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19日的《天津商報畫刊》刊登了孟小冬拜餘叔岩為師的報導。不知為什麽,文中沒有指名道姓,而用“鬚生大王某伶”代替餘叔岩,用“坤伶皇帝某”代替孟小冬,還提到了梅蘭芳,用“博士”代替。文章這樣寫道:
譚派傳人鬚生大王某伶自去歲繼弦後,曾經友人建議,不再續弦,擬納一小星,
年前曾看定一人,嗣因八字不合,作為罷論。坤伶皇帝某,自與博士脫離後,重理舊
日生涯,屢懇友人代為介紹,擬拜某伶為師,某伶因斷弦之初,與某有性別嫌疑,始
終未允,嗣經其至友楊某,一再說項,始得首肯,月前已在楊宅舉行拜師典禮。
還是為了避嫌,孟小冬拜師後,不上餘宅聽教,而是隔三岔五地到楊宅。也就是說,餘叔岩將授教的地點,設在楊梧山的家裏。就這樣持續了將近四年,直到1938年10月,他們的師徒關係,始終處於半保密狀態,除了楊悟山等少數幾個人,外界很少有人知道。
這年10月19日,餘叔岩收李少春為徒,在泰豐樓飯莊舉行了隆重的拜師禮。應邀參加的有朱家奎、鮑吉祥、葉龍章、郝壽臣、王福山、吳彥衡、李洪春、高慶奎、王鳳卿、譚小培、閻世善、慈瑞全、李玉安、丁永利、尚小雲和袁世海等,場麵十分熱鬧。在拜師禮上,李少春呈給師傅的禮物有:四季衣料、一件水獺皮大衣、一頂水獺皮帽,以及給師娘、師姐妹們每人一份禮品。
也就在這次的拜師禮上,有不知情者為孟小冬打抱不平,半真半假地“斥責”餘叔岩重李輕孟,理由是李少春提出拜師,他就收了;孟小冬很早就提出要拜師,他卻始終不肯。據說,當時,餘叔岩為自己辯解的理由,還是孟、梅關係。有人開玩笑說那就讓梅蘭芳出麵表個態,又有人提議如果為了“男女授受不親”的問題,那就讓餘的二位女兒陪學,也可避免閑話。餘叔岩含笑無言。
乘此機會,在李少春拜師兩天後,即10月21日,還是在泰豐樓,由楊梧山出麵張羅,又補辦了一個拜師禮。這次拜師的就是孟小冬。事實上,這個拜師禮隻是一個對外公開餘、孟師徒關係的形式。從此以後,孟小冬明正言順地立雪餘門,更加用心地學習餘派。
息演
自從泰豐樓拜師後,孟小冬不再上楊宅見師了,而是直接登師門,由餘師的兩個女兒慧文、慧清伴學。有的時候,李少春也在一旁聽教。當時,餘慧清是春明女中的高中生,酷愛京劇,但餘叔岩一直不主張女兒下海,但不反對她們學戲。
孟小冬很會做人,在慧文、慧清麵前很像是一個大姐,每次去餘府,都要為兩個“妹妹”帶些禮物,不是上等衣料,就是高級飾品。當然,她更不忘常給師傅、師娘(餘叔岩後來又娶姚氏)送禮品。此時,她早已很少登台,應該說經濟狀況不會太好。唱戲的一天不登台就少一天的戲份。然而,她卻仍然出手闊綽。餘家人都不知道,她的經濟後盾,是杜月笙。
餘慧文餘慧清都很喜歡孟小冬。當孟小冬向她們打聽學戲時的注意事項時,她們和盤托出。比如,師傅開始說話時,徒弟要站立;學唱時,師傅不說坐,徒弟絕對不能坐;師傅授課時,徒弟不能用紙筆記而隻能用心記等。餘叔岩發現這個女徒弟越來越懂規矩了,心下大喜。因為不能用筆記,很多時候,孟小冬無法記全餘叔岩所教授的唱腔。餘慧清從旁幫忙,先用簡譜記下,下課後讓小冬對照著簡譜複習,幫助迴憶。孟小冬自然很感激慧清、慧文。後來,餘慧文結婚時,她送了全堂西式家具;餘慧清結婚時,她送了全部嫁妝。
對慧文慧清如此,對餘叔岩和姚氏生的女兒慧玲,她也照顧有加。這時,慧玲隻是一個嬰兒。每次去餘府,她都要抱一抱這個小妹妹。好多次,非常講究儀容的她被慧玲吐了一身,而且還抓散了她的頭髮。盡管她心裏多少有些不舒服,但她始終隱忍不發。這一切,讓餘叔岩對她十分滿意,也就更努力地教她。
餘叔岩教給孟小冬的第一齣戲,是《洪羊洞》。1938年12月的一天,孟小冬在新新戲院公演這齣戲。這天,她很早就到後台扮戲。過了一會兒,餘叔岩也到後台,不是幫助她醞釀情緒,就是親自指導她化妝。有師傅把場,孟小冬拜餘後的首場演出,十分轟動而成功。
從1938年正式拜師到1943年餘叔岩去世,孟小冬跟了餘叔岩五年。這五年,餘叔岩的身體由時好時壞發展到病魔纏身。最後幾年,他因癌症折磨,終日疼痛不已。即便如此,他還是強忍著從病榻上爬起來一招一式親自示範。常常地,他氣喘籲籲大汗淋漓卻還是堅持著讓孟小冬扶著他,又唱又做。此時,孟小冬淚流滿麵。學完了戲,她的身份由徒弟轉換成看護,細心周到地照顧師傅的病體。師徒情誼之深,可見一斑。
就在這種情況下,孟小冬學會了近十部戲的全劇,除了《洪羊洞》,還有《捉放曹》、《失空斬》、《二進宮》、《烏盆記》、《禦碑亭》、《武家坡》、《珠簾寨》、《搜孤救孤》等。餘叔岩教授李少春時,孟小冬旁聽了《戰太平》、《定軍山》等。其他一些戲,如《十道本》、《法場換子》、《沙橋餞別》等,餘叔岩教了她一些片段或選段。還有的戲,如《八大錘》、《李陵碑》、《連營寨》、《南陽關》等戲,他也進行了指點。
</br>
譚派傳人鬚生大王某伶自去歲繼弦後,曾經友人建議,不再續弦,擬納一小星,
年前曾看定一人,嗣因八字不合,作為罷論。坤伶皇帝某,自與博士脫離後,重理舊
日生涯,屢懇友人代為介紹,擬拜某伶為師,某伶因斷弦之初,與某有性別嫌疑,始
終未允,嗣經其至友楊某,一再說項,始得首肯,月前已在楊宅舉行拜師典禮。
還是為了避嫌,孟小冬拜師後,不上餘宅聽教,而是隔三岔五地到楊宅。也就是說,餘叔岩將授教的地點,設在楊梧山的家裏。就這樣持續了將近四年,直到1938年10月,他們的師徒關係,始終處於半保密狀態,除了楊悟山等少數幾個人,外界很少有人知道。
這年10月19日,餘叔岩收李少春為徒,在泰豐樓飯莊舉行了隆重的拜師禮。應邀參加的有朱家奎、鮑吉祥、葉龍章、郝壽臣、王福山、吳彥衡、李洪春、高慶奎、王鳳卿、譚小培、閻世善、慈瑞全、李玉安、丁永利、尚小雲和袁世海等,場麵十分熱鬧。在拜師禮上,李少春呈給師傅的禮物有:四季衣料、一件水獺皮大衣、一頂水獺皮帽,以及給師娘、師姐妹們每人一份禮品。
也就在這次的拜師禮上,有不知情者為孟小冬打抱不平,半真半假地“斥責”餘叔岩重李輕孟,理由是李少春提出拜師,他就收了;孟小冬很早就提出要拜師,他卻始終不肯。據說,當時,餘叔岩為自己辯解的理由,還是孟、梅關係。有人開玩笑說那就讓梅蘭芳出麵表個態,又有人提議如果為了“男女授受不親”的問題,那就讓餘的二位女兒陪學,也可避免閑話。餘叔岩含笑無言。
乘此機會,在李少春拜師兩天後,即10月21日,還是在泰豐樓,由楊梧山出麵張羅,又補辦了一個拜師禮。這次拜師的就是孟小冬。事實上,這個拜師禮隻是一個對外公開餘、孟師徒關係的形式。從此以後,孟小冬明正言順地立雪餘門,更加用心地學習餘派。
息演
自從泰豐樓拜師後,孟小冬不再上楊宅見師了,而是直接登師門,由餘師的兩個女兒慧文、慧清伴學。有的時候,李少春也在一旁聽教。當時,餘慧清是春明女中的高中生,酷愛京劇,但餘叔岩一直不主張女兒下海,但不反對她們學戲。
孟小冬很會做人,在慧文、慧清麵前很像是一個大姐,每次去餘府,都要為兩個“妹妹”帶些禮物,不是上等衣料,就是高級飾品。當然,她更不忘常給師傅、師娘(餘叔岩後來又娶姚氏)送禮品。此時,她早已很少登台,應該說經濟狀況不會太好。唱戲的一天不登台就少一天的戲份。然而,她卻仍然出手闊綽。餘家人都不知道,她的經濟後盾,是杜月笙。
餘慧文餘慧清都很喜歡孟小冬。當孟小冬向她們打聽學戲時的注意事項時,她們和盤托出。比如,師傅開始說話時,徒弟要站立;學唱時,師傅不說坐,徒弟絕對不能坐;師傅授課時,徒弟不能用紙筆記而隻能用心記等。餘叔岩發現這個女徒弟越來越懂規矩了,心下大喜。因為不能用筆記,很多時候,孟小冬無法記全餘叔岩所教授的唱腔。餘慧清從旁幫忙,先用簡譜記下,下課後讓小冬對照著簡譜複習,幫助迴憶。孟小冬自然很感激慧清、慧文。後來,餘慧文結婚時,她送了全堂西式家具;餘慧清結婚時,她送了全部嫁妝。
對慧文慧清如此,對餘叔岩和姚氏生的女兒慧玲,她也照顧有加。這時,慧玲隻是一個嬰兒。每次去餘府,她都要抱一抱這個小妹妹。好多次,非常講究儀容的她被慧玲吐了一身,而且還抓散了她的頭髮。盡管她心裏多少有些不舒服,但她始終隱忍不發。這一切,讓餘叔岩對她十分滿意,也就更努力地教她。
餘叔岩教給孟小冬的第一齣戲,是《洪羊洞》。1938年12月的一天,孟小冬在新新戲院公演這齣戲。這天,她很早就到後台扮戲。過了一會兒,餘叔岩也到後台,不是幫助她醞釀情緒,就是親自指導她化妝。有師傅把場,孟小冬拜餘後的首場演出,十分轟動而成功。
從1938年正式拜師到1943年餘叔岩去世,孟小冬跟了餘叔岩五年。這五年,餘叔岩的身體由時好時壞發展到病魔纏身。最後幾年,他因癌症折磨,終日疼痛不已。即便如此,他還是強忍著從病榻上爬起來一招一式親自示範。常常地,他氣喘籲籲大汗淋漓卻還是堅持著讓孟小冬扶著他,又唱又做。此時,孟小冬淚流滿麵。學完了戲,她的身份由徒弟轉換成看護,細心周到地照顧師傅的病體。師徒情誼之深,可見一斑。
就在這種情況下,孟小冬學會了近十部戲的全劇,除了《洪羊洞》,還有《捉放曹》、《失空斬》、《二進宮》、《烏盆記》、《禦碑亭》、《武家坡》、《珠簾寨》、《搜孤救孤》等。餘叔岩教授李少春時,孟小冬旁聽了《戰太平》、《定軍山》等。其他一些戲,如《十道本》、《法場換子》、《沙橋餞別》等,餘叔岩教了她一些片段或選段。還有的戲,如《八大錘》、《李陵碑》、《連營寨》、《南陽關》等戲,他也進行了指點。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