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精彩無彈窗免費!有些事兒得經過聖上的批準,不過有些事兒,隻要胡宗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
李衛國眼前這作坊裏敲敲打打,好生熱鬧。
“老張頭,咱的火槍,可就指望您了!”
李衛國拱手道。
“不敢不敢,這可不敢,您是探花郎,可不敢對咱施這麽大的禮!”
一瞅著朝廷七品命官這竟朝著自己這麽一個老匠人施禮,這老張頭立馬有些無所適從,趕忙的說道。
官本位的社會裏,當官兒的哪有對老百姓施禮的?
不過正因如此,一個深受皇上青睞的朝廷命官若是向你施禮,那你還不死心塌地的問他做活記?
這也是李衛國的小九九,不過這話不能說,大丈夫能屈能伸嘛:“拜托您了!”
“咱老張頭不會說話。”老張頭一拍胸脯道:“可咱絕對是有多大力氣使喚多大力氣,就衝您是朝廷七品大官還朝俺施禮的份上,俺老張頭這就給您賣定命了!”
老張頭仍舊沒從方才那股子感動的勁兒過去,這就說道。
閑話少敘,李衛國笑笑,這就參觀自己剛剛才組建沒多久的匠作坊。
朝廷有將作監,京軍裏三大營的兵器包括各種火器大多都是出自這地兒。
不過兵器千裏迢迢的運輸有些麻煩,而且也沒有必要。
實際上明代的時候各地都會有匠作坊。
試想一下刀槍劍戟這些製作工藝並不是多複雜,而且原料大多也是簡單易得,沒必要從京師運來的嘛。
火器方麵朝廷的管製更加嚴格些,不過實際上地方的匠作坊也有製作。
如今李衛國的匠作坊就是專門用來製作火器的!
後世來的李衛國對冷兵器這些並不來電,這些東西駐軍庫房裏就有許多,雖說許多都已鏽跡斑斑,不過打磨一下也將就著使喚。
李衛國在意的,始終是火器!
衛國想要打造的,是一支近代化的強軍,是一支大明前所未有的軍隊!
後世來的李衛國對整個世界軍事史的發展有著更為直觀或者說更為全麵的認識,此時明軍中多有裝備的火器正是今後武器發展的潮流,不可偏廢。
不管你情願不情願,高興不高興,你都必須走這火槍火炮的路子,這是大勢所趨,憑你個人自然是難以更改的。
當下明軍中的火器種類較為繁多,尤其在南軍中,應用較為廣泛。
約摸是因為北方的漢子粗獷些,此時其實北方軍隊中裝備的火器不多,或者說也較為簡單,騎兵多用三眼銃。
三眼銃這東西傻大粗笨,在後世大清朝的時候就被用作喪銃,這東西射程短、精度也不高,唯一的優勢就是可以連發三槍、冷熱兩用。
不過因為缺點太明顯,像戚繼光這些將領對三眼銃是不來電的,由此在戚家軍的鴛鴦陣中,戚氏選擇的還是鳥銃。
鳥銃是種火繩槍,威力較大,射程也較遠,應該說在這個時代的火器中,算是比較優秀的。
不過盡管性能比較優秀,它還是擺脫不了作為火繩槍的弊端。
火繩槍是用燃燒的火繩擊發鉛子的,比較麻煩,也危險,尤其在刮風下雨、伸手不見五指的天氣裏,這東西簡直不可用!
嗤嗤燃燒的火繩一來操作繁瑣、二來危險,三來也不容易蔭蔽,所以後世火繩槍也被慢慢淘汰,換成了燧發火槍。
如今明代的火繩槍工藝已經足夠成熟,作為重生者,李衛國自然不免人為的推動了一下,他的匠作坊裏如今要製作的,就是燧發火槍!
“嗯!”
老張頭悶頭沉吟了半天。
李衛國講述了一下這新式火槍的操作原理和構造,老張頭造了一輩子槍,自然懂些門道,琢磨了半天:“李大人說的卻是個好物什!”
該是可行的!?
李衛國大喜,趕忙道:“那您就依樣畫葫蘆,給咱造一杆出來?”
如今銀錢還沒到手,自己也沒弄來那麽多的鋼鐵,不過做個樣板、造個圖紙出來還是必要的。
由此李衛國這幾天忙得不可開交,不敢怠慢。
“成。”老張頭說道,說著這就招唿身旁帶來的活計點燃火爐,一邊拉著風箱,一邊忙活。
“換木炭!”
火爐已經點著,夥計捧來石炭,老張頭皺眉道。
明代時候煤早就不稀奇了,這東西這會兒喚作石炭。
石炭較之木炭便宜,不過這東西燒鐵有個毛病,就是因為其中硫等不利元素的影響,燒出來的鋼鐵比較脆。
一般製作上等兵器的時候都是用木炭燒火的,這是打鐵老師傅都懂的一個道理。
“李大人,其實火槍這東西啊,造起來也簡單,主要就是倆物什,一個槍管,一個槍機。”
老師傅明顯這是要傳授知識了,匠作坊裏的夥計們這都湊了過來,李衛國他們也是聽的很認真。
李衛國這人喜性,喜歡和老百姓交談,這老張頭的話也不免多了起來。
老張頭一邊說一邊這就用大鉗子夾來一塊鐵板,火上燒熱,反複敲打。
火槍其實最主要的部位還是槍管,作為一個火槍師傅,打造槍管的本事那是必修課。
上好的鐵料在火上燒熱,反複鍛打。
偌大的匠作坊裏叮叮當當,不一會兒,這膀大腰圓的老張頭兒就渾身是汗,好生痛快。
“這火槍好壞啊,一大半要看這槍管。”
老張頭看來也是喜歡賣弄,加上瞅著李衛國也挺喜歡聽,這貨一邊敲打,一邊這就說道。
鐵皮燒熱,這就用錘子反複的鍛打,瞅著火候成色已經差不多,此時的鐵皮已經被鍛打出一個比較規矩的長方形,而且厚薄也變得比較均勻了。
這個時代不同後世,大規模生產有一個大的指標和參數,由於生產力的限製,這個時代造東西一大半都要看手藝,李衛國今天算是領教到了。
鐵料被打造成一塊矩形的鐵皮,燒的紅彤彤的,茲拉著火星,老張頭兒不敢怠慢,這就抓來一根鐵棍。
這是卷製槍管的重要步驟,必須全神貫注,到了這裏,老張頭兒這也閉上了嘴巴,全神貫注的開始做活記。
鐵棍壓在鐵皮上,錘子不斷的敲打,用了好一會兒的功夫,鐵皮這才慢慢的被卷到了這鐵棍上。
這個時代生產鋼管不像後世那般有無數機械,一般生產槍管的時候都得用這種笨辦法。
俗稱“卷冷骨”。
手藝得精湛,這功夫不是一天兩天能練成的,老張頭也是小心翼翼,不一會兒,額頭上這都冒了好些汗水。
觀察了好一番,槍管的貼何處足夠緊密,槍管沒有變形,總體直立成一條直線……
觀察了好一會兒,看到沒有問題之後老張頭這才喊夥計找來水盆。
茲拉一聲將這鐵皮包棍丟入水中……
拔出鐵棍,也就是冷骨,一根鐵管這才算是完工。
不過你若是以為槍管這就成了那就大錯特錯了,萬裏長征,這才隻是第一步。
觀察這根鐵管合格之後,老張頭這又依樣畫葫蘆,還是方才的手段,這又在方才鐵管的基礎上又卷製了一層鐵皮上去……
兩層鐵皮要緊密貼合,是個考教人的技術活兒。
不知不覺,大半天的時間這就過去了。
這還是在沒有出殘次品,一次性成功的基礎上。
古人的智慧就是建立在勤奮的基礎上的,全程觀看的李衛國心裏不由肅然起敬。
“老夫也是今天才知,原來做這火槍如此麻煩!?”
王克善目瞪口呆。
原本以為兩層鐵管卷製成功,這活計應該就算完工了呀,不過老張頭兒並未是絲毫的停歇,將這槍管用銼刀打磨一番之後這又差人找來鑽頭。
“火槍的內壁必須是光滑的,所以啊,卷製完槍管之後這還要用鑽頭鑽!”
老張頭兒早就揮汗如雨,一邊擦汗,一邊說道。
沒有電動機之類的物什,鑽頭那邊是用絞盤助力的,很費勁,老張頭使勁鑽磨了幾下,好一會兒的功夫,這才鑽了不過一截指頭長短。
“鑽磨是個細活,以前在軍中,鑽磨一根槍管,常要用到半個月!”
老張頭說道。
有些東西李衛國聽到也是怵目驚心。
說實話,後世來的李衛國隻是知道這個時代發展火槍是必須要做的,是不惜代價也要做的,可真要你身臨其境你才知道,任何時代的發展都是要當朝人付出些辛苦出來的。
如今的老張頭在眾人眼皮子底下馬不停蹄的忙活了一天,這也才卷製了兩層的槍管出來,打磨還需要那麽長的時間……
各中心酸,或許隻有這人知道吧。
“好了,老張頭,辛苦了,你休息會兒吧。”
李衛國心疼道。
自己當初也隻是知道製作火槍定然不易,卻不知道竟如此繁瑣!
怪不得這個時代的一根火槍要幾十兩銀子!要一個縣太爺一年的進項!
李衛國不由對中國古代的勞動者肅然起敬。
社會的進步就是以犧牲人為代價的,李衛國今天算是理解了這句話了。
“王主簿,今後我桐鄉匠作坊做活計的一眾弟兄,待遇從厚!”
李衛國說道。
“謝謝李大人了。”
“謝謝李大人了!”
……
這是他們改得了,可這些人仍舊是對李衛國感恩戴德。
“不過本官也有個小小的要求。”李衛國忽然道。
“啥要求?”老張頭憨笑問道,誰人不想賺銀子?方才小大人一句話讓老張頭兒感覺頗為暖心。
“凡是我匠作坊出來的物什,必是精品!不得打折扣!”
李衛國厲色道。
待遇可以從厚,可質量,也必須從優!(。)
,精彩無彈窗免費!有些事兒得經過聖上的批準,不過有些事兒,隻要胡宗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
李衛國眼前這作坊裏敲敲打打,好生熱鬧。
“老張頭,咱的火槍,可就指望您了!”
李衛國拱手道。
“不敢不敢,這可不敢,您是探花郎,可不敢對咱施這麽大的禮!”
一瞅著朝廷七品命官這竟朝著自己這麽一個老匠人施禮,這老張頭立馬有些無所適從,趕忙的說道。
官本位的社會裏,當官兒的哪有對老百姓施禮的?
不過正因如此,一個深受皇上青睞的朝廷命官若是向你施禮,那你還不死心塌地的問他做活記?
這也是李衛國的小九九,不過這話不能說,大丈夫能屈能伸嘛:“拜托您了!”
“咱老張頭不會說話。”老張頭一拍胸脯道:“可咱絕對是有多大力氣使喚多大力氣,就衝您是朝廷七品大官還朝俺施禮的份上,俺老張頭這就給您賣定命了!”
老張頭仍舊沒從方才那股子感動的勁兒過去,這就說道。
閑話少敘,李衛國笑笑,這就參觀自己剛剛才組建沒多久的匠作坊。
朝廷有將作監,京軍裏三大營的兵器包括各種火器大多都是出自這地兒。
不過兵器千裏迢迢的運輸有些麻煩,而且也沒有必要。
實際上明代的時候各地都會有匠作坊。
試想一下刀槍劍戟這些製作工藝並不是多複雜,而且原料大多也是簡單易得,沒必要從京師運來的嘛。
火器方麵朝廷的管製更加嚴格些,不過實際上地方的匠作坊也有製作。
如今李衛國的匠作坊就是專門用來製作火器的!
後世來的李衛國對冷兵器這些並不來電,這些東西駐軍庫房裏就有許多,雖說許多都已鏽跡斑斑,不過打磨一下也將就著使喚。
李衛國在意的,始終是火器!
衛國想要打造的,是一支近代化的強軍,是一支大明前所未有的軍隊!
後世來的李衛國對整個世界軍事史的發展有著更為直觀或者說更為全麵的認識,此時明軍中多有裝備的火器正是今後武器發展的潮流,不可偏廢。
不管你情願不情願,高興不高興,你都必須走這火槍火炮的路子,這是大勢所趨,憑你個人自然是難以更改的。
當下明軍中的火器種類較為繁多,尤其在南軍中,應用較為廣泛。
約摸是因為北方的漢子粗獷些,此時其實北方軍隊中裝備的火器不多,或者說也較為簡單,騎兵多用三眼銃。
三眼銃這東西傻大粗笨,在後世大清朝的時候就被用作喪銃,這東西射程短、精度也不高,唯一的優勢就是可以連發三槍、冷熱兩用。
不過因為缺點太明顯,像戚繼光這些將領對三眼銃是不來電的,由此在戚家軍的鴛鴦陣中,戚氏選擇的還是鳥銃。
鳥銃是種火繩槍,威力較大,射程也較遠,應該說在這個時代的火器中,算是比較優秀的。
不過盡管性能比較優秀,它還是擺脫不了作為火繩槍的弊端。
火繩槍是用燃燒的火繩擊發鉛子的,比較麻煩,也危險,尤其在刮風下雨、伸手不見五指的天氣裏,這東西簡直不可用!
嗤嗤燃燒的火繩一來操作繁瑣、二來危險,三來也不容易蔭蔽,所以後世火繩槍也被慢慢淘汰,換成了燧發火槍。
如今明代的火繩槍工藝已經足夠成熟,作為重生者,李衛國自然不免人為的推動了一下,他的匠作坊裏如今要製作的,就是燧發火槍!
“嗯!”
老張頭悶頭沉吟了半天。
李衛國講述了一下這新式火槍的操作原理和構造,老張頭造了一輩子槍,自然懂些門道,琢磨了半天:“李大人說的卻是個好物什!”
該是可行的!?
李衛國大喜,趕忙道:“那您就依樣畫葫蘆,給咱造一杆出來?”
如今銀錢還沒到手,自己也沒弄來那麽多的鋼鐵,不過做個樣板、造個圖紙出來還是必要的。
由此李衛國這幾天忙得不可開交,不敢怠慢。
“成。”老張頭說道,說著這就招唿身旁帶來的活計點燃火爐,一邊拉著風箱,一邊忙活。
“換木炭!”
火爐已經點著,夥計捧來石炭,老張頭皺眉道。
明代時候煤早就不稀奇了,這東西這會兒喚作石炭。
石炭較之木炭便宜,不過這東西燒鐵有個毛病,就是因為其中硫等不利元素的影響,燒出來的鋼鐵比較脆。
一般製作上等兵器的時候都是用木炭燒火的,這是打鐵老師傅都懂的一個道理。
“李大人,其實火槍這東西啊,造起來也簡單,主要就是倆物什,一個槍管,一個槍機。”
老師傅明顯這是要傳授知識了,匠作坊裏的夥計們這都湊了過來,李衛國他們也是聽的很認真。
李衛國這人喜性,喜歡和老百姓交談,這老張頭的話也不免多了起來。
老張頭一邊說一邊這就用大鉗子夾來一塊鐵板,火上燒熱,反複敲打。
火槍其實最主要的部位還是槍管,作為一個火槍師傅,打造槍管的本事那是必修課。
上好的鐵料在火上燒熱,反複鍛打。
偌大的匠作坊裏叮叮當當,不一會兒,這膀大腰圓的老張頭兒就渾身是汗,好生痛快。
“這火槍好壞啊,一大半要看這槍管。”
老張頭看來也是喜歡賣弄,加上瞅著李衛國也挺喜歡聽,這貨一邊敲打,一邊這就說道。
鐵皮燒熱,這就用錘子反複的鍛打,瞅著火候成色已經差不多,此時的鐵皮已經被鍛打出一個比較規矩的長方形,而且厚薄也變得比較均勻了。
這個時代不同後世,大規模生產有一個大的指標和參數,由於生產力的限製,這個時代造東西一大半都要看手藝,李衛國今天算是領教到了。
鐵料被打造成一塊矩形的鐵皮,燒的紅彤彤的,茲拉著火星,老張頭兒不敢怠慢,這就抓來一根鐵棍。
這是卷製槍管的重要步驟,必須全神貫注,到了這裏,老張頭兒這也閉上了嘴巴,全神貫注的開始做活記。
鐵棍壓在鐵皮上,錘子不斷的敲打,用了好一會兒的功夫,鐵皮這才慢慢的被卷到了這鐵棍上。
這個時代生產鋼管不像後世那般有無數機械,一般生產槍管的時候都得用這種笨辦法。
俗稱“卷冷骨”。
手藝得精湛,這功夫不是一天兩天能練成的,老張頭也是小心翼翼,不一會兒,額頭上這都冒了好些汗水。
觀察了好一番,槍管的貼何處足夠緊密,槍管沒有變形,總體直立成一條直線……
觀察了好一會兒,看到沒有問題之後老張頭這才喊夥計找來水盆。
茲拉一聲將這鐵皮包棍丟入水中……
拔出鐵棍,也就是冷骨,一根鐵管這才算是完工。
不過你若是以為槍管這就成了那就大錯特錯了,萬裏長征,這才隻是第一步。
觀察這根鐵管合格之後,老張頭這又依樣畫葫蘆,還是方才的手段,這又在方才鐵管的基礎上又卷製了一層鐵皮上去……
兩層鐵皮要緊密貼合,是個考教人的技術活兒。
不知不覺,大半天的時間這就過去了。
這還是在沒有出殘次品,一次性成功的基礎上。
古人的智慧就是建立在勤奮的基礎上的,全程觀看的李衛國心裏不由肅然起敬。
“老夫也是今天才知,原來做這火槍如此麻煩!?”
王克善目瞪口呆。
原本以為兩層鐵管卷製成功,這活計應該就算完工了呀,不過老張頭兒並未是絲毫的停歇,將這槍管用銼刀打磨一番之後這又差人找來鑽頭。
“火槍的內壁必須是光滑的,所以啊,卷製完槍管之後這還要用鑽頭鑽!”
老張頭兒早就揮汗如雨,一邊擦汗,一邊說道。
沒有電動機之類的物什,鑽頭那邊是用絞盤助力的,很費勁,老張頭使勁鑽磨了幾下,好一會兒的功夫,這才鑽了不過一截指頭長短。
“鑽磨是個細活,以前在軍中,鑽磨一根槍管,常要用到半個月!”
老張頭說道。
有些東西李衛國聽到也是怵目驚心。
說實話,後世來的李衛國隻是知道這個時代發展火槍是必須要做的,是不惜代價也要做的,可真要你身臨其境你才知道,任何時代的發展都是要當朝人付出些辛苦出來的。
如今的老張頭在眾人眼皮子底下馬不停蹄的忙活了一天,這也才卷製了兩層的槍管出來,打磨還需要那麽長的時間……
各中心酸,或許隻有這人知道吧。
“好了,老張頭,辛苦了,你休息會兒吧。”
李衛國心疼道。
自己當初也隻是知道製作火槍定然不易,卻不知道竟如此繁瑣!
怪不得這個時代的一根火槍要幾十兩銀子!要一個縣太爺一年的進項!
李衛國不由對中國古代的勞動者肅然起敬。
社會的進步就是以犧牲人為代價的,李衛國今天算是理解了這句話了。
“王主簿,今後我桐鄉匠作坊做活計的一眾弟兄,待遇從厚!”
李衛國說道。
“謝謝李大人了。”
“謝謝李大人了!”
……
這是他們改得了,可這些人仍舊是對李衛國感恩戴德。
“不過本官也有個小小的要求。”李衛國忽然道。
“啥要求?”老張頭憨笑問道,誰人不想賺銀子?方才小大人一句話讓老張頭兒感覺頗為暖心。
“凡是我匠作坊出來的物什,必是精品!不得打折扣!”
李衛國厲色道。
待遇可以從厚,可質量,也必須從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