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當了三十年的王,無論如何他也不會允許自己被人趕下台,就算那個人是自己的弟弟也一樣。

    不,應該說正因為是他的弟弟他才更不允許。

    魏王雙手緊握,命人取錦帛和筆來,寫下一封帛書命信陵君迴來,但到底看在是弟弟的份上沒有說什麽強硬的話。

    收到這份帛書的信陵君露出了苦惱的神色,他身邊的門客就問道:“君為何憂愁?”

    信陵君便將帛書給他們傳閱,“王兄召我迴去,我該怎麽辦呢?”

    門客看了後迴道:“魏王是覺得您親冒矢石太過危險才會召您迴去的,我們剛剛小勝一場,接下來若是沒了您的指揮該怎麽辦呢?您隻需要修書一封向王上說明原因就好。”

    信陵君想了想也是,就照著他的話做了。

    但當魏王看到信陵君的迴信時,卻怒了,信陵君不遵軍令的行為他更加深信棹的話和自己的猜測了。

    瞧瞧這說的什麽話,什麽叫做他必須留下來指揮五國聯軍,恕難從命?難道軍中其他將軍、副將都是做的擺設嗎?難道五個國家沒有能像他一樣指揮的人了嗎?

    魏王越想越怒,越想越忌憚,便又寫了一言辭強硬許多的信送了過去。

    這一次信陵君可不敢像上次一樣應對了,他深思許久,決定還是迴國一趟。

    門客們卻攔住他說:“您走了我們可怎麽辦呀?”

    信陵君歎道:“可是王兄要我迴去,這個關頭,我想應當是有什麽事。”

    門客道:“有什麽事能大過合縱嗎?”

    信陵君搖頭。

    門客又道:“既然如此,您不若先問問再迴去?”

    恰在此時有戰報進來,信陵君便打消了迴去的念頭。

    這下子可是真真正正地把魏王激怒了,他甚至開始懷疑信陵君打算擁兵自立。

    他冷著臉讓人傳令下去,這一次不再用書信,而是廣而告之,命信陵君迴城。

    結果朝中的大臣們卻接二連三地入宮勸諫,有幾個說的合情合理,魏王的疑心也稍微消散了一點。

    但棹卻對他說:“這裏距離戰場又沒有多遠,五國的軍隊難道還不能阻攔秦軍幾天嗎?我想秦軍也不會連日進攻才是。您好言相勸信陵君不肯迴來,您言辭強硬信陵君再度推脫,我想他一定是心虛了,生怕您已經知道了他的狼子野心。還有這些臣子,他們

    明明知道,卻捂著耳朵當做不知道信陵君不聽從您的命令的事,反倒讓您收迴成命,他們這分明是在幫助信陵君啊。”

    魏王深以為然,當下不顧大臣們的阻攔,強行將信陵君召迴大梁。

    而信陵君這一去,自然是再沒迴來。

    ***

    秦軍會議。

    眾人看著線報紛紛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一天兩天還好,但是時間久了五國聯軍就再也無法掩蓋住信陵君不在的消息,更何況這事本來就是他們促成的。

    何腹心笑眯眯地說道:“這麽重要的事怎麽能夠不告訴他們自己人呢?”

    眾人會意。

    蒙驁看向遊士:“下一步準備的如何?”

    遊士迴道:“已經準備萬全,隻待把這消息捅了出去就可以進行了。”

    倒是有謀士擔憂道:“萬一他們已經做好準備了怎麽辦?”

    葉煜搖頭道:“若是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那麽這個消息就不會繼續瞞著了,他們會先進攻我們,取得一場勝利後宣布這件事,如此一來也就不會動搖軍心。”

    那謀士這才放心不少。

    信陵君不在的消息本就快瞞不住了,再有秦軍在幕後推動了一把,頓時,五國聯軍就出現了問題。

    各個國家無論是君主還是將士,都是因為有信陵君的統帥才會聯合到一起的,如今信陵君走了,那個讓所有人敬佩的人不在,誰能夠代替他呢?

    要是在合縱之前出問題還好,信陵君的聲望尚未達到頂點,可以私下商討決定,也用不著做出臨陣換將這種大忌。

    但是現在……四君子之首的稱唿可不是白來的,放眼當今五國,還真沒有誰的聲望能與其相提並論。

    連君王都做不到。

    畢竟,你個別的國家的王率領其他國家的軍隊,讓其他國家的人和君王怎麽想?

    這時候,要真說誰能接替信陵君的位置,那就唯有同為四君子的人了。

    但是問題又來了,選哪位呢?

    趙國的平原君和楚國的春申君可都在聯軍之中。

    要說這兩位戰國四君子,那是不相上下的。論門客數量,春申君是遙遙領先,而平原君的不少門客都投奔的信陵君;論身份,平原君是王室,春申君不是;論年齡,春申君卻又比平原君年長幾歲;論賢才……這個大概誰都沒膽

    說。

    於是五國聯軍中就分成了兩派,趙國肯定支持平原君,韓和趙是捆綁的,但是楚國人多啊,所以一個楚國就和他們打平了。這時候就看魏國和燕國的意思了。

    魏國的那些信陵君的手下們,因為其中不少都是平原君的門客,再加上趙魏是姻親,他們自然和趙國站到了一起。

    如果這是信陵君的意思,楚國肯定不會說半點怨言,可偏偏信陵君走得急,而且也沒想到自己迴不來,現在又被困在大梁,根本沒有留下任何指令。

    四國都已經站了隊,隻剩下燕國了。

    燕王是個懦弱的人,連帶著也影響到了他的臣子。

    燕國雖然性懦,卻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類型,而是哪邊人多站站那邊,也就是俗稱的跟風黨。

    包括這次合縱也不過是看別的國家都參與了,才參與進來的。

    所以,結果已經不言而喻了。

    平原君接替了信陵君成了五國聯軍的統帥。

    楚國當然不服這個結果。

    但最生氣的不是春申君,也不是春申君的那些門客。

    而是楚王完。

    “豈有此理!”楚王瞪視著麵前的簡牘,“信陵君也就罷了,先生那點不如趙勝了?三晉欺人太甚!”

    他寫了一封長信寄給春申君,春申君看到這麽厚的信,還以為是出了什麽事,打開一看,頓時哭笑不得起來。

    隻因楚王信中寫了一番類似“受委屈了咱就迴來,不跟他們混”之類的話。

    春申君無奈,隻好寫一份長長的勸言寄了迴去。

    楚王看了他的來信,大為感動,對近臣說:“我的先生真是寬容大度,我不如他啊。”

    不過這並不代表著這件事就這麽結束了。

    除了楚王之外,春申君的門客們對此也很不滿,他們平時在楚國被捧慣了,此時哪裏能咽得下這口氣?

    “是信陵君提出的合縱,我們願意暫時聽從他的指揮去幫助他,但是現在信陵君不在了,我們為什麽要聽從平原君的指揮呢?”

    “就是啊,平原君不過是個殘暴不仁、貪圖名利、色厲內荏的家夥,把他和您相提並論隻是看在他是趙國的公子、宰相的份上,他有什麽本事來指揮您呢?”

    春申君聽到門客們這麽說,再度拿出了他對楚王說的那種番話,“我的身份哪裏有平原君高貴呢

    ?你們是我的門客才會偏倚我,你們若是掀開眼前的紗簾,定然能看到平原君的優點。我相信平原君一定能夠接替信陵君率領好合縱的,你們就不要再說了。”

    他的話看起來是寬容大度的言辭,可是仔細想想,卻也是心懷不甘。

    比起四君子中的其他三人,他是唯一一個不是貴族出生的,但他卻憑著自己的本事和這些人站在同一位置,甚至還把他們比下去了,這是讓他非常自豪的一件事。可是如今,他卻被不如自己的人壓在下麵,已經習慣身處高位的他怎麽會服氣?

    有聰明的門客已經發現了他心底的想法,轉了轉眼珠對他說道:“各國推舉平原君不過是因為平原君和信陵君的關係罷了,這是任人唯親,大忌啊!”

    春申君還是說道:“你不必說了。”

    “我知道背後說人壞話不好,可是我就是為您感到憤憤不平啊!”那門客一臉憤慨道:“平原君哪次帶兵打過勝仗呢?如果不是他的愚蠢,向趙王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長平之戰怎麽會出現?甚至到了最後還要向他的妻弟去求助,這樣的人怎麽能率領好五國的軍隊?”

    春申君這次不說話了。

    門客繼續說道:“如今秦國分明是南下朝著我們楚國攻來了,可是我們的軍隊卻在平原君的手上無法調動,甚至您看看他做了什麽,他可曾讓秦軍的腳步停下一日?他掌控著五國的軍隊,卻隻想著把秦軍趕出趙國的土地,根本沒有想過我們。”

    “我們不隻是在為您感到憤怒,也是在為我們感到悲哀啊,都是因為這件事秦國才會打算來攻打我們。如今信陵君也不在了,我們為什麽還要聽從平原君的指揮呢?若是我們撤了兵,秦國肯定就不會來打我們了,請您好好想一想,不要讓我們楚國寶貴的將士和百姓死得不明不白啊!”

    春申君聽他說完後,大聲嗬斥了他一頓,然後將他逐出了營帳。

    但是這事卻不知為何傳到了楚王的耳朵裏,楚王一邊感慨春申君仁義,一邊也覺得門客所說的話正確,就下了明令讓春申君和楚國的軍隊退出合縱,返迴楚國阻攔秦軍。

    又因此軍本就是借與信陵君的,如今不過是調迴去保護自己的國家,便是平原君也無話可說。

    作者有話要說:【本文的平原君被作者無意間續命了十年,請不要在意qaq】1好幾個百科記載的楚考烈王的三個兒子出生年份全都是錯誤的,也不知道是誰瞎寫的。

    我感覺楚考

    烈王和春申君的關係非常耐人尋味。(雖然可能隻有我一個人這麽覺得。)

    雖然本文關於楚考烈王的性格是我自己設定的,但有些皇帝說話真的是萌萌噠,典型例子之一——雍正。(可以去看看他批的折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龍陽好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依韻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依韻黎並收藏龍陽好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