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二程兄弟在周敦頤門下受業,為時不到一年,受其薰陶極深。《宋史·道學傳》


    稱程顥“自十五六時,與弟頤聞汝南周敦頤論學,遂厭科舉之習,慨然有求道之誌。”


    程顥亦有自述雲:“昔受學於周茂叔,令尋顏學仲尼樂處,所樂何事”。(《宋元


    學案·明道學案》)所謂“尋顏學仲尼樂處”,就以追求學做聖人的樂趣,把學做


    聖人作為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後來,周敦頤又把自己著的《太極圖說》傳給二


    程。二程所學雖不完全出自周敦頤,但受周的啟迪確實很深。南宋時期的胡宏也贊


    譽周敦頤“啟程氏兄弟以不傳之妙”。這個說法是有其根據的。


    在周敦頤的傳道講學活動中,表現出他是一位善於啟人心智的高明導師。據


    《宋史》記述說:“侯師聖學於程頤,未悟。訪敦頤,敦頤曰:‘吾老矣,說不可


    詳。’留對榻夜談,越三日乃還。頤驚異之,曰:‘非從周茂叔來耶?’其善開發


    人如此。”程頤的學生侯師聖聽不懂老師所講的道理,就去向周敦頤請教,經周的


    開導與啟發後,茅塞頓開,程頤知道後,立即猜測到,這個學生一定向周敦頤請教


    過了。這件事不僅說明周敦頤啟發了侯師聖,同時也說明程頤當年受周的開發教導


    記憶猶新。另據周敦頤《年譜》記載,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王安石為提點


    江東刑獄時,聞周敦頤之名,特向他請教,二人相遇“語連日夜,安石退而精思,


    至忘寢食。”由此可見,周敦頤不僅善於開導人,同時也說明他當時在學者中具有


    很好的社會影響。


    周敦頤的著作,流傳於今的有《太極圖說》、《易通》(又名《通書》)、


    《愛蓮說》、《拙賦》等。據考證,已佚亡的著作還有《娘說》、《同人說》各一


    篇。《垢說》和《同人說》都是對《周易》六十四卦中娠、同人兩卦的解說,它們


    是獨立於《易通》之外的兩篇著作。在上述著作中,以《太極圖說》和《易通》之


    影響為最大,這兩部書集中體現了周敦頤所開創的宋明理學的思想基礎,塑造了兩


    宋理學的雛型,為爾後博大精深的宋明理學的建立提供了核心的骨架,所以周敦頤


    被譽為“得聖賢不傳之學”的理學開山。


    二、情誌清高 寓懷於塵埃之外


    周敦頤做了近30年的地方官,其地位並不顯赫,生活也比清苦,在當時的社會


    氣氛中,算得上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員。他在道德情操和生活作風上,不與世俗同


    汙,在精神生活上具有自己的獨特性格。他既是一個官吏,又是一位儒師,既自詡


    為儒學正宗,又兼有佛閣風骨和仙過氣派。身雖在官,又常寄情懷於方外。詩人黃


    庭堅評論他說:“茂叔雖仕宦三十年,而平生之誌,終在邱壑。”(《濂溪祠並序》,


    《周子全書》卷19)。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周敦頤出任虔州(今江西贛州市)通判,路過江


    州(今江西九江市)時,愛廬山之勝,乃有卜居之心,於是乃築堂於其麓,書堂前


    麵有一溪流,發源於廬山蓮花峰下,將其取名為濂溪,決定退休後定居於此,以遂


    其隱居山林之誌。


    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他寫了一篇文字優美、寓意深刻、至今仍被人們


    愛慕和樂於欣賞的好文章《愛蓮說》,用以寄寓自己的情懷和道德品性。全文隻有


    二百餘字,不妨抄錄於下: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以來,世人甚愛牡丹。


    餘獨愛蓮之出於淤泥而不染,濯清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溢清,亭


    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


    眾矣。


    稱蓮花為“花中君子”,藉以比喻自己。以為自己身雖在官,但並不追求榮華


    富貴,隻想做一位高尚的“君子”,希望象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


    不妖,中通外直……清遠溢香,亭亭靜植”,既是一個高尚的“君子”,又是一個


    自性清淨、佛性常住的方外之人。周敦頤的“濂溪書堂”又名“愛蓮堂”。據傳,


    發源於廬山蓮花峰下的濂溪的水中有蓮。廬山也曾經是東晉高憎慧遠同陶淵明等人


    組織“蓮社”的故地,是個佛教勝地。周敦頤在這裏寫作《愛蓮說》,與佛教頗有


    關係,據專家們考證分析,蓮花本為佛教之花,佛經《華嚴探玄記》就用蓮花來比


    喻真如佛性,如書中說:“如蓮花自性開發,譬如真如自引開悟,眾生若證,則自


    性開發。”又說:“如蓮花有四德,一香,二淨,三柔軟,四可愛,譬如真如四德,


    常樂我淨。”《愛蓮說》表現了周敦頤思想中,接受並溶匯了佛家的佛性說,他用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