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卻“既晚無還”。返老還童是不可能的了,唯有著書立說以體現自己的存在,以


    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整理完平生著述,還撰寫了一篇長長的《自紀》,在“命


    以不延,籲嘆悲哉”的哀嘆聲中,走完了自己失意的人生之旅。史家沒有記載他死


    的具體年代,隻含糊其辭地說“永元中(約公元98年)病率於家”。


    七、平生著述


    王充仕宦不達,誌窮無如,遂“淫(廣泛)讀古書,甘聞異言”。又感“世書


    俗說,多所不安”,於是“幽居獨處,考論實虛”,發深邃之想,奮如椽之筆,撰


    著鴻文大論,上探天文,下窮地理,中討人事,以便“垂書示後”,留不朽之名。


    王充的著述,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譏時刺世,勸善勉節類。有《譏俗》之書:帕紀篇》說:“俗性貪進忽退,


    收成棄敗,充升擢在位之時,眾人蟻附,廢退窮居,舊故叛去,誌俗人之寡恩,故


    閉居作《譏俗》《節義》12篇。”


    《譏俗》《節義》,今不見於《論衡》書中,有人說是兩部書,但這裏明言


    “譏俗節義12篇”,其為一書可知。其書又單稱《譏俗》:“充既疾俗情,作《譏


    俗》之書,欲悟俗人,故形露其指,為分別之文。”這裏都以《譏俗》概二書,頗


    疑“譏俗”為書名,“節義”為篇名,居《譏俗》全書之首,稱“《譏俗·節義》”,


    猶稱“《論衡》‘三增’‘九虛’”之類也。


    二是議政言事類,有《政務》之書,《備之》、《禁酒》等篇。《自紀》:


    充既疾俗情,作《譏俗》之書,又閔人君之政,徒欲治人,不得其直,不曉其


    務,愁情苦思,不睹所趨,故作《政務》之書。


    這裏說《政務》之書是為人君陳“所宜”、“所務”、“所趨”的治國方略。


    但這隻是一個方麵,王充在《對作篇》中又補充說明了《政務》之書的內容:一則


    說“其《政務》,言治民之道。”一則說:“《政務》為郡國守相,縣邑令長,陳


    通政事所當尚務。欲令全民立化,奉稱國恩。”可見其書也探討了地方長官如何治


    民的問題,內容十分全麵。王充曾遊學京師十餘年,又常在地方任官,再加上他的


    博聞奇識,所言必有可觀,故他本人也十分自信,將《政務》比作可供王者覽觀風


    俗的《詩經》,說:“古有命使采詩,欲觀風俗,知下情也。《論衡》、《政務》,


    其猶詩也。”


    除了論政專書外,王充還有隨事即興之作,如《備乏》、《禁酒》等篇。《對


    作篇》言:


    建初孟年,中州頗歉,穎川汝南,民流四散;聖主憂懷,詔書數至。《論衡》


    之人,奏記那守,宜禁奢侈,以備睏乏。言不納用,退題記草,名曰《備乏》。


    酒靡五穀,生起盜賊,沈酒飲酒,盜賊不絕。奏記郡守,禁民酒。退題記草,


    名曰《禁酒》。


    張宗祥《論衡校訂附記》認為:“《政務》之書不悉篇數,所可考者,《備乏》、


    《禁酒》兩篇耳。”將《備乏》《禁酒》作為《政務》的兩篇。如果單從“言治民


    之事”考之,二篇確與《政務》同旨,但卻沒有更多的證據說明它們就是其中的一


    部分,隻好存疑。


    三是考訂偽書俗文,虛說漫辭,有《論衡》之書。《自紀》曰;


    又傷偽書俗文,多不實誠,故為《論衡》之書。


    《論衡》之書今存,是研究王充思想的主要依據,《論衡》創始於明帝永平之


    末,初成於章帝建初時期:虞翻《會稽典錄》:“《論衡》造於永平末,定於建初


    之年。”至晚年窮居鄉裏,又重加整理。朱謙之《王充著作考》(載《文史》第一


    輯)認為“《論衡》一書經過三次擺集。”王充於章和二年罷州家居後所定為最終


    的定本。《論衡》的主要思想下麵要分別論述,這裏僅就充所自敘列其一二。《佚


    文篇》: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衡》篇以十數,亦一言也,曰:


    “疾虛妄”。


    疾,即痛恨。“疾虛妄”,即痛限虛偽不實的言論。猶如孔子歸納《詩經》的


    主題思想為“思無邪”一樣,“疾虛妄”就是《論衡》的主體思想,這是就其發憤


    著《論衡》說的,可以視為著作動機。不過如果全麵概括《論衡》的主題,似以


    《對作篇》“《論衡》實事疾妄”為更準確。“實事”,即考證事實,實事求是,


    王充在同篇中又稱之為“務實誠”;“疾妄”,即駁斥虛妄,反對迷信。“實事”


    (即“務實誠”)是正麵論說,為立論;“疾妄”是從反麵辯駁,為駁論。一正一


    反,反覆周致。用範曄的歸納即是“釋物類同異(實事),正時俗嫌疑(疾妄)”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