哲
之哲,啟後學之思。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梁漱溟雖在耄耋之年,依然筆耕不輟,先後出版了
《人心與人生》、《我的努力與反省》、《東方學術概觀》、《憶往談舊錄》等著
作。尤其是1984年自費出版的《人心與人生》,歷時半個世紀始才完成。它是繼
《中國文化要義》之後,總結其一生思想的結晶之作。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梁漱溟在為中國的命運和前途殫精竭慮,勞攘
奔波近一個世紀之後,終於感到累了,該休息了。1988年6月23日淩晨,這位愛國老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