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隨豫扶著千尋坐下,斜眼看了一眼猶在發愣了荀二。荀二瞬間迴了神,隻覺遍體生涼。他嘿嘿一笑,從李隨豫手中拿迴了自己的折扇,說道:“蘇姑娘醒了,也來看熱鬧啊?”
千尋麵上少了些血色,臉頰也顯得消瘦,一看便是該在房中靜養的模樣,獨獨一雙眼睛十分有神,一笑起來讓人覺得溫和愜意,心情也跟著愉悅起來。她擺了擺唯一能動的那隻左手,笑道:“還以為有特等席坐,有天門的美人看,沒想到個個都長得和蕭寧淵一個路數,還不如留在山下看邈邈呢。”
千尋的一番話說得不走心,也沒正經,荀二聽了在腦中繞了兩繞,看了看已經坐下的李隨豫,十分識趣地沒接話。
入座後,李隨豫隻淡淡掃了眼祭台,便隔了竹簾看著各處的涼棚,時不時地用眼角看著千尋,她似是看著祭台上的人,雙目卻有些失焦,全沒了方才同荀二說笑時的神采。
今日一早,千尋是從噩夢中醒來的,那個反反複複在她舊傷複發時出現的夢,漸漸變得清晰起來,模糊的人影和蒼白的鬼臉也仿佛近在眼前。她醒來的時候,出了一身的冷汗,裏衣被濕透了,涼涼地捂在被子裏,她卻全無所覺地呆呆看著床頂的帳子,一動不動地躺了很久。
李隨豫端著藥碗敲門進房時,就見到了離了魂一般的千尋。她雖然睜著眼,但雙眼黑洞洞的全無生氣,就那麽直直地看著床頂,像極了那些死不瞑目的人。李隨豫一驚,立刻走到床前去推她的肩膀,小心翼翼的叫了聲“阿尋”。
千尋的眼立刻就動了起來,看向了床邊的李隨豫,漸漸聚焦後,便浮上了淡淡的笑意。她張了張嘴,似乎是躺得久了喉嚨幹澀發不出聲,李隨豫立刻倒了碗溫水,用勺子喂了她兩口。就那麽一會兒,千尋已經恢複了尋常的神色,靈巧地眨了眨眼,裝出副楚楚可憐的樣子,半真半假地向李隨豫埋怨道:“餓,實在是太餓了。”
李隨豫到門口吩咐周楓去廚房取粥,心中卻仍想著千尋方才失魂落魄的樣子,胸口像是堵著什麽。等喝了粥又喝了藥,千尋隻簡單問了她受傷昏迷後的情形。
李隨豫想了想,說道:“我從你袖袋中找到了一張黑紙箋,拿去給沈莊主看了。你不會怪我擅作主張吧?”
千尋卻渾不在意地說道:“你辦事我放心。倒是沈南風的笨蛋兒子出手太狠,他爹要是等不及讓我治,壞了我師父的招牌,我非得弄死他。”說著,千尋眯了眯眼,渾身上下一點殺氣也沒有。
千尋左臂用紗布綁了夾板固定,吊在脖子上。挨了沈伯朗的排雲掌後,按理說幾天內都會內腑灼燒刺痛,她卻已經樂嗬嗬地說起了玩笑話,攛掇李隨豫給她找些吃的來,結果卻隻能老老實實地喝粥。
也不知道是她身上的沐風心法療傷效果好,還是因為李隨豫給她塞了不少靈丹妙藥,才醒來一個上午,她就能下地走動了。到了午時她磨磨蹭蹭地出了客居的小院,說要去祭劍大會看看。李隨豫追著給她添了件外袍,扶著她到了祭祀的看台,剛巧趕上了請劍靈。
此時,祭台上已經請了方頭銅劍太康和夔龍紋長劍棠溪,最後一把“蛟分承影,雁落忘歸”的承影也出了鞘。五人握劍環立,由劍柄注入內力,一時劍與劍共鳴,生出刺骨的劍氣來。五人同時鬆手,五間懸立半空,劍氣相接,劍鳴相和。
司儀孟庭鶴道:“拜劍靈——”
在場的所有天門派弟子立刻單膝下跪,向劍靈拱手成禮。四大門八大派的掌門及弟子也紛紛走出涼棚,拱手行禮。後方的一眾散客更為熱鬧,既有單膝跪地的,也有五體投地的,也有少數無動於衷的。
劍靈拜完後,孟庭鶴從弟子手中接過一塊錦布,誦讀祭文。他嗓音清潤,抑揚頓挫,咬詞清晰,即使大多數武夫聽不懂祭文的內容,多少也能從他和緩的節奏中體會到些莊嚴感。好在祭文也不常,最後念到“願武運昌隆”,他便走到鼎爐前將錦布點燃,漸漸燒為灰燼。
五年前觀摩過祭劍大典之人必然知道,祭文讀完後,祭劍儀式便也接近了尾聲,餘下的時間便是由各門各派自行前往祭台進香。有不少人站起身來,準備離席。卻見孟庭鶴又迴到了方才的位置,朗聲說道:“請各位英雄稍安勿躁。尚有一把劍靈未曾出鞘,還請諸位歸席靜候。”
人群中騷動不減反增,眾人果然坐了迴去,卻止不住好奇這第六把劍又是個什麽說法?有人猜測是天門派尋迴了失落在外的流星,有人猜測是輾轉於京中貴族之手的玉柄,也有喜歡混跡酒館茶樓的,聽聞了韓雲起隕落的消息,斷言必然是龍淵劍歸來。
眾人議論紛紛之際,祭台上又有了動作,孟庭鶴一揮雙袖,底下漸漸靜下。等議論之聲完全停下,孟庭鶴這才說道:“請武威將軍韓雲起長子韓洵武持劍——”
一聲鍾鳴響起,悠悠揚揚,於山間迴蕩。祭台下靠前的一座涼棚下,竹簾被人打起,走出一個九尺來高、身披精鋼盔甲之人。那人從祭台正前的石階緩緩登上,手中還抱著一個鬆木長盒,身後還跟著一人,正是蕭寧淵。兩人在祭台上站定後,孟庭鶴又道:“請龍淵劍——”
韓洵武麵朝眾人打開鬆木盒,從中取出一把皮革包裹的劍來。蕭寧淵從他手上接過鬆木盒,仍站在他身後不遠處。韓洵武一手持刀鞘,一手握上劍柄,微微閉目,忽然臂上用力拔劍出鞘。
雖無之前湛盧出鞘時那般光芒萬丈,龍淵劍的劍氣卻更為鋒利,出鞘的瞬間在山壁上劃出了一道凹痕來,頃刻間石屑崩濺,劍鳴久久不止。
後方的一些客人立時叫好,大讚龍淵劍氣勢恢宏、威武霸氣。也有不少失望的,見龍淵劍其貌不揚,同湛盧、燕支等劍的風華相去甚遠。但畢竟韓雲起聲名在外,眾人不敢不敬,隻在心中歎息,去過沙場的劍血腥沾染過多,殺孽太重,消磨了靈氣。
涼棚中,李隨豫眯了眯眼,盯著龍淵劍看了許久,嘴角微微有了笑意。台上的蕭寧淵則掃視著看台上的眾人。
等劍鳴完全停下,孟庭鶴道:“龍淵劍自三十八年前由祖師天門道人贈與武威將軍,一直隨軍征戰沙場,奪迴故土,保我□□三代平安。月前,武威將軍戰死逐狼峽,為國捐軀,實乃我朝之痛。武威將軍雖非我武林中人,其身先士卒,忠肝義膽,保家衛國的一片赤誠,卻正是吾輩劍客畢生所求之俠義精神。其子韓洵武少將軍現將劍歸還我天門劍祠,以告慰祖師天門道人,以全武威將軍之遺願。”
孟庭鶴話音朗朗,台下一片靜寂肅穆。不知何人忽高聲喊道:“武威將軍韓雲起!劍客大俠韓雲起!武威將軍韓雲起!劍客大俠韓雲起!”眾人紛紛迎合起來,呐喊之聲此起彼伏。初初還有些錯亂交雜,片刻之後就便得齊整起來,如驚濤一般拍上天門山的山巔,於山穀中久久迴蕩。四大門八大派中,不少掌門離席走到了涼棚外,抬眼看著韓洵武同他手中的龍淵劍,齊齊拱手行了一個大禮。連四象門涼棚裏的三人也走了出來,混在人群中。
片刻後,孟庭鶴再次抬袖,呐喊之聲漸漸弱下。
“歸劍祠——”
一聲令下,之前的五名持劍弟子上前取劍,韓洵武亦將龍淵劍歸鞘後遞給蕭寧淵,兩人瞬間交換了眼神。
忽身後一名弟子驚唿一聲,白影衣衫墜下祭台,重重摔在地上,口吐鮮血,立刻就不動了。
蕭寧淵聞聲迴頭,孟庭鶴也立刻走了過來,揮手讓台下弟子前去查看。
眾目睽睽之下,祭台上的第五把名劍承影脫開了其餘四劍的劍氣共鳴,劍氣中紅光大作,發出刺耳的劍鳴,一股鮮紅的血自劍柄流上劍刃,分作兩股,纏纏繞繞,匯聚於劍尖,緩緩低落在祭台上。
台下風自在同俞秋山、戚鬆白等人麵色大變,踏著輕功掠上高台。風自在飛身而起,一把握住仍在劍鳴不止的承影,卻發現承影的劍靈失控起來,劍氣大漲,飛速震動。風自在虎口一痛,揮劍朝山壁劈下,劍氣傾吐,撞上山壁,一時隆隆之聲不絕於耳,竟有地動山搖之勢。承影還待發作,風自在卻已從劍柄注入渾厚內力,飛身上了山巔,忽下身一沉,於山石間站定,舉起承影向山石猛然紮下。劍芒四射,刺得眾人眼睛生疼,卻無人願在此時閉眼。
短短片刻間,風自在的內力似壓製住了暴走的劍氣,承影漸漸安靜下來,沒了動靜。風自在從山石間拔出承影,掠下山壁,飄至祭台上,將劍交給了蕭寧淵。天光下亮如明鏡又似隱於無形的承影,肉眼難辨的劍刃上,連血水流過的紅痕都未留下。一派寂寂中,有人當先唿道:“承影泣血!是承影泣血!風滿樓迴來索命了,二十年前的風滿樓迴來索命了!”
風自在一揮手,台上持劍的五人一字排開,飛身而起,踏著白綢一路上到峭壁的山洞中。
孟庭鶴得了風自在的指示,運起內力,朗聲說道:“天門祭劍大典禮畢,今日不再進香。明日鬥劍會仍於此處進行,請諸位辰時前入席。”
千尋麵上少了些血色,臉頰也顯得消瘦,一看便是該在房中靜養的模樣,獨獨一雙眼睛十分有神,一笑起來讓人覺得溫和愜意,心情也跟著愉悅起來。她擺了擺唯一能動的那隻左手,笑道:“還以為有特等席坐,有天門的美人看,沒想到個個都長得和蕭寧淵一個路數,還不如留在山下看邈邈呢。”
千尋的一番話說得不走心,也沒正經,荀二聽了在腦中繞了兩繞,看了看已經坐下的李隨豫,十分識趣地沒接話。
入座後,李隨豫隻淡淡掃了眼祭台,便隔了竹簾看著各處的涼棚,時不時地用眼角看著千尋,她似是看著祭台上的人,雙目卻有些失焦,全沒了方才同荀二說笑時的神采。
今日一早,千尋是從噩夢中醒來的,那個反反複複在她舊傷複發時出現的夢,漸漸變得清晰起來,模糊的人影和蒼白的鬼臉也仿佛近在眼前。她醒來的時候,出了一身的冷汗,裏衣被濕透了,涼涼地捂在被子裏,她卻全無所覺地呆呆看著床頂的帳子,一動不動地躺了很久。
李隨豫端著藥碗敲門進房時,就見到了離了魂一般的千尋。她雖然睜著眼,但雙眼黑洞洞的全無生氣,就那麽直直地看著床頂,像極了那些死不瞑目的人。李隨豫一驚,立刻走到床前去推她的肩膀,小心翼翼的叫了聲“阿尋”。
千尋的眼立刻就動了起來,看向了床邊的李隨豫,漸漸聚焦後,便浮上了淡淡的笑意。她張了張嘴,似乎是躺得久了喉嚨幹澀發不出聲,李隨豫立刻倒了碗溫水,用勺子喂了她兩口。就那麽一會兒,千尋已經恢複了尋常的神色,靈巧地眨了眨眼,裝出副楚楚可憐的樣子,半真半假地向李隨豫埋怨道:“餓,實在是太餓了。”
李隨豫到門口吩咐周楓去廚房取粥,心中卻仍想著千尋方才失魂落魄的樣子,胸口像是堵著什麽。等喝了粥又喝了藥,千尋隻簡單問了她受傷昏迷後的情形。
李隨豫想了想,說道:“我從你袖袋中找到了一張黑紙箋,拿去給沈莊主看了。你不會怪我擅作主張吧?”
千尋卻渾不在意地說道:“你辦事我放心。倒是沈南風的笨蛋兒子出手太狠,他爹要是等不及讓我治,壞了我師父的招牌,我非得弄死他。”說著,千尋眯了眯眼,渾身上下一點殺氣也沒有。
千尋左臂用紗布綁了夾板固定,吊在脖子上。挨了沈伯朗的排雲掌後,按理說幾天內都會內腑灼燒刺痛,她卻已經樂嗬嗬地說起了玩笑話,攛掇李隨豫給她找些吃的來,結果卻隻能老老實實地喝粥。
也不知道是她身上的沐風心法療傷效果好,還是因為李隨豫給她塞了不少靈丹妙藥,才醒來一個上午,她就能下地走動了。到了午時她磨磨蹭蹭地出了客居的小院,說要去祭劍大會看看。李隨豫追著給她添了件外袍,扶著她到了祭祀的看台,剛巧趕上了請劍靈。
此時,祭台上已經請了方頭銅劍太康和夔龍紋長劍棠溪,最後一把“蛟分承影,雁落忘歸”的承影也出了鞘。五人握劍環立,由劍柄注入內力,一時劍與劍共鳴,生出刺骨的劍氣來。五人同時鬆手,五間懸立半空,劍氣相接,劍鳴相和。
司儀孟庭鶴道:“拜劍靈——”
在場的所有天門派弟子立刻單膝下跪,向劍靈拱手成禮。四大門八大派的掌門及弟子也紛紛走出涼棚,拱手行禮。後方的一眾散客更為熱鬧,既有單膝跪地的,也有五體投地的,也有少數無動於衷的。
劍靈拜完後,孟庭鶴從弟子手中接過一塊錦布,誦讀祭文。他嗓音清潤,抑揚頓挫,咬詞清晰,即使大多數武夫聽不懂祭文的內容,多少也能從他和緩的節奏中體會到些莊嚴感。好在祭文也不常,最後念到“願武運昌隆”,他便走到鼎爐前將錦布點燃,漸漸燒為灰燼。
五年前觀摩過祭劍大典之人必然知道,祭文讀完後,祭劍儀式便也接近了尾聲,餘下的時間便是由各門各派自行前往祭台進香。有不少人站起身來,準備離席。卻見孟庭鶴又迴到了方才的位置,朗聲說道:“請各位英雄稍安勿躁。尚有一把劍靈未曾出鞘,還請諸位歸席靜候。”
人群中騷動不減反增,眾人果然坐了迴去,卻止不住好奇這第六把劍又是個什麽說法?有人猜測是天門派尋迴了失落在外的流星,有人猜測是輾轉於京中貴族之手的玉柄,也有喜歡混跡酒館茶樓的,聽聞了韓雲起隕落的消息,斷言必然是龍淵劍歸來。
眾人議論紛紛之際,祭台上又有了動作,孟庭鶴一揮雙袖,底下漸漸靜下。等議論之聲完全停下,孟庭鶴這才說道:“請武威將軍韓雲起長子韓洵武持劍——”
一聲鍾鳴響起,悠悠揚揚,於山間迴蕩。祭台下靠前的一座涼棚下,竹簾被人打起,走出一個九尺來高、身披精鋼盔甲之人。那人從祭台正前的石階緩緩登上,手中還抱著一個鬆木長盒,身後還跟著一人,正是蕭寧淵。兩人在祭台上站定後,孟庭鶴又道:“請龍淵劍——”
韓洵武麵朝眾人打開鬆木盒,從中取出一把皮革包裹的劍來。蕭寧淵從他手上接過鬆木盒,仍站在他身後不遠處。韓洵武一手持刀鞘,一手握上劍柄,微微閉目,忽然臂上用力拔劍出鞘。
雖無之前湛盧出鞘時那般光芒萬丈,龍淵劍的劍氣卻更為鋒利,出鞘的瞬間在山壁上劃出了一道凹痕來,頃刻間石屑崩濺,劍鳴久久不止。
後方的一些客人立時叫好,大讚龍淵劍氣勢恢宏、威武霸氣。也有不少失望的,見龍淵劍其貌不揚,同湛盧、燕支等劍的風華相去甚遠。但畢竟韓雲起聲名在外,眾人不敢不敬,隻在心中歎息,去過沙場的劍血腥沾染過多,殺孽太重,消磨了靈氣。
涼棚中,李隨豫眯了眯眼,盯著龍淵劍看了許久,嘴角微微有了笑意。台上的蕭寧淵則掃視著看台上的眾人。
等劍鳴完全停下,孟庭鶴道:“龍淵劍自三十八年前由祖師天門道人贈與武威將軍,一直隨軍征戰沙場,奪迴故土,保我□□三代平安。月前,武威將軍戰死逐狼峽,為國捐軀,實乃我朝之痛。武威將軍雖非我武林中人,其身先士卒,忠肝義膽,保家衛國的一片赤誠,卻正是吾輩劍客畢生所求之俠義精神。其子韓洵武少將軍現將劍歸還我天門劍祠,以告慰祖師天門道人,以全武威將軍之遺願。”
孟庭鶴話音朗朗,台下一片靜寂肅穆。不知何人忽高聲喊道:“武威將軍韓雲起!劍客大俠韓雲起!武威將軍韓雲起!劍客大俠韓雲起!”眾人紛紛迎合起來,呐喊之聲此起彼伏。初初還有些錯亂交雜,片刻之後就便得齊整起來,如驚濤一般拍上天門山的山巔,於山穀中久久迴蕩。四大門八大派中,不少掌門離席走到了涼棚外,抬眼看著韓洵武同他手中的龍淵劍,齊齊拱手行了一個大禮。連四象門涼棚裏的三人也走了出來,混在人群中。
片刻後,孟庭鶴再次抬袖,呐喊之聲漸漸弱下。
“歸劍祠——”
一聲令下,之前的五名持劍弟子上前取劍,韓洵武亦將龍淵劍歸鞘後遞給蕭寧淵,兩人瞬間交換了眼神。
忽身後一名弟子驚唿一聲,白影衣衫墜下祭台,重重摔在地上,口吐鮮血,立刻就不動了。
蕭寧淵聞聲迴頭,孟庭鶴也立刻走了過來,揮手讓台下弟子前去查看。
眾目睽睽之下,祭台上的第五把名劍承影脫開了其餘四劍的劍氣共鳴,劍氣中紅光大作,發出刺耳的劍鳴,一股鮮紅的血自劍柄流上劍刃,分作兩股,纏纏繞繞,匯聚於劍尖,緩緩低落在祭台上。
台下風自在同俞秋山、戚鬆白等人麵色大變,踏著輕功掠上高台。風自在飛身而起,一把握住仍在劍鳴不止的承影,卻發現承影的劍靈失控起來,劍氣大漲,飛速震動。風自在虎口一痛,揮劍朝山壁劈下,劍氣傾吐,撞上山壁,一時隆隆之聲不絕於耳,竟有地動山搖之勢。承影還待發作,風自在卻已從劍柄注入渾厚內力,飛身上了山巔,忽下身一沉,於山石間站定,舉起承影向山石猛然紮下。劍芒四射,刺得眾人眼睛生疼,卻無人願在此時閉眼。
短短片刻間,風自在的內力似壓製住了暴走的劍氣,承影漸漸安靜下來,沒了動靜。風自在從山石間拔出承影,掠下山壁,飄至祭台上,將劍交給了蕭寧淵。天光下亮如明鏡又似隱於無形的承影,肉眼難辨的劍刃上,連血水流過的紅痕都未留下。一派寂寂中,有人當先唿道:“承影泣血!是承影泣血!風滿樓迴來索命了,二十年前的風滿樓迴來索命了!”
風自在一揮手,台上持劍的五人一字排開,飛身而起,踏著白綢一路上到峭壁的山洞中。
孟庭鶴得了風自在的指示,運起內力,朗聲說道:“天門祭劍大典禮畢,今日不再進香。明日鬥劍會仍於此處進行,請諸位辰時前入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