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冬,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學堂又遷至廣府學宮文昌殿後的仰高祠。康


    有為正式給學堂命名為“萬木草堂”,其意以樹人如樹木,寓培植萬木,為國棟樑


    之意。“萬木草堂”的建立。標誌著康有為教育救國的實踐進入了新時期。此時康


    有為名聲鵲起,一從遊者歲增,動至數百人”(《萬木草堂始末記》)。全盛時,


    萬木草堂是“學者大集,乃晝夜會講”(年譜)。


    萬木草堂在辦學方針上,注重了學生德、智、體的全麵發展。


    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康有為特別“重精神,貴德育”(《康有為傳》)。《長


    興學記》中,康有為要求學生要有“四恥”,即“一恥無誌”,“二恥循俗”,


    “三恥鄙吝”,“四恥儒弱”。“若有四者,不能學道,願深恥之”。康有為經常


    鼓勵學生,要仿效勇於獻身國家富強的先輩,培養救國救民的使命感,責任感。據


    梁啓超口憶,康有為“每語及國事機理,民生憔悴,外海憑陵,輒慷慨欷噓,感至


    流涕。吾儕受其教,則振盪怵惕,凜然於匹夫之責,而不敢自放棄,自暇逸”(


    《南海先生七十壽言》)。在講課時,康有為精神十分飽滿,旁徵博引,貫通中外


    古今,一講就是半天,其聲音之宏亮,如獅子吼,如黃河流,誠可謂誨人不倦的一


    代師表。學生們從康有為身上,直接學到了濟世救民新一代知識分子的風範。


    智育方麵,康有為主張以孔學為中心,認為“百家皆孔子之學”,“諸教皆不


    能出孔學之外”。“必知孔子改製《六經》,而後知孔子之道”(《萬木草堂口說》)。


    通過這些教育,為維新變法製造輿論和奠定知識基礎。同時,康有為也很強調經世


    致用。當時所開設的有關經世致用的課程有:政治原理學,中國政治沿革得失,萬


    國政治沿革得失,政治實用學和群學。康有為希望通過中外歷史的分析總結,以作


    為維新變法的參考。康有為還很重視西學,他要求學生學習泰西哲學,萬國史學,


    研究萬國政治,學習外國語言文字及其自然科學。康有為規定,他的學生要讀西洋


    譯述百數種,以此來打開學生的眼界,架起向西方學習的橋樑,從而為國內的維新


    變法服務。


    為了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精神和體魄,萬木草堂還首創了音樂舞蹈、體操、射


    擊等課程,注意學生的全麵發展。


    教學方法上,康有為注意教法的活潑多樣。除了課堂上係統傳授知識外,他還


    十分重視提倡學生自學,為此專門設立了圖書館,名曰“書藏”。萬本草堂還經常


    組織學生遊學。編書,舉辦討論會和演講會等等,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康有為的精心組織下,萬木草堂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維新變法的幹部學校,這


    裏的許多學生如梁啓超等,都成了後來維新變法的骨幹和中堅。


    三、七上清帝書 籲清維新變法


    要變法,要圖強,“不得不假有國者之力”(《戊戌變法前後》),這就是康


    有為甘冒殺身之禍,犯顏直諫朝廷的最現實考慮。變法前,康有為曾七次上書清帝,


    係統地闡明了自己的變法主張,敦促光緒帝,下詔定國是,變法救中國。


    1.《上清帝第一書》


    1888年12月,康有為利用在京參加順天鄉試的機會,以一介微不足道的萌生資


    格,第—次向光緒帝上奏了《為國勢危感祖陵奇變請下詔罪己及時圖治折》。在這


    份奏章中,康有為闡述了中國內憂外患的嚴重局勢,“方今外夷交迫”,而舉國


    “兵弱財窮”,隨即提出了以變成法為核心的三點建議——“變成法,通下情,慎


    左右”。在這份奏摺中,他還力陳了中國急需變法的三條理由;一曰“今天下法弊


    極矣”,非變法不可。二曰祖宗之法可變,“治國無法則亂,守而弗變則悖”;


    “窮則變,變則通”。三曰變法前途光明,“歲月之間,紀綱已振,十年之內,富


    強可致,至二十年,六道化成,以恢復屬地而雪恥下難矣。”


    這是康有為第一次係統地向社會公開自己改革社會的政治主張,也是維新派發


    動變法運動的第一個信號。這次上書盡管未能送達清帝之手,但它卻對清廷政局產


    生了極大震動,人們都將此視為非常的舉動,引起了整個京師的譁然。康有為也為


    此而遭到了“朝士大攻之”(年譜)。


    2.《上清帝第二書》——公車上書


    1895年春,康有為偕梁啓超等人再度赴京會試。時值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失敗,


    清廷同日本簽訂極其苛刻的《馬關條約》。該條約規定,割讓台灣、澎湖和遼東半


    島,賠款二萬萬兩白銀等等,其賠款之巨,割地之廣,喪權之重,使得舉國駭然。


    康有為目睹朝廷如此無能,山河破碎,悲憤難忍,拍案而起,大聲疾唿:“嗚唿噫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