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走到了街角的小地藏廟。


    這種小小的地藏廟在日本四處可見,木頭搭建的神龕,裏麵供奉著一個纏繞著紅布條的石雕地藏,當然那塊勉qiáng能看出人形的石頭很難讓我相信它們真的被雕刻過。


    我從來沒有去了解過日本本地的神話傳說和這些地藏廟的供奉規矩,我一直是個很典型的中國人——對於神明寧可信其有,但是似乎又沒有那麽相信。


    虔誠皆因有所求。


    不過,留學期間,每每路過這裏時我還是常常會駐足停留,幻想一下,這個小地藏眼中的這片管轄守護之地在千年之中曾經發生過怎樣的變遷,是不是幾百年前也有一個趕路的少女停下來,坐在神龕邊的樹蔭下歇歇腳?她當年歇腳的大樹,不知怎麽就拔地而起一片方方正正的高樓。


    街角的地藏廟處在小路和主gān道的jiāo叉口上。我呆站了一會兒也不知道應該做什麽,倒開始心虛自己一直鬼祟地站在這裏,看起來會不會很像圖謀不軌的làngdàng少年。


    突然背後響起很溫柔的聲音。我迴過頭,一個經過主gān道的上班族打扮的女孩子主動問候了我,指指地藏廟,問我是不是外國人,是不是想要寫“繪馬”——她說著就走向神龕前麵的一排架子,上麵已經用紅色絲帶係滿了許願的木牌。


    許願。多少年沒有做過的事qing了。


    我在她的指點之下買了這樣一張15厘米見方的小木牌,一麵用來寫字,另一麵則畫著和風海làng。


    她笑著對我說新年快樂,然後消失在了十字路口。


    留下我一個人對著卡片發呆。


    巴掌大的地方,要寫什麽?


    我跑去看架子上其他人寫好的卡片,發現日本人的願望和我們中國人的願望也沒什麽太大不同——希望臨產妻子母子平安,祈求明年大學聯考能夠升入東京大學,馬上要畢業了請神明賜我好工作……


    大多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實現的事qing。寫在卡片上,既是祈禱,也是自我勉勵。


    這樣的許願,隻是想要告訴神明:我相信我自己,我隻希望當我足夠努力的時候,你可以讓命運善待我。


    那麽我自己呢?


    什麽事qing是我自己真心希冀、可以足夠努力、卻不知道命運是否能夠善待我的呢?


    這三點裏麵,我最不確定的反而是前麵兩點。


    我想要什麽,我又是不是真的渴望到了願意為之付出所有的地步?


    命運善待我的時候,我是不是會足夠坦然?


    2008年12月31日時,我21歲。


    我出生在北方,在北京讀書,跑到東京去做jiāo換生。我在很好的學校讀書,我未來可能成為一個金融或會計從業者,做個上班族,在沒有上一輩原始積累的qing況下靠著自己闖入成年人的世界之中,為未來的自己勉qiáng掙得房子和大城市戶口,有一塊不大的立足之地,生兒育女,留下很多遺憾的同時,也欣慰自己沒有錯過任何一步“正常的人生路”。


    這樣,有朝一日,我即使沒辦法成為什麽大富大貴的人物,也至少能讓我父母在和別人攀談的時候,驕傲於自己女兒在人生指標checklist上的主要選項上都打好了對鉤。


    “別人們”用世俗的眼光早早就劃好了人生考卷的複習範圍,我們就在這個題庫內努力地答題,總歸要及格才算是對得起父母。


    這樣一想,那麽我的眼前就擺著太多可以寫的東西。父母康健、朋友平安、功課進步、找到好工作、嫁個高帥富、賺大錢、發橫財、週遊世界……


    表麵上我的yu望實在太普通真摯了,和所有人都一樣,麵麵俱到寸土不讓,膨脹擁擠到“繪馬”完全裝不下,恨不得標註“(見背麵)”才好。


    可是拿著筆的那一刻,我知道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


    我忽然想起了瑪麗安。


    瑪麗安不是一個人。它甚至不是一個具體的指代,但是在我的心裏,這三個字卻比一切都清晰。


    瑪麗安是一個咒語。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學校有一個很不負責任的保健課老師,她懶得講課,有時候就會糊弄我們這群學生,搬把椅子坐到講台前跟我們胡扯些她昨天看過的電視劇、國產電影劇qing,哄得班裏的同學們如癡如醉。


    可我覺得她的故事講得遜斃了。


    直到有一天她終於把她那裹腳布一樣的電視劇講完了,沒話可說,忽然問有沒有同學看過有趣的電影或者故事,到講台前給大家講一講?


    我鼓起勇氣舉了手。


    可我沒有講任何我看過的電影電視劇。我張口就胡編了一個通體雪白的會預告死亡的鳥兒與一個患了心梗的老知青的故事。


    那個時候我11歲,老知青這三個字還是我外公教給我的,而外公就是因為心梗去世的。我甚至不知道知青到底指的是哪一群人。


    那個故事把大家聽呆了。我在講每一句的時候,都不知道下一句會是什麽,然而這個行為本身,讓我癡迷至今。


    這個世界最迷人的是人本身。人身上永遠有故事。


    怎樣的人都會有故事。


    我是那個講故事的人,我卻不知道自己將會講出一個怎樣的故事。我在jing彩別人之前,先jing彩到了自己。


    當台下的同學們齊刷刷地用著迷的眼神看著我的時候,我覺得我是這個世界的王。然後這個世界的王走下講台,迴到現實中,重新成為一個不快樂的小孩。表麵順從而乖巧,內在早熟又乖張,抗拒我的生存環境,卻又沒有能力逃離,甚至連逃跑的念頭都不甚清晰。


    講故事這件事qing發生的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同去了某個飯局。飯桌上大人們繼續chui牛說閑話,說不過了就把各自的孩子們再拉出來一較長短。飯店裏的電視機一直在放《獅子王》的第三部,我看得入了迷。


    彭彭和丁滿一直在尋找他們烏托邦一樣的樂園,他們叫它“哈庫那瑪塔塔”(斯瓦西裏語,寓意是無憂無慮的樂土)。我看著一隻野豬和一隻貓鼬在電視上尋找他們的“哈庫那瑪塔塔”,圓桌邊一群喝多了的大人在chui牛吵鬧、道人長短、攀比財富。狹隘的眼界和價值觀是我腳下的土地,長出一片遮蔽天空的樹蔭,所有人都坐在這片樹蔭下乘涼嬉戲,一點也不想看一看遠方。


    那一刻,我忽然覺得,自己也一定要有這樣一個咒語。


    在鄰居嘰嘰喳喳念叨誰誰家的姑娘嫁到了局長家買了寶馬車“可算有個好著落”的時候,在親戚們說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賺得多嫁得好守著一方山頭做山大王的時候……我一定要記得在心裏不停地念這個咒語。它會是我的結界。


    我知道這些有錢有房有車的標準未必不是幸福,那也是某些人的某種好人生。但是我害怕久而久之,耳濡目染,這些備受推崇的別人的“好人生”,會成為我潛意識的範本。我的翅膀還沒長成,我飛不了;但真正令人恐懼的是,當我的翅膀長成,我卻忘了自己要起飛。


    所以我需要一個咒語,一個不需要很複雜,更不需要別人理解,但是隻要不停地念著,就不會弄丟了自己的咒語。


    我不記得自己為什麽會選擇瑪麗安這三個字。我想這並不重要。即使過了很久之後,這三個字開始不再被我成長後的審美觀喜愛,它也始終刻在我的腦海裏,是我內心想要成為的人。一開始隻是一個模糊的影子,後來開始有血有rou,隨著我的成長,這三個字所代表的內涵愈加豐富。


    瑪麗安是一個講故事的小姑娘。


    瑪麗安是遠方,是自由,是無限的驚喜,是從來不會被框定的未來。


    我其實非常羞於向別人描述這個我根本描述不清楚、卻非常輕易就能讓你們誤讀的“瑪麗安”,迴頭看我上麵剛剛寫下的那幾行字,我發現,我對瑪麗安這個概念的敘述完全跑偏了。


    但是沒有辦法,我盡力了。她本來就不是為了讓別人理解而準備的。她是為了讓我自己能夠理解我自己。


    我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快樂和悲傷,堅持與放棄,每一次抉擇,我都會在心裏默念這三個字。


    她是我印在心上的標籤。


    所以請你讓我成為瑪麗安。


    我想要成為瑪麗安。


    ……


    我站在雪中麵對著木牌,從講台前和酒桌邊,從11歲的課堂上穿越迴來,種種措辭和qing緒在腦海中碰撞,可是筆尖卻毫不猶豫地寫下了這句話。


    “親愛的神明:我會成為瑪麗安。”


    我會成為瑪麗安。


    我不求你幫我。我隻希望,當我剝離了一層一層包裹著自己的yu望,你能看到我真正的野心。你是一個小小的地藏菩薩,你一直坐在這裏,看見過高樓拔地而起,看見過大廈倒塌傾頹,閱讀過無數人的許願卡,看他們頭頂形形色色的渴望在街上來來往往,看他們相聚又分離,得到或失去。


    你見證過太多,我希望你見證我。


    2008年的12月31日就這樣過去了。2009年的12月,我的第一本書,《你好,舊時光》出版了。那個抬頭去看雪花的瞬間,也在2011年被我從記憶裏小心地拿出來,放在了再版的書裏麵。


    我從來不知道一本書會這樣改變我的人生,但又覺得一切是順理成章的。我的小小瑪麗安已經等了我許多年。這許多年中,我曾經被別人的光環晃瞎了眼,妄圖去成為一個踩著十厘米高跟鞋背著筆記本電腦、今天法蘭克福明天紐約證jiāo所的jing英女xing卻發現自己實在不是這塊料,也曾經因為成人世界的醜惡麵目與赤luoluo的不公平氣悶得號啕大哭恨不得自己的親爹是李剛,做過許多荒唐的事qing,走過的彎路糾結成一圈又一圈……


    但是不管怎麽走,瑪麗安都在路的盡頭等我。


    過程比結果重要——世界上可以有無數人對這句話提出反對,運動員、高考生、談判代表以及和死神賽跑的主治醫師——然而作為一個作者,我對這句話的熱愛超乎你的想像。


    做錯事,走錯路,愛錯人……“錯”對我來說都是不存在的。


    對一個講故事的人來說,生命的過程就是結果。


    我曾是那樣一個循規蹈矩的人,做一切事qing都要留足後路,所以才去學自己並不喜歡的經管,因為好找工作,所以才沒有在少年時期破釜沉舟去做自己喜歡的事qing,因為“沒保障”。


    我就這樣成為了一個“對得很乏味”的人。


    對瑪麗安來說,這才是“錯得太離譜”。


    作為一個小說作者,我並不算天賦異稟,而且也沒有足夠努力。但是我知道,我已經做到了第一步。我有機會重新成為一個講故事的人。我熱qing地去生活、去了解人、去聽故事。我從來沒有這樣地自由和愛自己,因為我正在做一件讓我快樂的事qing。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夜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夜茴並收藏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