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鄭婕妤拉著李昭儀遠去,劉怡看了看自己駙馬,心中生了一個想法,幸虧你不經常去李昭儀那裏,要不然怕是她此時也無心守陵去了。
而陳方也看了看劉怡,忽然問了劉怡一個問題,先帝和李昭儀差多少歲數。
“好像快十歲了。”
“那先帝的第一個女人肯定不是李昭儀。”
劉怡此時看了看駙馬,忍不住失笑。
“好像真不可能是李昭儀。”
唐工坊的日子平靜異常,若不是陳方每日必須去太後那裏,也必須給三位公主送溫暖,這一天都不知道要做什麽事情。
大概能做的也就閑看太平喂白鹿,再看安定看書卷。
有時候陳方看這兩位公主,頗覺得這兩個親姐妹一點不像姐妹,安定性子更嫻靜一些,尤其隨著年齡漸長,愈發如此。
此時看她,翩翩習字插花,住進唐工坊以後,她也不如何整天追著太平亂跑,大概妹妹長大了,她也放心了。
太平六七歲她追著,八九歲就不用追了,畢竟懂事許多,不會胡來。
所以更多的時間,安定公主都做自己事情,這幾天她做的最多的就是畫畫,也不知道她何時學的,反正畫工也是相當不錯,若是和大家比自然不行,比如和德妃比,就差了許多火候,不過也算登堂入室了,至少比駙馬畫的好,畫什麽像什麽。
這幾天陳方就讓安定公主為自己畫了一次,因為安定公主筆功到底差了一些,所以陳方半個時辰,連動都不敢動一下,他隻要動,安定公主就擰眉,大概很難捕捉動態的影像吧!
此時想想,後世為那些畫工做模特的人,也是付出了一些汗水,擺姿勢,長時間不能動的感覺,不好。
這方麵,還是那些寺院的僧尼擅長,一坐定就是幾個時辰。
九九重陽,終於到了,太後和幾位先帝嬪妃好不容易迴了一趟大明宮,這本來應該是她們居住的宮廷,此時她們迴去一次,還要唉聲歎氣一番,尤其靜妃,說了幾次不想迴去,就想在坊中陪著駙馬。
陳方鬱悶,這女人碰一次,得黏你幾年。
太後一行迴了大明宮,那邊宮女太監就要早早準備,忙的後宮那裏不可開交。
菊花宴要準備,幾位妃嬪迴來要伺候,太後這裏,更是不敢絲毫怠慢。感覺皇後變了太後,更要努力伺候。
李弘做了皇帝,最近也是忙的厲害,以前雖然也處理朝政,畢竟是儲君,總想著自己處理不得的事情還有母後。此時做了皇帝,任何事情都要他拿定主意,不能再想什麽事情還要靠著母後。
自己金口一開,那就是旨意,能決定許多人的生計命運。現在的李弘,變的愈發沉穩許多,身在其位,心態和言行就要愈發適應此時的身份。
武媚娘迴了大明宮,李弘第一時間過來向母後和幾位先帝嬪妃請安,然後陪母後說了一陣話。大致都是這些日宮中和朝中發生的一些事,武媚娘看著自己這位長子,看他此時言談舉止,頗為滿意點頭。
感覺自己兒子做了皇帝,一下子長大許多,將李弘拉在自己身邊,武媚娘拉著李弘的手,和他說了一些貼己話,這話也就隻能和親兒子說了。
武媚娘迴來是為了宮中一場菊花宴,菊花宴之後,就是陛下大婚之期,所以她要在大明宮住好幾日,一直要住到李弘大婚結束。
而這幾日陳方除了菊花宴在大明宮閑坐了一陣外,就是跑前跑後忙陛下的婚禮,忙了幾日,隻是感歎,陛下結個婚好麻煩,不說別的,光是為裴小蝶準備的各種禮服就要十幾套。
漢皇和皇後在李弘和裴小蝶大婚以後,也該出發迴大漢了。
在大唐日久,他畢竟是國君,不能一直留在這裏。
在大唐的日子,漢皇多半留在未央宮,不過有些重要事情,還是和大唐早就敲定了,當然,漢皇隻是對隨行臣子說出自己意思,談的過程,都是雙方臣子談的。
大漢和大唐這次商談的事情都有了不錯的結果。
開放山海關周圍的兩國城鎮,用作通商,下一步就是幽州和東北全境的開放貿易。
兩國將會逐步撤離邊境部署的重兵,以騰出手中的兵力,將防禦重心西移。
邊境城鎮允許通婚,允許另一國的臣民在本國購置土地,用作耕作和別的事情。
還有許多細枝末節,總體來說,兩國之間此時算是結做同盟,共同抵禦西秦可能的攻勢。當然,這個同盟能不能持續下去,誰也不知道。
九月十五日,漢皇車馬離開未央宮,守衛未央宮的禁軍陸續撤離。
大唐這邊安排了護送軍隊,漢皇皇後的車隊將沿著官道一直向北,離開大唐,進入大漢。
漢皇車隊剛剛離開兩宮之地,此時一隻蒼鷹從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飛起,在天空盤旋了一圈,然後飛遠。
“陛下的車馬已經離開了未央宮!由唐軍負責守衛,負責的兵馬有三百多人,全部是普通長安駐軍。”
“哦,才這麽點人,看來這次是天助我也。”
“好了,大家都不要掉以輕心,我們早做準備,這次務必不能出任何差池。事成之後,大家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你也不必太過擔心,這次來的人都是王府的好手,區區三百多唐軍,不足為慮。”
“和我們之前商定的一樣,我們在陛下的車隊離開長安五裏以後就動手,以後能不能富貴榮華,就看今天這件事能不能成。”
長安城外,此時出城的道路都已經戒嚴,城內有城防軍在各處把守,城外通往北方的道路上,則由十二衛的人分段守衛。
此時長安城北方,一個少年正坐在一輛馬車中,馬車中還有一個人,這個人赤著半邊胳膊,仔細看的話,會發現這個人露出的右邊胳膊明顯比左邊粗了一圈。
而這個人的右手食指,有一個精鋼打造的戒指。戒指的中圈位置,可以看到一條明顯的勒痕。
而陳方也看了看劉怡,忽然問了劉怡一個問題,先帝和李昭儀差多少歲數。
“好像快十歲了。”
“那先帝的第一個女人肯定不是李昭儀。”
劉怡此時看了看駙馬,忍不住失笑。
“好像真不可能是李昭儀。”
唐工坊的日子平靜異常,若不是陳方每日必須去太後那裏,也必須給三位公主送溫暖,這一天都不知道要做什麽事情。
大概能做的也就閑看太平喂白鹿,再看安定看書卷。
有時候陳方看這兩位公主,頗覺得這兩個親姐妹一點不像姐妹,安定性子更嫻靜一些,尤其隨著年齡漸長,愈發如此。
此時看她,翩翩習字插花,住進唐工坊以後,她也不如何整天追著太平亂跑,大概妹妹長大了,她也放心了。
太平六七歲她追著,八九歲就不用追了,畢竟懂事許多,不會胡來。
所以更多的時間,安定公主都做自己事情,這幾天她做的最多的就是畫畫,也不知道她何時學的,反正畫工也是相當不錯,若是和大家比自然不行,比如和德妃比,就差了許多火候,不過也算登堂入室了,至少比駙馬畫的好,畫什麽像什麽。
這幾天陳方就讓安定公主為自己畫了一次,因為安定公主筆功到底差了一些,所以陳方半個時辰,連動都不敢動一下,他隻要動,安定公主就擰眉,大概很難捕捉動態的影像吧!
此時想想,後世為那些畫工做模特的人,也是付出了一些汗水,擺姿勢,長時間不能動的感覺,不好。
這方麵,還是那些寺院的僧尼擅長,一坐定就是幾個時辰。
九九重陽,終於到了,太後和幾位先帝嬪妃好不容易迴了一趟大明宮,這本來應該是她們居住的宮廷,此時她們迴去一次,還要唉聲歎氣一番,尤其靜妃,說了幾次不想迴去,就想在坊中陪著駙馬。
陳方鬱悶,這女人碰一次,得黏你幾年。
太後一行迴了大明宮,那邊宮女太監就要早早準備,忙的後宮那裏不可開交。
菊花宴要準備,幾位妃嬪迴來要伺候,太後這裏,更是不敢絲毫怠慢。感覺皇後變了太後,更要努力伺候。
李弘做了皇帝,最近也是忙的厲害,以前雖然也處理朝政,畢竟是儲君,總想著自己處理不得的事情還有母後。此時做了皇帝,任何事情都要他拿定主意,不能再想什麽事情還要靠著母後。
自己金口一開,那就是旨意,能決定許多人的生計命運。現在的李弘,變的愈發沉穩許多,身在其位,心態和言行就要愈發適應此時的身份。
武媚娘迴了大明宮,李弘第一時間過來向母後和幾位先帝嬪妃請安,然後陪母後說了一陣話。大致都是這些日宮中和朝中發生的一些事,武媚娘看著自己這位長子,看他此時言談舉止,頗為滿意點頭。
感覺自己兒子做了皇帝,一下子長大許多,將李弘拉在自己身邊,武媚娘拉著李弘的手,和他說了一些貼己話,這話也就隻能和親兒子說了。
武媚娘迴來是為了宮中一場菊花宴,菊花宴之後,就是陛下大婚之期,所以她要在大明宮住好幾日,一直要住到李弘大婚結束。
而這幾日陳方除了菊花宴在大明宮閑坐了一陣外,就是跑前跑後忙陛下的婚禮,忙了幾日,隻是感歎,陛下結個婚好麻煩,不說別的,光是為裴小蝶準備的各種禮服就要十幾套。
漢皇和皇後在李弘和裴小蝶大婚以後,也該出發迴大漢了。
在大唐日久,他畢竟是國君,不能一直留在這裏。
在大唐的日子,漢皇多半留在未央宮,不過有些重要事情,還是和大唐早就敲定了,當然,漢皇隻是對隨行臣子說出自己意思,談的過程,都是雙方臣子談的。
大漢和大唐這次商談的事情都有了不錯的結果。
開放山海關周圍的兩國城鎮,用作通商,下一步就是幽州和東北全境的開放貿易。
兩國將會逐步撤離邊境部署的重兵,以騰出手中的兵力,將防禦重心西移。
邊境城鎮允許通婚,允許另一國的臣民在本國購置土地,用作耕作和別的事情。
還有許多細枝末節,總體來說,兩國之間此時算是結做同盟,共同抵禦西秦可能的攻勢。當然,這個同盟能不能持續下去,誰也不知道。
九月十五日,漢皇車馬離開未央宮,守衛未央宮的禁軍陸續撤離。
大唐這邊安排了護送軍隊,漢皇皇後的車隊將沿著官道一直向北,離開大唐,進入大漢。
漢皇車隊剛剛離開兩宮之地,此時一隻蒼鷹從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飛起,在天空盤旋了一圈,然後飛遠。
“陛下的車馬已經離開了未央宮!由唐軍負責守衛,負責的兵馬有三百多人,全部是普通長安駐軍。”
“哦,才這麽點人,看來這次是天助我也。”
“好了,大家都不要掉以輕心,我們早做準備,這次務必不能出任何差池。事成之後,大家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你也不必太過擔心,這次來的人都是王府的好手,區區三百多唐軍,不足為慮。”
“和我們之前商定的一樣,我們在陛下的車隊離開長安五裏以後就動手,以後能不能富貴榮華,就看今天這件事能不能成。”
長安城外,此時出城的道路都已經戒嚴,城內有城防軍在各處把守,城外通往北方的道路上,則由十二衛的人分段守衛。
此時長安城北方,一個少年正坐在一輛馬車中,馬車中還有一個人,這個人赤著半邊胳膊,仔細看的話,會發現這個人露出的右邊胳膊明顯比左邊粗了一圈。
而這個人的右手食指,有一個精鋼打造的戒指。戒指的中圈位置,可以看到一條明顯的勒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