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新銳!”
就在這時,一個招唿聲從前麵傳過來。岑新銳定睛一看,發現自己不知不覺間已走到了距集體戶不遠的棉地邊,而招唿他的則是在地裏同生產隊裏的姑娘大嫂們一道鋤草的溫麗娟。
“有事嗎?”岑新銳停下了腳步。
“剛才我迴去喝水,碰上文一清來找你,”溫麗娟扯過脖子上的手巾擦了擦額上的細汗,“我要他在家裏等你,他說先去大隊部小賣店一趟,等下再來。”
文一清來了?聽溫麗娟這樣說,岑新銳立即想到,這人一定是有什麽要緊事,不然不會在出工的時候來找自己。在他的印象中,文一清是知青們最捉摸不透的人。
他住在隔壁生產隊,可卻有事無事來集體戶轉轉:他是個勞改釋放犯,可不光生產隊,就是大隊的幹部對他都很客氣;他不是赤腳醫生,可社員有了病都找他,而他居然也能幫大多數人治好;他說自己沒有去過縣城,可當闕仁東、麻平等講起衙後街時,他聽得非常仔細,聽後總是若有所思;和他混熟後,有幾次大夥嚷著說去他家玩玩,可他卻婉言拒絕,理由是自己家裏像個狗窩,不能怠慢了大家。
當然,更使眾人感到奇怪的是,對集體戶內的知青,文一清最願與之交談的是岑新銳,即便麻平主動貼上去,他也不怎麽搭理。更重要的是他雖樂於助人,卻謹言慎行得很,幾乎從不和他人談起自己的身世,致使一般人不知他的來曆為何,都在想些什麽。
對此,岑新銳亦有點奇怪。他想來想去,想不出自己有什麽與別的知青不同,能使文一清願與自己打交道。唯一的一點,就是他記得偶爾的一次,當聽他說自己的父親是岑華年時,對方的眼睛為之一亮,盡管那眼神又迅疾黯淡下去。在與文一清的來往中,岑新銳覺得彼此很是投緣。這除了文一清對他很是關切,勞動、生活上多有關照外,還經常提及堅持學習的重要性。
不過,既然出工的時候來找自己,那肯定是有事。想到這裏,岑新銳拔腿便往集體戶跑。隻是,當他跑到屋前的坪場上時,發現坐在石轆轤上的並不是文一清,而是數年未見的發小郝治家,正低著頭,端詳著手裏的一個物件。
“治家,怎麽是你?”岑新銳非常驚訝。
“怎麽,沒想到吧?”聞聽叫聲,郝治家扭過頭來,一邊不無得意地笑著,一邊將物件放進斜背著的挎包。
“還真沒想到。”岑新銳點頭承認。他上下打量著從小一同長大的夥伴,覺得很有點陌生了。想想也是,自下放至今,兩人也就前年春節在衙後街見過一麵,再不能像過去那樣邀約著,或是在兩家所住的院子內下棋,或是在麻石巷道上溜達。
“你小子,氣色不錯嘛。”郝治家拍了拍屁股,走過來上下打量著岑新銳。
“你也精神。”岑新銳握住對方伸過來的大手,用勁地搖了搖。
“彼此,彼此。”郝治家笑了,看著岑新銳掏鑰匙開門,問道:“聽說你要到公社中學教書去了?”
“你知道了?”岑新銳覺得真有意思:這個消息,自己也才剛剛獲知,馬上便傳到了發小耳中,足見集體戶的同伴們是怎樣關心這件事,連溫麗娟亦不能例外。
“當民辦教師好啊,”郝治家隨著岑新銳走進屋子,四下打量著,說道,“再不要幹體力活,還能名正言順地學點東西——噢,至少能睡一個好覺。”
岑新銳知道他的話是什麽意思。循著他的眼光望去,跳入眼簾的是自己和闕仁東等睡覺的床位。盡管公社在給知青點建房時安排的是兩人一間,但由於麵積狹小,光線陰暗、地麵潮濕,一看就知道住著很不舒服。
“這是你看的書吧,”郝治家的眼光在桌上打量著,“噢,你還在做習題?”
“收工後沒事,畫畫寫寫也算是一種消遣吧。”岑新銳順著好友的眼光望過去:跳進眼簾的是一堆數理化教材,自己昨天晚上看過的《工程力學》還攤開在桌麵上。
“還是你行,”看著桌下字紙簍裏塞滿了演算草稿,床上枕頭邊亦堆著書籍,郝治家非常佩服地說道,“像我吧,不講沒你這樣的耐性,就是有,也學不了。”
“為啥?”岑新銳不解。
“基礎不行唄,”郝治家直直地說道,“原先就學得不紮實,這幾年更是統統還給老師了。”
聽好友這樣說,岑新銳無言了。
“學習歸學習,但也要注意眼睛咯。”郝治家拿起桌上的煤油燈瞧了瞧。
“確實。”岑新銳很感謝好友的關心,轉過來問道:“說說,你怎麽想起跑到我們這裏來的?”看著他拉過一把椅子坐下,便順手給他倒上了一杯白開水。
“你也不是外人,我就實話講給你聽,這次來,完全是為了它。”郝治家喝了一口水,從挎包中拿出了剛才還在賞玩的物件,一個看來極普通的瓷瓶。
“為它?”岑新銳打量著它,看不住有什麽特別之處,至少比自己自己在對方家中看到過的那個龍泉窯的盤子要差多了。
“你認為不值?”郝治家從瓷瓶上收迴目光,瞧著岑新銳。
“啊,你別誤會,你這樣幹,自有你的道理,”岑新銳見狀,連忙解釋,“我確實不懂這裏麵的門道,隻是覺得你下放的地方距這裏有一百多裏路,照一般人,是絕對不會為一個瓶子費這麽大的氣力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就要看他喜不喜歡這樣的物件,嚐沒嚐到收藏它們的樂趣了。”郝治家再次將目光投向了手中的瓷瓶,“你知道嗎,這可是貨真價實的乾隆官窯啊。”
看著發小入神的樣子,岑新銳無言了。他知道對方打小就對收藏感興趣。什麽火花呀、煙標呀,都收藏過。尤其使人佩服的是,這家夥很有商業頭腦,以往隻要到了暑假,每天都把家裏的小人書拿出來,排列在臨街擺放的門板上,供有閑暇的人們閱覽,隻不過要交錢,二分錢看一本。
想到這裏,岑新銳不由得笑了起來。
“你笑什麽?”見他這副模樣,這迴輪到郝治家奇怪了。
“沒什麽,就覺得你天生是個做生意的,今後少不了有財發。”
“你真這樣認為?”郝治家看著岑新銳,似有不信,但見他認真地望著自己,不覺有點小小地得意了,“今後有沒有財發不敢說,但怎麽倒騰我還是略知一二的。”
“這我知道。”岑新銳應道。對方剛剛取出挎包中的瓷瓶,他就想到了上次在郝家看到的那個龍泉窯的盤子,按照郝治國的說法,要在社會經濟發達、人們重視收藏的年代,那器物可以說是價值不菲的。他想,郝家老大的專業學得也真夠本,不僅自己成了文物專家,連帶著兄弟也入了行,而且幹得很有點門道。但他馬上便想起了一個問題:“你怎麽知道這裏能收到東西?”
“這不能告訴你,”郝治家眨了眨眼,“我隻能說蝦有蝦路、鱉有鱉道。”
聽他這樣說,岑新銳馬上意識到自己問了一個愚蠢的問題,有點訕訕然。但他馬上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你這樣往外麵跑,生產隊沒意見?大隊不管?”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聽他這樣說,郝治家又有點得意了,“我插隊的那個住戶是大隊支部副書記,分管知青工作,和他把關係搞好了,誰來管我。”
“怎麽搞好?”
“這還不容易,物質刺激唄,”郝治家非常輕鬆地說道:“每次探家,返隊的時候我怎麽也要給他帶點東西,從不空手,當然,生產隊分給我的東西,除了糧油,其它的,什麽蘿卜、棉梗等等,我都不要,統統給他家,包括自留地,都給了他。”
“看不出,你還真有兩下子。”岑新銳稱讚道。
“這有什麽,不過是投其所好,要知道,人都是愛便宜的。”對岑新銳的說法,郝治家不太以為然。但他馬上又說道:“我這算什麽?雕蟲小技都算不上,倒是你,今後肯定混得比我們好。”
“你就別恭維我了,我是什麽人難道自己不知道。”聽他這樣說,岑新銳笑了起來。
“你還真別謙虛。”郝治家正色說道:“我們這批人裏就數你的書讀得最好,要不,這教師的差事不會隻落到你頭上。”
“可說到底隻是一個公社中學,而且是民辦的。”岑新銳覺得沒什麽。
“中學怎麽啦,民辦又怎麽啦?今天是中學,明天可能是大學;今天是民辦,明天可能是公辦。”
“你今天怎麽啦?”岑新銳聞言,走過去用手背觸了觸他的額頭,“白日做夢吧,而且是幫我做夢。”
“你別打岔,”郝治家擋了擋岑新銳的手,說道:“告訴你,我這樣說,也不光是自己想到的,而且是我哥對我說過的。”
“他又說什麽了?”聽說是郝治國說的,岑新銳忙問。
“他說,別看社會上鼓噪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一個人在世上不讀書,沒有文化,最終是要吃虧的。想想吧,哪個國家不要發展,哪個社會不要進步,沒文化能行嗎?”
也確實。岑新銳在心裏讚成著。
“隻可惜,我這人太懶,又沒有恆心,腦袋裏存不住東西,”郝治家嗟歎道,“不像你,一直堅持自學,知識比大夥多了去了。”
“也不完全是這麽迴事,”聽著郝治家不無懊惱的話語,岑新銳連忙安慰他,可話未說完,就聽見屋外坪場上傳來了說話聲。
“闕仁東他們迴來了。”岑新銳循聲向屋外望去。果然,集體戶的同伴們正向屋內走來,看樣子,他們已跑了一趟。當他們發現郝治家坐在屋內時,一個個大唿小叫起來——
“郝治家,你怎麽找到我們這裏了?”
“來了多久了?”
“你這可是稀客啊!”
郝治家見狀,連忙從椅子上站起來,向大家拱起了手。
“老郝,你從縣裏來,有什麽新聞沒有?”等聲音逐漸平息了些,麻平開口了。
“新聞,好像沒什麽啊?”郝治家搔了搔腦袋。
可不,岑新銳想著,自己剛從縣城迴來,該說的都說了,包括衙後街新來的住戶亂搭亂建的行為。
“難道一點新消息都沒有?要不,你就講講那些沒下放,留在縣城裏的社會寵兒們,他們現在怎麽迴事。”麻平不知出於什麽動機,堅持著。
“啊,要說這個嘛,倒是聽見了幾樁。”郝治家想了想,好像想起了點什麽。
“快說說。”眾人來了興趣。
“賈玲招工到清江市機床廠了,搞宣傳。”
“這我們已經知道了,還有呢?”
“林紅英在縣糧食局,也是坐辦公。”
“這也是舊聞了。”
“那我就不知道什麽了,”郝治家見狀,有點不好意思。但也就在此時,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啊,是了,聽說褚蘭要結婚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結婚,和誰?”聞聽這話,眾人一齊將眼光投向了郝治家。
“還有誰,曲金柏唄。”
還真是他!聽郝治家這樣說,眾人搖的搖頭、歎的歎息,一個個唏噓不已了。這當中,尤其是麻平,竟大張著嘴巴半天沒有吱聲。
“好了好了,”正在這當口,記工員走了進來,“還有一輪,大家趕快去,早挑完早收工。”
“走吧。”眾人見狀,放下手中的茶缸,走了出去。臨走時,闕仁東一再叮囑郝治家,要在集體戶過一晚。
“好好,你們忙吧。”郝治家像主人一樣,將眾人送出屋來。看到大家漸漸遠去的背影,返身對岑新銳說道:“你發現了嗎?我說到褚蘭要和曲金柏結婚的時候,麻平的臉色很有點不對頭。”
“你才知道啊?”岑新銳奇怪郝治家消息一向很靈通的,怎麽在這件事上這麽不敏感,“他一直暗戀著她的。”
“是嗎?”郝治家聞言,臉上露出一股不以為然的神情。在他看來,褚蘭心高氣傲,又長得漂亮,怎麽看得起和誰都擰著的麻平,更何況他那個媽,最招人嫌的。
“算了,別說這些了,我們還是做飯吧,”岑新銳拿起了淘米盆,“你隻怕也餓了。”
“你別費事了,我不在這吃。”郝治家攔住了他。
“怎麽,來了飯都不吃?”岑新銳覺得不可理解了。
“這玩意兒的賣家已講好在公社飯店請我的客,”郝治家拍了拍挎包,“再說,我已買好了下午兩點迴縣城的班車車票,在你這裏吃肯定來不及。”
“那多不好意思。”岑新銳為不能盡地主之誼感到歉然。
“說哪裏話,你我誰跟誰呀?”聽他這樣說,郝治家不能同意了。他伸出手來和岑新銳使勁地握了握,“好,走了。”
“既然這樣,那我送送你。”岑新銳跟著他走出屋子。
“別,”郝治家攔住了他,“你自己還有好多事,記得替我向闕仁東他們致意就行了。”臨到走上坪場前通向公社的小道時,又突然說道:“新銳,老人說得好,天無絕人之路,我就不相信我們就會一輩子這樣過下去,你呢,繼續做你的數理化習題,我呢,照舊收我的瓶瓶罐罐。我倒要看看,我們是不是就一定會比賈玲、林紅英他們差,甚至連曲金柏都不如。都是衙後街長大的,誰不知道誰呀!”
但願如此!目送著好友漸漸遠去,岑新銳在心裏應了聲。本來,今天在他是個高興的日子。這不僅是為著在公社做民辦教師可以暫時改變一下環境,而且為著這樣可以檢驗一下自學的效果。隻是,郝治家所提到的那些消息,尤其是褚蘭的結婚,卻還是引起了他的一絲惆悵。
盡管對褚蘭來說,和曲金柏結婚並不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嫁非所人,可她畢竟成家了,至於賈玲、林紅英這些和自己一同長大的女孩子,都不僅有了工作,而且有了自己的另一半,可自己呢?算算已是滿二十三歲、正在吃二十四歲的飯的人了,可不僅感情沒有著落,連一份正式的工作都沒有。長此以往,怎麽辦?褚蘭過得再不好,也比自己強吧。
想著這些,岑新銳的心頭又一次黯然了。他實在想不通,自己資質、表現再不濟,也不會比曲金柏差,他都能留在城裏,有份工作,而且娶到了褚蘭這樣的漂亮能幹妹子,為何自己隻能在鄉下苦熬,不知前途在哪裏,莫非就因為自己的出身,天生要矮他們一等?現在這算什麽呢?
站在道邊,望著近處的田疇和堤外的河流,岑新銳覺得非常茫然了,以至於溫麗娟從棉田裏收工迴來,開始做飯的時候,他都仍站在那裏發呆,久久沒有迴過神來。
就在這時,一個招唿聲從前麵傳過來。岑新銳定睛一看,發現自己不知不覺間已走到了距集體戶不遠的棉地邊,而招唿他的則是在地裏同生產隊裏的姑娘大嫂們一道鋤草的溫麗娟。
“有事嗎?”岑新銳停下了腳步。
“剛才我迴去喝水,碰上文一清來找你,”溫麗娟扯過脖子上的手巾擦了擦額上的細汗,“我要他在家裏等你,他說先去大隊部小賣店一趟,等下再來。”
文一清來了?聽溫麗娟這樣說,岑新銳立即想到,這人一定是有什麽要緊事,不然不會在出工的時候來找自己。在他的印象中,文一清是知青們最捉摸不透的人。
他住在隔壁生產隊,可卻有事無事來集體戶轉轉:他是個勞改釋放犯,可不光生產隊,就是大隊的幹部對他都很客氣;他不是赤腳醫生,可社員有了病都找他,而他居然也能幫大多數人治好;他說自己沒有去過縣城,可當闕仁東、麻平等講起衙後街時,他聽得非常仔細,聽後總是若有所思;和他混熟後,有幾次大夥嚷著說去他家玩玩,可他卻婉言拒絕,理由是自己家裏像個狗窩,不能怠慢了大家。
當然,更使眾人感到奇怪的是,對集體戶內的知青,文一清最願與之交談的是岑新銳,即便麻平主動貼上去,他也不怎麽搭理。更重要的是他雖樂於助人,卻謹言慎行得很,幾乎從不和他人談起自己的身世,致使一般人不知他的來曆為何,都在想些什麽。
對此,岑新銳亦有點奇怪。他想來想去,想不出自己有什麽與別的知青不同,能使文一清願與自己打交道。唯一的一點,就是他記得偶爾的一次,當聽他說自己的父親是岑華年時,對方的眼睛為之一亮,盡管那眼神又迅疾黯淡下去。在與文一清的來往中,岑新銳覺得彼此很是投緣。這除了文一清對他很是關切,勞動、生活上多有關照外,還經常提及堅持學習的重要性。
不過,既然出工的時候來找自己,那肯定是有事。想到這裏,岑新銳拔腿便往集體戶跑。隻是,當他跑到屋前的坪場上時,發現坐在石轆轤上的並不是文一清,而是數年未見的發小郝治家,正低著頭,端詳著手裏的一個物件。
“治家,怎麽是你?”岑新銳非常驚訝。
“怎麽,沒想到吧?”聞聽叫聲,郝治家扭過頭來,一邊不無得意地笑著,一邊將物件放進斜背著的挎包。
“還真沒想到。”岑新銳點頭承認。他上下打量著從小一同長大的夥伴,覺得很有點陌生了。想想也是,自下放至今,兩人也就前年春節在衙後街見過一麵,再不能像過去那樣邀約著,或是在兩家所住的院子內下棋,或是在麻石巷道上溜達。
“你小子,氣色不錯嘛。”郝治家拍了拍屁股,走過來上下打量著岑新銳。
“你也精神。”岑新銳握住對方伸過來的大手,用勁地搖了搖。
“彼此,彼此。”郝治家笑了,看著岑新銳掏鑰匙開門,問道:“聽說你要到公社中學教書去了?”
“你知道了?”岑新銳覺得真有意思:這個消息,自己也才剛剛獲知,馬上便傳到了發小耳中,足見集體戶的同伴們是怎樣關心這件事,連溫麗娟亦不能例外。
“當民辦教師好啊,”郝治家隨著岑新銳走進屋子,四下打量著,說道,“再不要幹體力活,還能名正言順地學點東西——噢,至少能睡一個好覺。”
岑新銳知道他的話是什麽意思。循著他的眼光望去,跳入眼簾的是自己和闕仁東等睡覺的床位。盡管公社在給知青點建房時安排的是兩人一間,但由於麵積狹小,光線陰暗、地麵潮濕,一看就知道住著很不舒服。
“這是你看的書吧,”郝治家的眼光在桌上打量著,“噢,你還在做習題?”
“收工後沒事,畫畫寫寫也算是一種消遣吧。”岑新銳順著好友的眼光望過去:跳進眼簾的是一堆數理化教材,自己昨天晚上看過的《工程力學》還攤開在桌麵上。
“還是你行,”看著桌下字紙簍裏塞滿了演算草稿,床上枕頭邊亦堆著書籍,郝治家非常佩服地說道,“像我吧,不講沒你這樣的耐性,就是有,也學不了。”
“為啥?”岑新銳不解。
“基礎不行唄,”郝治家直直地說道,“原先就學得不紮實,這幾年更是統統還給老師了。”
聽好友這樣說,岑新銳無言了。
“學習歸學習,但也要注意眼睛咯。”郝治家拿起桌上的煤油燈瞧了瞧。
“確實。”岑新銳很感謝好友的關心,轉過來問道:“說說,你怎麽想起跑到我們這裏來的?”看著他拉過一把椅子坐下,便順手給他倒上了一杯白開水。
“你也不是外人,我就實話講給你聽,這次來,完全是為了它。”郝治家喝了一口水,從挎包中拿出了剛才還在賞玩的物件,一個看來極普通的瓷瓶。
“為它?”岑新銳打量著它,看不住有什麽特別之處,至少比自己自己在對方家中看到過的那個龍泉窯的盤子要差多了。
“你認為不值?”郝治家從瓷瓶上收迴目光,瞧著岑新銳。
“啊,你別誤會,你這樣幹,自有你的道理,”岑新銳見狀,連忙解釋,“我確實不懂這裏麵的門道,隻是覺得你下放的地方距這裏有一百多裏路,照一般人,是絕對不會為一個瓶子費這麽大的氣力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就要看他喜不喜歡這樣的物件,嚐沒嚐到收藏它們的樂趣了。”郝治家再次將目光投向了手中的瓷瓶,“你知道嗎,這可是貨真價實的乾隆官窯啊。”
看著發小入神的樣子,岑新銳無言了。他知道對方打小就對收藏感興趣。什麽火花呀、煙標呀,都收藏過。尤其使人佩服的是,這家夥很有商業頭腦,以往隻要到了暑假,每天都把家裏的小人書拿出來,排列在臨街擺放的門板上,供有閑暇的人們閱覽,隻不過要交錢,二分錢看一本。
想到這裏,岑新銳不由得笑了起來。
“你笑什麽?”見他這副模樣,這迴輪到郝治家奇怪了。
“沒什麽,就覺得你天生是個做生意的,今後少不了有財發。”
“你真這樣認為?”郝治家看著岑新銳,似有不信,但見他認真地望著自己,不覺有點小小地得意了,“今後有沒有財發不敢說,但怎麽倒騰我還是略知一二的。”
“這我知道。”岑新銳應道。對方剛剛取出挎包中的瓷瓶,他就想到了上次在郝家看到的那個龍泉窯的盤子,按照郝治國的說法,要在社會經濟發達、人們重視收藏的年代,那器物可以說是價值不菲的。他想,郝家老大的專業學得也真夠本,不僅自己成了文物專家,連帶著兄弟也入了行,而且幹得很有點門道。但他馬上便想起了一個問題:“你怎麽知道這裏能收到東西?”
“這不能告訴你,”郝治家眨了眨眼,“我隻能說蝦有蝦路、鱉有鱉道。”
聽他這樣說,岑新銳馬上意識到自己問了一個愚蠢的問題,有點訕訕然。但他馬上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你這樣往外麵跑,生產隊沒意見?大隊不管?”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聽他這樣說,郝治家又有點得意了,“我插隊的那個住戶是大隊支部副書記,分管知青工作,和他把關係搞好了,誰來管我。”
“怎麽搞好?”
“這還不容易,物質刺激唄,”郝治家非常輕鬆地說道:“每次探家,返隊的時候我怎麽也要給他帶點東西,從不空手,當然,生產隊分給我的東西,除了糧油,其它的,什麽蘿卜、棉梗等等,我都不要,統統給他家,包括自留地,都給了他。”
“看不出,你還真有兩下子。”岑新銳稱讚道。
“這有什麽,不過是投其所好,要知道,人都是愛便宜的。”對岑新銳的說法,郝治家不太以為然。但他馬上又說道:“我這算什麽?雕蟲小技都算不上,倒是你,今後肯定混得比我們好。”
“你就別恭維我了,我是什麽人難道自己不知道。”聽他這樣說,岑新銳笑了起來。
“你還真別謙虛。”郝治家正色說道:“我們這批人裏就數你的書讀得最好,要不,這教師的差事不會隻落到你頭上。”
“可說到底隻是一個公社中學,而且是民辦的。”岑新銳覺得沒什麽。
“中學怎麽啦,民辦又怎麽啦?今天是中學,明天可能是大學;今天是民辦,明天可能是公辦。”
“你今天怎麽啦?”岑新銳聞言,走過去用手背觸了觸他的額頭,“白日做夢吧,而且是幫我做夢。”
“你別打岔,”郝治家擋了擋岑新銳的手,說道:“告訴你,我這樣說,也不光是自己想到的,而且是我哥對我說過的。”
“他又說什麽了?”聽說是郝治國說的,岑新銳忙問。
“他說,別看社會上鼓噪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一個人在世上不讀書,沒有文化,最終是要吃虧的。想想吧,哪個國家不要發展,哪個社會不要進步,沒文化能行嗎?”
也確實。岑新銳在心裏讚成著。
“隻可惜,我這人太懶,又沒有恆心,腦袋裏存不住東西,”郝治家嗟歎道,“不像你,一直堅持自學,知識比大夥多了去了。”
“也不完全是這麽迴事,”聽著郝治家不無懊惱的話語,岑新銳連忙安慰他,可話未說完,就聽見屋外坪場上傳來了說話聲。
“闕仁東他們迴來了。”岑新銳循聲向屋外望去。果然,集體戶的同伴們正向屋內走來,看樣子,他們已跑了一趟。當他們發現郝治家坐在屋內時,一個個大唿小叫起來——
“郝治家,你怎麽找到我們這裏了?”
“來了多久了?”
“你這可是稀客啊!”
郝治家見狀,連忙從椅子上站起來,向大家拱起了手。
“老郝,你從縣裏來,有什麽新聞沒有?”等聲音逐漸平息了些,麻平開口了。
“新聞,好像沒什麽啊?”郝治家搔了搔腦袋。
可不,岑新銳想著,自己剛從縣城迴來,該說的都說了,包括衙後街新來的住戶亂搭亂建的行為。
“難道一點新消息都沒有?要不,你就講講那些沒下放,留在縣城裏的社會寵兒們,他們現在怎麽迴事。”麻平不知出於什麽動機,堅持著。
“啊,要說這個嘛,倒是聽見了幾樁。”郝治家想了想,好像想起了點什麽。
“快說說。”眾人來了興趣。
“賈玲招工到清江市機床廠了,搞宣傳。”
“這我們已經知道了,還有呢?”
“林紅英在縣糧食局,也是坐辦公。”
“這也是舊聞了。”
“那我就不知道什麽了,”郝治家見狀,有點不好意思。但也就在此時,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啊,是了,聽說褚蘭要結婚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結婚,和誰?”聞聽這話,眾人一齊將眼光投向了郝治家。
“還有誰,曲金柏唄。”
還真是他!聽郝治家這樣說,眾人搖的搖頭、歎的歎息,一個個唏噓不已了。這當中,尤其是麻平,竟大張著嘴巴半天沒有吱聲。
“好了好了,”正在這當口,記工員走了進來,“還有一輪,大家趕快去,早挑完早收工。”
“走吧。”眾人見狀,放下手中的茶缸,走了出去。臨走時,闕仁東一再叮囑郝治家,要在集體戶過一晚。
“好好,你們忙吧。”郝治家像主人一樣,將眾人送出屋來。看到大家漸漸遠去的背影,返身對岑新銳說道:“你發現了嗎?我說到褚蘭要和曲金柏結婚的時候,麻平的臉色很有點不對頭。”
“你才知道啊?”岑新銳奇怪郝治家消息一向很靈通的,怎麽在這件事上這麽不敏感,“他一直暗戀著她的。”
“是嗎?”郝治家聞言,臉上露出一股不以為然的神情。在他看來,褚蘭心高氣傲,又長得漂亮,怎麽看得起和誰都擰著的麻平,更何況他那個媽,最招人嫌的。
“算了,別說這些了,我們還是做飯吧,”岑新銳拿起了淘米盆,“你隻怕也餓了。”
“你別費事了,我不在這吃。”郝治家攔住了他。
“怎麽,來了飯都不吃?”岑新銳覺得不可理解了。
“這玩意兒的賣家已講好在公社飯店請我的客,”郝治家拍了拍挎包,“再說,我已買好了下午兩點迴縣城的班車車票,在你這裏吃肯定來不及。”
“那多不好意思。”岑新銳為不能盡地主之誼感到歉然。
“說哪裏話,你我誰跟誰呀?”聽他這樣說,郝治家不能同意了。他伸出手來和岑新銳使勁地握了握,“好,走了。”
“既然這樣,那我送送你。”岑新銳跟著他走出屋子。
“別,”郝治家攔住了他,“你自己還有好多事,記得替我向闕仁東他們致意就行了。”臨到走上坪場前通向公社的小道時,又突然說道:“新銳,老人說得好,天無絕人之路,我就不相信我們就會一輩子這樣過下去,你呢,繼續做你的數理化習題,我呢,照舊收我的瓶瓶罐罐。我倒要看看,我們是不是就一定會比賈玲、林紅英他們差,甚至連曲金柏都不如。都是衙後街長大的,誰不知道誰呀!”
但願如此!目送著好友漸漸遠去,岑新銳在心裏應了聲。本來,今天在他是個高興的日子。這不僅是為著在公社做民辦教師可以暫時改變一下環境,而且為著這樣可以檢驗一下自學的效果。隻是,郝治家所提到的那些消息,尤其是褚蘭的結婚,卻還是引起了他的一絲惆悵。
盡管對褚蘭來說,和曲金柏結婚並不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嫁非所人,可她畢竟成家了,至於賈玲、林紅英這些和自己一同長大的女孩子,都不僅有了工作,而且有了自己的另一半,可自己呢?算算已是滿二十三歲、正在吃二十四歲的飯的人了,可不僅感情沒有著落,連一份正式的工作都沒有。長此以往,怎麽辦?褚蘭過得再不好,也比自己強吧。
想著這些,岑新銳的心頭又一次黯然了。他實在想不通,自己資質、表現再不濟,也不會比曲金柏差,他都能留在城裏,有份工作,而且娶到了褚蘭這樣的漂亮能幹妹子,為何自己隻能在鄉下苦熬,不知前途在哪裏,莫非就因為自己的出身,天生要矮他們一等?現在這算什麽呢?
站在道邊,望著近處的田疇和堤外的河流,岑新銳覺得非常茫然了,以至於溫麗娟從棉田裏收工迴來,開始做飯的時候,他都仍站在那裏發呆,久久沒有迴過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