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精彩無彈窗免費!“問一下內閣,如今的江南情形如何?”
嘉靖今天也不知道是犯了哪門子邪,竟然關心起國家大事了。
這日煉完丹藥,嘉靖這就跟那黃錦說道。
“是,皇上。”
黃錦抓著塵筆,這老太監聽到聖上有吩咐,自然不敢怠慢,這就急顛顛的往那文淵閣去。
嘉靖一般住在西苑,自壬寅政變後幾十年都是如此,一般有事了也是通過紙條或者口諭同文淵閣聯係,偌大的大明帝國,就是在用這樣的辦法運轉著。
“你還別說,那麽個小廝,時間長了不見還想得慌呢!”
黃錦走了,如今屋裏隻剩嘉靖和郝半仙,嘉靖這就笑道。
郝半仙是個聰明人,最是知曉嘉靖的意思。
帝王最是無情,哪裏會閑著沒事兒這就去想那隻見過幾麵的小孩子?估摸著是想那想小孩手裏的青詞了吧!?
李衛國殿試時候寫的青詞直接被嘉靖拿來拜祭蒼天了,這對封建學子來說是一件極為光彩的事情,簡直不亞於德布羅意以博士生論文得諾貝爾獎!
由此也可見嘉靖對李衛國的器重,準確來說,對他青詞的器重!
“老道一會兒這就給那狗剩寫信,讓他寫首青詞出來!”
郝半仙這就笑道。
你嘉靖貴為九五,上杆子下旨去讓一個初入朝堂的小禦史去寫青詞,不免有些讓人貽笑大方。
可郝半仙不同,這人素來與李衛國交好,這人請李衛國寫青詞,是為個人關係,就不關皇帝任何事兒了不是?
否則傳出去底下大臣不會說皇上昏庸?
“嗯。”嘉靖就是喜歡郝半仙這個聰明勁兒,一點頭:“等有機會朕一定將這孩子從江南弄迴來,無端端的呆在京師伺候朕不好嗎?朕也是奇了怪了,竟然還有喜歡下放的?就不知道這京裏最好做官?”
郝半仙知曉李衛國,自然知道這人有自己抱負,也不說話,隻是悶頭應和著。
“皇上……”
黃錦噗嗤噗嗤的跑迴來了。
“嗯,如何?”
問的,自然還是方才說的抗倭一事。
“聖上,奴才方才聽內閣的那些大人們說,當下倭寇主要分為兩支,一支是為汪直,一支是為徐海,胡總督決心一一圖之,汪直已經被穩住,隻是這徐海,才剛搭上線兒。”
“嗯,汝貞這人最是精明,由著他去做就是了。”
黃錦說著這就要把胡宗憲遞的折子呈上來,嘉靖隻是一個揮手。
嘉靖這人有個毛病,就是反複,方才決定的事兒,如今可能因為身體略有不適,或者因為意念上懶散了些,這就懶得去做。
當初收複河套如此,如今這十幾幾十年的下來,這個老皇帝更是愈加的任性。
隻要權力還是把握在自己手裏的,至於做事,如今的嘉靖可說是便宜行事,越來越隨意了。
“隻是皇上……”
黃錦欲言又止。
“何事?”嘉靖有些好奇。
黃錦討聖上歡喜,得恩寵幾十年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人夠聰明,不會閑來無事這就生些事端。
如今這是咋了?
“這折子裏有一篇是李衛國的!”
黃錦小心翼翼的說道。
李衛國自進宮以後對這黃錦一直頗為恭敬,每月少不了都要孝敬些例錢,由此折子裏有李衛國的折子,這廝拿人嘴短,自然要說上一說。
不過最重要的還不是如此,因為李衛國的這篇折子,非同尋常。
“奧?真是說曹操曹操就來!”嘉靖對著一旁的郝半仙笑道,說完又揮手讓黃錦念道:“那李衛國說啥?”
黃錦拿來李衛國的折子這就念了起來。
李衛國的這篇折子,大意有兩個。
一來為了能夠招安汪直,胡宗憲許諾汪直通商互市。
明代隻有廣東一個省份能常年通商互市,別的省份甚至連市舶司都沒有!
不過人汪直就吃這一套,為了能夠招安汪直,事急從權,胡宗憲也是滿口答應,估摸著這人就算提出明朝割讓全國給他的要求胡總督也是會答應的。
終明一朝對待外侮還是比較強硬的,不過朝廷出爾反爾的地方也多,否則汪直也不會對明廷如此的不信任。
胡宗憲許諾汪直通商互市,這不算什麽稀奇事兒,嘉靖也並不在意,通商互市與否這是國策,哪裏會因為你一個小小的胡宗憲改變什麽?
明代自朱元璋起這就規定片板不準下海。
話說當初朱元璋的幾個對手,張士誠、方國珍這些人都有比較強大的水師,朱元璋盡管在陸上擊敗了他們,可是他們的殘餘力量仍舊強大,朱元璋擔心他們卷土重來,這就立下規矩——片板不許下海!
這也就是明朝海禁的開始。
自立下這海禁的規矩以後,朱元璋每隔兩三年這都會再重申一番,由此這也慢慢成了定製。
當下的大明,除了廣東,甚至連市舶司都沒有!
市舶司就相當於後世的海關,試想一下,明代連海關都沒有,人朝廷哪裏還有讓你對外通商互市的打算?
正德以前的明代市舶司收入為零。
這倒也不是說明代就沒有港口,人明朝是大國嘛,喜歡被人說自己兵強馬壯,喜歡宣揚國威,由此其實周邊許多小國這都來朝,薄來厚往。
說白了都是賠錢的行當,不過人皇帝財大氣粗,不缺這麽點。
由此這會兒的明代隻有廣東有市舶司,可以從貿易中抽成,賺點銀錢,其他地方連市舶司都沒有!
這些地方想要發展外貿,也就一個手段——走私。
“為了麻痹汪直,胡總督也要示些好處,桐鄉富足,衛國決心當這馬前卒,與之接洽一番,貨物有些往來,望聖上恩準。”
這是折子裏李衛國的話兒。
就是說為了能夠抓到汪直,消滅汪直的顧慮,李衛國想著同汪直買賣一番。
這汪直不一直唿籲朝廷開放海禁?自己身為朝廷欽命的七品禦史、天子欽點的七品翰林,同這汪直做一番買賣,不正可以消除此人的顧慮?
“微臣淺薄,可總算有幸被點為天子門生,相信那汪直也會相信朝廷招安其人的決心,由此微臣懇請聖上恩準。”
折子說的異常誠懇,總之就是一句話,李衛國想和這倭寇搞搞生意。
“這……”
嘉靖有些犯難。
片板不許下海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規矩,李衛國如今要以身試法?
雖說有麻痹汪直的意思,不過這聖上還是有些不爽。
“令,微臣聽說……”
“聖上!這李衛國實在放肆了!依老道看,皇上總要給他些處罰才好!”
郝半仙大怒,仿佛比嘉靖更加生氣。
有一出戲啊,叫雙簧。
“嗯。”嘉靖皺起眉頭,若有所思,不過還是揮手黃錦道:“接著念,難不成李衛國還有話說?”
“是。”方才被打斷的黃錦恭敬的迴道。
“聖上聽說東瀛有長生不老之法,當年始皇帝曾派三百童男三百童女東渡日本,相信此地定有些異常法物!由此微臣此舉,也是為我聖上千秋萬歲……”
“什麽?”嘉靖吃了一驚。
中國曆史上無數皇帝都渴望長生不老,嘉靖更是如此。
否則這人成天呆在宮裏煉丹幹嘛?
“郝大人,東瀛可真有此法物?”
嘉靖急了。
李衛國說來也是切中要害。
嘉靖這人聰明的要命,否則哪裏能什麽都不做這就駕馭的大明服服帖帖?
不過是人都有弱點,嘉靖的弱點就是——長生不老!
不管是青詞,還是方士,抑或者其他,嘉靖每日尋思的就是此事,真正能打動人的也是此事!
“微臣聽人說這東瀛有此法物,自然不敢怠慢,由此也想借著這汪直之手去那東瀛找尋一番,夢中有高人指點說十年可得,望聖上……”
為了加強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李衛國還像模像樣的加了期限。
本來故事聽著有些玄乎,不過加了期限,好似看著很真。
為何?
因為嘉靖是皇帝,誰人敢跟皇帝開玩笑?
“難不成這李衛國當真找到了什麽法門不成?”
嘉靖如今急不可耐,這廝可是絕少如此。
其實嘉靖也不是沒有想過去東瀛找尋,不過畢竟時代不同了,加之始皇帝雖說派徐福東渡日本,不過最後也是一無所獲,由此嘉靖這才沒能下了東渡日本的決心。
不過如今李衛國信誓旦旦的說起這事兒,反倒是勾起了嘉靖的癢癢心。
如今的嘉靖皇帝可說是將信將疑,就差那最後的臨門一腳了。
如何讓嘉靖相信?
嘉靖信不過任何人,這是帝王的共同特點。
不過嘉靖也有信奉,信的這事物,就是上天!
“皇上,老道也不能判斷真假。”郝半仙應景的搖了搖頭,一臉的苦惱:“既然如此,聖上何不問問上天?”
嘉靖有問天的習慣,遇事這就燒黃紙,禱告上天,乞求上天賜予答案。
“對啊。”嘉靖一拍大腿,既然自己也不能辨別,為何不問問老天爺?
“事不宜遲,快走!”
嘉靖急不可耐。
仍舊是以前的老套路,燒黃紙,祭天、問天。
一整套的流程下來,嘉靖深為虔誠,一看謎底,大喜:“善!”(。)
,精彩無彈窗免費!“問一下內閣,如今的江南情形如何?”
嘉靖今天也不知道是犯了哪門子邪,竟然關心起國家大事了。
這日煉完丹藥,嘉靖這就跟那黃錦說道。
“是,皇上。”
黃錦抓著塵筆,這老太監聽到聖上有吩咐,自然不敢怠慢,這就急顛顛的往那文淵閣去。
嘉靖一般住在西苑,自壬寅政變後幾十年都是如此,一般有事了也是通過紙條或者口諭同文淵閣聯係,偌大的大明帝國,就是在用這樣的辦法運轉著。
“你還別說,那麽個小廝,時間長了不見還想得慌呢!”
黃錦走了,如今屋裏隻剩嘉靖和郝半仙,嘉靖這就笑道。
郝半仙是個聰明人,最是知曉嘉靖的意思。
帝王最是無情,哪裏會閑著沒事兒這就去想那隻見過幾麵的小孩子?估摸著是想那想小孩手裏的青詞了吧!?
李衛國殿試時候寫的青詞直接被嘉靖拿來拜祭蒼天了,這對封建學子來說是一件極為光彩的事情,簡直不亞於德布羅意以博士生論文得諾貝爾獎!
由此也可見嘉靖對李衛國的器重,準確來說,對他青詞的器重!
“老道一會兒這就給那狗剩寫信,讓他寫首青詞出來!”
郝半仙這就笑道。
你嘉靖貴為九五,上杆子下旨去讓一個初入朝堂的小禦史去寫青詞,不免有些讓人貽笑大方。
可郝半仙不同,這人素來與李衛國交好,這人請李衛國寫青詞,是為個人關係,就不關皇帝任何事兒了不是?
否則傳出去底下大臣不會說皇上昏庸?
“嗯。”嘉靖就是喜歡郝半仙這個聰明勁兒,一點頭:“等有機會朕一定將這孩子從江南弄迴來,無端端的呆在京師伺候朕不好嗎?朕也是奇了怪了,竟然還有喜歡下放的?就不知道這京裏最好做官?”
郝半仙知曉李衛國,自然知道這人有自己抱負,也不說話,隻是悶頭應和著。
“皇上……”
黃錦噗嗤噗嗤的跑迴來了。
“嗯,如何?”
問的,自然還是方才說的抗倭一事。
“聖上,奴才方才聽內閣的那些大人們說,當下倭寇主要分為兩支,一支是為汪直,一支是為徐海,胡總督決心一一圖之,汪直已經被穩住,隻是這徐海,才剛搭上線兒。”
“嗯,汝貞這人最是精明,由著他去做就是了。”
黃錦說著這就要把胡宗憲遞的折子呈上來,嘉靖隻是一個揮手。
嘉靖這人有個毛病,就是反複,方才決定的事兒,如今可能因為身體略有不適,或者因為意念上懶散了些,這就懶得去做。
當初收複河套如此,如今這十幾幾十年的下來,這個老皇帝更是愈加的任性。
隻要權力還是把握在自己手裏的,至於做事,如今的嘉靖可說是便宜行事,越來越隨意了。
“隻是皇上……”
黃錦欲言又止。
“何事?”嘉靖有些好奇。
黃錦討聖上歡喜,得恩寵幾十年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人夠聰明,不會閑來無事這就生些事端。
如今這是咋了?
“這折子裏有一篇是李衛國的!”
黃錦小心翼翼的說道。
李衛國自進宮以後對這黃錦一直頗為恭敬,每月少不了都要孝敬些例錢,由此折子裏有李衛國的折子,這廝拿人嘴短,自然要說上一說。
不過最重要的還不是如此,因為李衛國的這篇折子,非同尋常。
“奧?真是說曹操曹操就來!”嘉靖對著一旁的郝半仙笑道,說完又揮手讓黃錦念道:“那李衛國說啥?”
黃錦拿來李衛國的折子這就念了起來。
李衛國的這篇折子,大意有兩個。
一來為了能夠招安汪直,胡宗憲許諾汪直通商互市。
明代隻有廣東一個省份能常年通商互市,別的省份甚至連市舶司都沒有!
不過人汪直就吃這一套,為了能夠招安汪直,事急從權,胡宗憲也是滿口答應,估摸著這人就算提出明朝割讓全國給他的要求胡總督也是會答應的。
終明一朝對待外侮還是比較強硬的,不過朝廷出爾反爾的地方也多,否則汪直也不會對明廷如此的不信任。
胡宗憲許諾汪直通商互市,這不算什麽稀奇事兒,嘉靖也並不在意,通商互市與否這是國策,哪裏會因為你一個小小的胡宗憲改變什麽?
明代自朱元璋起這就規定片板不準下海。
話說當初朱元璋的幾個對手,張士誠、方國珍這些人都有比較強大的水師,朱元璋盡管在陸上擊敗了他們,可是他們的殘餘力量仍舊強大,朱元璋擔心他們卷土重來,這就立下規矩——片板不許下海!
這也就是明朝海禁的開始。
自立下這海禁的規矩以後,朱元璋每隔兩三年這都會再重申一番,由此這也慢慢成了定製。
當下的大明,除了廣東,甚至連市舶司都沒有!
市舶司就相當於後世的海關,試想一下,明代連海關都沒有,人朝廷哪裏還有讓你對外通商互市的打算?
正德以前的明代市舶司收入為零。
這倒也不是說明代就沒有港口,人明朝是大國嘛,喜歡被人說自己兵強馬壯,喜歡宣揚國威,由此其實周邊許多小國這都來朝,薄來厚往。
說白了都是賠錢的行當,不過人皇帝財大氣粗,不缺這麽點。
由此這會兒的明代隻有廣東有市舶司,可以從貿易中抽成,賺點銀錢,其他地方連市舶司都沒有!
這些地方想要發展外貿,也就一個手段——走私。
“為了麻痹汪直,胡總督也要示些好處,桐鄉富足,衛國決心當這馬前卒,與之接洽一番,貨物有些往來,望聖上恩準。”
這是折子裏李衛國的話兒。
就是說為了能夠抓到汪直,消滅汪直的顧慮,李衛國想著同汪直買賣一番。
這汪直不一直唿籲朝廷開放海禁?自己身為朝廷欽命的七品禦史、天子欽點的七品翰林,同這汪直做一番買賣,不正可以消除此人的顧慮?
“微臣淺薄,可總算有幸被點為天子門生,相信那汪直也會相信朝廷招安其人的決心,由此微臣懇請聖上恩準。”
折子說的異常誠懇,總之就是一句話,李衛國想和這倭寇搞搞生意。
“這……”
嘉靖有些犯難。
片板不許下海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規矩,李衛國如今要以身試法?
雖說有麻痹汪直的意思,不過這聖上還是有些不爽。
“令,微臣聽說……”
“聖上!這李衛國實在放肆了!依老道看,皇上總要給他些處罰才好!”
郝半仙大怒,仿佛比嘉靖更加生氣。
有一出戲啊,叫雙簧。
“嗯。”嘉靖皺起眉頭,若有所思,不過還是揮手黃錦道:“接著念,難不成李衛國還有話說?”
“是。”方才被打斷的黃錦恭敬的迴道。
“聖上聽說東瀛有長生不老之法,當年始皇帝曾派三百童男三百童女東渡日本,相信此地定有些異常法物!由此微臣此舉,也是為我聖上千秋萬歲……”
“什麽?”嘉靖吃了一驚。
中國曆史上無數皇帝都渴望長生不老,嘉靖更是如此。
否則這人成天呆在宮裏煉丹幹嘛?
“郝大人,東瀛可真有此法物?”
嘉靖急了。
李衛國說來也是切中要害。
嘉靖這人聰明的要命,否則哪裏能什麽都不做這就駕馭的大明服服帖帖?
不過是人都有弱點,嘉靖的弱點就是——長生不老!
不管是青詞,還是方士,抑或者其他,嘉靖每日尋思的就是此事,真正能打動人的也是此事!
“微臣聽人說這東瀛有此法物,自然不敢怠慢,由此也想借著這汪直之手去那東瀛找尋一番,夢中有高人指點說十年可得,望聖上……”
為了加強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李衛國還像模像樣的加了期限。
本來故事聽著有些玄乎,不過加了期限,好似看著很真。
為何?
因為嘉靖是皇帝,誰人敢跟皇帝開玩笑?
“難不成這李衛國當真找到了什麽法門不成?”
嘉靖如今急不可耐,這廝可是絕少如此。
其實嘉靖也不是沒有想過去東瀛找尋,不過畢竟時代不同了,加之始皇帝雖說派徐福東渡日本,不過最後也是一無所獲,由此嘉靖這才沒能下了東渡日本的決心。
不過如今李衛國信誓旦旦的說起這事兒,反倒是勾起了嘉靖的癢癢心。
如今的嘉靖皇帝可說是將信將疑,就差那最後的臨門一腳了。
如何讓嘉靖相信?
嘉靖信不過任何人,這是帝王的共同特點。
不過嘉靖也有信奉,信的這事物,就是上天!
“皇上,老道也不能判斷真假。”郝半仙應景的搖了搖頭,一臉的苦惱:“既然如此,聖上何不問問上天?”
嘉靖有問天的習慣,遇事這就燒黃紙,禱告上天,乞求上天賜予答案。
“對啊。”嘉靖一拍大腿,既然自己也不能辨別,為何不問問老天爺?
“事不宜遲,快走!”
嘉靖急不可耐。
仍舊是以前的老套路,燒黃紙,祭天、問天。
一整套的流程下來,嘉靖深為虔誠,一看謎底,大喜:“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