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過一些麻煩,如他在《祭故東川盧大夫文》中說,當時他“宦途有阻,困不能
通,公陳上前,出白丞相,保明無過,昭灼有狀,事遂解釋,奏方成官,非公之力,
其退於田。”可知他曾因事差點丟官,賴盧坦保明,才沒有歸田。
元和八年,盧坦出為劍南東川節度使。李翱“官罷在家,臥病飲貧,唯公見念,
復召為賓”。他這時已被罷官在家,生活貧困,受盧坦的召辟,準備前往蜀中。但
行至陝郊,盧坦就去世了。這時是元和十二年九月[注]。
此後,李翱進入朝廷做官,官職仍是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他曾上疏論史官紀
事不實,批評當時作行狀者多溢美之詞[注]。又上疏討論過太廟祭祀問題[注]。
憲宗任用宰相裴度,打擊割據勢力。削平了當時最大的淮西鎮,暮氣深沉的唐
王朝出現了一線中興的希望。李翱站在維護封建國家統一的立場上,反對藩鎮割據,
擁護中央集權。他懷著極大的熱情,給憲宗皇帝條奏中興六策:用忠正,屏奸佞,
改稅法,絕進獻,厚邊兵,引見待製官。他希望憲宗能用文德,複製度,興太平[注]。
不久,李翱權知職方員外郎。元和十五年(82。年)六月,授考功員外郎,並
兼史職。這時,他受到好友李景儉的牽連,被趕出朝廷。李景儉是貞元十五年進士,
自命不凡,恃才做物。元和末,憲宗破格提拔他為諫議大夫,他表示願意將此職讓
給李翱。不久因得罪蕭亻免、段文昌,被貶為建州刺史[注],李翱出為朗州刺史。
此時是元和十五年七月。[注]穆宗即位,李翱改任舒州刺史[注]。
後來元稹用事,
將李景儉從建州召迴,恢復原職,李翱也迴到朝廷,任禮部郎中。
李翱對自己的才學本來就有些自負。他滿以為這次入朝,可以獲得知製誥一職,
但一直未能如誌。因此極為不滿,鬱鬱不樂。有一天他闖入中書省去見當時的宰相
李逢吉,當麵數落他的過失。誰知李逢吉又不與他計較,李翱心中不安,就向朝廷
請求停官。一百天後,有關部門按慣例給他停了官,李逢吉又推舉他出任廬州刺史。
這時是寶曆元年正月[注]。在任廬州刺史時,遇上大旱,疫病流行,百姓流亡。而
權豪勢家趁機發不義之財,賤買迴屋,牟取暴利,逃避賦稅,官府卻仍向貧下戶征
賦。李翱上任後打擊豪戶,按田產多少征租賦,不許隱瞞。這樣,減少了貧下戶的
負擔。
唐文宗太和元年(827年),李翱被征入朝,授諫議大夫。不久又以本官知製誥。
太和三年二月,李翱與韋詞同拜中書舍人。李翱這次能順利入朝、順利長遷,取得
自己滿意的職位,與韋處厚執政有很大的關係。
誰知宦途多故,風波難測。當初諫議大夫柏耆將出使滄州軍前宣諭,李翱曾贊
成此行。不久柏耆因擅入滄州遭到流放,賜死,李翱也因謬舉獲罪,降為少府少監,
後來又被逐出朝廷,任鄭州刺史。太和五年十二月,改為桂州刺史、禦史中丞、充
桂管都防禦使。李翱遭受這次打擊,心情極為沉重。他在《與翰林李舍人書》中說:
翱思逃後禍,所冀存身,惟能休罷,最愜利誌,從此永已矣,更無健羨之懷。
乞得餘年,退修至道,上可以追赤鬆子房之風,豈止於比二疏尚平子而已!
他表示自己已厭倦仕宦,想從此歸休林泉,修身養性。
大和七年(833年),改授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八年十二月,李翱被征還朝,
任刑部侍郎。九年轉戶部侍郎,七月,任檢校禮部尚書、襄州刺史,充山南東道節
度使。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李翱去世,終年70歲。後來議諡為“文”,稱為
文公。
李翱一生沒有任過什麽顯赫的官職,政治上也沒有什麽特別的建樹。他的仕途
屢遭挫折,鬱鬱不得誌。他在當時以文章見推,而對後世的影響卻在思想上的創造。
他與韓愈等人一道,排擊佛教,致力於儒學的復興。
李翱的著作流傳下來的很少。今有《李文公集》18卷,另有他與韓癒合著的
《論語筆解》2卷流傳於世。他的思想觀點主要集中在《復性書》、《從道論》、
《命解》、《去佛齋》、《平賦書》、《正位》、《學可進》、《雜說》、《答朱
載言》、《與陸亻參書》、《論事流表》、《疏用忠正》、《疏屏奸佞》、《疏改
稅法》、《疏絕進獻》、《疏厚邊兵》等文章中。
二、重文德之治 知生民疾苦
李翱的政治主張大體上根抵儒家學說,但並不係統。他主要針對現實政治生活
中的種種情勢,發表自己的看法,因此表現出鮮明的時代性。他贊成中央集權,反
對藩鎮割據。李翱生活的時代,正是唐代中央政府與藩鎮勢力進行激烈鬥爭的時代。
唐憲宗即位以後,任用裴度為相,平定了當時最驕悍的割據勢力——淮西鎮吳元濟。
</br>
通,公陳上前,出白丞相,保明無過,昭灼有狀,事遂解釋,奏方成官,非公之力,
其退於田。”可知他曾因事差點丟官,賴盧坦保明,才沒有歸田。
元和八年,盧坦出為劍南東川節度使。李翱“官罷在家,臥病飲貧,唯公見念,
復召為賓”。他這時已被罷官在家,生活貧困,受盧坦的召辟,準備前往蜀中。但
行至陝郊,盧坦就去世了。這時是元和十二年九月[注]。
此後,李翱進入朝廷做官,官職仍是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他曾上疏論史官紀
事不實,批評當時作行狀者多溢美之詞[注]。又上疏討論過太廟祭祀問題[注]。
憲宗任用宰相裴度,打擊割據勢力。削平了當時最大的淮西鎮,暮氣深沉的唐
王朝出現了一線中興的希望。李翱站在維護封建國家統一的立場上,反對藩鎮割據,
擁護中央集權。他懷著極大的熱情,給憲宗皇帝條奏中興六策:用忠正,屏奸佞,
改稅法,絕進獻,厚邊兵,引見待製官。他希望憲宗能用文德,複製度,興太平[注]。
不久,李翱權知職方員外郎。元和十五年(82。年)六月,授考功員外郎,並
兼史職。這時,他受到好友李景儉的牽連,被趕出朝廷。李景儉是貞元十五年進士,
自命不凡,恃才做物。元和末,憲宗破格提拔他為諫議大夫,他表示願意將此職讓
給李翱。不久因得罪蕭亻免、段文昌,被貶為建州刺史[注],李翱出為朗州刺史。
此時是元和十五年七月。[注]穆宗即位,李翱改任舒州刺史[注]。
後來元稹用事,
將李景儉從建州召迴,恢復原職,李翱也迴到朝廷,任禮部郎中。
李翱對自己的才學本來就有些自負。他滿以為這次入朝,可以獲得知製誥一職,
但一直未能如誌。因此極為不滿,鬱鬱不樂。有一天他闖入中書省去見當時的宰相
李逢吉,當麵數落他的過失。誰知李逢吉又不與他計較,李翱心中不安,就向朝廷
請求停官。一百天後,有關部門按慣例給他停了官,李逢吉又推舉他出任廬州刺史。
這時是寶曆元年正月[注]。在任廬州刺史時,遇上大旱,疫病流行,百姓流亡。而
權豪勢家趁機發不義之財,賤買迴屋,牟取暴利,逃避賦稅,官府卻仍向貧下戶征
賦。李翱上任後打擊豪戶,按田產多少征租賦,不許隱瞞。這樣,減少了貧下戶的
負擔。
唐文宗太和元年(827年),李翱被征入朝,授諫議大夫。不久又以本官知製誥。
太和三年二月,李翱與韋詞同拜中書舍人。李翱這次能順利入朝、順利長遷,取得
自己滿意的職位,與韋處厚執政有很大的關係。
誰知宦途多故,風波難測。當初諫議大夫柏耆將出使滄州軍前宣諭,李翱曾贊
成此行。不久柏耆因擅入滄州遭到流放,賜死,李翱也因謬舉獲罪,降為少府少監,
後來又被逐出朝廷,任鄭州刺史。太和五年十二月,改為桂州刺史、禦史中丞、充
桂管都防禦使。李翱遭受這次打擊,心情極為沉重。他在《與翰林李舍人書》中說:
翱思逃後禍,所冀存身,惟能休罷,最愜利誌,從此永已矣,更無健羨之懷。
乞得餘年,退修至道,上可以追赤鬆子房之風,豈止於比二疏尚平子而已!
他表示自己已厭倦仕宦,想從此歸休林泉,修身養性。
大和七年(833年),改授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八年十二月,李翱被征還朝,
任刑部侍郎。九年轉戶部侍郎,七月,任檢校禮部尚書、襄州刺史,充山南東道節
度使。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李翱去世,終年70歲。後來議諡為“文”,稱為
文公。
李翱一生沒有任過什麽顯赫的官職,政治上也沒有什麽特別的建樹。他的仕途
屢遭挫折,鬱鬱不得誌。他在當時以文章見推,而對後世的影響卻在思想上的創造。
他與韓愈等人一道,排擊佛教,致力於儒學的復興。
李翱的著作流傳下來的很少。今有《李文公集》18卷,另有他與韓癒合著的
《論語筆解》2卷流傳於世。他的思想觀點主要集中在《復性書》、《從道論》、
《命解》、《去佛齋》、《平賦書》、《正位》、《學可進》、《雜說》、《答朱
載言》、《與陸亻參書》、《論事流表》、《疏用忠正》、《疏屏奸佞》、《疏改
稅法》、《疏絕進獻》、《疏厚邊兵》等文章中。
二、重文德之治 知生民疾苦
李翱的政治主張大體上根抵儒家學說,但並不係統。他主要針對現實政治生活
中的種種情勢,發表自己的看法,因此表現出鮮明的時代性。他贊成中央集權,反
對藩鎮割據。李翱生活的時代,正是唐代中央政府與藩鎮勢力進行激烈鬥爭的時代。
唐憲宗即位以後,任用裴度為相,平定了當時最驕悍的割據勢力——淮西鎮吳元濟。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