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光和四年,公元181年。
這是一個不安分的年月,很多大人物的生死都在時下發生。
正月初,在一個大雪飄飛的夜晚,大長秋華容侯曹節卒亡。
消息傳入漢靈帝劉宏的耳中,劉宏深感悲慟。
當初先帝薨逝,曹節以中常侍、奉車都尉之職,率領中黃門、虎賁、羽林軍一千人,逢迎解瀆亭侯劉宏繼承帝位。
適時,曹節因迎立漢靈帝劉宏的功勞,被封為長安鄉侯,食邑六百戶。
至此,曹節備受劉宏器重,宛如泰山屹立於帝王之側而不倒。
後來,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商議誅殺宦官。
曹節與長樂五官史朱瑀、長樂謁者曹騰等十七位權柄在手的宦官,共同詐稱漢靈帝的詔令推舉長樂食監王甫為黃門令,帶兵誅殺陳蕃和竇武,以及尚書令尹勳、侍中宗親劉瑜、屯騎校尉馮述,並將他們全部滅族。
曹節因此功勞升任為長樂衛尉,改封育陽侯,增加食邑三千戶。
漢靈帝劉宏對宦官的倚重不可謂不重,王甫、曹節和曹騰等人假傳天子詔令胡亂誅殺大臣,非但不加以約束製裁,反而以高官厚爵賞賜,實在是讓人驚悚。
之後,曹節與王甫等人合謀,誣告漢桓帝的弟弟勃海王劉悝謀反,導致勃海王妻妾子女一百餘人屈死於獄中,其罪孽深重可謂是罄竹難書。
可劉宏反而拜王甫為冠軍侯,為曹節增加食邑四千六百戶,不可謂不諷刺。
在劉宏的眼中,仿佛身側的宦官是肱骨之臣,滿朝的袞袞諸公乃是禍亂大漢社稷的奸佞之臣。
曹節就是靠著諂媚阿諛的態度,以保富貴不墮,將自己深埋於帝心深處,一步步走向了權傾朝野的高位。
曹節曾經病重,劉宏為了曹節的病體能夠無恙,官拜曹節為車騎將軍,做出祈禱之態希望曹節能夠痊愈。
直到曹節病愈之後,這才免去車騎將軍之職。
如今曹節真的逝去,劉宏深感痛失了一位國之幹臣,為此,特意追贈曹節為車騎將軍。
“死的好!”
太尉劉寬、司徒楊賜等人對於曹節的死訊大感欣慰,擊掌慶賀的同時大擺酒宴,邀請公卿大臣在府邸之內徹夜歡飲。
三公九卿重臣,不被帝王倚重是一個悲劇。
身處於皇權之下,即便坐在九五尊位上麵的人是一頭蠢豬,說要罷免重臣,或者是誅殺大臣全家,這道旨意將會被無條件的執行。
袞袞諸公對於權柄在握的宦官深恨之,無人不懷欲除之而後快的心思,隻可惜,簡在帝心的宦官豈是廢物之徒。
所以,眼瞧著曹節這個罪孽深重的閹宦肮髒之徒,壽終正寢而亡,大臣們哀歎沒有擁有讓曹節死於非命的能力,隻能慶幸大漢的宮廷之內少了一個卑賤的閹宦弄臣。
很快,這份卑賤的喜悅之情被另外一個消息代替。
張奐病卒。
涼州三明之一的張奐,張然明病卒。
繼皇甫規、段熲相繼離世之後,張奐同樣難逃無情的歲月侵蝕。
至此,涼州三明全部隕落。
張奐享年七十八歲,這在這個時代乃是少有的高壽之數。
張奐在朝廷之外擔任安定屬國都尉、武威太守、度遼將軍及護匈奴中郎將等職以來,戰功卓著。
後來在奉旨誅殺大將軍竇武、太尉陳番時出力良多,其後得知乃是曹節、王甫等人假傳天子詔令後自責不已。
因此,拒絕劉宏封侯的恩寵,直接上書痛斥宦官的罪責,為竇武等人鳴冤叫屈。
宦官在劉宏的耳邊吧唧吧唧一說,張奐就被一道旨意罷官,至此,劉宏隻能器重身邊的得力幹臣,對於張奐這個奸佞之臣置之不理。
往後,張奐歸家讀書,不再出仕,同其他對朝局失望的人一樣,至此不再踏入洛陽城半步。
張奐故舊,心憂於漢室江山再痛失一位重臣悍將,悲痛無比。
劉宏感念於曹節的卒亡,張奐的死訊他連一個字都沒有興趣知道。
位於彈汗山鮮卑王庭之內的檀石槐,其生命已經到了彌留之際。
這個冬日對他來說太過艱難,正如立春之後萬物正在勃發之際,他的生命不再勃發,而是走向了死亡。
冬春過渡之際,是生命最容易隕落的時候。
熬過去了,還能多活些時日。
如果熬不過去,隻能凋敝在黃土之下。
檀石槐在努力堅挺,可依舊沒能挺住。
他甚至,連伸展一下胳膊,動一下眼皮都顯得無比艱難。
想當初,他見漢人善於築城建屋,就擄掠漢人來幫他築城建屋,時至今日,已經構築小型城邑一百多座,分布於廣袤的領域之內,城邑之內的屋舍樓閣都是部落首領們爭相搶奪的住所。
想當初,他見漢人善於捕魚曬鹽,就劫掠漢人來幫他織網捕魚,製鹽醃製漁獲及肉食。
想當初,他見漢家衣冠華麗,就搶劫漢人的美服華衣穿戴在自己的身上。
甚至,他見漢人的任何東西都比鮮卑的好,為此,他不遺餘力的搶掠漢人來擴大自身。
如今,他隻能迴憶自己的崢嶸歲月,再也無力親自去征戰擄掠了。
望著身旁的兒子和連,他隻能依靠漢家天下的傳位方式,指定和連繼承他的所有遺產。
完成這個遺願之後,他帶著濃烈的不甘咽下去了最後一口氣。
“死的好!”
鮮卑部落的首領們彈冠相慶,喜不自勝。
當檀石槐終於咽氣的消息傳遞開來之後,宰殺牛羊以此慶賀的部落占據了多數。
畢竟檀石槐已經老了,已經無力再為鮮卑的壯大而征戰,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更有能力的人繼承檀石槐的大位。
強大的部落們都瞅準了檀石槐的位置,對於和連並不認同。
隻有個別的智慧之輩,看出了鮮卑王庭的衰弱,檀石槐的離世,隻怕會引發各部落之間的傾軋和吞並。
像檀石槐這樣的草原霸主,畢竟太過稀少。
每出一位,都會讓草原部落興盛一時。
如今,草原興盛的時代過去了,又一個黑暗的時刻,降臨在了草原大地。
這是一個不安分的年月,很多大人物的生死都在時下發生。
正月初,在一個大雪飄飛的夜晚,大長秋華容侯曹節卒亡。
消息傳入漢靈帝劉宏的耳中,劉宏深感悲慟。
當初先帝薨逝,曹節以中常侍、奉車都尉之職,率領中黃門、虎賁、羽林軍一千人,逢迎解瀆亭侯劉宏繼承帝位。
適時,曹節因迎立漢靈帝劉宏的功勞,被封為長安鄉侯,食邑六百戶。
至此,曹節備受劉宏器重,宛如泰山屹立於帝王之側而不倒。
後來,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商議誅殺宦官。
曹節與長樂五官史朱瑀、長樂謁者曹騰等十七位權柄在手的宦官,共同詐稱漢靈帝的詔令推舉長樂食監王甫為黃門令,帶兵誅殺陳蕃和竇武,以及尚書令尹勳、侍中宗親劉瑜、屯騎校尉馮述,並將他們全部滅族。
曹節因此功勞升任為長樂衛尉,改封育陽侯,增加食邑三千戶。
漢靈帝劉宏對宦官的倚重不可謂不重,王甫、曹節和曹騰等人假傳天子詔令胡亂誅殺大臣,非但不加以約束製裁,反而以高官厚爵賞賜,實在是讓人驚悚。
之後,曹節與王甫等人合謀,誣告漢桓帝的弟弟勃海王劉悝謀反,導致勃海王妻妾子女一百餘人屈死於獄中,其罪孽深重可謂是罄竹難書。
可劉宏反而拜王甫為冠軍侯,為曹節增加食邑四千六百戶,不可謂不諷刺。
在劉宏的眼中,仿佛身側的宦官是肱骨之臣,滿朝的袞袞諸公乃是禍亂大漢社稷的奸佞之臣。
曹節就是靠著諂媚阿諛的態度,以保富貴不墮,將自己深埋於帝心深處,一步步走向了權傾朝野的高位。
曹節曾經病重,劉宏為了曹節的病體能夠無恙,官拜曹節為車騎將軍,做出祈禱之態希望曹節能夠痊愈。
直到曹節病愈之後,這才免去車騎將軍之職。
如今曹節真的逝去,劉宏深感痛失了一位國之幹臣,為此,特意追贈曹節為車騎將軍。
“死的好!”
太尉劉寬、司徒楊賜等人對於曹節的死訊大感欣慰,擊掌慶賀的同時大擺酒宴,邀請公卿大臣在府邸之內徹夜歡飲。
三公九卿重臣,不被帝王倚重是一個悲劇。
身處於皇權之下,即便坐在九五尊位上麵的人是一頭蠢豬,說要罷免重臣,或者是誅殺大臣全家,這道旨意將會被無條件的執行。
袞袞諸公對於權柄在握的宦官深恨之,無人不懷欲除之而後快的心思,隻可惜,簡在帝心的宦官豈是廢物之徒。
所以,眼瞧著曹節這個罪孽深重的閹宦肮髒之徒,壽終正寢而亡,大臣們哀歎沒有擁有讓曹節死於非命的能力,隻能慶幸大漢的宮廷之內少了一個卑賤的閹宦弄臣。
很快,這份卑賤的喜悅之情被另外一個消息代替。
張奐病卒。
涼州三明之一的張奐,張然明病卒。
繼皇甫規、段熲相繼離世之後,張奐同樣難逃無情的歲月侵蝕。
至此,涼州三明全部隕落。
張奐享年七十八歲,這在這個時代乃是少有的高壽之數。
張奐在朝廷之外擔任安定屬國都尉、武威太守、度遼將軍及護匈奴中郎將等職以來,戰功卓著。
後來在奉旨誅殺大將軍竇武、太尉陳番時出力良多,其後得知乃是曹節、王甫等人假傳天子詔令後自責不已。
因此,拒絕劉宏封侯的恩寵,直接上書痛斥宦官的罪責,為竇武等人鳴冤叫屈。
宦官在劉宏的耳邊吧唧吧唧一說,張奐就被一道旨意罷官,至此,劉宏隻能器重身邊的得力幹臣,對於張奐這個奸佞之臣置之不理。
往後,張奐歸家讀書,不再出仕,同其他對朝局失望的人一樣,至此不再踏入洛陽城半步。
張奐故舊,心憂於漢室江山再痛失一位重臣悍將,悲痛無比。
劉宏感念於曹節的卒亡,張奐的死訊他連一個字都沒有興趣知道。
位於彈汗山鮮卑王庭之內的檀石槐,其生命已經到了彌留之際。
這個冬日對他來說太過艱難,正如立春之後萬物正在勃發之際,他的生命不再勃發,而是走向了死亡。
冬春過渡之際,是生命最容易隕落的時候。
熬過去了,還能多活些時日。
如果熬不過去,隻能凋敝在黃土之下。
檀石槐在努力堅挺,可依舊沒能挺住。
他甚至,連伸展一下胳膊,動一下眼皮都顯得無比艱難。
想當初,他見漢人善於築城建屋,就擄掠漢人來幫他築城建屋,時至今日,已經構築小型城邑一百多座,分布於廣袤的領域之內,城邑之內的屋舍樓閣都是部落首領們爭相搶奪的住所。
想當初,他見漢人善於捕魚曬鹽,就劫掠漢人來幫他織網捕魚,製鹽醃製漁獲及肉食。
想當初,他見漢家衣冠華麗,就搶劫漢人的美服華衣穿戴在自己的身上。
甚至,他見漢人的任何東西都比鮮卑的好,為此,他不遺餘力的搶掠漢人來擴大自身。
如今,他隻能迴憶自己的崢嶸歲月,再也無力親自去征戰擄掠了。
望著身旁的兒子和連,他隻能依靠漢家天下的傳位方式,指定和連繼承他的所有遺產。
完成這個遺願之後,他帶著濃烈的不甘咽下去了最後一口氣。
“死的好!”
鮮卑部落的首領們彈冠相慶,喜不自勝。
當檀石槐終於咽氣的消息傳遞開來之後,宰殺牛羊以此慶賀的部落占據了多數。
畢竟檀石槐已經老了,已經無力再為鮮卑的壯大而征戰,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更有能力的人繼承檀石槐的大位。
強大的部落們都瞅準了檀石槐的位置,對於和連並不認同。
隻有個別的智慧之輩,看出了鮮卑王庭的衰弱,檀石槐的離世,隻怕會引發各部落之間的傾軋和吞並。
像檀石槐這樣的草原霸主,畢竟太過稀少。
每出一位,都會讓草原部落興盛一時。
如今,草原興盛的時代過去了,又一個黑暗的時刻,降臨在了草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