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右鎮戎軍徐平大帳,眾將行禮如儀,左右分立。
自為帥臣統兵以來,徐平極少舉行隆重的儀式,眾將都有些好奇。
在帥位端坐,徐平看著眾將朗聲道:“自秦鳳路學京帥體例,商賈漸多,有許多人從中賺取無數錢財。前幾日有販毛皮客人從秦州來,與我相見。其間閑談,說起最近因與黨項戰事,所費靡多,州縣停了先前稅額減免,頗有怨言。又言,朝廷征稅,種田牧羊的人收的就少,惟有對他們這些商戶稅重。都是一般朝廷子民,為何各不相同?既是他們交予朝廷的錢糧多,又不見對他們有何尊重,連一官身也不易得。你們覺得如何?”
劉滬立即出列叉手,高聲道:“都護隻要告知此人,若無朝廷,又何必征稅!我等挎刀持槍之人,把刀架於他脖子上,這廝自會心甘情願把全部身家獻上,還要對我們千恩萬謝!”
徐平看著劉滬,淡淡地道:“與尋常民戶比較,他交予朝廷的錢糧委實是多。他這一家所交錢糧,抵得上數百種地民戶。那麽,朝廷是不是要謝過他?若是他來,我與他禮讓拜座,尋常民戶來,我隻讓門口兵丁亂杖打出去就是?”
劉滬提高聲音道:“何必謝他!他交予朝廷的多,從朝廷得的也多,他該謝朝廷!凡征稅額,都是按比例收取,收他的多,自然也是他賺的多。能賺到的多,自然是朝廷上下為他比其餘民戶出了更多的力!天下無朝廷謝民事,隻有民謝朝廷!”
徐平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看著前麵眾將,提高聲音:“劉滬所言商戶多繳稅額,是因為他賺得多,賺得多說明朝廷助他多。那麽,我問你們,與百姓比較,你們出征在外,路上勞苦,陣前流血,朝廷要不要謝謝你們?天下要不要謝謝你們?”
徐平的聲音已經非常嚴厲,是這些將領從來沒有見過的,一起出列,叉手朗聲道:“天下無朝廷謝民事,無百姓謝兵事!吾執刀槍,雖為兵,先為民,豈有民謝民之理!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朝廷是百姓之朝廷,陣前流血,盡責而已!”
看著麵前眾將,徐平的麵色漸漸緩和下來,沉聲道:“兵本是民,兵民一體,所以無百姓謝兵之理。凡諸大軍,吃朝廷的飯,拿朝廷的錢,你們本就是朝廷之一部,自然也就無朝廷謝軍之理。但是,兵出於民,是民該盡保國之責,人人有責!你們上陣流血,其他人安坐家鄉,於軍中每個人來說,你們不但是流著自己的血,還在幫著別人流血。是以雖無民謝軍之理,但卻有未參軍之人謝參軍之人的道理!自今日起,在隴右都護府幾路,凡你們著戎裝,見官不拜,隻是唱諾。上至經略,下至小吏,一律如此!行於路上,凡與民相遇,皆須民讓軍。凡至官府辦事,著朝廷所發戎裝,不管何地,辦事優先!”
眾將一起唱諾。
徐平又道:“既如此,以後你們牢記,自己本就是民,不可依強搶奪百姓。軍中置盜賊重法,凡有此事,依盜賊論,再加一等!凡著戎裝,與百姓爭執,錯果在你,依律處置之外軍中再行處罰,以謝百姓。以後軍中依製而行,自我至軍中每一兵卒,凡有事不平,皆可至軍法司首告。凡查實,一概不究。”
說完,徐平站起身來,走到案前,看了看帳前諸將,又抬頭看著帳外。
此時太陽初升,帶著春天溫暖的氣息,遠方的草地已經微微泛出了淡淡的綠色。西北的春天已經悄悄地來了,原定隴右諸軍休整的計劃卻已經取消,正在大規模集結,準備大軍北上。徐平已經上章,提出隻要沒有與黨項談判成功,則自己這裏的戰事不停。
這些將領當然沒有這麽高的覺悟,是徐平用了不少時間灌輸的結果,就是這樣他們也未必真正理解這個道理。不是因為他們笨,不如徐平聰明,而是時代的隔劾。這個時代不是沒有這樣的思想,但還沒有足夠的磨難逼得人們向那麽深裏去想。
從國家的整體角度來說,本來就是國內民眾的集合體,沒有國家還要謝謝民眾這一迴事。以國家的名義謝謝,就是虛偽。但是,在政府裏的官員,作為一個個體,卻有如果民眾幫著做事,他應該謝謝的道理。做不好,就應該道歉的道理。
整體是由一個一個個體組成的,但看待整體,分析整體的行為,不能夠鑽到去分析個體上去。對個體的認識,有助於加深對整體的理解,但卻不能代替對整體的把握。
徐平對禁軍中的將領士卒並沒有什麽意見,雖然此次出了葛懷敏,但還有任福,還有跟任福一起戰死的大批將領。但上升到禁軍這個整體,就完全不是一迴事了。
大宋立國,跟五代其他朝代一樣,是靠著軍人政變推太祖上台。但宋朝沒有跟五代一樣短命,必然有不一樣的地方。表麵上看來,是文人集團上台,把跋扈的武將集團壓製住了,加上其他一些措施,使擁兵大將沒有了擅自廢立的基礎。但從根本上,是把國家的資源從武將手中剝離了出來,哪怕是窮天下之力養軍,也是國家把這個錢給你,而不是你自己收上來的。從軍事部署上來看是強幹弱枝,從根本上,其實是讓武將失去了獲得國家資源的途徑。哪怕一時反叛,力量再強,也會被動員起來的國家資源擊敗。
這個時代一切的矛盾,終究是要追到以軍立國這個問題上去。太祖用杯酒釋兵權,解了大將的職,這是後世太祖給人仁厚印象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是,用富貴榮華解了大將兵權,那禁軍的普通將校士卒呢?大將是人,這些普通士卒不是人?從陳橋驛事變到現在,六十餘年,禁軍從來沒有大規模地退役複員,一直在增加。而且這種增加還沒有稀釋禁軍的組成,世兵世將,現在的禁軍依然還是那些人,隻是在換代而已。
這是寄生在整個國家上的群體,跟國家的正常軍隊不同。他們不是國家組建起來的軍事力量,去保家衛國的,而是當年擁立太祖之功,要由國家養起來的。宋朝的官員,不管是文臣武將,最不了起的是恩蔭,從無世代相傳的襲封。就連皇族,也是一代比一代的爵位低,幾代之後就泯然眾人。到這個年代,立國不過六十餘年而已,開封城就有經商的大戶人家,連娶數個宗室女。那些皇族貪圖什麽?不過是錢而已。這還是好的,還有宗室女去給人做妾的呢。娶者貪圖皇族的名聲,嫁者貪圖錢財,兩相情悅。
但是,禁軍中的世兵世將現象特別嚴重。越是高級將領,這種現象越是不明顯,越是底層將校士卒,這種現象越嚴重。這些將門,這些曆代從軍的,從晚唐五代起,近二百年間就是吃的這碗飯,也隻會吃這碗飯。大量禁軍駐紮京城,連家屬加起來,占了京城人口的一半,更加劇了這種局麵。這個時代的城市有那麽多工作機會嗎?相比起來,當兵吃糧還算是個不錯的養家糊口的營生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群體在膨脹。不隻是人口的自然增長,還有新加入這一群體的人口向京城集中。大宋聚重兵於京城,又是養一輩子的體製,再加上新兵優先招軍中將校士卒的子弟,使京城成了一座大軍營。你在開封城隨便碰到一個人,不是禁軍士卒,就是他們的家屬或者親戚。而皇帝和文武百官,就住在這樣一座大軍營裏。
這是個什麽局麵?不隻是朝廷養兵的費用,開封府對天下財富吸得多厲害,這個群體對國家的壓榨就多厲害。要知道,開封周圍是中原富庶之地,卻再無一大城,府內所管就有大量荒地。不管是西邊的洛陽,還是東邊的應天府,都發展不起來。黃河以北,除了一座開封城,竟然是離著京城越遠的地方發展得越好。
正是這種人口構成,曆史上靖康之難,開封迅速就成了一座空城。隨著大軍潰敗,這些人又跑到臨安,成了那座城市的主要人口。
到了這個時期,養這樣一個群體,天下已經不堪重負了。西北戰起,空擁巨額財政收入,曆史上竟然打了沒兩年朝廷財政就被拖垮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形成這個局麵,是經過了漫長的曆史進程。五胡之亂,大量胡族內遷,把北方打爛。從那個時候起,這樣一個集團就開始形成。隋之前的北方各個朝代,大多是以鮮卑為代表的胡族主導,他們統治的方式,便是以自己的族群為主導,伴以胡化漢人,作為自己統治的根基。自從這種統治的方式成形,便就陰魂不散,基本主導了以後的朝代。不過是有的朝代,經過大清洗後這個集團換成了漢人,有的朝代又改成了以前的形式,仍然是以入主中原的異族為主。
右鎮戎軍徐平大帳,眾將行禮如儀,左右分立。
自為帥臣統兵以來,徐平極少舉行隆重的儀式,眾將都有些好奇。
在帥位端坐,徐平看著眾將朗聲道:“自秦鳳路學京帥體例,商賈漸多,有許多人從中賺取無數錢財。前幾日有販毛皮客人從秦州來,與我相見。其間閑談,說起最近因與黨項戰事,所費靡多,州縣停了先前稅額減免,頗有怨言。又言,朝廷征稅,種田牧羊的人收的就少,惟有對他們這些商戶稅重。都是一般朝廷子民,為何各不相同?既是他們交予朝廷的錢糧多,又不見對他們有何尊重,連一官身也不易得。你們覺得如何?”
劉滬立即出列叉手,高聲道:“都護隻要告知此人,若無朝廷,又何必征稅!我等挎刀持槍之人,把刀架於他脖子上,這廝自會心甘情願把全部身家獻上,還要對我們千恩萬謝!”
徐平看著劉滬,淡淡地道:“與尋常民戶比較,他交予朝廷的錢糧委實是多。他這一家所交錢糧,抵得上數百種地民戶。那麽,朝廷是不是要謝過他?若是他來,我與他禮讓拜座,尋常民戶來,我隻讓門口兵丁亂杖打出去就是?”
劉滬提高聲音道:“何必謝他!他交予朝廷的多,從朝廷得的也多,他該謝朝廷!凡征稅額,都是按比例收取,收他的多,自然也是他賺的多。能賺到的多,自然是朝廷上下為他比其餘民戶出了更多的力!天下無朝廷謝民事,隻有民謝朝廷!”
徐平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看著前麵眾將,提高聲音:“劉滬所言商戶多繳稅額,是因為他賺得多,賺得多說明朝廷助他多。那麽,我問你們,與百姓比較,你們出征在外,路上勞苦,陣前流血,朝廷要不要謝謝你們?天下要不要謝謝你們?”
徐平的聲音已經非常嚴厲,是這些將領從來沒有見過的,一起出列,叉手朗聲道:“天下無朝廷謝民事,無百姓謝兵事!吾執刀槍,雖為兵,先為民,豈有民謝民之理!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朝廷是百姓之朝廷,陣前流血,盡責而已!”
看著麵前眾將,徐平的麵色漸漸緩和下來,沉聲道:“兵本是民,兵民一體,所以無百姓謝兵之理。凡諸大軍,吃朝廷的飯,拿朝廷的錢,你們本就是朝廷之一部,自然也就無朝廷謝軍之理。但是,兵出於民,是民該盡保國之責,人人有責!你們上陣流血,其他人安坐家鄉,於軍中每個人來說,你們不但是流著自己的血,還在幫著別人流血。是以雖無民謝軍之理,但卻有未參軍之人謝參軍之人的道理!自今日起,在隴右都護府幾路,凡你們著戎裝,見官不拜,隻是唱諾。上至經略,下至小吏,一律如此!行於路上,凡與民相遇,皆須民讓軍。凡至官府辦事,著朝廷所發戎裝,不管何地,辦事優先!”
眾將一起唱諾。
徐平又道:“既如此,以後你們牢記,自己本就是民,不可依強搶奪百姓。軍中置盜賊重法,凡有此事,依盜賊論,再加一等!凡著戎裝,與百姓爭執,錯果在你,依律處置之外軍中再行處罰,以謝百姓。以後軍中依製而行,自我至軍中每一兵卒,凡有事不平,皆可至軍法司首告。凡查實,一概不究。”
說完,徐平站起身來,走到案前,看了看帳前諸將,又抬頭看著帳外。
此時太陽初升,帶著春天溫暖的氣息,遠方的草地已經微微泛出了淡淡的綠色。西北的春天已經悄悄地來了,原定隴右諸軍休整的計劃卻已經取消,正在大規模集結,準備大軍北上。徐平已經上章,提出隻要沒有與黨項談判成功,則自己這裏的戰事不停。
這些將領當然沒有這麽高的覺悟,是徐平用了不少時間灌輸的結果,就是這樣他們也未必真正理解這個道理。不是因為他們笨,不如徐平聰明,而是時代的隔劾。這個時代不是沒有這樣的思想,但還沒有足夠的磨難逼得人們向那麽深裏去想。
從國家的整體角度來說,本來就是國內民眾的集合體,沒有國家還要謝謝民眾這一迴事。以國家的名義謝謝,就是虛偽。但是,在政府裏的官員,作為一個個體,卻有如果民眾幫著做事,他應該謝謝的道理。做不好,就應該道歉的道理。
整體是由一個一個個體組成的,但看待整體,分析整體的行為,不能夠鑽到去分析個體上去。對個體的認識,有助於加深對整體的理解,但卻不能代替對整體的把握。
徐平對禁軍中的將領士卒並沒有什麽意見,雖然此次出了葛懷敏,但還有任福,還有跟任福一起戰死的大批將領。但上升到禁軍這個整體,就完全不是一迴事了。
大宋立國,跟五代其他朝代一樣,是靠著軍人政變推太祖上台。但宋朝沒有跟五代一樣短命,必然有不一樣的地方。表麵上看來,是文人集團上台,把跋扈的武將集團壓製住了,加上其他一些措施,使擁兵大將沒有了擅自廢立的基礎。但從根本上,是把國家的資源從武將手中剝離了出來,哪怕是窮天下之力養軍,也是國家把這個錢給你,而不是你自己收上來的。從軍事部署上來看是強幹弱枝,從根本上,其實是讓武將失去了獲得國家資源的途徑。哪怕一時反叛,力量再強,也會被動員起來的國家資源擊敗。
這個時代一切的矛盾,終究是要追到以軍立國這個問題上去。太祖用杯酒釋兵權,解了大將的職,這是後世太祖給人仁厚印象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是,用富貴榮華解了大將兵權,那禁軍的普通將校士卒呢?大將是人,這些普通士卒不是人?從陳橋驛事變到現在,六十餘年,禁軍從來沒有大規模地退役複員,一直在增加。而且這種增加還沒有稀釋禁軍的組成,世兵世將,現在的禁軍依然還是那些人,隻是在換代而已。
這是寄生在整個國家上的群體,跟國家的正常軍隊不同。他們不是國家組建起來的軍事力量,去保家衛國的,而是當年擁立太祖之功,要由國家養起來的。宋朝的官員,不管是文臣武將,最不了起的是恩蔭,從無世代相傳的襲封。就連皇族,也是一代比一代的爵位低,幾代之後就泯然眾人。到這個年代,立國不過六十餘年而已,開封城就有經商的大戶人家,連娶數個宗室女。那些皇族貪圖什麽?不過是錢而已。這還是好的,還有宗室女去給人做妾的呢。娶者貪圖皇族的名聲,嫁者貪圖錢財,兩相情悅。
但是,禁軍中的世兵世將現象特別嚴重。越是高級將領,這種現象越是不明顯,越是底層將校士卒,這種現象越嚴重。這些將門,這些曆代從軍的,從晚唐五代起,近二百年間就是吃的這碗飯,也隻會吃這碗飯。大量禁軍駐紮京城,連家屬加起來,占了京城人口的一半,更加劇了這種局麵。這個時代的城市有那麽多工作機會嗎?相比起來,當兵吃糧還算是個不錯的養家糊口的營生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群體在膨脹。不隻是人口的自然增長,還有新加入這一群體的人口向京城集中。大宋聚重兵於京城,又是養一輩子的體製,再加上新兵優先招軍中將校士卒的子弟,使京城成了一座大軍營。你在開封城隨便碰到一個人,不是禁軍士卒,就是他們的家屬或者親戚。而皇帝和文武百官,就住在這樣一座大軍營裏。
這是個什麽局麵?不隻是朝廷養兵的費用,開封府對天下財富吸得多厲害,這個群體對國家的壓榨就多厲害。要知道,開封周圍是中原富庶之地,卻再無一大城,府內所管就有大量荒地。不管是西邊的洛陽,還是東邊的應天府,都發展不起來。黃河以北,除了一座開封城,竟然是離著京城越遠的地方發展得越好。
正是這種人口構成,曆史上靖康之難,開封迅速就成了一座空城。隨著大軍潰敗,這些人又跑到臨安,成了那座城市的主要人口。
到了這個時期,養這樣一個群體,天下已經不堪重負了。西北戰起,空擁巨額財政收入,曆史上竟然打了沒兩年朝廷財政就被拖垮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形成這個局麵,是經過了漫長的曆史進程。五胡之亂,大量胡族內遷,把北方打爛。從那個時候起,這樣一個集團就開始形成。隋之前的北方各個朝代,大多是以鮮卑為代表的胡族主導,他們統治的方式,便是以自己的族群為主導,伴以胡化漢人,作為自己統治的根基。自從這種統治的方式成形,便就陰魂不散,基本主導了以後的朝代。不過是有的朝代,經過大清洗後這個集團換成了漢人,有的朝代又改成了以前的形式,仍然是以入主中原的異族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