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伶中唱老生者,今日當推孟小冬為巨擘;蓋其嗓音純正之中,具蒼勁之韻,可
稱得天獨厚,而使調行腔,既非凡響,神情做派,亦異俗流,落落大方,自非尋常
女伶所可比擬也。顧小冬尚謙然以為未足,將於百尺竿頭,再進一步,以期深造。
此前言菊朋來津,在春和露演,小冬排日往觀,悉心體會,深為折服,近日乃請人
介紹,欲拜菊朋為師,俾可請益。菊朋亦以小冬為女伶英才,欣然允諾。小冬已專
函邀請菊朋蒞津,將擇吉行拜師典。聞菊朋日內即可就道。……
然而,拜師一事再次不了了之。很重要的原因恐怕是當年年底,孟鴻群病危,孟小冬匆忙由津迴京照顧父親,直到次年2月送走父親,然後又為父守孝,忙亂中就遺忘了拜師禮。事情過後,重新記起這事兒,雙方都已失去了熱情。
既然有心拜師,當然應該拜言菊朋這樣的大師。但是,孟小冬沒有拜成言菊朋,卻在迴到天津後,拜了一個京劇票友為師,而且像模像樣地行了拜師禮。這個“師”,就是曾經為四大名旦排序的蘇少卿。蘇少卿早年演過話劇,後來迷上了京劇,曾師從陳彥衡學譚派老生,對音韻學方麵頗有研究。他祖籍江蘇徐州,一直生活在上海。此時他在天津的身份是上海明星電影公司駐津代表。
對孟小冬拜票友為師,議論頗多,大多不能理解。孟小冬自己,則不以為然,在她看來,無所謂正式演員還是票友,有真本事就行,她能從他(她)身上學到玩藝兒,就都能成為她的老師。事實上,她不但拜過譚派老生為師,甚至還拜過名旦荀慧生,當然更師從梅蘭芳學過梅派戲。她一向好學,正如《孟小冬拜師》一文中所說,她一直“謙然以為未足”。這是她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孟小冬拜蘇少卿,中間人又是沙大風。1932年9月3日,在天津的大華飯店,孟小冬正式行拜師禮。
人們發現,這一年多來,也就是說,和梅蘭芳分手後,孟小冬長居天津,除了父親病、亡而迴了一趟北平後,似乎始終不願意迴到北平生活。有人猜測,她是準備重新登台的,既然如此,就不能保證不會和梅蘭芳見麵,為了避免跟梅蘭芳相遇,她選擇兩人在不同城市生活。
其實,梅蘭芳早在孟小冬拜師蘇少卿前半年,就已經離開北平南下上海了。這年春天,他為淞滬抗戰受傷戰士籌集醫藥費在北平義演了3天,然後離京。關於他遷居上海的原因,一直以來,有人將此歸結為他和孟小冬分手。分手本身,自然是原因,因為兩人的關係鬧得沸沸揚揚;分手後他為支付給孟小冬四萬塊錢而不得不將梅宅賣掉,也是原因。按此說法,他似乎是在北平待不下去了才走的。
實際上,梅蘭芳攜家小移居上海,更重要的原因應該還是和戰事有關。“九#8226;一八”後,日本侵略者的猖狂野心和當局的“不抵抗政策”都使他預感到,繼東三省後,華北大平原也將不保。如此想來,北平是難以再待下去了。這麽說來,他遷居上海,的確是因為“北平待不下去了”,不過,這個“待不下去”並非那個“待不下去”,性質完全不一樣。既然如此,梅蘭芳第一次想到了“走”。但是,走向何處?
在這之前,梅蘭芳多年的朋友馮幼偉已經定居上海,他一直寫信催梅蘭芳南遷。梅蘭芳始終難下決心,一來北平到底是他的家,他捨不得;二來北平又是京劇的故鄉,他的中心舞台在北平,他也捨不得。然而,麵對“九#8226;一八”後的政治形勢,他也不能不走了。既然要走,就隻能去上海。
剛剛在上海落腳,梅蘭芳便想著要排演一出有抗戰意義的新戲。當時,他暫住在滄州飯店。有一天,幾位朋友葉玉虎、許姬傳等到滄州飯店看望他。聊著聊著,就聊到了排新戲。那麽,應該選擇什麽樣的題材呢?大家一時都沒有主意。葉玉虎想了想後,對梅蘭芳說:“你想刺激觀眾,大可以編梁紅玉的故事,這對當前的時事,再切合也沒有了,我想了一個韓世忠在黃天盪圍困金兀朮的歷史題材,突出梁紅玉擂彭助戰,由你演梁紅玉,不知合適否?”
一句話提醒了梅蘭芳,他想起梁紅玉的故事,以前舞台上也演過,但“情節簡單,隻演梁紅玉擂鼓戰金山的一段”,如今完全可以將內容擴充,寫一出比較完整的新戲。大家一聽梅蘭芳的分析,立即來了精神,葉玉虎更是將劇名都想好了,他說:“就叫‘抗金兵’如何?”
《抗金兵》?演的雖是抗金兵,實則號召民眾抗日兵。這個劇名自然再貼切不過了,大家紛紛贊成。梅蘭芳更是很興奮。他請葉玉虎去搜集資料。
編排《抗金兵》時,梅蘭芳一改過去先選定題材,由齊如山寫出初稿,再由他自己和李釋戡、吳震修等人共同商榷進行修改,再分單本設計唱腔、研究服裝、道具、布景、串排的創作模式,而是成立了以他自己為主的創作組,由劇作者、音樂工作者、主要演員共同參與編排。大致分工是許姬傳負責執筆改編,徐蘭沅、王少卿負責設計唱腔、板式,最後由梅蘭芳修改審定。三、四個月後,《抗金兵》在集體智慧下脫稿。
這是梅蘭芳因離開北平而不得不得離開他的編劇齊如山(他仍留北平)後編演的第一齣戲。
</br>
稱得天獨厚,而使調行腔,既非凡響,神情做派,亦異俗流,落落大方,自非尋常
女伶所可比擬也。顧小冬尚謙然以為未足,將於百尺竿頭,再進一步,以期深造。
此前言菊朋來津,在春和露演,小冬排日往觀,悉心體會,深為折服,近日乃請人
介紹,欲拜菊朋為師,俾可請益。菊朋亦以小冬為女伶英才,欣然允諾。小冬已專
函邀請菊朋蒞津,將擇吉行拜師典。聞菊朋日內即可就道。……
然而,拜師一事再次不了了之。很重要的原因恐怕是當年年底,孟鴻群病危,孟小冬匆忙由津迴京照顧父親,直到次年2月送走父親,然後又為父守孝,忙亂中就遺忘了拜師禮。事情過後,重新記起這事兒,雙方都已失去了熱情。
既然有心拜師,當然應該拜言菊朋這樣的大師。但是,孟小冬沒有拜成言菊朋,卻在迴到天津後,拜了一個京劇票友為師,而且像模像樣地行了拜師禮。這個“師”,就是曾經為四大名旦排序的蘇少卿。蘇少卿早年演過話劇,後來迷上了京劇,曾師從陳彥衡學譚派老生,對音韻學方麵頗有研究。他祖籍江蘇徐州,一直生活在上海。此時他在天津的身份是上海明星電影公司駐津代表。
對孟小冬拜票友為師,議論頗多,大多不能理解。孟小冬自己,則不以為然,在她看來,無所謂正式演員還是票友,有真本事就行,她能從他(她)身上學到玩藝兒,就都能成為她的老師。事實上,她不但拜過譚派老生為師,甚至還拜過名旦荀慧生,當然更師從梅蘭芳學過梅派戲。她一向好學,正如《孟小冬拜師》一文中所說,她一直“謙然以為未足”。這是她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孟小冬拜蘇少卿,中間人又是沙大風。1932年9月3日,在天津的大華飯店,孟小冬正式行拜師禮。
人們發現,這一年多來,也就是說,和梅蘭芳分手後,孟小冬長居天津,除了父親病、亡而迴了一趟北平後,似乎始終不願意迴到北平生活。有人猜測,她是準備重新登台的,既然如此,就不能保證不會和梅蘭芳見麵,為了避免跟梅蘭芳相遇,她選擇兩人在不同城市生活。
其實,梅蘭芳早在孟小冬拜師蘇少卿前半年,就已經離開北平南下上海了。這年春天,他為淞滬抗戰受傷戰士籌集醫藥費在北平義演了3天,然後離京。關於他遷居上海的原因,一直以來,有人將此歸結為他和孟小冬分手。分手本身,自然是原因,因為兩人的關係鬧得沸沸揚揚;分手後他為支付給孟小冬四萬塊錢而不得不將梅宅賣掉,也是原因。按此說法,他似乎是在北平待不下去了才走的。
實際上,梅蘭芳攜家小移居上海,更重要的原因應該還是和戰事有關。“九#8226;一八”後,日本侵略者的猖狂野心和當局的“不抵抗政策”都使他預感到,繼東三省後,華北大平原也將不保。如此想來,北平是難以再待下去了。這麽說來,他遷居上海,的確是因為“北平待不下去了”,不過,這個“待不下去”並非那個“待不下去”,性質完全不一樣。既然如此,梅蘭芳第一次想到了“走”。但是,走向何處?
在這之前,梅蘭芳多年的朋友馮幼偉已經定居上海,他一直寫信催梅蘭芳南遷。梅蘭芳始終難下決心,一來北平到底是他的家,他捨不得;二來北平又是京劇的故鄉,他的中心舞台在北平,他也捨不得。然而,麵對“九#8226;一八”後的政治形勢,他也不能不走了。既然要走,就隻能去上海。
剛剛在上海落腳,梅蘭芳便想著要排演一出有抗戰意義的新戲。當時,他暫住在滄州飯店。有一天,幾位朋友葉玉虎、許姬傳等到滄州飯店看望他。聊著聊著,就聊到了排新戲。那麽,應該選擇什麽樣的題材呢?大家一時都沒有主意。葉玉虎想了想後,對梅蘭芳說:“你想刺激觀眾,大可以編梁紅玉的故事,這對當前的時事,再切合也沒有了,我想了一個韓世忠在黃天盪圍困金兀朮的歷史題材,突出梁紅玉擂彭助戰,由你演梁紅玉,不知合適否?”
一句話提醒了梅蘭芳,他想起梁紅玉的故事,以前舞台上也演過,但“情節簡單,隻演梁紅玉擂鼓戰金山的一段”,如今完全可以將內容擴充,寫一出比較完整的新戲。大家一聽梅蘭芳的分析,立即來了精神,葉玉虎更是將劇名都想好了,他說:“就叫‘抗金兵’如何?”
《抗金兵》?演的雖是抗金兵,實則號召民眾抗日兵。這個劇名自然再貼切不過了,大家紛紛贊成。梅蘭芳更是很興奮。他請葉玉虎去搜集資料。
編排《抗金兵》時,梅蘭芳一改過去先選定題材,由齊如山寫出初稿,再由他自己和李釋戡、吳震修等人共同商榷進行修改,再分單本設計唱腔、研究服裝、道具、布景、串排的創作模式,而是成立了以他自己為主的創作組,由劇作者、音樂工作者、主要演員共同參與編排。大致分工是許姬傳負責執筆改編,徐蘭沅、王少卿負責設計唱腔、板式,最後由梅蘭芳修改審定。三、四個月後,《抗金兵》在集體智慧下脫稿。
這是梅蘭芳因離開北平而不得不得離開他的編劇齊如山(他仍留北平)後編演的第一齣戲。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