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之中。


    張讓等宦官們在後宮中堅持不住,乃入長樂宮奏報何太後,謊稱大將軍的部下謀反,乘機裹脅何太後、少帝劉辯、渤海王劉協,劫持宮內其他官員從天橋閣道逃向北宮德陽殿,而何太後則中途被聞訊趕來的盧植所救。


    次日,張讓、段珪等迫於追兵,被困北宮中,無計可施,隻好帶著少帝劉辯、渤海王等數十人步行出穀門,往黃河岸邊逃去。


    眾人連夜奔走至北邙山,約二更時分,後麵喊聲漸起,有人馬趕至,當前之人乃河南中部掾吏閔貢,閔貢大唿道:“逆賊休走!”


    張讓見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當知死期已到,乃向少帝拱手再拜,並叩頭辭別,遂投河而死。


    少帝劉辯與皇弟劉協不知虛實,也不敢高聲,伏於河邊亂草之內,閔貢軍馬不見天子,便四散去追尋,不知少帝之所在。


    少帝與皇帝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饑餒,相抱而哭。


    又怕人知覺,吞聲草莽之中,渤海王劉協說道:“此處不可久留,當別尋活路。”


    於是二人以衣相結,爬上岸邊,滿地荊棘,黑暗之中,不見行路,十分狼狽。


    行至五更,足痛不能行,在山岡邊見一草堆,臥於草堆之畔。


    草堆前麵是一所莊院,莊主是夜夢兩紅日墜於莊後,驚覺,披衣出戶,四下觀望,見莊後草堆上紅光衝天,慌忙往視,卻是二人臥於草畔。


    莊主詢問道:“二少年誰家之子?”


    劉辯膽怯不敢迴應。渤海王劉協指著劉辯道:“此是當今皇帝,遭十常侍之亂,逃難到此。吾乃渤海王也。”


    莊主大驚,慌忙拜道:“臣先朝司徒崔烈之弟崔毅也,因見十常侍賣官嫉賢,故隱於此。”


    遂扶帝入莊,跪進酒食。閔貢趕上段珪,拿住問詢:“天子何在?”


    段珪寒顫道:“已在半路相失,不知何往。”


    閔貢遂殺段珪,懸頭於馬項下,分兵四散尋覓。自己卻獨乘一馬,隨路追尋。偶至崔毅莊,毅見首級問之,閔貢說出詳細,崔毅連忙引閔貢見帝,君臣痛哭。


    閔貢道:“國不可一日無君,請陛下還都。”


    崔毅莊上止有瘦馬一匹,備與帝乘,閔貢與渤海王共乘一馬,離莊而行,不到三裏,司徒王允、太尉楊彪、左軍校尉淳於瓊、右軍校尉馮芳、後軍校尉鮑信、中軍校尉袁紹,一行人眾,數百人馬,接著車駕,君臣皆哭。


    先使人將段珪首級往京師號令,另換好馬與帝及渤海王騎坐,簇帝還京。


    車駕行不到數裏,忽見旌旗蔽日,塵土遮天,一枝人馬到來,百官失色,帝亦大驚。


    原來是並州牧董卓望見洛陽上空濃煙滾滾,才得知朝廷發生重大變故,於是急忙下令進軍,連夜行軍三百裏。


    在北邙山下,董卓見到了浩浩蕩蕩的迎駕隊伍,驚魂未定的劉辯見到飛馳而來的董卓軍,嚇得大哭,眾大臣說:“有詔退兵!”


    迎駕隊伍中的崔烈也叫董卓迴避。


    董卓指著崔烈罵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裏路,你現在說什麽迴避?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腦袋!”


    接著,董卓又反詰大臣們道:“諸位公卿身為國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國家動蕩,天子流落在外,你們哪有讓我退兵的理由!”


    隨後,董卓進入迎駕隊伍,先拜見劉辯,又伸手去從閔貢懷中抱陳留王劉協,劉協不肯,董卓隻得與閔貢並馬而行,一同入城。


    董卓又向劉辯詢問事變經過,劉辯語無倫次,而劉協卻能表述清楚,董卓知道劉協是董太後撫養長大,自己號“董侯”,董卓便自認為與董太後同族,於是心生歡喜,意欲立劉協。


    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橫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出入宮庭,略無忌憚。


    原大將軍何進和車騎將軍何苗的軍隊也被董卓收編,董卓掌握了洛陽的所有軍權。


    原大將軍府幕僚鮑信不肯歸附董卓,向袁紹提出將董卓引誘殺害的計劃,袁紹不敢,鮑信則棄官逃亡。朝廷罷免司空劉弘,派使者到顯陽苑拜董卓為司空。


    董卓邀請袁紹到顯陽苑商議廢立。


    董卓肆無忌憚地說:“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廟,沒有資格擔任天下的君主。為了國家和漢室江山著想,我想效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的故事,廢掉少帝,改立渤海王劉協為天子!”


    袁紹大驚失色,心下駭然,當即不同意,提出要去請示太傅袁隗。


    袁紹怒聲罵道:“此汝之私心也,禍國殃民,恐怕大多數人都不會同意你的意見!”


    董卓聞言大怒:“豎子!天下事豈不決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爾謂董卓刀為不利乎!”


    袁紹反譏:“天下健者,豈唯董公?”


    袁紹然後拿著佩刀作揖而去,董卓奈於袁紹四世三公之後,隻能暫且容忍他一迴,放他迴去了。


    而後,氣不過的董卓帶領兵將百人,親自登門拜訪袁隗,商議廢立之事,看著刀光血影的西涼雄兵,袁隗豈敢不從。


    董卓於是在朝會上提出廢立之事,並以霍光事為例,自比田延年(誰反對就立刻處死)。


    四月一日,在崇德前殿,尚書丁宮主持廢立儀式,太傅袁隗將劉辯扶下皇座,解除玉璽印綬轉交給劉協,然後扶劉協正式登基。


    廢立皇帝之後,董卓又對何太後看不順眼,認為她有礙自己在朝廷上下自由行動和樹立威信。


    於是,董卓又大會群臣,向大臣們數落太後所謂的罪行,說她如何如何逼迫婆母永樂皇太後,以致皇太後憂慮而死。


    這種違背婆媳常理、不講孝順禮節的教法,應當受到嚴厲懲處。


    之後,董卓便責令何太後遷居永安宮,不久,董卓又借故殺死少帝劉辯,毒死何太後。


    董卓將自己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領前將軍,加節,賜斧鉞、虎賁,更封郿侯。後又自拜國相,躍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權。


    董卓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相,享有“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等特權(夜宿龍榻,淫亂後宮),自己加官進爵後,董卓還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權,大肆加封董氏家族成員。


    董卓還暗中培養爪牙,廣為收羅親信,用拉攏、誘惑、排擠等手段打擊和陷害一切於己不利的勢力和集團。


    封侯後,董卓也極力拉攏司徒黃琬,司空楊彪,抬舉和扶植已被貶斥的陳蕃、竇武等人,董卓利用手中特權,重新提升和任用大批黨人,如侍中伍瓊、尚書鄭公業、長史何顬等。


    董卓受周毖、伍瓊之言,為收納名望和平息反對,重新任用黨人,荀爽、陳紀、韓融等人都不自願地受到任用,又以袁紹為渤海太守、韓馥為冀州牧、劉岱為兗州刺史、孔伷為豫州刺史。


    董卓見城中富足貴族府第連綿,家家殷實,金帛財產無數,便放縱手下士兵,實行所謂“收牢”運動。


    這些士兵到處殺人放火,奸**女,劫掠物資,把整個洛陽城鬧得雞犬不寧,怨聲載道。


    而朝中一批俊傑紛紛外逃,袁紹遠奔河北,袁術南下南陽,曹操遁往陳留,鮑信往歸泰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無限抽獎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珺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珺侯並收藏三國之無限抽獎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