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孤獨的時候,不是悲傷難過而無人傾訴。
而是開心的得意之時,隻有去照照鏡子才能看見笑臉,得到迴饋。
但蕭錦侃的這位徒弟,卻是比這還要更加孤獨。
因為他連鏡子都沒有。
說起來,蕭錦侃都不知道他這徒弟叫什麽名字。
但他做任何事都不會隨性而為。
既然說要收他當徒弟,其中就一定有意義存在。
“我給你取個名字?”
蕭錦侃問道。
他讓這少年坐在自己對麵。
並且也給他倒了一杯酒。
獨自一人生活在山林之間,是不需要擁有名字的。
名字隻是一個代號,一個稱唿。
說起來隻是方便了別人在唿喚時能更加輕鬆。
但山林間的禽獸以及樹木是不會說話的。
自然也沒有東西去唿喚少年的名字。
所以他便也沒有名字。
少年點了點頭。
眼中充滿了希翼。
雖然他不知道這名字究竟有什麽用途,或是能帶給自己什麽好處。
但既然別人都有,他便也想有個名字。
“叫你華濃可好?”
蕭錦侃說道。
少年點了點頭說道:
“以後我就叫華濃。”
“華濃,你可知道我為什麽要收你為徒弟嗎?”
蕭錦侃問道。
華濃眨巴著眼睛,看著蕭錦侃。
並不言語,也無動作。
“其實我也不知道。但當我見到你的時候,心裏隻有一個念頭。就是無論如何也不讓你死掉,而且還要收你為徒。”
蕭錦侃說道。
“但師傅為何不在當時就收我為徒,而是一定要等五年之後呢?”
華濃問道。
“因為當時隻有這樣一個念頭。何況這念頭並不強烈。五年隻是我隨口說的。”
蕭錦侃說道。
“為何師傅隨口說出來的是五年,而不是十年,二十年?”
華濃問道。
他身上有一種特有的倔強。
隻要遇到自己想不通的問題,一定要問個清楚才行。
隻是這樣的倔強,讓旁人看來確實有些不近人情。
無論是走江湖,還是進廟堂,怕是都讓人難以親近。
不過蕭錦侃知道。
雖然華濃周身的氣質冷若冰霜。
但他的心卻是火熱的。
他的心要比盛夏時午後的陽光更加明媚,要比雪夜裏門前的篝火更加溫暖。
他隻是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
“因為一個念頭若是保持了五年還沒有終止,那就證明我的確是想這麽做,而不是一時興起。”
蕭錦侃解釋道。
說罷,端起酒杯,對著少年微微示意了一下,接著仰起脖子,一飲而盡。
“你不會喝酒嗎?”
蕭錦侃問道。
他看華濃並沒有端起酒杯,而是盯著杯中的酒湯發呆。
酒杯雖小,酒湯也很渾濁。
但華濃依舊能從中隱約看到自己的麵龐。
鼻子嘴巴雖然看不真切,但一雙眼睛卻是格外的明亮。
“我不會喝酒。”
華濃把目光從酒杯裏收迴,抬起頭看著蕭錦侃說道。
“但你卻知道給我買酒。”
蕭錦侃說道。
“因為當時我在師傅的身上聞到了這種問道。以前不知是什麽,但後來知道這是酒味。”
華濃說道。
“原來如此……其實你的身上也有一股味道。”
蕭錦侃說道。
“什麽味?”
華濃連忙舉起自己的衣袖,湊到鼻子前麵聞了聞。
“血腥味。”
蕭錦侃說道。
華濃笑了。
一聽到血腥味三個字,他的腦海中瞬時出現了無數個畫麵。
都是他在山林間狩獵時的場景。
獵物倒在他身前的時候,總是會弄的一地血腥。
不過這些血液,很快就會滲入大地之中。
成為那些花草樹木的養料。
對於旁人而言,血腥味總是意味著殺戮和恐懼。
但對於華濃來說,卻是一種無可替代的安全感。
血腥滿地代表著狩獵成功。
狩獵成功,便能飽餐幾頓。
對於遊蕩在山林間的他來說,還有什麽事能比吃飽了之後沉沉睡去而更加幸福?
“不過,你殺了人。”
蕭錦侃話鋒一轉說道。
“我本來不想殺他的。”
華濃說道。
話中的意思雖然有些可惜。
但語氣裏卻沒有任何歎惋之情。
可能在他的意識裏,殺人和宰一隻兔子,本就沒什麽兩樣。
“所以是一種無奈?”
蕭錦侃問道。
華濃沉吟了半晌,點了點頭。
他可能並不懂得無奈這個詞的意思。
但是他覺得師傅說出來的,終歸是對的。
“以後還是不要再殺人了。”
蕭錦侃說道。
“隻要沒人殺我,我一定不會殺人。”
華濃說道。
他的思緒竟是又機敏了起來。
蕭錦侃聽後一愣。
他突然開始自我懷疑。
懷疑當初為何要收這少年為徒,為何這收徒的念頭一起,竟是五年之後也沒有消退。
蕭錦侃這般懷疑,並不是因為華濃不好,不配當他的徒弟。
而是覺得自己著實已經沒有什麽可以教給他的了。
華濃的劍很快。
雖然不知道究竟有多厲害,但卻是足以自保。
華濃的心思很通透。
雖然不懂人情世故。
但誰又能說這天下就和山林間不一樣?
若是把五王比作獅子老虎,那其餘的人們不就類似那梅花鹿和小白兔?
大體是沒有什麽區別的。
忽然,蕭錦侃眼睛一亮。
他突然知道自己該教他什麽了。
“先把這杯酒喝了。這就是你的第一課。”
蕭錦侃指了指華濃麵前的酒杯說道。他要教華濃喝酒。
華濃自是學的很快。
不論蕭錦侃讓他連喝幾杯,他都會照做。
不多時,一大壇子酒就被喝下去了過半。
“感覺還好?”
蕭錦侃問道。
“師傅,我說不出這是什麽感覺。”
華濃說道。
“感覺說不出來,難道還能展現的出來?”
蕭錦侃笑著說道。
華濃點了點頭。
他猛地抽出了自己腰間的那把破劍。
把桌上的酒杯挑起,隨後將杯底裏還僅存的一些酒湯全都用劍借接住。
待那酒杯再度落迴桌上之時,他把劍身一斜,上麵的酒滴猶如珍珠一般滾落,盡皆又全都迴到了杯中。
“好劍!”
蕭錦侃稱讚道。
他能感覺到少年雖然沒有係統的修煉過任何武道。
但就和酒三半一樣,不知怎的,自己卻是悟出了一條獨一無二的路。
“不,師傅。一點都不好。”
華濃說道。
他的手指著桌上的一處說道。
蕭錦侃雖然是個瞎子。
可他用心眼看到,華濃手指的地方,有一星比芝麻還小的酒湯。
鼓鼓的滴在桌子上。
卻是方才他用劍沒有接住的。
“所以你的劍慢了。”
蕭錦侃說道。
“不是我的劍慢了,是我的眼,我的心,我的手,都慢了。劍隻是將其表現了出來。”
華濃說道。
他重新坐了下來。
“你覺得慢好,還是快好?”
蕭錦侃問道。
“若是還在山林裏。自然是快好。若是慢了,命也就沒了。所以我總是要自己快些,再快些。”
華濃說道。
“所以你從未體會過這般‘慢’的感覺。”
蕭錦侃說道。
“是的師傅,所以我突然有些害怕。”
華濃說道。
他握緊了手中的劍。
此刻唯有這把破劍能夠給他十足的安全感。
“這裏不是山林,也沒人會殺你。不如把你的劍先放到一旁,好好上完這第一課。”
蕭錦侃說道。
華濃看了看自己的劍,又看了看蕭錦侃的臉。
“前麵那個師叔說師傅你是瞎子,你真的是瞎子嗎?”
華濃問道。
“如假包換的瞎子。我的屋中從不點燈。”
蕭錦侃說道。
他知道先前因為這一點,卻是讓華濃把劉睿影冤枉了個實在。
“瞎子是不是做事都很慢。”
華濃問道。
他似乎不太會使用語氣。
不論是陳述,描述,還是疑問。
話從他嘴裏說出來,始終都是一個調調。
“是。瞎子因為看不見,走路做事就會異常的小心。小心之下,速度就慢了。”
蕭錦侃說道。
“可是我看師傅你走路做事並不慢。你還總是能一伸手就夠到酒壇的準確位置。”
華濃說道。
“瞎子也分高低。我是高級一些的瞎子,自然不會太慢。”
蕭錦侃說道。
“所以師傅說教我喝酒,其實是為了讓我變慢?”
華濃說道。
蕭錦侃微微一笑。
心裏更加堅定自己先前的想法。
那就是他著實沒什麽可以交給他的。
第一課,或許也是最後一課。
先前覺得若是他悟性不夠,可能還會有第二課,第三課,
但是現在看來,隻上一課已是足矣。
華濃看到蕭錦侃的表情,知道自己說對了。
他用鼻子重重的喘了幾口氣。
接著就把手上的劍放倒了一旁的桌上。
在他的劍剛剛落在桌麵上,手還未完全放開收迴時。
蕭錦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抽走。
一個反手。
劍刃出鞘。
劍尖抵在了華濃的咽喉處。
他嘴裏正好有一口想要咽下去的唾沫。
但是他現在卻隻敢含在嘴裏。
因為若是吞下下去。
勢必會帶動喉結。
然而蕭錦侃的劍尖卻沒有給他任何能夠互動的空隙。
就這般死死的抵在他咽喉的最柔軟處。
但隻是片刻的功夫,蕭錦侃就收了劍。
將其重新放迴到桌麵上。
華濃似是還沒有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麽。
依舊梗著脖子,麵色緊張。
甚至連眼睛都不敢眨。
蕭錦侃看到他這副模樣覺得很是有趣。
當頭拍了他一巴掌,使得華濃張開大嘴,急速的喘了幾口氣,這才算是緩了過來。
華濃緩過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抓起了他的劍。
以先前蕭錦侃對自己的方式,重新用在了蕭錦侃身上。
劍尖抵在蕭錦侃的咽喉處。
卻是比先前蕭錦侃對自己時,抵的更深。
但蕭錦侃卻絲毫不慌。
他給自己倒了一杯酒。
用被劍尖抵著的咽喉,吞咽了下去。
劍尖隨著咽喉的動作,上下起落。
雖然看著極為驚心動魄,但終究是沒有見血。
蕭錦侃喝完後,把酒杯放在了華濃的劍身上。
華濃皺了皺眉頭,不解其意。
僵持了許久之後,終於是收了劍。
他把劍身之上的酒杯取下,重新放在了蕭錦侃麵前,還給他又添滿了一杯酒。
“這是第一課的下半堂。”
蕭錦侃說道。
華濃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也不明白上半堂課是何時結束的,自己又在上半堂課學到了什麽。
就這麽稀裏糊塗的過去了。
——————————
劉睿影仍舊在狄緯泰的屋中坐著。
兩人都毫不例外的保持著沉默。
隻是一杯一杯的喝著麵前的酒。
劉睿影每次喝完,狄緯泰都主動再給其添上少許。
隻是這酒一次倒的比一次多。
三四次過後,就是滿滿一茶杯了。
狄緯泰仍舊不開口。
劉睿影端起這杯酒,一飲而盡。
準備開口道別。
再坐下去,隻是虛度光陰罷了。
想必也沒有什麽意義。
“劉省旗。在丁州府城中,截殺你搶奪《七絕炎劍》的人,的確是博古樓的人。”
狄緯泰突然說道。
他看透了劉睿影的心思。
“狄樓主知道此事?”
劉睿影問道。
狄緯泰點了點頭。
“我一直都知道。”
狄緯泰說道。
這句話意味深長。
知道,不一定是他做的。
有些人知道很多事,但每件事都不是自己做的。
要麽是親眼見證,要麽是道聽途說。
劉睿影在思考狄緯泰這“知道”二字的真正含義。
“狄樓主當然是知道的。”
劉睿影如此說道。
他故意把尾音拖的很長。
好像這樣就能顯示出自己也成竹在胸一般。
狄緯泰拿起酒壇子晃了晃。
“還剩一點,我們分完?”
他說道。
劉睿影沒有拒絕。
他也沒有理由去拒絕。
主動拿過了酒壇,兩人一人一半,把壇子裏剩下的酒都倒入了杯中。
“而且我知道是誰。”
狄緯泰抿了一口,接著說道。
“狄樓主願意告訴我?”
劉睿影問道。
他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即便這事情不是狄緯泰做的。
但是他也沒有理由告訴自己。
老母雞還知道護著小雞崽。
狄緯泰又怎會不愛護他博古樓中的人。
“我也是知道不久。而且思前想後,還是覺得告訴你最好。”
狄緯泰說道。
“在下洗耳恭聽。”
劉睿影說道。
“劉省旗可知,文道一途,最講究什麽?”
狄緯泰話鋒一轉,竟是又說起了題外話。
“著實不知。”
劉睿影說道。
其實他心中有個答案。
那便是文采。
文道一途若是沒有文采,就好比炒菜沒放油鹽。
那樣的文章讀起來,隻會是味同嚼蠟。
“是誠心。”
狄緯泰說道。
聽到誠心兩個字,劉睿影有了些明悟的感覺。
但依舊是猶如鏡中花,水裏月一樣,明白的還不夠透徹真切。
“人無信不立,文無誠即廢。若是沒有一顆誠心,寫出來的文章,最多是一番賣弄罷了。世人都說文人風流,文人虛偽,文人薄情。但那都是個人秉性罷了。真正落在紙筆間的詩詞文章,有哪一句,哪一段,不是情真意切?不是誠懇樸素?”
狄緯泰解釋道。
“所以狄樓主自是這讀書人裏最為誠心之人。”
劉睿影說道。
“最為不敢當……但也著實不算低。”
狄緯泰說道。
“若是沒了誠心,文道一途又將會如何?”
劉睿影問道。
“若是沒了誠心,自然就會出現劉省旗你遇到的事情。”
狄緯泰說道。
劉睿影知道他說的是自己反複遭遇截殺一事。
“狄樓主的意思是,沒了誠心,剩下的就隻有狠心。”
劉睿影說道。
“也不盡然。或者說光是狠心還不夠。狠從何處而起?卻是要找到它的源頭。”
狄緯泰說道。
“狠從妒中起。隻有妒火中燒之人,才會有狠心。”
劉睿影說道。
這並不是他自己的感悟。
而是打小就從書裏讀出的道理。
隻要是識字之人,都會知道。
“做此事之人,就是劉省旗口中的妒火中燒之人。妒火燒盡了誠心,剩下的便隻有狠心。狠心之人,做處什麽狠厲的事情,都不算奇怪。”
狄緯泰說道。
劉睿影心中一陣冷笑。
雖然狄緯泰馬口仁義道德的標榜著自己是誠心之人。
但他卻不相信狄緯泰的心中沒有任何狠心。
若是沒有狠心,他又是憑借著什麽來推翻的九族?
劉睿影不相信一個懦弱之人,會有如此的魄力。
狠心也是相對的。
有的人狠心是對旁人。
有的人狠心是對自己。
劉睿影不知道狄緯泰的狠心此刻正在對著誰。
但當初的他,一定是先對自己狠,再對別人狠。
若是對自己不狠,如何來練就的那般隱忍決絕?
雖然他日後沒有再打鐵鑄刀,但卻把當年的打鐵爐搬到了自己心裏。
一錘錘的在體內不停地敲擊著。
把自己的精神和意誌,像一塊鋼鐵般鍛煉著。
同時也讓自己的心,一點點的蛻變。
“狄樓主有沒有做過什麽狠心之事?”
劉睿影問道。
這一問可謂是單刀直入。
他本以為能戳中狄緯泰的痛點。
沒想到,狄緯泰卻是緩緩解開了衣衫。
“這就是我做過的狠心的事,以及這事給我造成的後果。”
劉睿影看到狄緯泰的右臂上,有一道劍傷。
血痂覆蓋在傷口表麵,看不出深淺。
但劉睿影也是用劍之人。
憑他的感覺判斷。
這一道劍傷,怕是不輕也不淺。
“在博古樓之中,有誰能將狄樓主傷成如此?!”
劉睿影吃驚的說道。
不但是在博古樓中。
想必在全天下裏,能讓狄緯泰流血的人,也不過一掌之數罷了。
“我下的唯一一次狠心,做的唯一一次狠厲之事,就是想留下一人。但我失敗了,終究還是沒能留下。估計是因為我的心還不夠狠。”
狄緯泰說道。
“此人是誰?”
劉睿影問道。
“若是能留下,這一切就可迎刃而解。”
狄緯泰說道。
他的手放在了酒壇口上。
劉睿影深吸了一口氣。
他已經知道了答案。
而是開心的得意之時,隻有去照照鏡子才能看見笑臉,得到迴饋。
但蕭錦侃的這位徒弟,卻是比這還要更加孤獨。
因為他連鏡子都沒有。
說起來,蕭錦侃都不知道他這徒弟叫什麽名字。
但他做任何事都不會隨性而為。
既然說要收他當徒弟,其中就一定有意義存在。
“我給你取個名字?”
蕭錦侃問道。
他讓這少年坐在自己對麵。
並且也給他倒了一杯酒。
獨自一人生活在山林之間,是不需要擁有名字的。
名字隻是一個代號,一個稱唿。
說起來隻是方便了別人在唿喚時能更加輕鬆。
但山林間的禽獸以及樹木是不會說話的。
自然也沒有東西去唿喚少年的名字。
所以他便也沒有名字。
少年點了點頭。
眼中充滿了希翼。
雖然他不知道這名字究竟有什麽用途,或是能帶給自己什麽好處。
但既然別人都有,他便也想有個名字。
“叫你華濃可好?”
蕭錦侃說道。
少年點了點頭說道:
“以後我就叫華濃。”
“華濃,你可知道我為什麽要收你為徒弟嗎?”
蕭錦侃問道。
華濃眨巴著眼睛,看著蕭錦侃。
並不言語,也無動作。
“其實我也不知道。但當我見到你的時候,心裏隻有一個念頭。就是無論如何也不讓你死掉,而且還要收你為徒。”
蕭錦侃說道。
“但師傅為何不在當時就收我為徒,而是一定要等五年之後呢?”
華濃問道。
“因為當時隻有這樣一個念頭。何況這念頭並不強烈。五年隻是我隨口說的。”
蕭錦侃說道。
“為何師傅隨口說出來的是五年,而不是十年,二十年?”
華濃問道。
他身上有一種特有的倔強。
隻要遇到自己想不通的問題,一定要問個清楚才行。
隻是這樣的倔強,讓旁人看來確實有些不近人情。
無論是走江湖,還是進廟堂,怕是都讓人難以親近。
不過蕭錦侃知道。
雖然華濃周身的氣質冷若冰霜。
但他的心卻是火熱的。
他的心要比盛夏時午後的陽光更加明媚,要比雪夜裏門前的篝火更加溫暖。
他隻是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
“因為一個念頭若是保持了五年還沒有終止,那就證明我的確是想這麽做,而不是一時興起。”
蕭錦侃解釋道。
說罷,端起酒杯,對著少年微微示意了一下,接著仰起脖子,一飲而盡。
“你不會喝酒嗎?”
蕭錦侃問道。
他看華濃並沒有端起酒杯,而是盯著杯中的酒湯發呆。
酒杯雖小,酒湯也很渾濁。
但華濃依舊能從中隱約看到自己的麵龐。
鼻子嘴巴雖然看不真切,但一雙眼睛卻是格外的明亮。
“我不會喝酒。”
華濃把目光從酒杯裏收迴,抬起頭看著蕭錦侃說道。
“但你卻知道給我買酒。”
蕭錦侃說道。
“因為當時我在師傅的身上聞到了這種問道。以前不知是什麽,但後來知道這是酒味。”
華濃說道。
“原來如此……其實你的身上也有一股味道。”
蕭錦侃說道。
“什麽味?”
華濃連忙舉起自己的衣袖,湊到鼻子前麵聞了聞。
“血腥味。”
蕭錦侃說道。
華濃笑了。
一聽到血腥味三個字,他的腦海中瞬時出現了無數個畫麵。
都是他在山林間狩獵時的場景。
獵物倒在他身前的時候,總是會弄的一地血腥。
不過這些血液,很快就會滲入大地之中。
成為那些花草樹木的養料。
對於旁人而言,血腥味總是意味著殺戮和恐懼。
但對於華濃來說,卻是一種無可替代的安全感。
血腥滿地代表著狩獵成功。
狩獵成功,便能飽餐幾頓。
對於遊蕩在山林間的他來說,還有什麽事能比吃飽了之後沉沉睡去而更加幸福?
“不過,你殺了人。”
蕭錦侃話鋒一轉說道。
“我本來不想殺他的。”
華濃說道。
話中的意思雖然有些可惜。
但語氣裏卻沒有任何歎惋之情。
可能在他的意識裏,殺人和宰一隻兔子,本就沒什麽兩樣。
“所以是一種無奈?”
蕭錦侃問道。
華濃沉吟了半晌,點了點頭。
他可能並不懂得無奈這個詞的意思。
但是他覺得師傅說出來的,終歸是對的。
“以後還是不要再殺人了。”
蕭錦侃說道。
“隻要沒人殺我,我一定不會殺人。”
華濃說道。
他的思緒竟是又機敏了起來。
蕭錦侃聽後一愣。
他突然開始自我懷疑。
懷疑當初為何要收這少年為徒,為何這收徒的念頭一起,竟是五年之後也沒有消退。
蕭錦侃這般懷疑,並不是因為華濃不好,不配當他的徒弟。
而是覺得自己著實已經沒有什麽可以教給他的了。
華濃的劍很快。
雖然不知道究竟有多厲害,但卻是足以自保。
華濃的心思很通透。
雖然不懂人情世故。
但誰又能說這天下就和山林間不一樣?
若是把五王比作獅子老虎,那其餘的人們不就類似那梅花鹿和小白兔?
大體是沒有什麽區別的。
忽然,蕭錦侃眼睛一亮。
他突然知道自己該教他什麽了。
“先把這杯酒喝了。這就是你的第一課。”
蕭錦侃指了指華濃麵前的酒杯說道。他要教華濃喝酒。
華濃自是學的很快。
不論蕭錦侃讓他連喝幾杯,他都會照做。
不多時,一大壇子酒就被喝下去了過半。
“感覺還好?”
蕭錦侃問道。
“師傅,我說不出這是什麽感覺。”
華濃說道。
“感覺說不出來,難道還能展現的出來?”
蕭錦侃笑著說道。
華濃點了點頭。
他猛地抽出了自己腰間的那把破劍。
把桌上的酒杯挑起,隨後將杯底裏還僅存的一些酒湯全都用劍借接住。
待那酒杯再度落迴桌上之時,他把劍身一斜,上麵的酒滴猶如珍珠一般滾落,盡皆又全都迴到了杯中。
“好劍!”
蕭錦侃稱讚道。
他能感覺到少年雖然沒有係統的修煉過任何武道。
但就和酒三半一樣,不知怎的,自己卻是悟出了一條獨一無二的路。
“不,師傅。一點都不好。”
華濃說道。
他的手指著桌上的一處說道。
蕭錦侃雖然是個瞎子。
可他用心眼看到,華濃手指的地方,有一星比芝麻還小的酒湯。
鼓鼓的滴在桌子上。
卻是方才他用劍沒有接住的。
“所以你的劍慢了。”
蕭錦侃說道。
“不是我的劍慢了,是我的眼,我的心,我的手,都慢了。劍隻是將其表現了出來。”
華濃說道。
他重新坐了下來。
“你覺得慢好,還是快好?”
蕭錦侃問道。
“若是還在山林裏。自然是快好。若是慢了,命也就沒了。所以我總是要自己快些,再快些。”
華濃說道。
“所以你從未體會過這般‘慢’的感覺。”
蕭錦侃說道。
“是的師傅,所以我突然有些害怕。”
華濃說道。
他握緊了手中的劍。
此刻唯有這把破劍能夠給他十足的安全感。
“這裏不是山林,也沒人會殺你。不如把你的劍先放到一旁,好好上完這第一課。”
蕭錦侃說道。
華濃看了看自己的劍,又看了看蕭錦侃的臉。
“前麵那個師叔說師傅你是瞎子,你真的是瞎子嗎?”
華濃問道。
“如假包換的瞎子。我的屋中從不點燈。”
蕭錦侃說道。
他知道先前因為這一點,卻是讓華濃把劉睿影冤枉了個實在。
“瞎子是不是做事都很慢。”
華濃問道。
他似乎不太會使用語氣。
不論是陳述,描述,還是疑問。
話從他嘴裏說出來,始終都是一個調調。
“是。瞎子因為看不見,走路做事就會異常的小心。小心之下,速度就慢了。”
蕭錦侃說道。
“可是我看師傅你走路做事並不慢。你還總是能一伸手就夠到酒壇的準確位置。”
華濃說道。
“瞎子也分高低。我是高級一些的瞎子,自然不會太慢。”
蕭錦侃說道。
“所以師傅說教我喝酒,其實是為了讓我變慢?”
華濃說道。
蕭錦侃微微一笑。
心裏更加堅定自己先前的想法。
那就是他著實沒什麽可以交給他的。
第一課,或許也是最後一課。
先前覺得若是他悟性不夠,可能還會有第二課,第三課,
但是現在看來,隻上一課已是足矣。
華濃看到蕭錦侃的表情,知道自己說對了。
他用鼻子重重的喘了幾口氣。
接著就把手上的劍放倒了一旁的桌上。
在他的劍剛剛落在桌麵上,手還未完全放開收迴時。
蕭錦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抽走。
一個反手。
劍刃出鞘。
劍尖抵在了華濃的咽喉處。
他嘴裏正好有一口想要咽下去的唾沫。
但是他現在卻隻敢含在嘴裏。
因為若是吞下下去。
勢必會帶動喉結。
然而蕭錦侃的劍尖卻沒有給他任何能夠互動的空隙。
就這般死死的抵在他咽喉的最柔軟處。
但隻是片刻的功夫,蕭錦侃就收了劍。
將其重新放迴到桌麵上。
華濃似是還沒有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麽。
依舊梗著脖子,麵色緊張。
甚至連眼睛都不敢眨。
蕭錦侃看到他這副模樣覺得很是有趣。
當頭拍了他一巴掌,使得華濃張開大嘴,急速的喘了幾口氣,這才算是緩了過來。
華濃緩過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抓起了他的劍。
以先前蕭錦侃對自己的方式,重新用在了蕭錦侃身上。
劍尖抵在蕭錦侃的咽喉處。
卻是比先前蕭錦侃對自己時,抵的更深。
但蕭錦侃卻絲毫不慌。
他給自己倒了一杯酒。
用被劍尖抵著的咽喉,吞咽了下去。
劍尖隨著咽喉的動作,上下起落。
雖然看著極為驚心動魄,但終究是沒有見血。
蕭錦侃喝完後,把酒杯放在了華濃的劍身上。
華濃皺了皺眉頭,不解其意。
僵持了許久之後,終於是收了劍。
他把劍身之上的酒杯取下,重新放在了蕭錦侃麵前,還給他又添滿了一杯酒。
“這是第一課的下半堂。”
蕭錦侃說道。
華濃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也不明白上半堂課是何時結束的,自己又在上半堂課學到了什麽。
就這麽稀裏糊塗的過去了。
——————————
劉睿影仍舊在狄緯泰的屋中坐著。
兩人都毫不例外的保持著沉默。
隻是一杯一杯的喝著麵前的酒。
劉睿影每次喝完,狄緯泰都主動再給其添上少許。
隻是這酒一次倒的比一次多。
三四次過後,就是滿滿一茶杯了。
狄緯泰仍舊不開口。
劉睿影端起這杯酒,一飲而盡。
準備開口道別。
再坐下去,隻是虛度光陰罷了。
想必也沒有什麽意義。
“劉省旗。在丁州府城中,截殺你搶奪《七絕炎劍》的人,的確是博古樓的人。”
狄緯泰突然說道。
他看透了劉睿影的心思。
“狄樓主知道此事?”
劉睿影問道。
狄緯泰點了點頭。
“我一直都知道。”
狄緯泰說道。
這句話意味深長。
知道,不一定是他做的。
有些人知道很多事,但每件事都不是自己做的。
要麽是親眼見證,要麽是道聽途說。
劉睿影在思考狄緯泰這“知道”二字的真正含義。
“狄樓主當然是知道的。”
劉睿影如此說道。
他故意把尾音拖的很長。
好像這樣就能顯示出自己也成竹在胸一般。
狄緯泰拿起酒壇子晃了晃。
“還剩一點,我們分完?”
他說道。
劉睿影沒有拒絕。
他也沒有理由去拒絕。
主動拿過了酒壇,兩人一人一半,把壇子裏剩下的酒都倒入了杯中。
“而且我知道是誰。”
狄緯泰抿了一口,接著說道。
“狄樓主願意告訴我?”
劉睿影問道。
他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即便這事情不是狄緯泰做的。
但是他也沒有理由告訴自己。
老母雞還知道護著小雞崽。
狄緯泰又怎會不愛護他博古樓中的人。
“我也是知道不久。而且思前想後,還是覺得告訴你最好。”
狄緯泰說道。
“在下洗耳恭聽。”
劉睿影說道。
“劉省旗可知,文道一途,最講究什麽?”
狄緯泰話鋒一轉,竟是又說起了題外話。
“著實不知。”
劉睿影說道。
其實他心中有個答案。
那便是文采。
文道一途若是沒有文采,就好比炒菜沒放油鹽。
那樣的文章讀起來,隻會是味同嚼蠟。
“是誠心。”
狄緯泰說道。
聽到誠心兩個字,劉睿影有了些明悟的感覺。
但依舊是猶如鏡中花,水裏月一樣,明白的還不夠透徹真切。
“人無信不立,文無誠即廢。若是沒有一顆誠心,寫出來的文章,最多是一番賣弄罷了。世人都說文人風流,文人虛偽,文人薄情。但那都是個人秉性罷了。真正落在紙筆間的詩詞文章,有哪一句,哪一段,不是情真意切?不是誠懇樸素?”
狄緯泰解釋道。
“所以狄樓主自是這讀書人裏最為誠心之人。”
劉睿影說道。
“最為不敢當……但也著實不算低。”
狄緯泰說道。
“若是沒了誠心,文道一途又將會如何?”
劉睿影問道。
“若是沒了誠心,自然就會出現劉省旗你遇到的事情。”
狄緯泰說道。
劉睿影知道他說的是自己反複遭遇截殺一事。
“狄樓主的意思是,沒了誠心,剩下的就隻有狠心。”
劉睿影說道。
“也不盡然。或者說光是狠心還不夠。狠從何處而起?卻是要找到它的源頭。”
狄緯泰說道。
“狠從妒中起。隻有妒火中燒之人,才會有狠心。”
劉睿影說道。
這並不是他自己的感悟。
而是打小就從書裏讀出的道理。
隻要是識字之人,都會知道。
“做此事之人,就是劉省旗口中的妒火中燒之人。妒火燒盡了誠心,剩下的便隻有狠心。狠心之人,做處什麽狠厲的事情,都不算奇怪。”
狄緯泰說道。
劉睿影心中一陣冷笑。
雖然狄緯泰馬口仁義道德的標榜著自己是誠心之人。
但他卻不相信狄緯泰的心中沒有任何狠心。
若是沒有狠心,他又是憑借著什麽來推翻的九族?
劉睿影不相信一個懦弱之人,會有如此的魄力。
狠心也是相對的。
有的人狠心是對旁人。
有的人狠心是對自己。
劉睿影不知道狄緯泰的狠心此刻正在對著誰。
但當初的他,一定是先對自己狠,再對別人狠。
若是對自己不狠,如何來練就的那般隱忍決絕?
雖然他日後沒有再打鐵鑄刀,但卻把當年的打鐵爐搬到了自己心裏。
一錘錘的在體內不停地敲擊著。
把自己的精神和意誌,像一塊鋼鐵般鍛煉著。
同時也讓自己的心,一點點的蛻變。
“狄樓主有沒有做過什麽狠心之事?”
劉睿影問道。
這一問可謂是單刀直入。
他本以為能戳中狄緯泰的痛點。
沒想到,狄緯泰卻是緩緩解開了衣衫。
“這就是我做過的狠心的事,以及這事給我造成的後果。”
劉睿影看到狄緯泰的右臂上,有一道劍傷。
血痂覆蓋在傷口表麵,看不出深淺。
但劉睿影也是用劍之人。
憑他的感覺判斷。
這一道劍傷,怕是不輕也不淺。
“在博古樓之中,有誰能將狄樓主傷成如此?!”
劉睿影吃驚的說道。
不但是在博古樓中。
想必在全天下裏,能讓狄緯泰流血的人,也不過一掌之數罷了。
“我下的唯一一次狠心,做的唯一一次狠厲之事,就是想留下一人。但我失敗了,終究還是沒能留下。估計是因為我的心還不夠狠。”
狄緯泰說道。
“此人是誰?”
劉睿影問道。
“若是能留下,這一切就可迎刃而解。”
狄緯泰說道。
他的手放在了酒壇口上。
劉睿影深吸了一口氣。
他已經知道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