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山城重慶最美好的季節,既沒有夏日裏酷暑悶熱,又沒有冬天裏陰冷潮濕。山上草長鶯飛,一片生機盎然。長江和嘉陵江的江水碧清澄澈,水麵倒影著霧都難得的藍天白雲,映襯著兩岸的蓊鬱山影,如同一幅流淌的山水長卷。一些時髦的少婦少女,紛紛脫去冬日裏臃腫的棉袍,換上豔麗的春裝,給這座山城增添一道道韻動的風景。
然而——
在民國三十年的那個春天,山城重慶卻迎來了三千多年建城史上最大的劫難:
幾個月來,重慶上空每天都迴蕩著淒厲的警報聲,往往解除空襲警報還沒播放完畢,馬上又轉為敵機臨空緊急警報,很多市民剛剛鑽出陰暗潮濕的防空洞,正準備深唿吸幾口沾染著硝煙和焦臭的空氣,卻發現天空之上又有一群“烏鴉”臨空,隻得無可奈何地又返迴汙濁不堪擁擠潮濕的防空洞。
作為中國民國的陪都,軍政活動也受到極大幹擾,停電、停水、交通堵塞、通訊不暢,尤其是軍政要員聚集的重要會議,為了防止被敵機“斬首”,往往要轉換三四次地方,方能將會議議題完成。
作為支撐中國抗戰的軍火製造中心,重慶的兵工生產也受到極大阻礙。最便捷的長江和嘉陵江黃金水道被完全封鎖,生產軍火的原料燃料根本無法運輸。工作白天也不敢開工,隻要發現那個煙囪冒煙,日寇飛機就像趕集一樣,蜂擁而至,將那裏炸成一片廢墟。
然而,就是在如此困頓的條件下,巴國的後人,展現出和祖先一樣的堅韌和智慧,麵對著日寇的狂轟濫炸,重慶軍民同仇敵愾,抗戰意誌和山城的花崗岩一樣堅硬,沒有被日寇的狂轟濫炸擊潰擊垮:
軍政會議盡量少開不開。市政搶修人員全天待命,一旦發現有停水停電,就冒著敵機的轟炸進行搶修作業。
軍工企業白天不能船運,就冒著川江夜航的極大風險,在晚上搶運物資。軍工廠不能設在市區,就藏在綦江沿線山溝溶洞裏,靠人拉肩扛,繼續為前線提供著寶貴的彈藥。
就是普通的重慶市民,也展現了巴人天生的樂觀和豪情,麵對著日機的日夜轟炸,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卻依然綻放出堅定的笑容。即使在大轟炸期間,在國泰大戲院上演《盧溝橋之戰》和《沈陽之夜》等抗戰影片場場爆滿,,警報一響,國泰大戲院演出立即閉幕。空襲一過,演員和觀眾又迴到劇場。底層市民甚至發明了“九宮格”,在日機轟炸間歇,在斷壁殘垣間繼續涮起麻辣火鍋,大快朵頤!
上海,虹口。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司令部。情報中心。
一個健壯的日本海軍大將正暴跳如雷:“帝國每天花費大量寶貴的彈藥去轟炸,花費大量設備讓你們偵聽判讀目標,可你們呢!你們看看!睜開眼睛好好看看!”
海軍大將將一疊英文報紙甩在畢恭畢敬站立在麵前的情報人員臉上:“我從你們這裏得到情報,每天都說摧毀了重慶的軍政機關,斬首了多少支那要員,統計下來,上將和部長以上的支那軍政要員已超過了千人!至於蔣中正,至少已經被炸死十幾次了!但每次,他又在報紙上活了過來。昨天還和軍政首腦一起,出席群眾集會,在發表仇日講話!你們每天告訴我,摧毀了支那多少兵工廠,但陸軍前線反應,支那軍的彈藥供應依然充足!現在,重慶政府居然搞出個‘精神堡壘’,來羞辱大日本帝國海軍!”
咆哮之人,正是日本海軍部長山本五十六。
一座在烽火硝煙及血火中屹立不倒的黑色塔樓,占據了《紐約時報》頭版的絕大部分版麵,下麵是中英文對照的兩行大字:中華民族的精神堡壘!塔樓不倒,抗戰必勝!
“再往宜昌基地調運5萬錠突擊錠!命令藤吉直四郎,不惜一切代價,在重慶霧季到來之前,摧毀重慶的‘精神堡壘’,摧毀支那的抵抗意誌,直到將這座城市炸平!你們,如果不能找出有價值目標,重慶霧季後全部派往前線,集體玉碎謝罪!”
山本五十六重重一掌拍在桌案一張華盛頓郵報上,震碎了桌上青瓷茶盞,瓷鋒劃破了山本五十六的手指。
殷殷紅血,滴落在《華盛頓郵報》頭版頭條的一張圖片上:一個青年重慶男子,正咧開嘴,發出自信的微笑。
他後麵背景,是還在冒煙的斷壁殘垣。
重慶。南山。深深的防空洞裏,周至柔正在空軍總指揮部裏,聽取參謀們的敵情通報:
“據防空監測哨報告:昨日,敵機臨空重慶共計二十批次,俯衝轟炸機十六批次,雙引擎轟炸機單獨編隊四次,轟炸機、驅逐機混合編隊兩次;每批次最多二十架,最少十二架;臨空成都四批次,臨空其他西南城市四批次,全是遠程雙引擎轟炸機,都是十二架。”
“嗯?據可靠情報,駐紮在宜昌基地的日寇飛機不過百餘架,如此密度飛行,那就隻剩下裝彈和加油時間,飛行員根本得不到充分休息,那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周至柔大惑不解,他問道:“損失如何?”
“重慶民防局報告:昨日轟炸,共炸死市民七百多人,三千多人重傷,輕傷者無數;炸毀燒毀民房兩萬一千三百五十一間,共計三十多萬多平方米,五千多戶市民無家可歸,露宿街頭;損毀中小學、幼稚園五十多所,校舍三千多間,共計一萬平方米,兩萬孩童無法上學。店鋪設施損失五百座,財產不可計數;道路、電線和電話線、自來水管和排汙管損毀嚴重,還在搶修之中。”
“交通部報告:昨日轟炸損失船舶二十七艘、七千多載重噸。損失煤炭、鐵礦石和機器設備共計五千餘噸。長江嘉陵江碼頭七座被完全摧毀,十七座重傷,長期不能投入使用。”
“兵工署報告:二十一、二十四和五十兵工廠都遭到襲擊,有不同程度損壞,經過工人搶修,現已基本恢複正常。”
“軍統報告,近來在多處發現神秘電波,這些電波往往在敵機臨空時達到峰值,初步判斷,這些電波是敵特為敵機指示轟炸目標,主要針對我軍政要員。”
空軍總指揮*毛邦初將報告放在周至柔麵前:“周主任,是不是可以上報?”
“堂堂的空軍總指揮部,現在成了空襲損失統計中心了!我這個航空委員會主任,成了災情統計處處長!”周至柔自嘲般一笑,無奈拿起筆,在報告後麵簽上自己名字,“報送總裁侍從室吧!估計,老頭子看了後,血壓又要升高!”
“可不是!”毛仁初一邊接過報告一邊說道,“周主任,今天可危險了!委座還在雲岫樓召開長沙會戰檢討會議,敵機就突然臨空了。”
“總裁沒事吧?”周至柔騰地站了起來。
“沒有!幸好夫人闖進會場,將委座連拖帶拽拉進了防空洞。結果,雲岫樓旁邊的電訊室被炸了,有幾十片彈片飛進了會議室,我去看了現場,一片狼藉……”
“老是這樣也不是辦法!一定要有一個對策,不能由這日寇這麽肆無忌憚地轟炸下去!積貧積弱的中國損失不起啊!”周至柔苦苦思索,“但現在中國空軍,一無飛機,二無飛行員,連高射炮都奇缺,我拿什麽,去對抗日本飛機呢?”
除了周至柔,這些天,還有一個人也在苦苦思索破敵之策,那就是前空防司令部參謀長王樹明。
作為璧山空戰的幸存者,中國空軍僅存的幾位資深飛行員,王樹明的傷情牽動著全體重慶市民的心,不少周邊的大夫和中醫誌願前來參加會診,蔣夫人甚至派出了自己的保健醫生——出身於清廷禦醫世家的林老爺子參加診療。
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王樹明昏迷了三天後,終於從鬼門關迴轉過來,一睜開眼睛,就看到了守護在自己床邊金雪柔那梨花帶雨般的笑臉。
由於傷在脊椎和腿部,盡管王樹明有了意識,但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臥床靜養。這對於脾氣火爆的王樹明來說,無疑是一種煎熬:
仁濟醫院座落在長江邊。盡管醫院碩大的“紅十字”阻止了日本飛機轟炸,但每天,刺耳的警報一響,醫護人員和金雪柔還是立即將王樹明和病床一起推入防空地下室,唯恐日機“誤炸”。那陣陣沉悶的爆炸聲傳入地下室,王樹明就異常煩躁,幾次試圖翻身下床,想衝出醫院,再上藍天。
然而——
在民國三十年的那個春天,山城重慶卻迎來了三千多年建城史上最大的劫難:
幾個月來,重慶上空每天都迴蕩著淒厲的警報聲,往往解除空襲警報還沒播放完畢,馬上又轉為敵機臨空緊急警報,很多市民剛剛鑽出陰暗潮濕的防空洞,正準備深唿吸幾口沾染著硝煙和焦臭的空氣,卻發現天空之上又有一群“烏鴉”臨空,隻得無可奈何地又返迴汙濁不堪擁擠潮濕的防空洞。
作為中國民國的陪都,軍政活動也受到極大幹擾,停電、停水、交通堵塞、通訊不暢,尤其是軍政要員聚集的重要會議,為了防止被敵機“斬首”,往往要轉換三四次地方,方能將會議議題完成。
作為支撐中國抗戰的軍火製造中心,重慶的兵工生產也受到極大阻礙。最便捷的長江和嘉陵江黃金水道被完全封鎖,生產軍火的原料燃料根本無法運輸。工作白天也不敢開工,隻要發現那個煙囪冒煙,日寇飛機就像趕集一樣,蜂擁而至,將那裏炸成一片廢墟。
然而,就是在如此困頓的條件下,巴國的後人,展現出和祖先一樣的堅韌和智慧,麵對著日寇的狂轟濫炸,重慶軍民同仇敵愾,抗戰意誌和山城的花崗岩一樣堅硬,沒有被日寇的狂轟濫炸擊潰擊垮:
軍政會議盡量少開不開。市政搶修人員全天待命,一旦發現有停水停電,就冒著敵機的轟炸進行搶修作業。
軍工企業白天不能船運,就冒著川江夜航的極大風險,在晚上搶運物資。軍工廠不能設在市區,就藏在綦江沿線山溝溶洞裏,靠人拉肩扛,繼續為前線提供著寶貴的彈藥。
就是普通的重慶市民,也展現了巴人天生的樂觀和豪情,麵對著日機的日夜轟炸,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卻依然綻放出堅定的笑容。即使在大轟炸期間,在國泰大戲院上演《盧溝橋之戰》和《沈陽之夜》等抗戰影片場場爆滿,,警報一響,國泰大戲院演出立即閉幕。空襲一過,演員和觀眾又迴到劇場。底層市民甚至發明了“九宮格”,在日機轟炸間歇,在斷壁殘垣間繼續涮起麻辣火鍋,大快朵頤!
上海,虹口。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司令部。情報中心。
一個健壯的日本海軍大將正暴跳如雷:“帝國每天花費大量寶貴的彈藥去轟炸,花費大量設備讓你們偵聽判讀目標,可你們呢!你們看看!睜開眼睛好好看看!”
海軍大將將一疊英文報紙甩在畢恭畢敬站立在麵前的情報人員臉上:“我從你們這裏得到情報,每天都說摧毀了重慶的軍政機關,斬首了多少支那要員,統計下來,上將和部長以上的支那軍政要員已超過了千人!至於蔣中正,至少已經被炸死十幾次了!但每次,他又在報紙上活了過來。昨天還和軍政首腦一起,出席群眾集會,在發表仇日講話!你們每天告訴我,摧毀了支那多少兵工廠,但陸軍前線反應,支那軍的彈藥供應依然充足!現在,重慶政府居然搞出個‘精神堡壘’,來羞辱大日本帝國海軍!”
咆哮之人,正是日本海軍部長山本五十六。
一座在烽火硝煙及血火中屹立不倒的黑色塔樓,占據了《紐約時報》頭版的絕大部分版麵,下麵是中英文對照的兩行大字:中華民族的精神堡壘!塔樓不倒,抗戰必勝!
“再往宜昌基地調運5萬錠突擊錠!命令藤吉直四郎,不惜一切代價,在重慶霧季到來之前,摧毀重慶的‘精神堡壘’,摧毀支那的抵抗意誌,直到將這座城市炸平!你們,如果不能找出有價值目標,重慶霧季後全部派往前線,集體玉碎謝罪!”
山本五十六重重一掌拍在桌案一張華盛頓郵報上,震碎了桌上青瓷茶盞,瓷鋒劃破了山本五十六的手指。
殷殷紅血,滴落在《華盛頓郵報》頭版頭條的一張圖片上:一個青年重慶男子,正咧開嘴,發出自信的微笑。
他後麵背景,是還在冒煙的斷壁殘垣。
重慶。南山。深深的防空洞裏,周至柔正在空軍總指揮部裏,聽取參謀們的敵情通報:
“據防空監測哨報告:昨日,敵機臨空重慶共計二十批次,俯衝轟炸機十六批次,雙引擎轟炸機單獨編隊四次,轟炸機、驅逐機混合編隊兩次;每批次最多二十架,最少十二架;臨空成都四批次,臨空其他西南城市四批次,全是遠程雙引擎轟炸機,都是十二架。”
“嗯?據可靠情報,駐紮在宜昌基地的日寇飛機不過百餘架,如此密度飛行,那就隻剩下裝彈和加油時間,飛行員根本得不到充分休息,那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周至柔大惑不解,他問道:“損失如何?”
“重慶民防局報告:昨日轟炸,共炸死市民七百多人,三千多人重傷,輕傷者無數;炸毀燒毀民房兩萬一千三百五十一間,共計三十多萬多平方米,五千多戶市民無家可歸,露宿街頭;損毀中小學、幼稚園五十多所,校舍三千多間,共計一萬平方米,兩萬孩童無法上學。店鋪設施損失五百座,財產不可計數;道路、電線和電話線、自來水管和排汙管損毀嚴重,還在搶修之中。”
“交通部報告:昨日轟炸損失船舶二十七艘、七千多載重噸。損失煤炭、鐵礦石和機器設備共計五千餘噸。長江嘉陵江碼頭七座被完全摧毀,十七座重傷,長期不能投入使用。”
“兵工署報告:二十一、二十四和五十兵工廠都遭到襲擊,有不同程度損壞,經過工人搶修,現已基本恢複正常。”
“軍統報告,近來在多處發現神秘電波,這些電波往往在敵機臨空時達到峰值,初步判斷,這些電波是敵特為敵機指示轟炸目標,主要針對我軍政要員。”
空軍總指揮*毛邦初將報告放在周至柔麵前:“周主任,是不是可以上報?”
“堂堂的空軍總指揮部,現在成了空襲損失統計中心了!我這個航空委員會主任,成了災情統計處處長!”周至柔自嘲般一笑,無奈拿起筆,在報告後麵簽上自己名字,“報送總裁侍從室吧!估計,老頭子看了後,血壓又要升高!”
“可不是!”毛仁初一邊接過報告一邊說道,“周主任,今天可危險了!委座還在雲岫樓召開長沙會戰檢討會議,敵機就突然臨空了。”
“總裁沒事吧?”周至柔騰地站了起來。
“沒有!幸好夫人闖進會場,將委座連拖帶拽拉進了防空洞。結果,雲岫樓旁邊的電訊室被炸了,有幾十片彈片飛進了會議室,我去看了現場,一片狼藉……”
“老是這樣也不是辦法!一定要有一個對策,不能由這日寇這麽肆無忌憚地轟炸下去!積貧積弱的中國損失不起啊!”周至柔苦苦思索,“但現在中國空軍,一無飛機,二無飛行員,連高射炮都奇缺,我拿什麽,去對抗日本飛機呢?”
除了周至柔,這些天,還有一個人也在苦苦思索破敵之策,那就是前空防司令部參謀長王樹明。
作為璧山空戰的幸存者,中國空軍僅存的幾位資深飛行員,王樹明的傷情牽動著全體重慶市民的心,不少周邊的大夫和中醫誌願前來參加會診,蔣夫人甚至派出了自己的保健醫生——出身於清廷禦醫世家的林老爺子參加診療。
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王樹明昏迷了三天後,終於從鬼門關迴轉過來,一睜開眼睛,就看到了守護在自己床邊金雪柔那梨花帶雨般的笑臉。
由於傷在脊椎和腿部,盡管王樹明有了意識,但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臥床靜養。這對於脾氣火爆的王樹明來說,無疑是一種煎熬:
仁濟醫院座落在長江邊。盡管醫院碩大的“紅十字”阻止了日本飛機轟炸,但每天,刺耳的警報一響,醫護人員和金雪柔還是立即將王樹明和病床一起推入防空地下室,唯恐日機“誤炸”。那陣陣沉悶的爆炸聲傳入地下室,王樹明就異常煩躁,幾次試圖翻身下床,想衝出醫院,再上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