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到了房裏,讓兩人落座,吩咐上了茶。徐平道:“詔命已下,都護府即將裁撤,年底前我就要迴京城了。兩位大王,附近的黨項大軍,他們何去何從,可有定論?”
成克賞道:“都護要迴京,我也要在年前到靈州,安心做個富家翁了。手下的兒郎們雖有幾個不願意的,勸過幾次,都想通了。大部都願迴家鄉,還有一些願攜族遷到其他要營田的州軍。沒有辦法,橫山那裏日子過得太苦,願意搬出來也好。”
徐平點頭,橫山一帶的蕃落比較好說話。那裏的自然條件比較惡劣,本地蕃部本來過得就苦,有元昊的時候壓迫最重。今年橫山大旱,範仲淹先前組織的救災比較得力,爭取到了人心。從橫山出來的軍隊,對重歸大宋治下比較滿意,讓他們解散相對順利。
見徐平轉頭看著自己,野利旺榮猶豫了一下,才道:“這些日子我再三勸說,還是有近兩萬人要一次領到全部的賞錢,其中又有近萬人不願受朝廷約事。其餘的數萬人,願依朝廷的安排行事。有願意迴鄉的,有願入攜家眷入營田務的,也有不少願補入巡檢司廂軍。”
“不願受朝廷約束的那近萬人,他們要到哪裏去?我話說在先,甘肅路已設,河西是去不得的。不願受朝廷管,到了甘肅路也是反賊,反賊是要砍頭的!”
野利旺榮道:“不願受朝廷約事的人,並不是反對朝廷,其實他們也心向朝廷。他們隻是覺得自己就應該遊牧為生,而朝廷治下隻許駐牧,不許遊牧,才隻好離去。我問過這些人了,多是要攜家到草原去,黑水河一帶居住。”
聽了這話,徐平點了點頭:“原來如此,既然一定要遊牧,那就隻好離去了。近萬帳要過陰山,想在那裏安下家來,隻怕周邊部落不會客客氣氣地歡迎他們。陰山北邊是達旦人部落,雖然名在契丹倒塌嶺節度轄下,其實都是各部自理。”
野利旺榮有些為難:“正是如此。他們所擔心的,自己本是黨項人,現已歸宋,前些日子又劫掠契丹州縣,到了那裏隻怕會被契丹人驅趕。”
徐平笑道:“隻聽說契丹到處索人戶,還沒聽說他們驅趕人,草原上哪裏有這種事。隻要他們能立下腳來,萬帳的大部落,向兩國稱臣,誰能奈何他們。要討伐萬帳部落,非出動大軍不可。等到誓約一定,邊境地區輕易不會出動大軍了。”
“但願如此吧。都護如此說,我就放下心來了。”野利旺榮歎口氣,明顯還是不放心。
徐平微笑,沒有再說其他的話,有的事情沒必要說破。
野利旺榮一直貪戀權勢,越是戀權,就對有自己的班底異常熱心。說是萬帳部落不願歸化,非要遊牧,這話徐平相信。但到陰山北去這近萬帳,全是這個原因,徐平就不怎麽相信了,多半是有野利旺榮的小心思在裏麵。徐平跟野利旺榮說得非常清楚,想在宋朝當官,就不能有自己的私屬勢力,所有的部落都要打散。可能是先有人提出來,不願意在宋朝治下過定居的日子,野利旺榮加了一點小心思,便弄出了這麽一個萬帳部落。
人戶上萬,在宋朝也是一州的規模,到了草原上,團結起來立即就是一個大部落。遊牧跟農耕不同,人口密度很低,萬帳就要占據非常廣闊的地域,是一個龐大的勢力。按照草原上的生存法則,緊密團結起來的部落到了這個規模,是必然會向四方擴張兼並的。
這近萬人是真正當兵打過仗的,攜家帶口跑到大草原上,隻要不很快分崩離析,站住腳後必定會把陰山以北攪得風雲激蕩。他們最大的敵人,是在草原上立足生存。在掙求生的過程中不分裂,一直以一個部落的形式存在,他們就能成為草原上的大勢力之一。
憑什麽在草原上立足?其實就是要靠後麵大宋的支持。沒有宋朝支持,這些人會不停地受到周圍部落的攻擊,生存沒有那麽容易。大草原上是沒有補給的,空有萬人大軍,他們也打不了。要生存就不能聚在一起,不然吃不飽肚子,而一旦分散,力量也就沒了。
徐平不介意支持他們,實際上宋朝也有這個需求。曆史上漢把降附的匈奴內遷,是出於同樣的目的,就是自己和敵人之間建一道防火牆。這道牆建到草原上去,不算壞事。
至於要怎麽支持,使用什麽手段,遵循什麽樣的原則,采取什麽樣的政策,要等到徐平迴朝之後才定。現在隻是定下一個大方向,讓這些人安下心來就夠了。
說了幾句閑話,徐平問二人:“將士的去向已定,放下刀槍,解甲歸田,則他們的軍械馬匹以及馱畜,就不必再要了。這些日子,都護府會安排全部收買,讓他們帶錢迴去。”
野利旺榮忙道:“都護,那些到草原上的人戶,軍械馬匹隻怕不能賣!”
“要到草原上去,馬匹自然不能沒有,刀槍弓矢也必不可少。但是,弩、鐵甲、旗幟等朝廷所禁之物,還是要交出來的。民就是民,刀槍可以有,軍器不能有!”
野利旺榮麵上有些失望,不過還是點頭答應。
黨項軍中本來就沒有幾具鐵甲,就連統兵官也不是全部都有,禁了也就禁了。勁弩有一部分,這是利器,野利旺榮最覺得可惜。帶了軍中勁弩,到了草原上,周圍的部落大多都不是他們的對手。旗幟是這個年代的軍事指揮係統,拿掉就成了散兵,戰鬥力立即跌落一個檔次。這套東西看著簡單,但要完全重建,非有像樣人才不可,哪怕是軍隊。
軍器不是兵器,兵器民間是可以持有的,軍器不行。對於軍隊來說,最重要的恰恰不是刀槍之類,而是弩、鐵甲這類重兵器,還有那一套組織、指揮係統。徐平不想這些人到了草原,借著大宋的支持迅速強大起來,最後對邊境造成威脅。還是那句話,選擇了走就隻能做朋友,不是自己人。
讓這些人名義上隸宋朝之下沒有意義,反而是給了他們一個向朝廷要好處的理由。不是自己人就是外人,外人沒那麽好用。如果名義上這是宋朝的部落,就會給朝中一些人減少邊境軍事力量的借口,最終造成邊境空虛。等到一有動亂,名義根本沒有用,說不定就會轉身反咬一口。大家不如做朋友,平等貿易,
記住手機版網址:m.
到了房裏,讓兩人落座,吩咐上了茶。徐平道:“詔命已下,都護府即將裁撤,年底前我就要迴京城了。兩位大王,附近的黨項大軍,他們何去何從,可有定論?”
成克賞道:“都護要迴京,我也要在年前到靈州,安心做個富家翁了。手下的兒郎們雖有幾個不願意的,勸過幾次,都想通了。大部都願迴家鄉,還有一些願攜族遷到其他要營田的州軍。沒有辦法,橫山那裏日子過得太苦,願意搬出來也好。”
徐平點頭,橫山一帶的蕃落比較好說話。那裏的自然條件比較惡劣,本地蕃部本來過得就苦,有元昊的時候壓迫最重。今年橫山大旱,範仲淹先前組織的救災比較得力,爭取到了人心。從橫山出來的軍隊,對重歸大宋治下比較滿意,讓他們解散相對順利。
見徐平轉頭看著自己,野利旺榮猶豫了一下,才道:“這些日子我再三勸說,還是有近兩萬人要一次領到全部的賞錢,其中又有近萬人不願受朝廷約事。其餘的數萬人,願依朝廷的安排行事。有願意迴鄉的,有願入攜家眷入營田務的,也有不少願補入巡檢司廂軍。”
“不願受朝廷約束的那近萬人,他們要到哪裏去?我話說在先,甘肅路已設,河西是去不得的。不願受朝廷管,到了甘肅路也是反賊,反賊是要砍頭的!”
野利旺榮道:“不願受朝廷約事的人,並不是反對朝廷,其實他們也心向朝廷。他們隻是覺得自己就應該遊牧為生,而朝廷治下隻許駐牧,不許遊牧,才隻好離去。我問過這些人了,多是要攜家到草原去,黑水河一帶居住。”
聽了這話,徐平點了點頭:“原來如此,既然一定要遊牧,那就隻好離去了。近萬帳要過陰山,想在那裏安下家來,隻怕周邊部落不會客客氣氣地歡迎他們。陰山北邊是達旦人部落,雖然名在契丹倒塌嶺節度轄下,其實都是各部自理。”
野利旺榮有些為難:“正是如此。他們所擔心的,自己本是黨項人,現已歸宋,前些日子又劫掠契丹州縣,到了那裏隻怕會被契丹人驅趕。”
徐平笑道:“隻聽說契丹到處索人戶,還沒聽說他們驅趕人,草原上哪裏有這種事。隻要他們能立下腳來,萬帳的大部落,向兩國稱臣,誰能奈何他們。要討伐萬帳部落,非出動大軍不可。等到誓約一定,邊境地區輕易不會出動大軍了。”
“但願如此吧。都護如此說,我就放下心來了。”野利旺榮歎口氣,明顯還是不放心。
徐平微笑,沒有再說其他的話,有的事情沒必要說破。
野利旺榮一直貪戀權勢,越是戀權,就對有自己的班底異常熱心。說是萬帳部落不願歸化,非要遊牧,這話徐平相信。但到陰山北去這近萬帳,全是這個原因,徐平就不怎麽相信了,多半是有野利旺榮的小心思在裏麵。徐平跟野利旺榮說得非常清楚,想在宋朝當官,就不能有自己的私屬勢力,所有的部落都要打散。可能是先有人提出來,不願意在宋朝治下過定居的日子,野利旺榮加了一點小心思,便弄出了這麽一個萬帳部落。
人戶上萬,在宋朝也是一州的規模,到了草原上,團結起來立即就是一個大部落。遊牧跟農耕不同,人口密度很低,萬帳就要占據非常廣闊的地域,是一個龐大的勢力。按照草原上的生存法則,緊密團結起來的部落到了這個規模,是必然會向四方擴張兼並的。
這近萬人是真正當兵打過仗的,攜家帶口跑到大草原上,隻要不很快分崩離析,站住腳後必定會把陰山以北攪得風雲激蕩。他們最大的敵人,是在草原上立足生存。在掙求生的過程中不分裂,一直以一個部落的形式存在,他們就能成為草原上的大勢力之一。
憑什麽在草原上立足?其實就是要靠後麵大宋的支持。沒有宋朝支持,這些人會不停地受到周圍部落的攻擊,生存沒有那麽容易。大草原上是沒有補給的,空有萬人大軍,他們也打不了。要生存就不能聚在一起,不然吃不飽肚子,而一旦分散,力量也就沒了。
徐平不介意支持他們,實際上宋朝也有這個需求。曆史上漢把降附的匈奴內遷,是出於同樣的目的,就是自己和敵人之間建一道防火牆。這道牆建到草原上去,不算壞事。
至於要怎麽支持,使用什麽手段,遵循什麽樣的原則,采取什麽樣的政策,要等到徐平迴朝之後才定。現在隻是定下一個大方向,讓這些人安下心來就夠了。
說了幾句閑話,徐平問二人:“將士的去向已定,放下刀槍,解甲歸田,則他們的軍械馬匹以及馱畜,就不必再要了。這些日子,都護府會安排全部收買,讓他們帶錢迴去。”
野利旺榮忙道:“都護,那些到草原上的人戶,軍械馬匹隻怕不能賣!”
“要到草原上去,馬匹自然不能沒有,刀槍弓矢也必不可少。但是,弩、鐵甲、旗幟等朝廷所禁之物,還是要交出來的。民就是民,刀槍可以有,軍器不能有!”
野利旺榮麵上有些失望,不過還是點頭答應。
黨項軍中本來就沒有幾具鐵甲,就連統兵官也不是全部都有,禁了也就禁了。勁弩有一部分,這是利器,野利旺榮最覺得可惜。帶了軍中勁弩,到了草原上,周圍的部落大多都不是他們的對手。旗幟是這個年代的軍事指揮係統,拿掉就成了散兵,戰鬥力立即跌落一個檔次。這套東西看著簡單,但要完全重建,非有像樣人才不可,哪怕是軍隊。
軍器不是兵器,兵器民間是可以持有的,軍器不行。對於軍隊來說,最重要的恰恰不是刀槍之類,而是弩、鐵甲這類重兵器,還有那一套組織、指揮係統。徐平不想這些人到了草原,借著大宋的支持迅速強大起來,最後對邊境造成威脅。還是那句話,選擇了走就隻能做朋友,不是自己人。
讓這些人名義上隸宋朝之下沒有意義,反而是給了他們一個向朝廷要好處的理由。不是自己人就是外人,外人沒那麽好用。如果名義上這是宋朝的部落,就會給朝中一些人減少邊境軍事力量的借口,最終造成邊境空虛。等到一有動亂,名義根本沒有用,說不定就會轉身反咬一口。大家不如做朋友,平等貿易,
記住手機版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