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堂內,木質地板被擦的閃閃發光,沒有過多的擺設,卻散發著天然的古韻,女孩們一一雅座在餐桌旁,每人兩人共用一張餐桌,落落大方,舉止得體。


    座位的順序也是極為有考究的,最前端的位置自然是貞院吳嬤嬤的,然後依次是各司的管教嬤嬤,然後是助教,再然後是學生會紫衣軍團。


    學生會的代表顏色是紫色,於是就連曲裾的顏色也是特製的紫色,在清一色的素色中格外顯眼,華貴精致。


    吳嬤嬤坐定後,示意可以上菜,門簾被打開,從裏麵走出幾十位身著曲裾的妙齡女子,體態婀娜,雖端著東西,但步態輕盈,行不露足,一舉一動盡顯優雅。


    光是從他們得體的行姿,便可看出定是受到過長期訓練的,讓人挑不出半點差錯來。


    而這些女孩,卻並非洛溪學院的侍女,從穿著的素色曲裾看來,是南華學院的學生。


    按說在同一個學校也有一年了,雖不見得每個人都很熟悉,可至少也都臉熟。


    可如今大家都身著一身曲裾,梳著同樣的發髻,畫著同樣的妝容,少了在學校時的特立獨行和個性,多了幾分婉約古典之美,就好似個個都變了樣子,倒是認不得人了。


    女孩們分別由幾側將膳食傳遞給每個人,每人按照自己所能食用的量夾取食物,凡是夾到自己餐桌的食物一定要吃完,視為對烹飪食物者的最大尊重。


    在夾食物的時候也有著頗多的講究,凡是陳設便餐,帶骨的菜肴放在左邊,切的純肉放在右邊。幹的食品菜肴靠著人的左手方,羹湯放在靠右手方。幹肉、牛脯等物,彎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燒魚,以魚尾向著賓客。


    待所有人夾好食物後,吳嬤嬤道:“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感萬物之饋贈,知烹飪之辛苦,各取所需,勿貪吃忘形。”


    語畢,所有女生同念上句,方可用餐。


    就餐時亦有許多規矩,為了能夠深化大家就餐時需遵守的規矩,膳食堂的嬤嬤會側立在案旁,時刻提醒:“共食不飽,共飯不擇手,毋搏飯,毋放飯,毋流歌,毋吒食,毋齧骨。毋反魚肉,毋投與狗骨。毋固獲,毋揚飯,飯黍毋以箸,毋捉羹,毋刺齒。客絮羹,主人辭不能烹。客歉醢,主人辭以簍。濡肉齒決,於內不齒決。毋嘬炙。卒食,客自前跪,撤飯齊以授相者,主人興辭於客,然後客坐。”


    這句話出自《禮記.曲禮》,意思是:大家共同吃飯時,不可隻顧自己吃飽。如果和別人一起吃飯,就要檢查手的清潔。不要用手搓飯團,不要把多餘的飯放進鍋中,不要喝得滿嘴淋漓,不要吃得噴噴作聲,不要啃骨頭,不要把咬過的魚肉又放迴盤碗裏,不要把肉骨頭扔給狗。不要專據食物,也不要簸揚著熱飯,吃黍蒸的飯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圇的喝湯,也不要當著主人的麵調和菜湯。不要當眾剔牙齒,也不要喝瞻漬的肉醬。


    這樣的教育模式可謂是記憶深刻……


    一個人的教養和禮數通常由一些不經意地細節和舉動體現出來,而吃相的好壞,則能夠從側麵看出一個人的禮儀高低水平。


    對於用餐禮,古人傳承下來的規矩有很多,但總得來說用餐禮產生於飲食,同時又嚴格約束飲食活動。


    用餐時一定以長輩為先,長輩動筷後才能用餐,吃飯時要要閉嘴咀嚼,不可將嘴張得過大,更不可發出聲響,夾菜時不可從中間或靠近別人的位置夾菜,更不可以翻菜,不可一次夾太多,不可貪吃忘形,露出貪婪之色。吃進去的東西,不能吐出來。不可將勺子和碗發出碰撞的聲音等。


    這些規矩多是耳融目染,從家庭教育中得來,所以一個人的用餐禮儀直接反映著這個人所接受的家庭教育。


    貞院的課程安排主要分為八大類:“琴”“棋”“書”“畫”“女紅”“藥膳”“茶道”“花藝”。


    此八項技能又在這裏統稱為“女藝”。


    女藝的考核十分嚴格苛刻,分別由貞院最具公正性、專業性的嬤嬤進行考核,而且及格分數為85分。


    雖然南華子弟每年都會道貞院進修,但直至高中畢業,尚未有八項女藝全部合格的學院,一般情況下,若能修得四門就已經算是天才了。


    在這樣一個被西方文化所侵襲的社會,女孩們個性張揚,崇尚自由,性格之中摻雜著太多的自私、任性、驕狂,也是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中從洛溪學院畢業的女孩們,猶如一潭未被世俗浸染的清泉,知書達理,舉止文雅,才識出眾,雖未必個個模樣經驗,但那份淡雅高貴自是小門小戶的人家難以比擬的。


    可倘若你隻認為洛溪學院教出來的女孩都是溫柔嫻淑,以夫為天,唯唯諾諾,時刻需要別人保護,那就大錯特錯了。


    傳授傳統禮教的同時,洛溪學院極為注重對女孩們完整的人格的塑造,強調獨立性和自主性。


    凡是能夠從洛溪學院畢業的學員,個個都深諳掌家之道,不僅要懂得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更要懂得如何調配資源,管理偌大家業。


    所以畢業的最後一項考核,便是掌管貞院半年,小到針線購買,大到院落翻修整頓,開啟新型項目,必須思慮周到,運籌帷幄,此過程中各大司的嬤嬤還會故意設置各種刁難,隻有堅持到最後,並且獲得貞院所有嬤嬤認可才能從洛溪學院畢業。


    在這樣苛刻的條件下能夠脫穎而出,並成功克服種種難關,最終從洛溪學院畢業的女生,自然會成為各大宗族挑選兒媳的首要人選,成為華人界上流社會爭相拉攏的寵兒。


    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子女能夠在上流社會結實更多的人脈,每年都會有許多富商豪門的千金及未來豪門的女主人,慕名而來接受教育,費用之昂貴讓人咂舌,卻仍舊抵擋不住他們對洛溪學院的向往。


    若能自家女兒能夠僥幸從洛溪畢業自然是再好不過,可就算沒有畢業又如何呢?光是師從洛溪便已經讓許多人羨慕嫉妒的了。


    要知道,如今在華人界的上流社會,出自洛溪學院已經成為接受過良好教育的重要指標,是嫁入豪門的通行證之一。


    這也讓眾多名門貴婦以自己的女兒進入洛溪學院為榮,即便傾其所有也要讓自己的閨女進入洛溪學院進修的原因。


    吃過午餐,嫣然與其他女孩一樣到惠德堂進修。


    因為從未接受過這方麵的教育,戚雨薇成為嫣然的管教師姐,事無巨細所有事情都要通過戚雨薇的同意。


    嫣然對於這樣的安排雖有些不滿,卻也無可奈何。


    她還記得,第一天報到時的情景,吳嬤嬤反複強調,在這裏她們沒有質疑和反抗的權力。


    幸運的是,戚雨薇並非想象中的那麽難以相處,事實上她時那種麵冷心熱的人,話不多,但正直善良。


    膳食課,她們需要共同完成一味藥膳,需要大量的香芋,嫣然之前從未處理過香芋,徒手剝香芋的皮,結果雙手其癢無比,雙手通紅,旁人掩嘴輕笑,看她笑話。


    戚雨薇見了眉頭緊鎖,拉著她二話不說走到火爐旁,將她的手放到火爐上微烤了一會兒,效果竟十分明顯,不疼也不癢了。


    “香芋皮裏有皂角甙,對皮膚有刺激作用。”戚雨薇一邊翻動她的手,一邊道。


    “處理香芋的時候,煮一鍋開水,直接丟入滾水中燙煮一下。起鍋之後,隻要用刀由上而下輕輕劃一刀,就可以毫不費力地除去外皮,手也不會癢。”戚雨薇繼續道,也不看她,自顧自的說著。


    “謝謝!”嫣然道,聲音很小,但兩人都聽得極為真切。


    “不用謝我,你若受傷,會連累到我。”戚雨薇道,神情中閃過一絲的不自在,也許她隻是不習慣被別人感謝。


    而對於戚雨薇來說,雖然帶新人這件事情讓她覺得很鬱悶,但幸運的也是帶的人是嫣然。


    若是那種十指不染陽春水,嬌嬌弱弱,動不動就因自己切刀手指鬼哭狼嚎的女生,她非得發瘋不可。


    看得出來,嫣然的廚藝還算不錯的,在家裏應該沒少出入廚房,至少刀功是極好的,可以將土豆絲切的比頭發絲還細的在他們這屆也就寥寥幾人。


    雖然不懂得如何搭配各種食材及中藥的藥理藥性,卻懂得如何打下手,清洗食材,清潔餐具,而且刀法很好。


    戚雨薇和嫣然一個當主廚,一個當下手,配合的異常默契。


    不一會兒,烏雞湯便成功出爐,香味撲鼻,湯清味美,肉質鮮嫩,獲得了藥膳司嬤嬤的認可,也不枉費兩人如此努力。


    嫣然擦了擦汗,看著淡定自若收拾廚具的戚雨薇好一會兒。


    這次的洛溪學院之行,讓她對於貴族教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以前她以為,所謂貴族學院必定是極為奢侈的,對於那些運氣好投胎好的富二代,潛意識的將他們劃分到紈絝子弟的行列。


    卻不知道,為了貴族二字,他們同樣要遵循著更多的禮教和約束,從小便開始接受嚴苛的訓練。


    貴族,貴在禮教,貴在傳承。r1152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校園豪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田雨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田雨花並收藏校園豪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