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宮中為甄選出的秀女封妃定階忙得不可開交,同時準備各位新晉宮妃的禦賜封賞、安排各位新人入宮後的寢宮住所,以及進宮各種儀式……
雖說大半由禮部的人來操持,可蔣玉媛作為宮妃之首,現下獻帝後宮實際掌權者,很多事情不可避免還是需要勞以她手。安心看母妃忙得腳不沾地,便也自告奮勇為其分憂,是以這些日子都推了明珠入宮講學的差事,到讓明珠落了個清閑。
明珠於是和冬鶯采買了一些絲線、布料,這幾日除了偶爾去馥蘭館查看生意,剩餘的時間便窩在自己的別苑裏一心一意地做起了針線。
冬鶯跟了明珠將近一年,還幾乎沒有見過她如此靜下心來做女紅的樣子,見狀不由嘖嘖稱奇。
“小姐,您的嫁妝不是都交由一品繡的繡娘去做了?”
明珠目光不抬,手腳麻利地穿針引線。
“大的東西交給繡娘,不過有些小物還是需要親力親為,趁著現在有空。”
冬鶯打量了下她已然裁好的布料,霎時明白過來!
“小姐是要給姬大人做荷包?”
明珠臉一紅,“不止他,等過門給諸位長輩贈見麵禮,總不能都是外麵購置的。”按照傳統,新婦還需給夫君納兩雙鞋,並做四季衣服各兩套,不過看如今時間緊湊想必在婚禮前世趕不出來了。
冬鶯嘻嘻一笑。“還是小姐心誠。”
主仆二人正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著話,被明珠派去外麵打探消息的銀蓮敲門進來。
“小姐,宮中的儀仗今個兒大早已經往各府入選的秀女家去了。不過出乎意料,容家那位堂小姐卻沒有位列四妃,隻被封了個庶二品淑儀;而那炙手可熱的梁家雙姝梁淑婉、梁靖柔不過是庶三品婕妤。其他五十七人更是品階不高,居然大半隻撈了個七、八品的嬪位!”
這個結果並不出乎明珠的意料。
冬鶯小聲嘀咕。
“蔣妃真是厲害!本來容家還打算讓容雪萱與她一較高下,不想現在卻不尷不尬地封了個庶二品,這後宮翻來覆去隻怕還是蔣家說了算!”
明珠不置可否,不過世人或許隻當這是蔣妃一手遮天後侵@淫後宮的結果,明珠卻知道這其中還飽含獻帝的意思,比如那位從冷宮中接迴的葉棠華,雖然她的妃嬪位階尚未恢複,不過隻看這次新晉宮妃最高品級隻止步庶二品,便可知其為葉棠華留了後路。
葉棠華從前的封位乃正二品昭儀,既然一個與他人有染的宮女銀琴死後都能被獻帝追封為“賢妃”,葉棠華恢複稱號指日可待!
想到這裏,明珠收起針線。
“幫我準備入宮的衣服,一會隨我入宮一趟。”
鳳藻宮,聽到宮女傳喚明珠求見,蔣妃明豔的臉盤上閃過一絲不耐。
“她來幹什麽?沒見本宮最近忙得根本無暇分@身嗎?”
宮女小心翼翼道。
“娘娘前幾日不是給明女官賞贈了賀禮,她此次前來正是特地來向娘娘道謝。”
蔣妃這才想起不日前姬塵和明珠的賜婚旨意下來時,她曾命心腹繡瑩向明珠贈送了一份厚禮。雖然不喜明珠這個兩麵三刀的家夥,不過好歹是名義上的義姐妹,這表麵的功夫總要做足,況且再也不用擔心她去禍害蔣玉衡了,花這點小錢也算值得!
於是蔣妃無所謂地擺擺手。
“這種小事就不用專程前來了,你去告訴她本宮正忙著,等過些日子自會親自宣她入宮!”
宮女曲膝退下。侯在宮外的明珠聽到蔣妃不願見她一臉失望,有些遺憾地轉身離開。可離開鳳藻宮行至無人處,她很快從腰間取出姬塵給她的那隻鈴鐺,揭開封口迅速搖了搖。很快添香便出現在她的麵前,對她微一欠身。
“不知明姑娘有什麽吩咐?”
“替我把這封信轉交給葉昭儀。”
見添香轉身很快不見,明珠唇角一勾。入宮向蔣玉媛道謝無非是一個借口,虛宿告訴她蔣府的人已經在暗中行動取梁琉月性命,時日便是梁家兩位婕妤出閣入宮那天。既然她這位義父已經架好了梯子,那她不如借著東風,也順勢撈點什麽好處!
……
轉眼便到了三月十六,宜嫁娶、宜修土木、宜起墳漆棺!欽天司算出當乃良辰吉日,獻帝便命新晉秀女中位階朝前的前十五名新人於今日入宮。
按照大魏風俗,出閣當日新嫁娘坐在大紅花轎中必須抬著嫁妝隨新郎一起繞城一圈。獻帝身為九五之尊,又一次迎娶這麽多嬪妃,不說無法一一顧及;以他無上的身份也不會親自去迎娶某個女子,哪怕對方是皇後,也是由禮部官員代為迎入皇宮。
是以宮中嬪妃入宮前的婚嫁儀式便都由臣下與禮部共同操持,而花轎在京城繞城一圈的風俗便由新娘娘家獨自完成!
鎮西侯府,梁淑婉、梁靖柔身為梁家宗室女,自是從侯府出閣。兩人大妝完畢,俏生生站在一塊,分明是一模一樣的嫁衣,卻因氣質的迥異一豔麗一嫻雅。兩人在丫鬟的攙扶下先在鎮西侯夫人蔣蕊、縣主梁端陽的帶領下去祖祠跪拜祖宗牌位,三跪九叩完畢又到了前廳聆聽這一代梁家族長梁康的教誨。
兩人安靜地跪在厚厚的軟墊上,眉目恭順。她們雖已封為宮妃,不過現在尚未入宮,聆聽教訓時還是以梁家宗室女的身份,不過等下次三朝迴門,便又是另一番君臣情景了。梁康站在上首,講了幾句諸如讓二女入宮後謹遵本分,一心一意侍奉聖上,開枝散葉盡快誕下皇嗣一類的話。
終於梁康訓話結束,見他抬了抬下巴,梁瑞武向守在門外的家仆示意。隻聽一陣劈啪作響,懸在侯府門外數丈長的鞭炮當即點燃。
在禮部官員的指引間,梁家雙姝在梁家人的簇擁下各自上了花轎。花轎起身,按照風俗家族中的未嫁女皆要去送嫁,梁琉月也在丫鬟悠瑤的攙扶下上了花轎後麵的馬車。按照平常,性子孤傲的梁琉月根本不會把這兩個哪個旮旯中爬出的所謂宗室女放在眼裏,可是對方現在搖身一變麻雀成鳳凰,今後萬一生出個一兒半女,還不知是什麽光景。
梁家人最為勢力,就如梁家二房梁大將軍府雖對大房鎮西侯府心內不平,然而對方比他們厲害便會無限巴結!
察覺梁琉月乘坐的馬車緩緩駛動,隱在人群中的蔣玉涵不動聲色地朝左右使了個眼色。蔣、梁二府是姻親,今日梁家出了貴人,他們蔣府自然會來祝賀添妝。蔣玉衡因為靜養並未出席,而蔣忠夫婦已被梁康夫婦請到了裏屋,現下能替三弟除去心頭之患的任務自然便落在了蔣家二公子蔣玉涵的身上。
等前麵女眷的馬車、小轎盡數隨著梁家雙姝的花轎出了梁府,蔣玉涵也與鎮西侯府的梁瑞武、梁固各自跨馬上前,跟隨花轎左右一路護送。
鎮西侯府門口,早已圍滿了看熱鬧的百姓。在拋撒的銅板糖果中,小孩子們歡天喜地上前哄搶,一片歡笑中,那一抬抬跟在兩位娘娘身後的嫁妝、奢侈鋪張排場、莊重威武的儀仗讓百姓們看得咂舌,一個個興奮議論。
“鎮西侯府不愧是朝中一品大員,不過是兩位庶三品婕妤竟弄出這般陣勢,依我看比當年的蔣妃出閣還要隆重!”
“蔣貴妃娘娘如何能和她們兩位比?你忘了那時候皇上尚未登基,而蔣府的姑娘也並非是太子妃!”
“哦,對,說來當年聖上未登基的時候,最為寵愛的還是那位從季國公府出閣的昭儀娘娘!不過那位和現在的蔣妃比,完全是曇花一現。”
“怎麽可能曇花一現?她現在不是已經從冷宮中出來了嗎?”
“有這迴事?”
那人正要說,不過卻被旁人一下打斷!
“還糾結那些陳年往事幹嘛,今天不是還有另外十三位貴人一起入宮?不過看鎮西侯府這個架勢,嘖嘖,恐怕沒有誰能比將下去……!”
“這便是你沒有眼力勁了!別忘了容府那位才貌雙全的庶二品淑儀容雪萱!”
經他提醒,周圍人恍然大悟。
“是啊,那位容淑儀品級不但比這兩位婕妤高上兩級,而且容家不僅是盛京中有名的簪纓世家,宮中的容太妃還是上一輩皇族中現存地位最尊貴的,且那容大人容錦年也是文臣翹楚,姻親蘇唐大人更是大理寺卿……這鎮西侯府雖權勢滔天,不過和容家百年書香比起來,倒是容家更勝一籌!”
“據說容太妃向來和蔣妃不對盤,這容、梁兩家私下裏也不乏爭鋒相對。便是先前為那個明珠,兩家的姻親子侄輩蘇唐之子蘇蕩與蔣忠之子蔣玉衡也沒少摩擦!算算時辰容家的花轎也應該出府了吧,等一會兩家撞上,可不知會是什麽形容?”
此言一出議論的人更為興奮!不過顯然存著這個想法的人頗多,很快便有人接口道。
“容家府邸在朱雀大街南末,而鎮西侯府則在玄武大道北,按照花轎繞城的吉路,咱們隻要守在南平街口不出意外便能遇到兩家花轎!”
聞言,圍觀的人群小小騷動。本來一些撿了鎮西侯府拋撒的紅錢看夠熱鬧的百姓也改變了主意,一個個也往南平街竄去;而有些貪小便宜的更是早早轉移,這兩家都是盛京的權貴,這一把把銅錢不要命地拋,運氣好多撿幾枚,這幾天的餐桌都能加道菜。
這一切自然沒有逃過梁家送嫁人的眼睛。隻見蔣玉涵策馬上前,麵上一派肅穆,不見喜怒;而梁瑞武和義弟梁固卻一臉不削,區區一個容家他們還不放在眼裏,想在鎮西侯府麵前撒野,還輪不到這一家沒有出過武將的文弱書生。
送嫁繞城的隊伍一路吹打,不急不緩向前。果然,便在南平街口與容雪萱的花轎不期而遇。不過容家顯然也不是吃素的,送嫁隊伍以蘇小霸王蘇蕩為首,十幾個容家的青年子弟護在花轎左右,馬上的少年郎君雖然比不上梁家子弟戎馬軍中的肅殺氣質,可那囂張頑劣的姿態也是不好惹的主!
兩廂人馬僵持在三叉路口,硬是勢不兩立不給對方先行一步。
“區區兩個婕妤,也想擋淑儀的駕,真是不自量力!”
蘇蕩打馬向前,命下仆把事先準備好的三大盆用來驅禍避邪的銅錢盡數砸向梁家的人馬,一片金屬落地聲中,蘇蕩哈哈大笑。
“這些便是小爺代淑儀娘娘賞給你們的!還不讓路!”
梁瑞武不料蘇蕩居然這樣不要臉搶占先機!按理說論不講道理也是梁家的軍中痞子更加得天獨厚,怎麽竟輸給了這樣幾個乳臭未幹的京城小混混?
“現在還未入宮,容姑娘便要擺淑儀架子了嗎?你們容家果然好家教!”
掄起耍嘴皮子,蘇蕩怎會甘拜下風?隻聽他一聲冷笑。
“平陽侯這句話真是奇怪,封妃的聖旨既然已經下了,小爺的小姑姑既然已經是正經的庶二品淑儀,怎麽就不能在你們兩個淑三品婕妤麵前擺架子?”
梁瑞武被蘇蕩一陣搶白,氣得雙目圓瞪!向來會看人眼色的梁固見狀打馬上前。
“大哥,為這等小事一爭高低並不值得。不如讓他們先走,不就是一個小小的庶二品淑儀,以後有的是整治機會!”
梁瑞武尚未表態,蔣玉涵便一口製止。
“表哥三思,兩位妹妹還沒有入宮便被容家人欺得抬不起頭,以後她們在宮中便不用再指望翻身!”
蔣玉涵身為貴妃蔣玉媛的親弟,這後宮生存之道自然比梁家人更為熟悉。聞言梁瑞武也有些猶豫,本來鎮西侯府從族中大動幹戈找出兩名宗室女入宮便是存了與蔣妃一較高下的意思,如果出師未捷便被莫名出現的一個容雪萱拿下,那真是白瞎了兩枚好棋子!
“玉涵的意思是……”
“民間不是有花轎路遇僵持難行時便讓雙方新郎比試,勝者先行的先例?不過我們兩家情況相對特殊,皇上又不在此處,不好決斷。不若讓兩家人各派一個男賓比武切磋,效仿行之。屆時就算傳揚開去,也是雅事一樁,不會遭人詬病。”
雖說大半由禮部的人來操持,可蔣玉媛作為宮妃之首,現下獻帝後宮實際掌權者,很多事情不可避免還是需要勞以她手。安心看母妃忙得腳不沾地,便也自告奮勇為其分憂,是以這些日子都推了明珠入宮講學的差事,到讓明珠落了個清閑。
明珠於是和冬鶯采買了一些絲線、布料,這幾日除了偶爾去馥蘭館查看生意,剩餘的時間便窩在自己的別苑裏一心一意地做起了針線。
冬鶯跟了明珠將近一年,還幾乎沒有見過她如此靜下心來做女紅的樣子,見狀不由嘖嘖稱奇。
“小姐,您的嫁妝不是都交由一品繡的繡娘去做了?”
明珠目光不抬,手腳麻利地穿針引線。
“大的東西交給繡娘,不過有些小物還是需要親力親為,趁著現在有空。”
冬鶯打量了下她已然裁好的布料,霎時明白過來!
“小姐是要給姬大人做荷包?”
明珠臉一紅,“不止他,等過門給諸位長輩贈見麵禮,總不能都是外麵購置的。”按照傳統,新婦還需給夫君納兩雙鞋,並做四季衣服各兩套,不過看如今時間緊湊想必在婚禮前世趕不出來了。
冬鶯嘻嘻一笑。“還是小姐心誠。”
主仆二人正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著話,被明珠派去外麵打探消息的銀蓮敲門進來。
“小姐,宮中的儀仗今個兒大早已經往各府入選的秀女家去了。不過出乎意料,容家那位堂小姐卻沒有位列四妃,隻被封了個庶二品淑儀;而那炙手可熱的梁家雙姝梁淑婉、梁靖柔不過是庶三品婕妤。其他五十七人更是品階不高,居然大半隻撈了個七、八品的嬪位!”
這個結果並不出乎明珠的意料。
冬鶯小聲嘀咕。
“蔣妃真是厲害!本來容家還打算讓容雪萱與她一較高下,不想現在卻不尷不尬地封了個庶二品,這後宮翻來覆去隻怕還是蔣家說了算!”
明珠不置可否,不過世人或許隻當這是蔣妃一手遮天後侵@淫後宮的結果,明珠卻知道這其中還飽含獻帝的意思,比如那位從冷宮中接迴的葉棠華,雖然她的妃嬪位階尚未恢複,不過隻看這次新晉宮妃最高品級隻止步庶二品,便可知其為葉棠華留了後路。
葉棠華從前的封位乃正二品昭儀,既然一個與他人有染的宮女銀琴死後都能被獻帝追封為“賢妃”,葉棠華恢複稱號指日可待!
想到這裏,明珠收起針線。
“幫我準備入宮的衣服,一會隨我入宮一趟。”
鳳藻宮,聽到宮女傳喚明珠求見,蔣妃明豔的臉盤上閃過一絲不耐。
“她來幹什麽?沒見本宮最近忙得根本無暇分@身嗎?”
宮女小心翼翼道。
“娘娘前幾日不是給明女官賞贈了賀禮,她此次前來正是特地來向娘娘道謝。”
蔣妃這才想起不日前姬塵和明珠的賜婚旨意下來時,她曾命心腹繡瑩向明珠贈送了一份厚禮。雖然不喜明珠這個兩麵三刀的家夥,不過好歹是名義上的義姐妹,這表麵的功夫總要做足,況且再也不用擔心她去禍害蔣玉衡了,花這點小錢也算值得!
於是蔣妃無所謂地擺擺手。
“這種小事就不用專程前來了,你去告訴她本宮正忙著,等過些日子自會親自宣她入宮!”
宮女曲膝退下。侯在宮外的明珠聽到蔣妃不願見她一臉失望,有些遺憾地轉身離開。可離開鳳藻宮行至無人處,她很快從腰間取出姬塵給她的那隻鈴鐺,揭開封口迅速搖了搖。很快添香便出現在她的麵前,對她微一欠身。
“不知明姑娘有什麽吩咐?”
“替我把這封信轉交給葉昭儀。”
見添香轉身很快不見,明珠唇角一勾。入宮向蔣玉媛道謝無非是一個借口,虛宿告訴她蔣府的人已經在暗中行動取梁琉月性命,時日便是梁家兩位婕妤出閣入宮那天。既然她這位義父已經架好了梯子,那她不如借著東風,也順勢撈點什麽好處!
……
轉眼便到了三月十六,宜嫁娶、宜修土木、宜起墳漆棺!欽天司算出當乃良辰吉日,獻帝便命新晉秀女中位階朝前的前十五名新人於今日入宮。
按照大魏風俗,出閣當日新嫁娘坐在大紅花轎中必須抬著嫁妝隨新郎一起繞城一圈。獻帝身為九五之尊,又一次迎娶這麽多嬪妃,不說無法一一顧及;以他無上的身份也不會親自去迎娶某個女子,哪怕對方是皇後,也是由禮部官員代為迎入皇宮。
是以宮中嬪妃入宮前的婚嫁儀式便都由臣下與禮部共同操持,而花轎在京城繞城一圈的風俗便由新娘娘家獨自完成!
鎮西侯府,梁淑婉、梁靖柔身為梁家宗室女,自是從侯府出閣。兩人大妝完畢,俏生生站在一塊,分明是一模一樣的嫁衣,卻因氣質的迥異一豔麗一嫻雅。兩人在丫鬟的攙扶下先在鎮西侯夫人蔣蕊、縣主梁端陽的帶領下去祖祠跪拜祖宗牌位,三跪九叩完畢又到了前廳聆聽這一代梁家族長梁康的教誨。
兩人安靜地跪在厚厚的軟墊上,眉目恭順。她們雖已封為宮妃,不過現在尚未入宮,聆聽教訓時還是以梁家宗室女的身份,不過等下次三朝迴門,便又是另一番君臣情景了。梁康站在上首,講了幾句諸如讓二女入宮後謹遵本分,一心一意侍奉聖上,開枝散葉盡快誕下皇嗣一類的話。
終於梁康訓話結束,見他抬了抬下巴,梁瑞武向守在門外的家仆示意。隻聽一陣劈啪作響,懸在侯府門外數丈長的鞭炮當即點燃。
在禮部官員的指引間,梁家雙姝在梁家人的簇擁下各自上了花轎。花轎起身,按照風俗家族中的未嫁女皆要去送嫁,梁琉月也在丫鬟悠瑤的攙扶下上了花轎後麵的馬車。按照平常,性子孤傲的梁琉月根本不會把這兩個哪個旮旯中爬出的所謂宗室女放在眼裏,可是對方現在搖身一變麻雀成鳳凰,今後萬一生出個一兒半女,還不知是什麽光景。
梁家人最為勢力,就如梁家二房梁大將軍府雖對大房鎮西侯府心內不平,然而對方比他們厲害便會無限巴結!
察覺梁琉月乘坐的馬車緩緩駛動,隱在人群中的蔣玉涵不動聲色地朝左右使了個眼色。蔣、梁二府是姻親,今日梁家出了貴人,他們蔣府自然會來祝賀添妝。蔣玉衡因為靜養並未出席,而蔣忠夫婦已被梁康夫婦請到了裏屋,現下能替三弟除去心頭之患的任務自然便落在了蔣家二公子蔣玉涵的身上。
等前麵女眷的馬車、小轎盡數隨著梁家雙姝的花轎出了梁府,蔣玉涵也與鎮西侯府的梁瑞武、梁固各自跨馬上前,跟隨花轎左右一路護送。
鎮西侯府門口,早已圍滿了看熱鬧的百姓。在拋撒的銅板糖果中,小孩子們歡天喜地上前哄搶,一片歡笑中,那一抬抬跟在兩位娘娘身後的嫁妝、奢侈鋪張排場、莊重威武的儀仗讓百姓們看得咂舌,一個個興奮議論。
“鎮西侯府不愧是朝中一品大員,不過是兩位庶三品婕妤竟弄出這般陣勢,依我看比當年的蔣妃出閣還要隆重!”
“蔣貴妃娘娘如何能和她們兩位比?你忘了那時候皇上尚未登基,而蔣府的姑娘也並非是太子妃!”
“哦,對,說來當年聖上未登基的時候,最為寵愛的還是那位從季國公府出閣的昭儀娘娘!不過那位和現在的蔣妃比,完全是曇花一現。”
“怎麽可能曇花一現?她現在不是已經從冷宮中出來了嗎?”
“有這迴事?”
那人正要說,不過卻被旁人一下打斷!
“還糾結那些陳年往事幹嘛,今天不是還有另外十三位貴人一起入宮?不過看鎮西侯府這個架勢,嘖嘖,恐怕沒有誰能比將下去……!”
“這便是你沒有眼力勁了!別忘了容府那位才貌雙全的庶二品淑儀容雪萱!”
經他提醒,周圍人恍然大悟。
“是啊,那位容淑儀品級不但比這兩位婕妤高上兩級,而且容家不僅是盛京中有名的簪纓世家,宮中的容太妃還是上一輩皇族中現存地位最尊貴的,且那容大人容錦年也是文臣翹楚,姻親蘇唐大人更是大理寺卿……這鎮西侯府雖權勢滔天,不過和容家百年書香比起來,倒是容家更勝一籌!”
“據說容太妃向來和蔣妃不對盤,這容、梁兩家私下裏也不乏爭鋒相對。便是先前為那個明珠,兩家的姻親子侄輩蘇唐之子蘇蕩與蔣忠之子蔣玉衡也沒少摩擦!算算時辰容家的花轎也應該出府了吧,等一會兩家撞上,可不知會是什麽形容?”
此言一出議論的人更為興奮!不過顯然存著這個想法的人頗多,很快便有人接口道。
“容家府邸在朱雀大街南末,而鎮西侯府則在玄武大道北,按照花轎繞城的吉路,咱們隻要守在南平街口不出意外便能遇到兩家花轎!”
聞言,圍觀的人群小小騷動。本來一些撿了鎮西侯府拋撒的紅錢看夠熱鬧的百姓也改變了主意,一個個也往南平街竄去;而有些貪小便宜的更是早早轉移,這兩家都是盛京的權貴,這一把把銅錢不要命地拋,運氣好多撿幾枚,這幾天的餐桌都能加道菜。
這一切自然沒有逃過梁家送嫁人的眼睛。隻見蔣玉涵策馬上前,麵上一派肅穆,不見喜怒;而梁瑞武和義弟梁固卻一臉不削,區區一個容家他們還不放在眼裏,想在鎮西侯府麵前撒野,還輪不到這一家沒有出過武將的文弱書生。
送嫁繞城的隊伍一路吹打,不急不緩向前。果然,便在南平街口與容雪萱的花轎不期而遇。不過容家顯然也不是吃素的,送嫁隊伍以蘇小霸王蘇蕩為首,十幾個容家的青年子弟護在花轎左右,馬上的少年郎君雖然比不上梁家子弟戎馬軍中的肅殺氣質,可那囂張頑劣的姿態也是不好惹的主!
兩廂人馬僵持在三叉路口,硬是勢不兩立不給對方先行一步。
“區區兩個婕妤,也想擋淑儀的駕,真是不自量力!”
蘇蕩打馬向前,命下仆把事先準備好的三大盆用來驅禍避邪的銅錢盡數砸向梁家的人馬,一片金屬落地聲中,蘇蕩哈哈大笑。
“這些便是小爺代淑儀娘娘賞給你們的!還不讓路!”
梁瑞武不料蘇蕩居然這樣不要臉搶占先機!按理說論不講道理也是梁家的軍中痞子更加得天獨厚,怎麽竟輸給了這樣幾個乳臭未幹的京城小混混?
“現在還未入宮,容姑娘便要擺淑儀架子了嗎?你們容家果然好家教!”
掄起耍嘴皮子,蘇蕩怎會甘拜下風?隻聽他一聲冷笑。
“平陽侯這句話真是奇怪,封妃的聖旨既然已經下了,小爺的小姑姑既然已經是正經的庶二品淑儀,怎麽就不能在你們兩個淑三品婕妤麵前擺架子?”
梁瑞武被蘇蕩一陣搶白,氣得雙目圓瞪!向來會看人眼色的梁固見狀打馬上前。
“大哥,為這等小事一爭高低並不值得。不如讓他們先走,不就是一個小小的庶二品淑儀,以後有的是整治機會!”
梁瑞武尚未表態,蔣玉涵便一口製止。
“表哥三思,兩位妹妹還沒有入宮便被容家人欺得抬不起頭,以後她們在宮中便不用再指望翻身!”
蔣玉涵身為貴妃蔣玉媛的親弟,這後宮生存之道自然比梁家人更為熟悉。聞言梁瑞武也有些猶豫,本來鎮西侯府從族中大動幹戈找出兩名宗室女入宮便是存了與蔣妃一較高下的意思,如果出師未捷便被莫名出現的一個容雪萱拿下,那真是白瞎了兩枚好棋子!
“玉涵的意思是……”
“民間不是有花轎路遇僵持難行時便讓雙方新郎比試,勝者先行的先例?不過我們兩家情況相對特殊,皇上又不在此處,不好決斷。不若讓兩家人各派一個男賓比武切磋,效仿行之。屆時就算傳揚開去,也是雅事一樁,不會遭人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