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訂閱!)
陳德的一番話自然在荀冉的意料之中。事實上,他更關心的是如今災情如何,至於刺史楊懷他自然會去處理。
“災情如今怎麽樣了?”
以前荀冉隻認為楊懷這個人是個十足的馬屁精,可現在看來他不僅僅是馬屁精,還是個偽君子。
如果要荀冉選擇的話,他寧肯和真小人共事也不願意和偽君子相處。
原因無二,因為真小人雖然卑劣但至少肯說真話。而偽君子則不然,他們最在乎的便是臉麵,故而和他們共事就要處處設防,絕不能讓他們抓到把柄,不然則遺患無窮。
荀冉自然不希望身邊出現這樣的人,故而除掉他也就是早晚的事。現下唯一需要考慮的是這個楊懷有沒有什麽背景。蜀王那裏荀冉倒是不在意,以他和小王爺李逍的關係,蜀王不可能不給自己麵子。他若真要拿楊懷蜀王應該不會有什麽意見。
荀冉顧忌的是朝中。
要說這大唐臣子中誰的權勢最大,那就要數姚相爺了。
他門生故吏遍布朝中各處,至於外放的州官更是多了。天知道這楊懷是不是也算做姚相爺的門生,如果是那便要好好考慮怎麽行動。
姚相爺的口是一定要堵上的,要讓他說不出話來就要把證據做足,這樣姚相爺也不好出麵袒護。
有的時候往往就是因為一句話把事情弄得十分複雜。
荀冉當然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如果這楊懷真是姚相爺的門生,就得步步為營了。
“某去了益州臨近的幾個村子,情況大都差不多。”
陳德頓了頓,拱手道:“事情雖然沒到不可挽迴的地步,不過某覺得今年的收成恐怕懸了。”
蝗災並非不可控,但若是反應稍晚就真的迴天乏術,現在補種肯定是來不及了。也就是說秋收很可能麵臨顆粒無收的窘狀。
在長安時,荀冉曾為了籌集賑災米糧忙的焦頭爛額。當時朝廷傾盡舉國之力與西突厥大戰,太倉的糧米都見了底,根本無力賑災。
荀冉為了籌措米糧不惜得罪關隴貴族,其中便有獨孤義。這個老匹夫非但記仇,還幾次三番想要陷害荀冉,甚至動了殺機。
到現在荀冉都不能肯定他究竟能不能搬倒獨孤家。
冤家宜解不宜結,若是再逼著蜀中世家籌措糧草,不又得把益州一代的貴族得罪一個遍?
好在此時益州米倉中的米糧還算充足,所以荀冉不需要太過著急。
但這件事還是應該呈報給朝廷,請求皇帝早做批糧才是。
想到這裏荀冉沉聲道:“附近州縣我會親自再去看看,如果情況屬實,便要準備賑災的事情了。”
農耕文明的脆弱便在於所有的一切都維係在一塊薄田上。一旦出現天災人禍糧食減產甚至無產,再無長物在身的農戶隻能破產,將田畝賣給大戶。久而久之,土地兼並越來越嚴重。全天下的土地都被集中在富戶貴族手中,富的越富,窮的越窮。
當然,這種情況也有特例,但總體來說逃不出那個圈子。
在荀冉看來要想短時間勸皇帝改革是不可能的,且不說皇帝有沒有那麽高的思想覺悟,便是他真有這個心思,麵對朝中可以預見的一眾阻力能否推行下去也得存疑。
任何改革都要麵對這樣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麽唐能代隋而立,究其根本是世家重新選擇了一個代言人。
既得利益者這個群體不是那麽好動的,動人家的飯碗便要麵臨最瘋狂的反撲。
不過給這種模式上一個保險也不是不可能,那就是定時清查田畝歸屬。
這樣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土地兼並,不過並不能根治。
但這也好過什麽都不做的慢性死亡,荀冉已經決定將具體方案呈遞給皇帝,蝗災這件事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至於楊懷,便索性用來做磨刀石罷。
長安城的風月似乎與這些現實距離的很遠,荀冉慶幸遇到一個還算開明上進的皇帝,不然若是遇到個一心響樂的主,他這一腔熱情可就沒處揮灑了。
......
......
梅萱兒的燒烤店開業已經三日了,生意並不如想象中的火爆。
小娘子十分疑惑,便找來徐垡和王勇封一起商議對策。
照理說烤串這種東西是人見人愛的,這一點在長安時是得到證明的。
而且他們也對蜀中人的口味做過一定的研究,應該不會出現問題。
難道是選址的問題?
勾欄場旁開食鋪怎麽也不會有問題啊。
梅萱兒百思不得其解,便歎道:“郎君為這件事情費了不少心思,如今他要忙著處理蝗災的事情,這件事奴家不想再麻煩郎君,便把兩位找來,希望能夠一起商討商討。”
王勇封是個粗人,他一拍案幾道:“這有什麽好商議的,依某看一定是有人從中使壞想要把店整垮。某倒要看看是誰這麽膽大包天!”
“勇封兄這話並非沒有道理。”
天氣實在過於炎熱,加之他們心情煩躁更是覺得燥熱無比。
徐閥一麵搖著折扇,一麵分析道:“具體的來說,某認為這不太可能是同樣做食鋪的人。一來這勾欄場的區域並沒有太多食鋪,咱們不算搶了別人的生意。二來,荀將軍已經跟商會的人打過招唿,他們肯定不會違背荀將軍和會長的意思。”
徐垡雖然之前頹廢過一段時間,但並不意味他對商情一無所知。
相反,對這件事他有自己的看法。
“依某看,這件事九成是勾欄場裏的人做的。”
梅萱兒大惑不解:“這是為何,他們做他們的生意,我們做我們的兩不相幹,怎麽會有矛盾呢。”
徐垡沉聲道:“表明看起來確實沒有什麽矛盾,不過有一點很清楚,那就是沒有一家青樓希望主顧喜歡上別的食鋪。”
梅萱兒點了點頭。
她知道很多青樓也間或著賣一些小食,但那畢竟不是主業,他們不至於這般小氣吧。
徐垡卻是連連搖頭:“他們是怕主顧們久而久之,是為了去烏巢吃烤串才來他們的店中尋歡的啊!”
......
......(未完待續。)
陳德的一番話自然在荀冉的意料之中。事實上,他更關心的是如今災情如何,至於刺史楊懷他自然會去處理。
“災情如今怎麽樣了?”
以前荀冉隻認為楊懷這個人是個十足的馬屁精,可現在看來他不僅僅是馬屁精,還是個偽君子。
如果要荀冉選擇的話,他寧肯和真小人共事也不願意和偽君子相處。
原因無二,因為真小人雖然卑劣但至少肯說真話。而偽君子則不然,他們最在乎的便是臉麵,故而和他們共事就要處處設防,絕不能讓他們抓到把柄,不然則遺患無窮。
荀冉自然不希望身邊出現這樣的人,故而除掉他也就是早晚的事。現下唯一需要考慮的是這個楊懷有沒有什麽背景。蜀王那裏荀冉倒是不在意,以他和小王爺李逍的關係,蜀王不可能不給自己麵子。他若真要拿楊懷蜀王應該不會有什麽意見。
荀冉顧忌的是朝中。
要說這大唐臣子中誰的權勢最大,那就要數姚相爺了。
他門生故吏遍布朝中各處,至於外放的州官更是多了。天知道這楊懷是不是也算做姚相爺的門生,如果是那便要好好考慮怎麽行動。
姚相爺的口是一定要堵上的,要讓他說不出話來就要把證據做足,這樣姚相爺也不好出麵袒護。
有的時候往往就是因為一句話把事情弄得十分複雜。
荀冉當然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如果這楊懷真是姚相爺的門生,就得步步為營了。
“某去了益州臨近的幾個村子,情況大都差不多。”
陳德頓了頓,拱手道:“事情雖然沒到不可挽迴的地步,不過某覺得今年的收成恐怕懸了。”
蝗災並非不可控,但若是反應稍晚就真的迴天乏術,現在補種肯定是來不及了。也就是說秋收很可能麵臨顆粒無收的窘狀。
在長安時,荀冉曾為了籌集賑災米糧忙的焦頭爛額。當時朝廷傾盡舉國之力與西突厥大戰,太倉的糧米都見了底,根本無力賑災。
荀冉為了籌措米糧不惜得罪關隴貴族,其中便有獨孤義。這個老匹夫非但記仇,還幾次三番想要陷害荀冉,甚至動了殺機。
到現在荀冉都不能肯定他究竟能不能搬倒獨孤家。
冤家宜解不宜結,若是再逼著蜀中世家籌措糧草,不又得把益州一代的貴族得罪一個遍?
好在此時益州米倉中的米糧還算充足,所以荀冉不需要太過著急。
但這件事還是應該呈報給朝廷,請求皇帝早做批糧才是。
想到這裏荀冉沉聲道:“附近州縣我會親自再去看看,如果情況屬實,便要準備賑災的事情了。”
農耕文明的脆弱便在於所有的一切都維係在一塊薄田上。一旦出現天災人禍糧食減產甚至無產,再無長物在身的農戶隻能破產,將田畝賣給大戶。久而久之,土地兼並越來越嚴重。全天下的土地都被集中在富戶貴族手中,富的越富,窮的越窮。
當然,這種情況也有特例,但總體來說逃不出那個圈子。
在荀冉看來要想短時間勸皇帝改革是不可能的,且不說皇帝有沒有那麽高的思想覺悟,便是他真有這個心思,麵對朝中可以預見的一眾阻力能否推行下去也得存疑。
任何改革都要麵對這樣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麽唐能代隋而立,究其根本是世家重新選擇了一個代言人。
既得利益者這個群體不是那麽好動的,動人家的飯碗便要麵臨最瘋狂的反撲。
不過給這種模式上一個保險也不是不可能,那就是定時清查田畝歸屬。
這樣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土地兼並,不過並不能根治。
但這也好過什麽都不做的慢性死亡,荀冉已經決定將具體方案呈遞給皇帝,蝗災這件事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至於楊懷,便索性用來做磨刀石罷。
長安城的風月似乎與這些現實距離的很遠,荀冉慶幸遇到一個還算開明上進的皇帝,不然若是遇到個一心響樂的主,他這一腔熱情可就沒處揮灑了。
......
......
梅萱兒的燒烤店開業已經三日了,生意並不如想象中的火爆。
小娘子十分疑惑,便找來徐垡和王勇封一起商議對策。
照理說烤串這種東西是人見人愛的,這一點在長安時是得到證明的。
而且他們也對蜀中人的口味做過一定的研究,應該不會出現問題。
難道是選址的問題?
勾欄場旁開食鋪怎麽也不會有問題啊。
梅萱兒百思不得其解,便歎道:“郎君為這件事情費了不少心思,如今他要忙著處理蝗災的事情,這件事奴家不想再麻煩郎君,便把兩位找來,希望能夠一起商討商討。”
王勇封是個粗人,他一拍案幾道:“這有什麽好商議的,依某看一定是有人從中使壞想要把店整垮。某倒要看看是誰這麽膽大包天!”
“勇封兄這話並非沒有道理。”
天氣實在過於炎熱,加之他們心情煩躁更是覺得燥熱無比。
徐閥一麵搖著折扇,一麵分析道:“具體的來說,某認為這不太可能是同樣做食鋪的人。一來這勾欄場的區域並沒有太多食鋪,咱們不算搶了別人的生意。二來,荀將軍已經跟商會的人打過招唿,他們肯定不會違背荀將軍和會長的意思。”
徐垡雖然之前頹廢過一段時間,但並不意味他對商情一無所知。
相反,對這件事他有自己的看法。
“依某看,這件事九成是勾欄場裏的人做的。”
梅萱兒大惑不解:“這是為何,他們做他們的生意,我們做我們的兩不相幹,怎麽會有矛盾呢。”
徐垡沉聲道:“表明看起來確實沒有什麽矛盾,不過有一點很清楚,那就是沒有一家青樓希望主顧喜歡上別的食鋪。”
梅萱兒點了點頭。
她知道很多青樓也間或著賣一些小食,但那畢竟不是主業,他們不至於這般小氣吧。
徐垡卻是連連搖頭:“他們是怕主顧們久而久之,是為了去烏巢吃烤串才來他們的店中尋歡的啊!”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