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狗剩如今每日在家溫書,原本縣學的老先生們也是每日要考課的,不過因為縣學沒有多少實際知識傳授,由此狗剩也隻是朝老先生們使了些銀子這便每日安坐家中溫習,畢竟自己屋裏還是更要舒服些。
天氣漸漸轉冷了,這些日子李狗剩大多貓在家裏很少出門,自己本就不喜那些無用的交際,正好也借著天冷,貓家裏還是舒坦些。
不過這個時代的秀才們也有自己的悲哀,起碼在狗剩看來如此。
這個時代的老百姓對人是頗為敬重的,如今狗剩一上街就有無數老百姓對著自己點頭哈腰的,弄得自己還是有些不適應,誰家有喪葬婚娶的事兒好些也會跑來找自己過去主持,人嘛,懂禮,腦袋裏道道兒也多,之前李大用每日忙碌其實也大都是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兒。
“秀才公,你要給俺們家做主啊!”
這日一中年男子這就跑到李家門口大叫,擺明著是受了多大委屈的。
明代鄉間地頭能為老百姓出頭做主的其實一般都是些受人尊敬的秀才或者童生,老百姓不認字,連紙狀子都不會寫,出了麻煩事要報官自然都是來找秀才公的,因為一般人就是做的了這事兒,也不敢去做。
朱元璋這人最是痛恨狀師一行,他覺得之所以民怨糾紛甚多,就是因為巧舌如簧的狀師在底下瞎攛掇,由是老百姓在這個時代敢幫人出頭做狀師的,縣官首先都會先狠狠的懲罰一下,是為太祖明訓,不得怠慢。
不過秀才不同,人打不得,秀才即使犯了大錯也隻能剝藍袍、打手心,真要是想把人投進監獄,還得稟報學政大人,這一來一往的,一來不一定成,二來也麻煩,由此其實這個時代的縣官對那些愛管閑事的秀才也是頗為頭疼的,打不得罵不得,偏偏人又愛管閑事、愛幫人出頭,你能作何?
“這位老伯,何事,慢慢說來。”
話說王氏對這些事早也熟絡了,自從狗剩中了秀才之後家裏就是這樣,三天兩頭的就有人來找兒子,或是婚喪嫁娶的喊去主事,再或者就是這些鄉間地頭的民事糾紛,見怪不怪了,這會兒連王氏也不會像以前那般聽著啥事兒就跟著一起哇哇大哭了。
推上一杯茶:“老伯有何事,先說給狗剩聽聽。”
話說這幾日林知縣有事前去府城,如今身不在縣衙呢,可自己又不好推脫,大不了狀紙先寫下就是,熟門熟路了,倒也無甚。
“秀才公,俺早就聽說您是個青天,這四鄰八鄉的老百姓有事了都來找您,您不像那邊街頭的趙公子不理這些俗事,俺這才鬥膽叩響了你家大門。”
這老伯說道。
“青天不敢當,都是鄰裏八鄉的,能幫就幫,俺老李家都也不是齜牙咧嘴難相處的人,這都是家父平日的教導,小子不敢偏廢,老伯有何冤情不如說出來啊,狗剩屆時一紙狀紙幫你遞上,晾那些宵小之徒也不敢跳脫,我大明官法如爐!”
這一套話說來也是老生常談了,狗剩這人仁義,別人來找自己自己也不忍心拒絕,由是這套說辭早也熟門熟路了。
“好,秀才公仗義。”老伯拱了拱手:“俺是趙家屯的趙三,俺們村頭有個喚作劉二虎的,養了一群羊,可不料他家那日羊圈不知為何開了門,這一群羊這便跑了出來,跑進俺家的麥田,好一頓的糟蹋啊,綠油油的麥子好一片這都被這群羊糟蹋的七倒八歪!幸好村裏有漢子看見了,這才幫著俺把那羊攆走了,這才救了俺一家的麥田!”
“奧?”村頭嘎啦的,其實大多都是這些亂七八糟的小事,狗剩倒也習慣了,這個時代的老農眼裏地那就是天,一點紕漏出不得,上次也是這個趙家屯的人,風風火火的大早晨的這就上門找自己,原來還是因為自己不識數,要自己幫著測量地畝帳,弄得狗剩心裏好一陣無奈:“事情看來真相大白啊,為何你不去找那劉二虎?”
“找了。”這喚作趙三的漢子喝了一口茶水,看來是火氣不小:“俺去找他索賠一事,本來這人還好禮好麵的說要賠俺,可是說著說著這就急了眼,險些還跟俺打了起來!俺氣不過,決心告官,這才來找您,求您給俺寫下一紙狀子,俺也好找官府去評理!”
要說其實知縣這活兒也不好幹,東家丟了一頭牛,西家掉了一縷蔥之類的案件怕早也堆積成山了,林知縣該也早就焦頭爛額了,況且這會兒林知縣身不在縣衙,你去找了他又有何用?
李狗剩心道,既然兩家已然交惡,怕是一會兒這個喚作劉二虎的被告也會找來自己呢,不由心頭一苦,罷了,林知縣每日雜事纏身,那人待自己也算不薄,自己不如就順手幫幫這個林知縣吧,也好讓這老頭兒少長根白頭發。
“好,這便寫下狀子。”李狗剩心裏如此尋思著這就大筆一揮,不一會兒這狀子這就新鮮出爐。
“兒子,寫的啥?”這些事兒王氏出身田間地頭,自然是見得多了,她也想知道兒子打算怎麽判,這就忍不住出來問道。
原本狀師寫好狀子也得當著人念清楚的,這是慣例,趙三本也豎起了耳朵想要聽聽這狗剩秀才寫的是何,可不料這李狗剩擺了擺手:“你隻管屆時交與那林知縣手中便是。”
言外之意就是不讀嘍。趙三有些摸不著頭腦,心裏七上八下的,這會兒李狗剩道:“林知縣此時正在府城,相信三五日不能迴來,你隻待那林知縣迴來之後這便去府衙找他,屆時林知縣定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複。”
“兒子,你到底狀紙上寫的啥,為何還不讀與那人聽?”王氏也是有些吃驚,這不符合常理啊,兒子如今這是咋了?
“唉。”狗剩如今被這些俗事弄得年紀輕輕就有些抬頭紋了,不由無奈道:“娘,你說這年前的麥子被羊糟蹋了一番還能真就長不出來”
“李秀才”
又一個聲音傳來,李狗剩趕忙起身,隻見這人人高馬大身材魁梧,看來也許方才那個趙三該是相識,兩人對麵相見,卻隻是悶哼一聲互不言語,這人是誰其實狗剩心裏也有編排了。
“你可是那趙家屯的劉二虎?”
方才在自己家的院子這倆人這就仇人見麵分外眼紅,李狗剩隻不過思維觸角一發散這便弄清了此人來意。
“是,老漢正是那趙家屯的劉二虎,秀才公”
“嗯。”李狗剩擺擺手:“你二人的糾紛我已知曉,可是談你家羊啃了方才那趙三家的麥苗索賠一事?”
“正是,秀才公,您也給咱評評理,你說俺家這羊”
“好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我已經知曉,這不,狀子我都替你寫好了,林知縣這幾日外出,等到林知縣迴來你將這狀子遞於那林大人手上便是。”
李狗剩說著這就大手一揮,將那墨跡尚未幹的狀子遞於這劉二虎的手上。
“啥,這麽快?”劉二虎心裏也是一驚,都說這李秀才為人和善,最關心咱這些個平頭老百姓,今日這是上演了哪一出?
“那,那秀才公可否讀給俺聽聽?”
“不必,隻要將這狀子遞於林知縣手中就好,屆時林知縣自有評判。”
李狗剩說著這也不再理會,低頭溫起了書本,劉二虎見狀這也無奈,隻得拱手告辭。
“兒子,你到底這是來了哪一出?”王氏探頭探腦的等到那人走了以後這又出來,兒子咋如今做事還神神秘秘的了?
“遠親不如近鄰,兒子這一出啊,就是想讓兩家能重歸於好,糾糾纏纏的打個官司幾十年不得解脫,有什麽意思?”
田間地頭的案子自己斷的多了,大多都是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兒,可就這些筋頭巴腦的小事兒搞得兩家可能幾十年怒目相視,恨不能殺之而後快,有意思嗎?
鄰裏之間,還是要和睦些好。
李狗剩無奈的搖了搖頭,這又開始鑽研書本。未完待續。
狗剩如今每日在家溫書,原本縣學的老先生們也是每日要考課的,不過因為縣學沒有多少實際知識傳授,由此狗剩也隻是朝老先生們使了些銀子這便每日安坐家中溫習,畢竟自己屋裏還是更要舒服些。
天氣漸漸轉冷了,這些日子李狗剩大多貓在家裏很少出門,自己本就不喜那些無用的交際,正好也借著天冷,貓家裏還是舒坦些。
不過這個時代的秀才們也有自己的悲哀,起碼在狗剩看來如此。
這個時代的老百姓對人是頗為敬重的,如今狗剩一上街就有無數老百姓對著自己點頭哈腰的,弄得自己還是有些不適應,誰家有喪葬婚娶的事兒好些也會跑來找自己過去主持,人嘛,懂禮,腦袋裏道道兒也多,之前李大用每日忙碌其實也大都是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兒。
“秀才公,你要給俺們家做主啊!”
這日一中年男子這就跑到李家門口大叫,擺明著是受了多大委屈的。
明代鄉間地頭能為老百姓出頭做主的其實一般都是些受人尊敬的秀才或者童生,老百姓不認字,連紙狀子都不會寫,出了麻煩事要報官自然都是來找秀才公的,因為一般人就是做的了這事兒,也不敢去做。
朱元璋這人最是痛恨狀師一行,他覺得之所以民怨糾紛甚多,就是因為巧舌如簧的狀師在底下瞎攛掇,由是老百姓在這個時代敢幫人出頭做狀師的,縣官首先都會先狠狠的懲罰一下,是為太祖明訓,不得怠慢。
不過秀才不同,人打不得,秀才即使犯了大錯也隻能剝藍袍、打手心,真要是想把人投進監獄,還得稟報學政大人,這一來一往的,一來不一定成,二來也麻煩,由此其實這個時代的縣官對那些愛管閑事的秀才也是頗為頭疼的,打不得罵不得,偏偏人又愛管閑事、愛幫人出頭,你能作何?
“這位老伯,何事,慢慢說來。”
話說王氏對這些事早也熟絡了,自從狗剩中了秀才之後家裏就是這樣,三天兩頭的就有人來找兒子,或是婚喪嫁娶的喊去主事,再或者就是這些鄉間地頭的民事糾紛,見怪不怪了,這會兒連王氏也不會像以前那般聽著啥事兒就跟著一起哇哇大哭了。
推上一杯茶:“老伯有何事,先說給狗剩聽聽。”
話說這幾日林知縣有事前去府城,如今身不在縣衙呢,可自己又不好推脫,大不了狀紙先寫下就是,熟門熟路了,倒也無甚。
“秀才公,俺早就聽說您是個青天,這四鄰八鄉的老百姓有事了都來找您,您不像那邊街頭的趙公子不理這些俗事,俺這才鬥膽叩響了你家大門。”
這老伯說道。
“青天不敢當,都是鄰裏八鄉的,能幫就幫,俺老李家都也不是齜牙咧嘴難相處的人,這都是家父平日的教導,小子不敢偏廢,老伯有何冤情不如說出來啊,狗剩屆時一紙狀紙幫你遞上,晾那些宵小之徒也不敢跳脫,我大明官法如爐!”
這一套話說來也是老生常談了,狗剩這人仁義,別人來找自己自己也不忍心拒絕,由是這套說辭早也熟門熟路了。
“好,秀才公仗義。”老伯拱了拱手:“俺是趙家屯的趙三,俺們村頭有個喚作劉二虎的,養了一群羊,可不料他家那日羊圈不知為何開了門,這一群羊這便跑了出來,跑進俺家的麥田,好一頓的糟蹋啊,綠油油的麥子好一片這都被這群羊糟蹋的七倒八歪!幸好村裏有漢子看見了,這才幫著俺把那羊攆走了,這才救了俺一家的麥田!”
“奧?”村頭嘎啦的,其實大多都是這些亂七八糟的小事,狗剩倒也習慣了,這個時代的老農眼裏地那就是天,一點紕漏出不得,上次也是這個趙家屯的人,風風火火的大早晨的這就上門找自己,原來還是因為自己不識數,要自己幫著測量地畝帳,弄得狗剩心裏好一陣無奈:“事情看來真相大白啊,為何你不去找那劉二虎?”
“找了。”這喚作趙三的漢子喝了一口茶水,看來是火氣不小:“俺去找他索賠一事,本來這人還好禮好麵的說要賠俺,可是說著說著這就急了眼,險些還跟俺打了起來!俺氣不過,決心告官,這才來找您,求您給俺寫下一紙狀子,俺也好找官府去評理!”
要說其實知縣這活兒也不好幹,東家丟了一頭牛,西家掉了一縷蔥之類的案件怕早也堆積成山了,林知縣該也早就焦頭爛額了,況且這會兒林知縣身不在縣衙,你去找了他又有何用?
李狗剩心道,既然兩家已然交惡,怕是一會兒這個喚作劉二虎的被告也會找來自己呢,不由心頭一苦,罷了,林知縣每日雜事纏身,那人待自己也算不薄,自己不如就順手幫幫這個林知縣吧,也好讓這老頭兒少長根白頭發。
“好,這便寫下狀子。”李狗剩心裏如此尋思著這就大筆一揮,不一會兒這狀子這就新鮮出爐。
“兒子,寫的啥?”這些事兒王氏出身田間地頭,自然是見得多了,她也想知道兒子打算怎麽判,這就忍不住出來問道。
原本狀師寫好狀子也得當著人念清楚的,這是慣例,趙三本也豎起了耳朵想要聽聽這狗剩秀才寫的是何,可不料這李狗剩擺了擺手:“你隻管屆時交與那林知縣手中便是。”
言外之意就是不讀嘍。趙三有些摸不著頭腦,心裏七上八下的,這會兒李狗剩道:“林知縣此時正在府城,相信三五日不能迴來,你隻待那林知縣迴來之後這便去府衙找他,屆時林知縣定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複。”
“兒子,你到底狀紙上寫的啥,為何還不讀與那人聽?”王氏也是有些吃驚,這不符合常理啊,兒子如今這是咋了?
“唉。”狗剩如今被這些俗事弄得年紀輕輕就有些抬頭紋了,不由無奈道:“娘,你說這年前的麥子被羊糟蹋了一番還能真就長不出來”
“李秀才”
又一個聲音傳來,李狗剩趕忙起身,隻見這人人高馬大身材魁梧,看來也許方才那個趙三該是相識,兩人對麵相見,卻隻是悶哼一聲互不言語,這人是誰其實狗剩心裏也有編排了。
“你可是那趙家屯的劉二虎?”
方才在自己家的院子這倆人這就仇人見麵分外眼紅,李狗剩隻不過思維觸角一發散這便弄清了此人來意。
“是,老漢正是那趙家屯的劉二虎,秀才公”
“嗯。”李狗剩擺擺手:“你二人的糾紛我已知曉,可是談你家羊啃了方才那趙三家的麥苗索賠一事?”
“正是,秀才公,您也給咱評評理,你說俺家這羊”
“好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我已經知曉,這不,狀子我都替你寫好了,林知縣這幾日外出,等到林知縣迴來你將這狀子遞於那林大人手上便是。”
李狗剩說著這就大手一揮,將那墨跡尚未幹的狀子遞於這劉二虎的手上。
“啥,這麽快?”劉二虎心裏也是一驚,都說這李秀才為人和善,最關心咱這些個平頭老百姓,今日這是上演了哪一出?
“那,那秀才公可否讀給俺聽聽?”
“不必,隻要將這狀子遞於林知縣手中就好,屆時林知縣自有評判。”
李狗剩說著這也不再理會,低頭溫起了書本,劉二虎見狀這也無奈,隻得拱手告辭。
“兒子,你到底這是來了哪一出?”王氏探頭探腦的等到那人走了以後這又出來,兒子咋如今做事還神神秘秘的了?
“遠親不如近鄰,兒子這一出啊,就是想讓兩家能重歸於好,糾糾纏纏的打個官司幾十年不得解脫,有什麽意思?”
田間地頭的案子自己斷的多了,大多都是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兒,可就這些筋頭巴腦的小事兒搞得兩家可能幾十年怒目相視,恨不能殺之而後快,有意思嗎?
鄰裏之間,還是要和睦些好。
李狗剩無奈的搖了搖頭,這又開始鑽研書本。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