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四大名旦的排序,北方、南方也有所不同。北京觀眾比較理性,習慣上以成名先後排序,即梅、尚、程、荀。後來,又有所變化,即梅、程、尚、荀。上海觀眾更感性一些,他們的排序,以蘇少卿、怡翁等為代表,更多地從觀感出發進行排序,即梅、程、荀、尚。


    實際上,無論怎樣排序,將梅、程、荀、尚四大名旦進行硬性比較,並不妥當,也不公平。客觀地說,他們四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四大名旦共同的老師王瑤卿曾經有一個很形象的“一字評”:梅蘭芳的“相”(一說“樣”,又一說“象”),程硯秋的“唱”,尚小雲的“棒”,荀慧生的“浪”。據說他說這4個字的時間,是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也就是社會上廣泛為四大名旦排序的時候。按道理,他對四人相當了解,也可以為他們排出一個他心目中的順序,但他沒有這麽做,而是用一個字分別概括出他們各人的特點。這種客觀理性的態度,最值得稱道。不過,不管如何排序,梅蘭芳始終位列首席。


    1931年6月,上海聞人杜月笙為慶祝“杜氏祠堂”建成,遍邀包括四大名旦在內的全國京劇名伶匯聚上海,舉辦了一次規模盛大的堂會。


    杜氏祠堂建於上海浦東高橋,建築十分考究。杜月笙極盡奢華,不僅大擺宴席,更點名南北各行名角兒齊聚上海,大辦場麵浩大、持續時間長達3天的堂會戲。當時,杜月笙是法租界的幫會組織“青幫”頭目,在上海廣收門徒,勢力很大,約角兒的邀請書直接由門徒送到角兒的手上。除了餘叔岩稱病未參加外,其他人無一缺席。


    操持杜家堂會戲的是麒麟童(周信芳)、趙如泉、常雲恆。在堂會正式開幕的前一天,即6月8日,上海伶界聯合會(上海的梨園自治組織,相當於北京的“梨園公會”)開了一個特別會議。會上,周信芳等人又為《跳加官》節目擬定了四條新的加官條子。可見,此次堂會前的準備工作,何等細緻。


    除了周、趙、常外,還有三位總管,即虞洽卿、袁履登、王曉籟。他們都與杜月笙交誼深厚,所以大小事宜,事必躬親。另外,洪雁賓、烏崖臣任總務主任;張嘯林、朱聯馥任劇務主任。孫蘭亭、周信芳、常雲恆、俞葉封、金廷蓀等都是劇務部成員。


    那段時期,所有人員無不竭盡所能,賣力工作,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因為祠堂建在浦東,參演的演員、看熱鬧的百姓和眾戲迷都得由浦西趕往浦東,而通往浦東的交通工具,隻有渡輪。渡輪不夠用,一時間,碼頭上等待過江的,有近千人之多。人太多,包括梅蘭芳、荀慧生、楊小樓、程硯秋、薑妙香、王又宸等在內的名角兒,很多人竟險些過不了江。


    比如,梅蘭芳遍尋汽車不得,最後不得不坐上小獨輪車,由一個老漢推著來到杜氏祠堂。程硯秋、薑妙香都是乘人力車而來。楊小樓、王又宸連人力車、獨輪車都沒有機會乘坐,隻有步行。因為路太窄,一輛汽車竟翻入江中,落水一人,還有人被汽車撞傷了腿。有一艘渡輪因為擠上了太多的乘客,行至江中,竟不堪重力,翻了,等等。


    因為如此,原本下午3點開演的戲,不得不延遲。


    杜家祠堂的內外都設有一個戲台。9日,祠內的戲正式上演。10日、11日兩天,祠內、祠外的戲同時上演。祠外戲,以小楊月樓、林樹森、趙君玉、王虎辰、高雪樵等上海本地演員擔綱,浦東農民和一般上海市民都可進入。


    祠內有三進,第三進門前有巨型石獅子兩座,內即神龕所在。右邊的十餘間房子,陳列著各界所送賀禮,多達數千件。因來賓眾多,祠內四周搭席棚百餘間。西首便是祠內戲台。戲台異常寬大,台下設席二百餘,用以招待上海工商界巨子、幫會中人及各界貴賓代表。之後的會場,可容納數千人,但那天實際進場的戲迷,達至萬人。從荀慧生花了幾個小時方由浦西到浦東,就可以感受到那天擁入杜氏祠堂的人,多到什麽程度了。就連舞台兩側,也站滿了觀眾。甚至有些觀眾,站到了戲台上,令維持秩序的張嘯林、王曉籟百般規勸、驅趕,正值初暑,忙乎得汗流浹背氣喘如牛。


    據資料記載,6月9日的戲碼,按照演出順序排列,分別是:


    徐碧雲、言菊朋、“芙蓉草”趙桐珊的《金榜題名》;荀慧生、薑妙香、馬富祿《鴻鸞禧》;雪艷琴的《百花亭》(即《貴妃醉酒》);尚小雲、張藻宸(票友)的《桑園會》;華慧麟、蕭長華、馬富祿的《打花鼓》;李吉瑞、小桂元的《落馬湖》;程硯秋、王少樓的《汾河灣》;梅蘭芳、楊小樓、高慶奎、譚小培、龔雲甫、金少山、蕭長華的《龍鳳呈祥》。


    第二天的戲碼,分別是:“麒麟童”周信芳、趙如泉合作的《富貴長春》;劉宗揚的《安天會》;譚富英的《定軍山》;李萬春和藍月春合作的《兩將軍》;李吉瑞的《獨木關》;王又宸的《賣馬》;楊小樓、雪艷琴、高慶奎合作的《長阪坡》;程硯秋、貫大元合作的《賀後罵殿》。最後一出大軸是全本《紅鬃烈馬》,其中,徐碧雲唱《彩樓配》;尚小雲唱《三擊掌》;周信芳和王芸芳唱《投軍別窯》;郭仲衡和趙桐珊唱《趕三關》;梅蘭芳、譚富英、言菊朋合唱《武家坡》;譚小培和雪艷琴合唱《算軍糧》;譚小培、荀慧生、薑妙香合唱《銀空山》;梅蘭芳、荀慧生、龔雲甫、馬連良合唱《大登殿》。那天觀看的觀眾,據荀慧生自己說,“約近萬人”。演出時間也從傍晚一直演到第二天早上六、七點鍾。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梅蘭芳和孟小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伶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伶伶並收藏梅蘭芳和孟小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