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求推薦)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李貞當然明白這個道理。
作為一個上位者,考慮的問題永遠是怎麽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利益。
至於旁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西南叛軍共五萬人,號稱十萬,舉起反旗後立刻舉兵北上,眼下恐怕已經越過了劍門。
若再不能阻擊,很可能會讓叛軍看到機會。
對於荀冉的領兵能力,實際上李貞並不十分放心。
但眼下情況緊急,也不容他做過多考量,這才會宣召荀冉,命其與薛武禮一起平叛。
多事之秋,麵臨的情狀總是複雜的。
眼下朝廷能夠給左千牛衛籌措的糧草隻能供使用二十日。二十日後,不論如何,都得由其自行籌措糧草了。
叛軍則不然,蜀中本就是天府之地,叛軍控製了益州,進而控製了整個劍南道。各州縣原本要上繳朝廷的粟米都被叛軍所控製,也就是說叛軍有著一年甚至數年的糧草儲備,而且即便野戰失利,也可以退守城中,再做計較。
而如果左千牛衛不能速戰速決,殲滅叛軍主力,將麵臨無休止的偷襲。
那時深入蜀中的平叛判唐軍很可能麵臨無一粒粟米的窘狀,再想臨時籌措將難如登天。叛軍隻需要將秋收的糧食全部運入城中,或者索性一把火將其燒個幹淨,那時唐軍便會活活餓死。
軍中不可一日斷糧,不然則軍心不穩。
起初可能會有一兩名士兵逃跑。久而久之,就會有更多的軍卒逃離。恐懼的蔓延速度是很驚人的,最後的結果就是軍隊的崩潰。
荀冉當然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場景,他衝李貞拱手道:“太子殿下,薛將軍身經百戰,手下軍卒更是個個英武。隻是這二十日的糧草實在是過於少了。即便平叛順利,臣估計也得數月啊。”
李貞卻是搖頭:“孤真的隻能拿出這些糧草了。便是這些,還是孤從幾位王叔那裏借來的。如今朝廷為難,還得仰仗郎君了。”
荀冉心中一沉,看李貞的樣子不像是撒謊。
那麽便真的有些難辦了。
這些叛軍不是傻子,既然選擇在此時反叛,便是拿準了拱衛京畿的軍隊很少,且糧草供應嚴重不足。換句話說,他們這是找準了朝廷的死穴,狠狠的捅了一刀。
前隋征伐高句麗時,楊玄感便從洛陽起兵,等於斷了隋軍的後路。若不是楊玄感不聽勸阻拒絕北上,三十餘萬隋朝精銳府軍很可能就被扼死在了遼東。
如今大唐朝廷麵臨的情況一點不比前隋好。
若是此時晉王再從遼東舉起反旗,與西蜀叛軍遙相輝映,那真是有些難辦了。畢竟晉王都能夠用河東災民做文章,未必不會做出這等喪心病狂的事情。
為了皇位,有的人會變得瘋狂。晉王顯然便是這種人。
“如此,臣一定盡力。”
“荀郎君,你記住一句話,此仗隻許勝不許敗。若是敗了,我大唐百年基業毀於一旦。百姓們更將飽受戰亂之苦。”
對於李貞的這番話,荀冉還是很認同的。
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但相較之下,亡國百姓肯定是更苦的。
大唐好不容易經營出一個盛世,絕不能被野心勃勃的晉王就這麽毀了。
“臣定不辱命!”
......
......
從東宮迴來,荀冉便直接迴府收拾包裹,準備前往左千牛衛。
一旁的梅萱兒直是愣的說不出話來。
倒是程明道訝然道:“荀大哥,當真這麽著急?”
“這次平叛不容有失,我得早些去營中,與薛帥商議。”
荀冉有些內疚的衝梅萱兒笑了笑:“萱兒,這便是我對不住你了。這才剛迴來,便又要入蜀。這一去,還不知道要多久。若是我不能迴來...”
梅萱兒的一根手指按在了荀冉的嘴唇上,小娘子搖頭道:“郎君你莫要再說了。我都明白,國事要緊,你且莫要因為奴家分了心。不過你可要答應奴家,一定要迴來!”
荀冉想不到梅萱兒如此知禮,點了點頭道:“我知道了。”
“要不要我去找常大哥,我們也好給你送送行?”
荀冉沒好氣的白了常子鄴一眼:“又不是訣別,搞得那麽悲壯作甚。你也不用煽情了,好好替我照顧萱兒。”
......
......
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乏野心家,晉王當然就是這麽一個野心家。
在長安時他還表現的儒雅有禮,端是一副賢王的架勢。即便是對東宮不滿,也多是暗地裏搞一些小動作。
可是一旦放虎歸山,去到河東封地,便開始不甘寂寞了。
好在前段時間荀冉已經製作出了劍南道整道的沙盤,本是為了防範南詔的,不曾想卻用到對付自己人身上,直是讓人哀歎唏噓啊。
薛武禮知道劍南叛亂的消息並不比荀冉早,相較於荀冉,他更為看重的是行軍路線的選擇。
畢竟他能夠領率的軍隊也就一萬餘人,而叛軍最少五萬餘人。雖然這五萬人中有不少是鄉勇民夫,但畢竟有絕對的人數差距,薛武禮不好再分兵,隻能一起行軍。
一起行軍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自然是兵力集中,壞處就是容易被人針對。
若是叛軍在薛武禮行軍路途中,於險要地界設下伏擊,便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
這是薛武禮不得不考慮的。
荀冉當然不會再這方麵逞強,隻靜靜的看著薛武禮在沙盤旁踱步,希望薛大將軍能夠做出一個最完美的判斷。
其實在少年看來,叛軍此時雖然勢盛,但蜀中百姓未必真的支持他們。畢竟大唐此時是盛世,百姓尤其是蜀中的百姓過的還算舒服,為啥要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著叛軍去打江山?
到時候打下江山了,他們不還得卸甲歸田,迴去種那一畝三分地?至於封侯拜相,凡總能有幾人?
所以隻要朝廷能夠給蜀中百姓們一個明確的信號,很可能叛軍的後方會不穩。
當然這需要薛武禮做出很好的布置,利用民心在戰時也是一項很重要的事情。
荀冉隻希望這一場叛亂能夠盡快得到平叛,百姓們能夠過上安安穩穩的日子。
......
......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李貞當然明白這個道理。
作為一個上位者,考慮的問題永遠是怎麽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利益。
至於旁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西南叛軍共五萬人,號稱十萬,舉起反旗後立刻舉兵北上,眼下恐怕已經越過了劍門。
若再不能阻擊,很可能會讓叛軍看到機會。
對於荀冉的領兵能力,實際上李貞並不十分放心。
但眼下情況緊急,也不容他做過多考量,這才會宣召荀冉,命其與薛武禮一起平叛。
多事之秋,麵臨的情狀總是複雜的。
眼下朝廷能夠給左千牛衛籌措的糧草隻能供使用二十日。二十日後,不論如何,都得由其自行籌措糧草了。
叛軍則不然,蜀中本就是天府之地,叛軍控製了益州,進而控製了整個劍南道。各州縣原本要上繳朝廷的粟米都被叛軍所控製,也就是說叛軍有著一年甚至數年的糧草儲備,而且即便野戰失利,也可以退守城中,再做計較。
而如果左千牛衛不能速戰速決,殲滅叛軍主力,將麵臨無休止的偷襲。
那時深入蜀中的平叛判唐軍很可能麵臨無一粒粟米的窘狀,再想臨時籌措將難如登天。叛軍隻需要將秋收的糧食全部運入城中,或者索性一把火將其燒個幹淨,那時唐軍便會活活餓死。
軍中不可一日斷糧,不然則軍心不穩。
起初可能會有一兩名士兵逃跑。久而久之,就會有更多的軍卒逃離。恐懼的蔓延速度是很驚人的,最後的結果就是軍隊的崩潰。
荀冉當然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場景,他衝李貞拱手道:“太子殿下,薛將軍身經百戰,手下軍卒更是個個英武。隻是這二十日的糧草實在是過於少了。即便平叛順利,臣估計也得數月啊。”
李貞卻是搖頭:“孤真的隻能拿出這些糧草了。便是這些,還是孤從幾位王叔那裏借來的。如今朝廷為難,還得仰仗郎君了。”
荀冉心中一沉,看李貞的樣子不像是撒謊。
那麽便真的有些難辦了。
這些叛軍不是傻子,既然選擇在此時反叛,便是拿準了拱衛京畿的軍隊很少,且糧草供應嚴重不足。換句話說,他們這是找準了朝廷的死穴,狠狠的捅了一刀。
前隋征伐高句麗時,楊玄感便從洛陽起兵,等於斷了隋軍的後路。若不是楊玄感不聽勸阻拒絕北上,三十餘萬隋朝精銳府軍很可能就被扼死在了遼東。
如今大唐朝廷麵臨的情況一點不比前隋好。
若是此時晉王再從遼東舉起反旗,與西蜀叛軍遙相輝映,那真是有些難辦了。畢竟晉王都能夠用河東災民做文章,未必不會做出這等喪心病狂的事情。
為了皇位,有的人會變得瘋狂。晉王顯然便是這種人。
“如此,臣一定盡力。”
“荀郎君,你記住一句話,此仗隻許勝不許敗。若是敗了,我大唐百年基業毀於一旦。百姓們更將飽受戰亂之苦。”
對於李貞的這番話,荀冉還是很認同的。
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但相較之下,亡國百姓肯定是更苦的。
大唐好不容易經營出一個盛世,絕不能被野心勃勃的晉王就這麽毀了。
“臣定不辱命!”
......
......
從東宮迴來,荀冉便直接迴府收拾包裹,準備前往左千牛衛。
一旁的梅萱兒直是愣的說不出話來。
倒是程明道訝然道:“荀大哥,當真這麽著急?”
“這次平叛不容有失,我得早些去營中,與薛帥商議。”
荀冉有些內疚的衝梅萱兒笑了笑:“萱兒,這便是我對不住你了。這才剛迴來,便又要入蜀。這一去,還不知道要多久。若是我不能迴來...”
梅萱兒的一根手指按在了荀冉的嘴唇上,小娘子搖頭道:“郎君你莫要再說了。我都明白,國事要緊,你且莫要因為奴家分了心。不過你可要答應奴家,一定要迴來!”
荀冉想不到梅萱兒如此知禮,點了點頭道:“我知道了。”
“要不要我去找常大哥,我們也好給你送送行?”
荀冉沒好氣的白了常子鄴一眼:“又不是訣別,搞得那麽悲壯作甚。你也不用煽情了,好好替我照顧萱兒。”
......
......
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乏野心家,晉王當然就是這麽一個野心家。
在長安時他還表現的儒雅有禮,端是一副賢王的架勢。即便是對東宮不滿,也多是暗地裏搞一些小動作。
可是一旦放虎歸山,去到河東封地,便開始不甘寂寞了。
好在前段時間荀冉已經製作出了劍南道整道的沙盤,本是為了防範南詔的,不曾想卻用到對付自己人身上,直是讓人哀歎唏噓啊。
薛武禮知道劍南叛亂的消息並不比荀冉早,相較於荀冉,他更為看重的是行軍路線的選擇。
畢竟他能夠領率的軍隊也就一萬餘人,而叛軍最少五萬餘人。雖然這五萬人中有不少是鄉勇民夫,但畢竟有絕對的人數差距,薛武禮不好再分兵,隻能一起行軍。
一起行軍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自然是兵力集中,壞處就是容易被人針對。
若是叛軍在薛武禮行軍路途中,於險要地界設下伏擊,便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
這是薛武禮不得不考慮的。
荀冉當然不會再這方麵逞強,隻靜靜的看著薛武禮在沙盤旁踱步,希望薛大將軍能夠做出一個最完美的判斷。
其實在少年看來,叛軍此時雖然勢盛,但蜀中百姓未必真的支持他們。畢竟大唐此時是盛世,百姓尤其是蜀中的百姓過的還算舒服,為啥要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著叛軍去打江山?
到時候打下江山了,他們不還得卸甲歸田,迴去種那一畝三分地?至於封侯拜相,凡總能有幾人?
所以隻要朝廷能夠給蜀中百姓們一個明確的信號,很可能叛軍的後方會不穩。
當然這需要薛武禮做出很好的布置,利用民心在戰時也是一項很重要的事情。
荀冉隻希望這一場叛亂能夠盡快得到平叛,百姓們能夠過上安安穩穩的日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