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能料到莫鈺會在此時開口補了這麽一句話。


    關鍵的, 還是他這句話著實聽著欠打, 好似是在逼著辰哥兒做選擇一般。


    可, 在坐的眾人都明白, 莫鈺會說這話, 並不奇怪。


    辰哥兒說殺盡陸淮小郎, 一是因為秦氏剛才開口所言, 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陸怡寧。


    他認為,隻要殺盡陸淮小郎就可,至於他的幾個小娘, 對大局並沒有影響。


    想到這裏,辰哥兒抬頭望向莫鈺直言道:“阿公是擔心堂姐會再找我報仇?”


    莫鈺剛才初開口時辰哥兒的確有些不知所措, 可他還是很快冷靜下來。


    尤其是仔細思量一番莫鈺的話後, 便明白了他的用意。


    此時開口後, 觀他並未立即言語, 辰哥兒略思索一瞬後又繼續道:“我敢找陸淮報仇, 那是因為有能力。


    至於堂姐以及她的幾個妹妹……”


    說到這裏, 辰哥兒忽然對著莫鈺輕笑出聲道:“阿公覺得,我會給她們這個機會?”


    辰哥兒是說了不殺她們,可是沒說不把她們送走。


    海外之地這麽多, 難不成找不到安置她們的地方?


    辰哥兒的話音剛落, 原本還盯著他的莫鈺立即大笑出聲, 望著辰哥兒連說三聲‘好’後, 這才看向雲兮道:“辰哥兒已經長大, 以後你可以不用操心了。”


    莫鈺自然是讀懂的辰哥兒心中所想才會如此開口,不得不說,這的確是個好辦法。


    是不殺,但她們想要再迴來卻也不可能了。


    而聽到莫鈺這話,雲兮忙對著他搖搖頭,也不避諱,直接開口道:“辰哥兒如今的確已經長大,我能教他的,也越來越少。


    可我既然做了他娘,就總是忍不住為他操心的。


    都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我又如何能不擔心。”


    雲兮說的這話也是真話,她心裏的確就是這麽想的。


    隻不過她沒有言明,以後她再關心辰哥兒也隻是關心他的生活,至於其他,她自然明白要避嫌。


    雲兮雖未說,可明白的人有不少,隻沒人說破而已。


    因著莫鈺突然開口提起這事,先前的計劃就要略改一些。


    辰哥兒不願等陸淮駕崩後,靠著宗室憑自己的血脈純正登基。


    他想直接將陸淮趕下皇位,哪怕他還有兩個多月好活。


    確認了辰哥兒的心思,秦錚和丁衡還有莫鈺等人就開始商量怎麽做到辰哥兒想要的效果。


    因著前些日子京城裏的傳言,百姓們已經重新想起了前幾年的事情。


    幾人商量後,都覺得此時是個好機會,尤其是辰哥兒如今手裏有糧有兵,和動了心思給突厥送糧的陸淮相比,他顯然要更受大部分百姓以及朝臣們歡迎。


    “依我看,我們直接帶兵進宮就是,辰哥兒的身份擺在那裏,再把對突厥的態度擺出來,肯定能獲得不少支持。”


    莫鈺的辦法最直接,他就是提議直接殺進皇宮,用最短的時間將陸淮以及對他忠心耿耿的人收拾了。


    聽著莫鈺的話,眾人一時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不得不說,莫鈺這辦法聽起來雖然簡單直接,可在這會,貌似的確是最好的辦法。


    莫鈺見眾人心動,又立刻繼續道:“對陸淮忠心的將領如今京城隻有一個,隻需拿下他便是。


    至於他的親衛,留在皇宮裏的不過三千人,我們這麽多將士害怕什麽。


    更何況,如今因著陸淮動心思給突厥糧食,他的親衛裏了不是沒有怨言。”


    實在是陸淮登基這麽多年,雖然有給他們賞賜,可這麽多年卻並未重用他們。


    他們本就是武將,武將想要升職大多都是靠戰功。


    此番突厥送來這樣的國書,他們本就摩拳擦掌想要幹一場,卻沒想到,陸淮在皇宮裏待了幾年,早已沒有了當年的雄心壯誌。


    莫鈺分析的不錯,可最後丁衡還是開口提議最好有人出麵,拉攏一批中立派。


    “有了主戰派和中立派的支持,少數主和派自然翻不起什麽浪花來。”


    丁衡看著眾人話音剛落,秦錚就立即點頭接話道:“而且辰哥兒還活著的消息也可以適時透露出去了,與此同時,必須解決陸淮在皇宮裏的親衛。


    當初他神不知鬼不覺帶著親兵在皇宮裏動手,此番我們也要快準狠地解決掉對他忠心耿耿的一些人。


    至於其他大臣,他們才不在乎這皇位上坐著的到底是誰。”


    畢竟,陸淮的皇位來路不正,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


    雲兮就坐在一旁看著他們商量用最直接的辦法奪迴皇位。


    她並未開口,因為她思索一番後發現,此事好像是的確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如果他們有時間,或許還可以慢慢布置,但如今,他們要是再慢一慢,陸淮說不定就真的答應突厥那封用糧食買平安的國書了。


    隻是他們雖然選了一個最直接的辦法,但這過程到底要如何操作卻需要好好商議。


    這會雲兮也未開口,隻安心坐在一旁聽著。


    等到丁衡他們商議完,辰哥兒這才扭頭看向雲兮道:“娘您可有補充的?”


    辰哥兒會詢問雲兮,不僅是因為雲兮一直以來點子多,更是因為辰哥兒一直覺得他娘說的話很有道理。


    被辰哥兒一看,雲兮起初還有些猶豫,畢竟她之前就下定決定不開口。


    可也不知是不是辰哥兒能猜到雲兮在想什麽,見雲兮不開口,他竟然當著眾人的麵撒嬌道:“娘您這是不願意管我了?


    如今沒有您開口總結,我這心裏可是不踏實的。”


    雲兮也沒有想到辰哥兒會這樣,略一猶豫,最後還是直接開口道:“我覺得你應當堅持告訴別人我們大越不怕戰。


    如今突厥要糧食來買平安,我們一旦鬆口答應,那以後這些事情就不會少。


    那些文臣不是一直自詡傲骨錚錚嗎?


    那你就問問他們,如果答應突厥,他們的傲骨是否還在?


    大越的脊椎不能斷,傲骨不能丟!


    隻要我大越還有一個人,就永遠不會靠用糧食、人口等物買平安。


    突厥要戰便戰,哪怕我大越的郎君們都死光了,還有我等娘子在!


    我們大越,不怕他!”


    沒人想到雲兮會開口說出這麽一番話來,不過不得不承認,聽完雲兮的話後,辰哥兒等人的確是心頭火熱。


    就連一直坐在一旁沒有說話的阮昕等娘子,也開口附和雲兮。


    有了雲兮的提點,辰哥兒等人也知道該如何開口說出自己的心思。


    秦氏一直坐在一旁看著,到了此時,她也不再提迴宮的事情。


    如果真的像莫鈺他們商量的那樣直接發兵,她留在宮裏反而容易成為陸淮要挾他們的把柄。


    秦氏不提,這事也沒有其他人提。


    雖此時天色已經快要暗下去,但對於莫鈺和丁衡來說卻如同白日沒有區別。


    莫鈺再一次去找了順王,秦錚也拿著銀票出門去找之前聯絡上的文臣。


    不提順王在看到莫鈺又來是怎樣的心情,也不提那聞風而參的言官在看到秦錚送上來的銀票是什麽感覺。


    跟著丁衡他們一路進京,化整為零藏在京城內外兩處的將士們在聽到丁衡要選人殺進皇宮的時候,每個人都無比地興奮。


    隻丁衡說的很清楚,為防引起注意,所以這次他們隻需五千人,其他人還是留在京城內外以防萬一。


    一共隻有五千人的名額,可跟著丁衡他們進京的將士有幾萬,就是挑選精兵強將,也能挑出不下一萬人來。


    這人怎麽選,可是要好好商量一番。


    丁衡看著眾人還未開口,這些年一直低調行事的花甜就主動開口請戰道:“將軍,屬下請求進京!”


    花甜如今也二十有幾,周圍無論郎君還是小娘,像她這麽大的都已經成親生子。


    可她無論別人怎麽勸,都不願意成親。


    丁衡知道她的心思,如今聽到她的請戰後,略一思索就答應了她。


    丁衡不僅答應了花甜,更是私底下找到花甜,將辰哥兒之前的為難隱約透露點給她知曉。


    “少主雖未答應他堂姐,可畢竟我們得知的有些消息都是她告訴我們的。


    此番進宮,我還真有些擔心少主會因為他堂姐磨不開麵子,要是真的放過陸淮可怎麽辦?”


    丁衡可沒有告訴花甜陸淮活不久的事情,所以在聽到丁衡的話後,花甜瞬間明白了他的意思。


    少主想要陸淮死,可不願背負罵名,那麽就必須有人來做這個惡人。


    之前與少主一起見過他堂姐的丁衡等人不適合出手,那麽她這個從未見過她的人就可以不用顧忌。


    真要說破,她隻需說並不知道此事,一力抗下所有罵名就好。


    更何況……


    花甜早就想好,等給太子報仇她就是立即死去也甘願。


    如今少主手底下不缺武將,現在支撐她活下去的唯一信念,就是給太子報仇。


    花甜心裏在想什麽沒人知道,可丁衡能找到她,會把這些事情告訴她,也就是相信花甜不會讓自己失望。


    因花甜還擔負‘重任’,所以這次進京的人肯定有她。


    這次的事情不容有失,丁衡和萬裏花了好久的功夫,才安排這些人在第二天陸續進京。


    與此同時,朝堂之上關於是否要給突厥糧食買平安一事的討論也即將接近尾聲。


    主和派都覺得不過是些糧食和鹽,這比大軍出征要省卻很多。


    可主戰派卻覺得此等大事,根本就不能退步,這根本就不是糧食和鹽的事情。


    倒是中立派,這一次以宗室順王為首,以及一些保皇黨都沒有吭聲。


    因為他們心裏都已經清楚地知道了陸淮在皇位上做不久的事情。


    都說流水的皇帝,鐵打的世家,這一次也不過是換個人做皇帝罷了,他們世家根本不受影響。


    而就在此事,昨晚接了秦錚很大一筆銀票,連夜將家中兩個小郎以遊學借口送走的言官走了出來。


    他這一次要參的不是別人,正是當今聖上——陸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養母難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葵並收藏養母難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