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巴伐利亞王都後的某日,身邊仆人問道。


    “主人,我們要馬上走嗎?”


    “不,聽說有比武大會,我們留下來,看看這些南方人怎麽比武的。”


    “愛爾蘭”地處偏僻,人口稀少,早期曆史文字記載也少,“黑暗時代”時以部落聯盟為主,大多附屬鄰國英格蘭或者蘇格蘭的強勢君主,充當地方諸侯。


    那時,有些愛爾蘭的大部落首長也自命為王。


    這種領著幾千人口的王,被英格蘭人譏諷為“偽王”。


    到了英雄時代,酋長們全轉為大大小小不一的封建主,拋棄要塞,蓋起了堅固高堡。


    不過當地剝削程度跟權力沒有其他封建地區的貴族那麽嚴重,他們不隨意給領民定罪,領主統治出現問題時,也時常被領地內的有力領民(下等貴族)取代。


    杜倫穿著在其所屬地域城鎮的人眼中,算是一位貴族,但在打交道的施瓦本人眼中,就是一位商人罷了。


    自杜倫祖父開始,愛爾蘭幾十年沒有舉辦比武大會了,杜倫有幸見到這種熱鬧場麵,也想看看。決定再留幾日。”


    多留的這些日子,杜倫也在酒館內,聽到一些議論。原來比武大會曾經是一年一次,那時正是德曼王從聖地帶迴大批珠寶,意氣風發之刻。


    但過多的比武,造成貴族及騎士傷亡,對財政的花費也極重,因此連續舉辦四屆後,才改為三年一屆。


    比武大會,在王都郊外馬場舉辦。


    除了施瓦本人,還有來自北意,丹麥,法蘭克,奧地利的無地騎士或者喜愛戰鬥的貴族參與。


    比武當日,杜倫跟倆位仆從擠了進去,成為看熱鬧的一員。


    杜倫見到不少體格精壯的力士,這次比武,有一環娛樂比武環節是力氣比拚,這不用什麽技巧,因此很多平民都能參加。


    主辦方取出木製粗壯的箭支,讓選手們單存用雙臂力氣折斷。


    每一支箭口徑都比拇指還粗上些,能弄斷一支,力氣將已經不少。


    杜倫也上去玩了一下,僅僅折斷了一支。


    當日最厲害的一位,也僅僅同時折斷兩隻,當三隻箭折疊一起,無人成功。


    杜倫想到了自己的三個孩子,心道,“隻要家人們能團結一處,那麽便可以發揮出極大的能量,去抵禦外在難事……


    “三箭之訓”,這個啟發,也被杜倫寫在了南行見聞錄內。


    ……


    施瓦本的比武大會,生動活潑,還伴隨大量音樂跟舞蹈。


    開場前,直屬王室的藝人團體會上場演奏給觀眾看。


    演奏輕快有趣,杜倫第一次聽見這種音樂,還喝了兩大杯啤酒,搖頭晃腦。


    德曼王在東方抓迴,幾位被受雇於阿拔斯王朝的北天竺樂師所傳下,才使此異國妙樂在施瓦本紮根。


    施瓦本也算是產馬地之一,巴伐利亞的羽馬,有少數能在施瓦本繁衍。


    還有一種“穿刺鋼”,是施瓦本的金屬特產,穿刺鋼的硬度跟鋒利度,沒有任何一處比得上,但是隨著穿越者之亂的時間過去太久,氣場恢複穩定,異變礦山的元素枯竭退散。


    自百年前開始,每十年采出的鋼料,隻夠產生一把如此精美鋒利的鋼劍。


    加上鋼劍也會損壞,所以存世可用的鋼劍今僅剩十把,黃毛王加冕後,將這些鋼劍全收迴國庫,重新冶煉成一把鋼劍,他將此劍以家族紋章命名--聖鹿。


    之後開采出的鋼料,他也不造劍,全用來增強聖鹿劍。


    當王族霍亨索倫來到,所有人半跪迎接。


    身後除了正式合法的王室成員,還跟著情人跟私生子,全穿著華麗絲服出場,還有仆人旁邊跟著幫拉衣擺,這麽多人要養,也是造成王室財政緊張的原因之一。


    作為一位統治者,德曼隻是使領民處在餓不死的狀態下罷了,並不比鄰國的毒蛇英明。


    但他本人可不如此認為。“瞧,國中沒有叛亂,我的統治比毒蛇英明十倍。”


    杜倫眼中的德曼王,武人姿態,腰間佩的寶劍,想來該是傳說中的“施瓦本鋼劍”,他猜的不錯,且這劍便是“聖鹿”,曾隨他在東方之戰,鋒寒斬敵。


    杜倫地處偏遠,偶爾才聽到這劍威名,其它來參戰的騎士們,目光紛紛被吸引的移不開,同時想著要是黃毛王發昏,宣布得勝者能受領此劍便好了。


    聖鹿是“英雄五劍”之一,萬千騎士追求的聖器。


    所謂英雄五劍,名號最大者乃“石中劍”,它隱含著預言中的王子,將會一統北境,意義非凡。加上年代長遠,衍伸各種傳奇,最為神秘,故居首位。


    幾百年來,不少諸侯,野心家在北境都曾假借預言中王子的名義。


    現在蘇格蘭的新征服者威廉,也曾透過手下跟外交間諜,說自己便是傳說之人。


    名氣次之者是法蘭克的“羅蘭劍”。


    海德裏安的先祖,法蘭克的開創者南格?卡佩。


    他於生前將前代王室珍藏的所有刀劍,加上“穿刺鋼”,“光石”,合數物而成。


    以及無意中所得到,“征服者馬度大帝”跟“恐怖女皇”的毛發,一起冶煉而成。


    “羅蘭”取自馬度大帝麾下,最強大一位騎士之名,他出身古法蘭克地區,是今日法蘭克人傳說中的先聖英雄,傳說他“一騎當千”!


    不過後人不知道的是,羅蘭本人是被馬度用“係統強化”的出來的騎士劍手,所以才如此神武,哪怕受傷也能發揮最強實力,戰鬥時以少打多也絲毫沒有懼怕。


    而此把新聖劍隨著南格本人過世後下落不明。


    這把可是“真正的聖劍”,毫無水份,穿越者的特殊毛發熔煉,使劍身永不鏽壞斷裂,連厚重大理石牆都能劈開!


    有首十四字(行)詩,如此讚美--


    劍光飛縱地中海,一劍光寒法蘭克!


    第三把英雄聖劍則藏在拜占庭帝庫,曆代紫帝加冕時會佩戴此劍,接受國內“正教牧首”的祝福。


    達摩克利斯之劍!


    此劍曆史最久,流傳千年。


    此劍早期自帶宣稱,確定紫室繼承法之前,被幾位大軍事諸侯輪流持有,擁有者有著爭奪拜占廷帝統的權利,繼承法改製後,迴到帝庫。


    --


    書友1431,微信11,原來是這兩位qq書城跟創世的書友,訂閱了本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劍鑄神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巧合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巧合巧並收藏劍鑄神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