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精彩無彈窗免費!“孩兒他爹,門口是不是有人來了?我咋又聽到有馬的聲音了?”


    王氏說道。


    “你瞅瞅你,成天都疑神疑鬼的,林大人不是說了,狗剩怕是過年之前迴不來!”


    成天這麽一驚一乍的,這婆娘,簡直瘋了!李父沒好氣道。


    “不對,真有人。”


    王氏側棱著耳朵聽了好久。


    如今倒也不奢望兒子能迴來了,兒子如今成了朝廷命官,自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哪裏還有時間動不動就迴家?


    以前兒子在家的時候總是嫌棄這嫌棄那的,現在倒好,連看都不讓看了!


    或許是因為想到了兒子又不會迴來吧,兩人竟然都賴在家裏,沒人愛出門瞅瞅。


    誰人都說自己家如今風光,可是各中的心酸又有誰知道?


    兒子考試一次這就幾個月半年的不見蹤影,如今倒好,成器了,怕是幾年都不知道能不能迴來一次了!


    當父母的自然不會去耽誤兒子的正事,可是哪能不想啊,那可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啊!


    “誰啊,門沒關,自己進來吧。”


    熟悉的聲音,如夢如幻。


    說話是母親,不知為何,聲音有些疲累。


    這幾天林知縣拉著李家父母東奔西瞅的,探花沒迴來,這就拉著探花父母坐著大轎到處逛悠,無奈這倆人又都不是會應酬的人,一天天的下來很累。


    “爹、娘,我迴來了。”


    這是誰的聲音?李家父母都是一驚。


    來者掀開門簾,可不就是狗剩?


    “狗剩?”


    王氏有些不確定,道,捏了捏臉,知道疼啊,沒有做夢,難不成真是兒子迴來了?


    “娘、爹,孩兒不孝。”


    見了父母,李衛國再也不知道說什麽了,隻知道哭。


    這麽久不見了,父母一定早就惦念自己了吧?


    “兒子?”


    後知後覺的李父還沒反應過來呢,瞪大眼睛看著狗剩,這不是兒子?


    “狗剩,真是你?”


    王氏叫了一聲,從炕上下來,鞋子都顧不得穿,這不是自己的小狗剩?


    “娘,是我……”


    狗剩忍不住,抱著王氏嗚嗚哭了起來。


    外頭的李衛國是比較陽光的,起碼看起來是,可是經過一番朝堂上的事故和那該死的彌勒教壓抑之後,心情一直有些沉悶。


    但是這些話你又不能跟任何人說,可以說感情上沒有任何宣泄口,直到現在。


    爹娘,永遠是自己可以停泊的港灣。


    “好啊,迴來就好,迴來就好。”


    李父也忍不住老淚縱橫,四十多的老男人,哭起來不容易。


    李衛國哭的更甚,一來感動,二來,自己恐怕不能在家裏呆多久。


    三人抱頭痛哭,好久這才慢慢迴複平靜。


    “兒子,林知縣前幾天來說你考中了什麽探花?縣裏也是大張旗鼓的慶祝,林知縣親自送來了許多東西,還請了戲班子在縣裏唱了三天呢!”


    李父笑嗬嗬道,深為李衛國而自豪。


    “承蒙聖上青睞,得了探花,額,也就是一甲第三名。”


    “嗬嗬。”李父咧著大嘴笑著,這幾天可算是光宗耀祖了,家中出了進士,還是探花,連林知縣都是滿滿的妒羨,當真是揚眉吐氣了。


    “兒子,這迴能在家呆多久?”


    王氏擦了擦鼻子,破涕為笑道。


    兒子好不容易迴趟家,自己真是沒出息,哭啥?應該高興的嘛。


    李衛國有些難為:“隻能睡一宿,明兒就走。”


    啊?


    兩人都有些吃驚,咋就睡一宿?


    “爹、娘,兒子這迴有皇命在身,要去浙江,忙裏偷閑迴趟家已然是違製,不可久待。”


    自己也想在家多住幾日,不過不成啊。


    奉完皇命再論其他,這是天朝的規矩,要不咋說自古忠孝兩難全呢?


    二老都有些發愣,尤其王氏,更是氣唿唿的甩門而去,看來氣的不輕。


    兒子這麽久不迴來,一迴來這又要走,這是咋迴事?


    這還是不是個家了?


    李衛國有些難過,卻也無可奈何。


    出門的時候王氏又提溜了一大堆東西,原來王氏一夜沒睡,給狗剩準備路上吃食一類了。


    吃完餃子,這就上路。


    這是陽穀縣的老規矩,上馬餃子下馬麵,餃子似元寶,吃了祝願出去發財;麵條似繩子,纏住來人不再出門。


    此次是出門上馬,這就要吃餃子。


    吃完送行餃子,帶著王氏準備的一大堆物什,李衛國這就驅馬快行,往那南方去。


    浙江,此時正是倭寇最為猖獗的地方!


    其實倭寇之所以能如此猖獗,倒不全是因為那些日本浪人。


    如果你要是真以為幾個日本浪人這就搞得中國的沿海地區不得安寧,那你也有點高估他們了。


    許多倭寇其實隻是掛著倭寇的名號,其他是中國人。


    中國沿海的海盜或者無業遊民之類的。


    借著倭寇的名號勾結倭寇,他們這也行起倭寇這燒殺搶掠的行當。


    此時官軍懦弱,不堪一擊,大明衛所出來的那些官兵像是泥捏紙糊一般,由此這些人也就氣勢越來越囂張,慢慢成了中國的大患!


    偌大的江南一地,浙江、福建……都深受其害。


    可是因為這倭寇來去如風,又生性彪悍,搶完就走,朝廷許多時候也是望洋興歎。


    直浙總督換了一個又一個,浙江巡撫也是幾易其主,可是情況仍舊不見樂觀,倭寇越剿越多,勢頭越來越猛烈。


    甚至都有傳聞說倭寇要興兵去那京都。


    京都是何地?


    南京。


    明朝有三個首都,京師北京,中都鳳陽,再就是京都南京。


    可說誰人占領南京,誰人就可以占據明朝的半壁江山!


    倭寇囂張至此!


    如今偌大的大明王朝讓幾個倭寇和海盜鬧的沸沸揚揚,簡直都雞犬不寧了!


    李衛國也是發氣,老子就不信了,還真就整治不了你們幾個倭寇?


    下了船的倭寇身邊幾乎連片鎧甲都沒有,武器也不過那一把野太刀,讓這麽群小嘍囉在大明掀起這麽大的風浪,你明人就沒覺得好笑?


    李衛國反正是不信這個邪的,自己擁有後世知識的武裝,對於如何剿滅倭寇後世早有定論,豈會讓你們這些人在大明跳脫?


    路上鴛鴦陣,海上造大船。


    這便是平倭的基本策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巨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意大利腫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意大利腫馬並收藏寒門巨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