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兩個多鍾頭的時間,岑新銳給家裏做了一百四十斤藕煤,晚上又到邵一山家坐了一陣,迴來後覺得再無其它事情可做,便跟媽媽說明天迴巴陵湖。
“你不是還要去一下林紅英那兒?”鄭文淑提醒他。
“就告訴一下她我們商量的結果,幾分鍾的事情。”岑新銳覺得那不是個事。
“二哥,你們每個工作日多少錢?”正在燈下做著作業的小妹岑麗敏突然抬起頭來問道。岑新銳下放的三年多裏,她也長成了十三歲的大丫頭,明年就要上初中了。
“兩毛錢吧,”說這話的時候,岑新銳覺得很有點不好意思,盡管這種情況不是他造成的。但他很快就有點詫異了,“你怎麽想到要問這個?”
“我的意思是,既然一個工作日隻有兩毛錢,那遲迴去早迴去又有什麽關係呢?”
“也不完全是錢的問題。”岑新銳覺得有些事小妹還不懂。
“你不就是怕在家裏呆久了影響不好嗎?”岑麗敏撇了撇嘴,“可與你一同下去的好多人下去後總往家裏跑,不也招工了嗎?”
岑新銳無言以對了。他不能不承認,小妹說的確乎是那麽迴事:能不能招工與在農村的表現沒有多大的關係。
“新銳,妹妹是想留你在家多住幾天,”鄭文淑知道兒子其實是不拒絕在家裏多呆幾天的,“而且公社和生產隊也不知道你這迴為返城的事究竟要多長時間。”頓了頓,又說道:“再說,奶奶也舍不得你。”
“好吧,那我就再過一晚。”岑新銳迴眸正巴望著自己的奶奶,接受了媽媽的建議。
“好啊好啊。”岑麗敏在邊上叫起來。
岑新銳看著她那樣子,忍俊不禁了。他走過去,輕輕地扯了扯她的小辮子,心裏感到了一陣暖意。
一夜無事。
第二天吃過早飯,岑新銳對鄭文淑說道:“我先去林紅英那裏,再轉轉就迴來。”
“去吧,”看著兒子精神好,鄭文淑很是愉快,“記得迴家吃午飯。”
“好的。”岑新銳答應著,跟在上學去的妹妹後麵出了門。
由於已來過一次,這迴岑新銳不用打聽,徑直去了林紅英的辦公室。可他沒有想到的是,林紅英不在,隻有昨天吃中飯的那位年齡稍長的女性坐在辦公桌後麵。岑新銳記得,那個叫王莉的喊她李玉。
“你是找林紅英的吧?”看著他進得門來,李玉非常客氣地站了起來。
“是,可——”
“你坐吧。”李玉給他衝了杯茶,放在沙發邊的茶幾上,“你昨天走後,林紅英臨時接到上麵的通知,下午就去地區開會了,說是明天才會迴來。”
岑新銳無語了。
“哦,林紅英臨走時和我講了,你的想法可以告訴我,由我轉達。”見岑新銳沒有吭聲,又說道:“你放心,我和她很要好的,信息保證完完全全轉達到。”
“那,就麻煩你跟她說,我很感謝她,但是不想趕這趟車。”
“怎麽,你不想辦病退?”
“是。”
“你再想想,這次機會其實很難得的,”李玉很有點替他惋惜,“好像最近有消息說,由於國家財政困難,接下來幾年都不會招工。”
“是嗎?”聽李玉這樣說,岑新銳不由得一怔,但這也就一瞬間的事。看著李玉不無關切的眼睛,他定了定神,說道:“真是那樣,我也認了。”
“看來,你還真是像林紅英說的那樣,是個有性格的人。”見岑新銳態度堅決,李玉輕輕地感慨了聲。
“謝謝誇獎。”岑新銳笑了笑。既然話已說到這個份上,他覺得自己應該離開了。當然,雖然沒有接受林紅英的好意,但她的這份情誼還是應記在心裏的。有合適的機會再迴報吧,他想著。看看牆上掛鍾所指時間也就九點左右,他決定往衙後街轉轉,走到哪算哪。自從下鄉以後,他就沒有再多看看這地方,就是以往經常去的江媽媽家,亦暌違好久了。
辭別李玉後,岑新銳沿著通向衙後街的馬路慢慢地走著,不知不覺之間,他來到了這個街區的東邊。
咦,這不是江宅嗎?當走到一所大院跟前時,岑新銳發現,自己信馬由韁之間,已走到了辛亥革命元勳江力雄的故居門前。隻是,還沒等他決定是否進去看看時,便被眼前的場景吸引住了:距江宅數十米之遙的巷口,停放著兩輛解放牌大卡車,幾名工人正卸下一些建築材料,將它們往江宅裏搬。
他們要幹嘛,維修故居?目睹建築工人們的行狀,岑新銳很有點好奇了。……
想到這裏,岑新銳怎麽也忍不住了,上前詢問開來:“師傅,你們往這搬運建築材料怎麽迴事,是要修繕嗎?”
聞聽有人問話,工人們扭轉頭來。他們打量了岑新銳一眼,又向著宅院內瞧了瞧,沒有吱聲。這就怪了,莫非有什麽是說不得的?目睹工人們的表現,岑新銳很是納悶了。
……
晦氣!看著周八斤那小人得誌的樣子,岑新銳覺得自己真是倒黴。他想,秀才遇上兵,有理也說不清,與其同這個混混爭辯,不如三十六計走為上的好。想到這裏,他冷冷地掃了對方一眼,掉頭就走。
“你給我站住!”周八斤在縣裏和鎮上那些掌著權力的人麵前雖然諂媚得很,但此刻在岑新銳麵前卻神氣得不得了。看到對方明顯著沒把自己當迴事,而且還當著蔡立民的麵,不由得非常羞惱,吼叫起來。
岑新銳當然聽見了周八斤的咆哮,但他根本不把這混混當迴事,故此繼續大搖大擺地走著自己的方正步子,隻留給對方一個寬闊結實的後背。
看著岑新銳這樣子,周八斤氣急敗壞了。他忒想衝上前去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隻是看了看對方明顯著較自己要力大氣壯的身板,又發現身邊的工人皆冷冷地看著自己,便不由得忐忑起來,不敢貿然行事。
“算了。”蔡立民見狀,上前勸止住了周八斤。他雖然沒有和岑家打過交道,但對於這家人的情況還是有所與聞的。從剛才的眼神碰撞中,他讀出了眼前這個年輕人的疑問和不滿。說實在的,他有點心虛。……
蔡立民想什麽,岑新銳不得而知。他隻是覺得這個世界越來越看不懂,由此感到莫名的鬱悶。但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走了數十步,就要轉過巷道的拐角處時,迎麵遇上了正在溜達的郝治國。
“這不是新銳嗎,你什麽時候迴來的?”驟遇兄弟的發小,郝治國有點驚訝了。
“是我,昨日迴來的。”岑新銳見是他,停住了腳步。
“你這是怎麽啦?”看著臉上分明寫著不快的岑新銳,郝治國有點詫異了,但當他探頭看了看對方來的方向後,立地明白了——
“看見啦?”
“對這茬事,難道這麽大一個衙後街就沒有一個人能說一聲?”岑新銳問道,口氣明顯有點衝。
“誰能說?向誰說?”郝治國看著他,冷冷地反問道。
岑新銳不意他會這樣反問,一時間竟無語了。……看著他那憂慮不已的神情,岑新銳再次震撼了。
“眼下這個情勢,不讓他們幹是不成的。既然如此,那就讓他們幹好了。要曉得,上帝要誰滅亡,會先讓誰瘋狂。”岑新銳的反應,似乎早已被郝治國意料到了,他因此像是對對方又像是對自己說道。他的聲音低沉,但正是因此,更顯得沉重,令岑新銳很是壓抑。
巷道裏很安靜。一番話出口後,看著岑新銳好一會沒有吱聲,郝治國突然意識到,自己剛才的言論隻怕過於激烈,嚇著對方了。但當他注望岑新銳,發現對方眸子中透現出來的分明是不無讚同的目光時,心中不由得一動。他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緒,握住岑新銳結實的胳膊搖了搖,說道:“你等著瞧,總有一天,事情會迴到原點上的。”
“道理是這樣的,可現在——”岑新銳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可心中仍很是不爽。
“走吧,看不慣就不看,更不要枉自生氣,千萬別拿小人、壞人的錯誤和罪責懲罰自己,”看著岑新銳立在那裏,兀自氣惱,郝治國勸說道,“不能改變別人就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眼下能有什麽事情可做?”聽著這話,岑新銳覺得難以理解了。
“沒有嗎?”郝治國反問他,“可以思考,可以學習嘛。你難道沒有聽人說過:思想是奪不走的財富,要擁有這樣的財富就得學習。”
“學習這事倒還是做了的。”岑新銳覺得他說得有道理,也慶幸自己沒有放棄。
“做得怎麽樣?”郝治國追問道。
“高中的數理化學完了,習題也做得出。”提起這個,岑新銳很有點成就感。
“不錯啊,”聽他這樣講,郝治國剛剛眯上的眼睛立地睜開來,“比治家強多了。”
“你不知道,這其實很難的。”見他這樣說,岑新銳搖了搖頭,“白天要出工,隻能晚上看書,集體戶沒有電燈,隻能點煤油燈。這都算了,關鍵是同學中有的人還嘲諷你,說你看不清形勢,還想走過去的老路,好像你不跟他們一起打牌、談女人就是異類。”
“誰才是看不清形勢?”聽著這話,郝治國很不以為然了,“我跟你說,說這話的人太糊塗了。他不明白,這個世界不可能不要知識、無須學習,否則,眼下的一切怎麽來的?今天的人們又怎能使自己生存得更好一些?”
可不?岑新銳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
“接下來打算怎麽辦?”郝治國突然問道。
“我也不知道,”聽著這樣的問話,岑新銳有點茫然了,“招工招生沒份,病退又不心甘。”
聽他這樣說,郝治國一時不知怎樣寬慰了。有頃,方說道:“世道總是會變的,決不會永遠如此。所以吧,自學還得堅持,要為以後做準備。不過,”他停了停,說道:“高中的數理化隻是個基礎,我建議你還看點專業書籍。”
“看什麽呢?”聽他這樣說,岑新銳覺得說到了自己的心坎裏,連忙問道。
“這就要看你的興趣了,當然,也與你能找得到的書籍有關。”
“也是,”岑新銳表示讚同,緊跟著便提出要求:“治國哥,你那裏都有什麽書,能不能借我幾本?”
“我是學文物的,你感興趣?再說,書大多在廣州,沒能帶迴來。”
原來這樣,岑新銳有點失望了。他知道,經過破四舊立四新。衙後街很多人家裏的書籍都差不多被抄光了,就是還有的,亦不敢輕易示人。
“哦,我手頭還有兩本,一本是梁思成先生的《中國建築史》,一本是陳從周先生的《漏窗》,你如果感興趣,可以拿去看看,隻是千萬不能遺失了。”郝治國想了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那太好了。”聽他這樣說,岑新銳非常高興了,於是便跟著郝治國往他家走去。隻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剛一走進郝家的院子,便瞠目結舌了:原先頗為寬敞潔淨的院內,平白生出了兩間紅磚砌就的房子,不僅破壞了整個院落的格局,單是那形製和顏色,便顯得與原有的建築風格極不協調。
“這怎麽迴事?”看著眼前這景象,岑新銳簡直有點傻了。
“怎麽迴事,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唄。”郝治國無可奈何地說道。
“是新搬進來的住戶搭的?”岑新銳小聲問道。
郝治國看著房門緊閉的李金秋家,無言地點了點頭。看著岑新銳臉上露出的不能理解的樣子,便說道:“算了,還是進來拿書吧。”
岑新銳從新搭建的房子上收迴目光,跟在郝治國後麵進了郝家居住的房間。可就在他從對方手中接過書籍的時候,眼光又被另一個物件吸引住了。
順著他的眼光望去,郝治國發現,原來是他前些日放在書桌上的一個磁盤。
岑新銳走了過去,彎腰端詳起來。
“你認得它?”郝治國在他身後問道。
岑新銳搖搖頭,說道:“我隻是覺得它很漂亮,”隨即不太肯定地說道:“是個古董吧?”
“算你眼力好,這是宋代龍泉窯的精品。”郝治國由桌上拿起盤子,眯起眼睛瞧著,“釉層厚潤、釉色青碧,兼有典型的冰裂紋,完全當得起‘千峰翠色''的美譽。”
“哪來的?”岑新銳忍不住問了聲。他知道郝家盡管經濟條件較自家要強一些,但決沒有好到能夠收藏古董的地步。雖然自家從無這類物品,但在隔壁尚家看到過,知道它們價值不菲。記得衙後街不少人說過,尚副主席最看重的,除了兒子尚雄飛,就是家裏的那些盤子瓶子。
“治家從鄉下收來的。”看著他好奇的神情,郝治國解釋道。
“收來的,那得很多錢吧?”
“還好,老鄉沒錢治病,求著治家買下的。”郝治國淡淡地說道,見岑新銳似有不信,便解釋說:“古董這東西的價值與價格不完全是一迴事。它們雖然都會變,但價值基本上是常數,隻有價格才是真正的變數。像現在這樣子,誰會有心思收藏它們,就是有,又哪來的閑錢餘米?故此幾個零碎票子都能買到。真要等到尋常人都知道它的價值的時候,那價格不知翻了多少倍了。”
可不?聽著這話,岑新銳連連點頭。
“我跟你說,這類事在普通人隻能偶爾為之,當不得真的,”看著岑新銳眼睛仍盯住盤子,郝治國對他說道,“而且它們和錢一樣,都是身外之物,真正有價值的是本事,是知識和能力,可惜治家不像你,不愛讀書,倒是對收藏著了迷。聽和他下到同一個生產隊的同學講,最近一段時間他不怎麽在隊上出工,經常走村串戶,去打聽別人有什麽東西賣沒有。”
“我覺得這事還是有意義的,”岑新銳不同意他的看法,“治家不定今後能搗鼓出什麽名堂來。”
“但願如此吧,”郝治國將盤子放迴原處,“隻是希望他不要惹出什麽麻煩來。”
“哦,你這樣說倒使我想起一件事了,那就是我覺得治家這個盤子你要幫他收好。”岑新銳見說,提醒他道。
“說的是,”郝治國點點頭,但又說道:“不過,我這裏平時是沒有什麽人來的,而且今天是手癢,拿出來瞧瞧,等會就會收起來了。”
“我該迴去了,”岑新銳瞧了一眼璧上的老式掛鍾,發現時針已指向了十二,“謝謝你的書,下會迴家時一定完璧歸趙。”
“好的。”郝治國拍了拍他的肩膀,將他送出屋子,又送出了院子。
一家人隻怕等我吃飯等急了吧,拿著書籍走出郝家時,岑新銳突然意識到,自己已出來一整個上午了。一想到妹妹吃過飯後還要上學,他就加快了步子。隻是人雖在路上走著,腦子裏卻沒有停止想問題。他怎麽也沒有想到,在衙後街,單是一個住宅,就有這樣大的變化。……所幸的是搬進馬嬸房子的馮淑華一家還能使人接受,不然,媽媽奶奶亦會像郝治國那樣難受的。隻是,馮淑華他們住的畢竟是馬嬸的房子啊!自然,他們住的確實稱心,可馬嬸呢,這會還不知道處在何種境況之中哩!
“你不是還要去一下林紅英那兒?”鄭文淑提醒他。
“就告訴一下她我們商量的結果,幾分鍾的事情。”岑新銳覺得那不是個事。
“二哥,你們每個工作日多少錢?”正在燈下做著作業的小妹岑麗敏突然抬起頭來問道。岑新銳下放的三年多裏,她也長成了十三歲的大丫頭,明年就要上初中了。
“兩毛錢吧,”說這話的時候,岑新銳覺得很有點不好意思,盡管這種情況不是他造成的。但他很快就有點詫異了,“你怎麽想到要問這個?”
“我的意思是,既然一個工作日隻有兩毛錢,那遲迴去早迴去又有什麽關係呢?”
“也不完全是錢的問題。”岑新銳覺得有些事小妹還不懂。
“你不就是怕在家裏呆久了影響不好嗎?”岑麗敏撇了撇嘴,“可與你一同下去的好多人下去後總往家裏跑,不也招工了嗎?”
岑新銳無言以對了。他不能不承認,小妹說的確乎是那麽迴事:能不能招工與在農村的表現沒有多大的關係。
“新銳,妹妹是想留你在家多住幾天,”鄭文淑知道兒子其實是不拒絕在家裏多呆幾天的,“而且公社和生產隊也不知道你這迴為返城的事究竟要多長時間。”頓了頓,又說道:“再說,奶奶也舍不得你。”
“好吧,那我就再過一晚。”岑新銳迴眸正巴望著自己的奶奶,接受了媽媽的建議。
“好啊好啊。”岑麗敏在邊上叫起來。
岑新銳看著她那樣子,忍俊不禁了。他走過去,輕輕地扯了扯她的小辮子,心裏感到了一陣暖意。
一夜無事。
第二天吃過早飯,岑新銳對鄭文淑說道:“我先去林紅英那裏,再轉轉就迴來。”
“去吧,”看著兒子精神好,鄭文淑很是愉快,“記得迴家吃午飯。”
“好的。”岑新銳答應著,跟在上學去的妹妹後麵出了門。
由於已來過一次,這迴岑新銳不用打聽,徑直去了林紅英的辦公室。可他沒有想到的是,林紅英不在,隻有昨天吃中飯的那位年齡稍長的女性坐在辦公桌後麵。岑新銳記得,那個叫王莉的喊她李玉。
“你是找林紅英的吧?”看著他進得門來,李玉非常客氣地站了起來。
“是,可——”
“你坐吧。”李玉給他衝了杯茶,放在沙發邊的茶幾上,“你昨天走後,林紅英臨時接到上麵的通知,下午就去地區開會了,說是明天才會迴來。”
岑新銳無語了。
“哦,林紅英臨走時和我講了,你的想法可以告訴我,由我轉達。”見岑新銳沒有吭聲,又說道:“你放心,我和她很要好的,信息保證完完全全轉達到。”
“那,就麻煩你跟她說,我很感謝她,但是不想趕這趟車。”
“怎麽,你不想辦病退?”
“是。”
“你再想想,這次機會其實很難得的,”李玉很有點替他惋惜,“好像最近有消息說,由於國家財政困難,接下來幾年都不會招工。”
“是嗎?”聽李玉這樣說,岑新銳不由得一怔,但這也就一瞬間的事。看著李玉不無關切的眼睛,他定了定神,說道:“真是那樣,我也認了。”
“看來,你還真是像林紅英說的那樣,是個有性格的人。”見岑新銳態度堅決,李玉輕輕地感慨了聲。
“謝謝誇獎。”岑新銳笑了笑。既然話已說到這個份上,他覺得自己應該離開了。當然,雖然沒有接受林紅英的好意,但她的這份情誼還是應記在心裏的。有合適的機會再迴報吧,他想著。看看牆上掛鍾所指時間也就九點左右,他決定往衙後街轉轉,走到哪算哪。自從下鄉以後,他就沒有再多看看這地方,就是以往經常去的江媽媽家,亦暌違好久了。
辭別李玉後,岑新銳沿著通向衙後街的馬路慢慢地走著,不知不覺之間,他來到了這個街區的東邊。
咦,這不是江宅嗎?當走到一所大院跟前時,岑新銳發現,自己信馬由韁之間,已走到了辛亥革命元勳江力雄的故居門前。隻是,還沒等他決定是否進去看看時,便被眼前的場景吸引住了:距江宅數十米之遙的巷口,停放著兩輛解放牌大卡車,幾名工人正卸下一些建築材料,將它們往江宅裏搬。
他們要幹嘛,維修故居?目睹建築工人們的行狀,岑新銳很有點好奇了。……
想到這裏,岑新銳怎麽也忍不住了,上前詢問開來:“師傅,你們往這搬運建築材料怎麽迴事,是要修繕嗎?”
聞聽有人問話,工人們扭轉頭來。他們打量了岑新銳一眼,又向著宅院內瞧了瞧,沒有吱聲。這就怪了,莫非有什麽是說不得的?目睹工人們的表現,岑新銳很是納悶了。
……
晦氣!看著周八斤那小人得誌的樣子,岑新銳覺得自己真是倒黴。他想,秀才遇上兵,有理也說不清,與其同這個混混爭辯,不如三十六計走為上的好。想到這裏,他冷冷地掃了對方一眼,掉頭就走。
“你給我站住!”周八斤在縣裏和鎮上那些掌著權力的人麵前雖然諂媚得很,但此刻在岑新銳麵前卻神氣得不得了。看到對方明顯著沒把自己當迴事,而且還當著蔡立民的麵,不由得非常羞惱,吼叫起來。
岑新銳當然聽見了周八斤的咆哮,但他根本不把這混混當迴事,故此繼續大搖大擺地走著自己的方正步子,隻留給對方一個寬闊結實的後背。
看著岑新銳這樣子,周八斤氣急敗壞了。他忒想衝上前去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隻是看了看對方明顯著較自己要力大氣壯的身板,又發現身邊的工人皆冷冷地看著自己,便不由得忐忑起來,不敢貿然行事。
“算了。”蔡立民見狀,上前勸止住了周八斤。他雖然沒有和岑家打過交道,但對於這家人的情況還是有所與聞的。從剛才的眼神碰撞中,他讀出了眼前這個年輕人的疑問和不滿。說實在的,他有點心虛。……
蔡立民想什麽,岑新銳不得而知。他隻是覺得這個世界越來越看不懂,由此感到莫名的鬱悶。但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走了數十步,就要轉過巷道的拐角處時,迎麵遇上了正在溜達的郝治國。
“這不是新銳嗎,你什麽時候迴來的?”驟遇兄弟的發小,郝治國有點驚訝了。
“是我,昨日迴來的。”岑新銳見是他,停住了腳步。
“你這是怎麽啦?”看著臉上分明寫著不快的岑新銳,郝治國有點詫異了,但當他探頭看了看對方來的方向後,立地明白了——
“看見啦?”
“對這茬事,難道這麽大一個衙後街就沒有一個人能說一聲?”岑新銳問道,口氣明顯有點衝。
“誰能說?向誰說?”郝治國看著他,冷冷地反問道。
岑新銳不意他會這樣反問,一時間竟無語了。……看著他那憂慮不已的神情,岑新銳再次震撼了。
“眼下這個情勢,不讓他們幹是不成的。既然如此,那就讓他們幹好了。要曉得,上帝要誰滅亡,會先讓誰瘋狂。”岑新銳的反應,似乎早已被郝治國意料到了,他因此像是對對方又像是對自己說道。他的聲音低沉,但正是因此,更顯得沉重,令岑新銳很是壓抑。
巷道裏很安靜。一番話出口後,看著岑新銳好一會沒有吱聲,郝治國突然意識到,自己剛才的言論隻怕過於激烈,嚇著對方了。但當他注望岑新銳,發現對方眸子中透現出來的分明是不無讚同的目光時,心中不由得一動。他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緒,握住岑新銳結實的胳膊搖了搖,說道:“你等著瞧,總有一天,事情會迴到原點上的。”
“道理是這樣的,可現在——”岑新銳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可心中仍很是不爽。
“走吧,看不慣就不看,更不要枉自生氣,千萬別拿小人、壞人的錯誤和罪責懲罰自己,”看著岑新銳立在那裏,兀自氣惱,郝治國勸說道,“不能改變別人就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眼下能有什麽事情可做?”聽著這話,岑新銳覺得難以理解了。
“沒有嗎?”郝治國反問他,“可以思考,可以學習嘛。你難道沒有聽人說過:思想是奪不走的財富,要擁有這樣的財富就得學習。”
“學習這事倒還是做了的。”岑新銳覺得他說得有道理,也慶幸自己沒有放棄。
“做得怎麽樣?”郝治國追問道。
“高中的數理化學完了,習題也做得出。”提起這個,岑新銳很有點成就感。
“不錯啊,”聽他這樣講,郝治國剛剛眯上的眼睛立地睜開來,“比治家強多了。”
“你不知道,這其實很難的。”見他這樣說,岑新銳搖了搖頭,“白天要出工,隻能晚上看書,集體戶沒有電燈,隻能點煤油燈。這都算了,關鍵是同學中有的人還嘲諷你,說你看不清形勢,還想走過去的老路,好像你不跟他們一起打牌、談女人就是異類。”
“誰才是看不清形勢?”聽著這話,郝治國很不以為然了,“我跟你說,說這話的人太糊塗了。他不明白,這個世界不可能不要知識、無須學習,否則,眼下的一切怎麽來的?今天的人們又怎能使自己生存得更好一些?”
可不?岑新銳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
“接下來打算怎麽辦?”郝治國突然問道。
“我也不知道,”聽著這樣的問話,岑新銳有點茫然了,“招工招生沒份,病退又不心甘。”
聽他這樣說,郝治國一時不知怎樣寬慰了。有頃,方說道:“世道總是會變的,決不會永遠如此。所以吧,自學還得堅持,要為以後做準備。不過,”他停了停,說道:“高中的數理化隻是個基礎,我建議你還看點專業書籍。”
“看什麽呢?”聽他這樣說,岑新銳覺得說到了自己的心坎裏,連忙問道。
“這就要看你的興趣了,當然,也與你能找得到的書籍有關。”
“也是,”岑新銳表示讚同,緊跟著便提出要求:“治國哥,你那裏都有什麽書,能不能借我幾本?”
“我是學文物的,你感興趣?再說,書大多在廣州,沒能帶迴來。”
原來這樣,岑新銳有點失望了。他知道,經過破四舊立四新。衙後街很多人家裏的書籍都差不多被抄光了,就是還有的,亦不敢輕易示人。
“哦,我手頭還有兩本,一本是梁思成先生的《中國建築史》,一本是陳從周先生的《漏窗》,你如果感興趣,可以拿去看看,隻是千萬不能遺失了。”郝治國想了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那太好了。”聽他這樣說,岑新銳非常高興了,於是便跟著郝治國往他家走去。隻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剛一走進郝家的院子,便瞠目結舌了:原先頗為寬敞潔淨的院內,平白生出了兩間紅磚砌就的房子,不僅破壞了整個院落的格局,單是那形製和顏色,便顯得與原有的建築風格極不協調。
“這怎麽迴事?”看著眼前這景象,岑新銳簡直有點傻了。
“怎麽迴事,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唄。”郝治國無可奈何地說道。
“是新搬進來的住戶搭的?”岑新銳小聲問道。
郝治國看著房門緊閉的李金秋家,無言地點了點頭。看著岑新銳臉上露出的不能理解的樣子,便說道:“算了,還是進來拿書吧。”
岑新銳從新搭建的房子上收迴目光,跟在郝治國後麵進了郝家居住的房間。可就在他從對方手中接過書籍的時候,眼光又被另一個物件吸引住了。
順著他的眼光望去,郝治國發現,原來是他前些日放在書桌上的一個磁盤。
岑新銳走了過去,彎腰端詳起來。
“你認得它?”郝治國在他身後問道。
岑新銳搖搖頭,說道:“我隻是覺得它很漂亮,”隨即不太肯定地說道:“是個古董吧?”
“算你眼力好,這是宋代龍泉窯的精品。”郝治國由桌上拿起盤子,眯起眼睛瞧著,“釉層厚潤、釉色青碧,兼有典型的冰裂紋,完全當得起‘千峰翠色''的美譽。”
“哪來的?”岑新銳忍不住問了聲。他知道郝家盡管經濟條件較自家要強一些,但決沒有好到能夠收藏古董的地步。雖然自家從無這類物品,但在隔壁尚家看到過,知道它們價值不菲。記得衙後街不少人說過,尚副主席最看重的,除了兒子尚雄飛,就是家裏的那些盤子瓶子。
“治家從鄉下收來的。”看著他好奇的神情,郝治國解釋道。
“收來的,那得很多錢吧?”
“還好,老鄉沒錢治病,求著治家買下的。”郝治國淡淡地說道,見岑新銳似有不信,便解釋說:“古董這東西的價值與價格不完全是一迴事。它們雖然都會變,但價值基本上是常數,隻有價格才是真正的變數。像現在這樣子,誰會有心思收藏它們,就是有,又哪來的閑錢餘米?故此幾個零碎票子都能買到。真要等到尋常人都知道它的價值的時候,那價格不知翻了多少倍了。”
可不?聽著這話,岑新銳連連點頭。
“我跟你說,這類事在普通人隻能偶爾為之,當不得真的,”看著岑新銳眼睛仍盯住盤子,郝治國對他說道,“而且它們和錢一樣,都是身外之物,真正有價值的是本事,是知識和能力,可惜治家不像你,不愛讀書,倒是對收藏著了迷。聽和他下到同一個生產隊的同學講,最近一段時間他不怎麽在隊上出工,經常走村串戶,去打聽別人有什麽東西賣沒有。”
“我覺得這事還是有意義的,”岑新銳不同意他的看法,“治家不定今後能搗鼓出什麽名堂來。”
“但願如此吧,”郝治國將盤子放迴原處,“隻是希望他不要惹出什麽麻煩來。”
“哦,你這樣說倒使我想起一件事了,那就是我覺得治家這個盤子你要幫他收好。”岑新銳見說,提醒他道。
“說的是,”郝治國點點頭,但又說道:“不過,我這裏平時是沒有什麽人來的,而且今天是手癢,拿出來瞧瞧,等會就會收起來了。”
“我該迴去了,”岑新銳瞧了一眼璧上的老式掛鍾,發現時針已指向了十二,“謝謝你的書,下會迴家時一定完璧歸趙。”
“好的。”郝治國拍了拍他的肩膀,將他送出屋子,又送出了院子。
一家人隻怕等我吃飯等急了吧,拿著書籍走出郝家時,岑新銳突然意識到,自己已出來一整個上午了。一想到妹妹吃過飯後還要上學,他就加快了步子。隻是人雖在路上走著,腦子裏卻沒有停止想問題。他怎麽也沒有想到,在衙後街,單是一個住宅,就有這樣大的變化。……所幸的是搬進馬嬸房子的馮淑華一家還能使人接受,不然,媽媽奶奶亦會像郝治國那樣難受的。隻是,馮淑華他們住的畢竟是馬嬸的房子啊!自然,他們住的確實稱心,可馬嬸呢,這會還不知道處在何種境況之中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