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我們采辦了盔甲戰馬,好不容易把家夥事兒都弄齊了,這才去追趕大人的嗎?”
“您行個方便,下迴到京師去,老哥哥請你吃酒!”
說著花爺笑嘻嘻的一拉那位守將的手,一塊核桃大小的金錠就順勢塞到了那家夥的手裏。
隻見那位將領接過了東西之後,覺得掌心十分沉重,順著自己手指縫一瞥,就見裏麵金光閃爍,於是笑嗬嗬地點了點頭。
在這之後前後關門開放,統帥沈淵和五百近衛軍直接放行!一路穿過了山海關再向東而行,沈淵見周圍山巒起伏,都是遼西一帶特有的丘陵地貌,他不由得感慨地歎了口氣。
在後世這裏是天遼地寧的遼寧省,而在此時的大明,這裏卻是一片兵兇戰危之地!來到遼西之後到了寧遠城,有關遼東的第一批情報才送到沈淵的手上。
那是因為沈淵雖然在布置情報網絡的時候,遼東地區一直是重中之重,但是在這個時代,傳遞情報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在遼東地區的情報員,因為很難真正滲入女真人的體係中,因此在遼寧大地上行動並不輕鬆。
女真人是以部落和家族為單位聚集在一起的,因此想要冒充女真人十分困難,而在女真人控製的區域,漢人也很難隨意走動,所以信息傳遞主要就靠信鴿。
而沈淵行進在半路上的時候,又根本不可能收到信鴿。
所以他一直到了寧遠城,才得到了寧遠信鴿站匯聚來的遼東情報。
等沈淵審閱過了沈陽中衛傳遞而來的情報之後,他隨即暗自長歎了一聲。
後世在他閱讀明朝曆史的時候,覺得朝廷將進攻的大軍兵分四路,實在是愚蠢至極的行為。
而到了現在他才明白,原來這並非出於愚蠢,大部分是因為傲慢和輕敵所致。
沈陽中衛所的遼東經略楊鎬,之所以做出兵分四路的決定,那是因為他根本沒考慮這一仗會不會輸而是怕努爾哈赤跑了!沒錯,在楊鎬看來,這次朝廷派遣了二十萬的兵力,同時加上葉赫部和朝鮮軍隊,號稱四十七萬大軍,打敗那些女真兵應該是絲毫沒有問題。
所以他戰略的核心中就沒考慮勝敗的問題,而是一心想著要全殲敵軍。
生怕努爾哈赤一頭鑽進吉林的深山老林裏,再也不出來了。
要真那樣可是一個大問題,因為朝廷如今財政極其緊張,這幾十萬大軍出遼東,每天要支出的軍餉軍糧,都是一個朝廷難以負擔的數字。
所以在大明朝廷那邊,每天都在催促著楊鎬盡快出兵,平定遼東局勢。
而楊鎬也錯誤地估計了敵軍的實力,覺得自己這一仗是吊打幼兒園小朋友,反手正手,想怎麽打就怎麽打!因此他才來了這麽一手四麵夾擊,由總兵杜鬆帶領最大的一路正麵攻擊。
杜鬆軍從撫順關出兵,渡渾河直撲赫圖阿拉,另外兩路軍劉鋌和馬林則是封死一左一右,斷絕女真兵的左右騰挪餘地。
至於第四路李如柏,則是幹脆去包抄赫圖阿拉後方,斷絕努爾哈赤的後路。
由此就可以看得出來,楊鎬這四路合圍,實際上重心全都放在讓敵軍無法逃竄這上麵了。
而此時的沈淵心中卻是怒火升騰,這份情報非但不能說明楊鎬這麽做情有可原,恰恰證明了他的愚蠢。
在戰爭還沒開始之前就輕敵冒進,怎麽想怎麽覺得自己必勝無疑,這樣的統帥帶兵打仗還能好得了?
楊鎬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帶領的大明軍隊,如今戰鬥力都已經衰退成什麽樣了?
他也不想想努爾哈赤能悍然起兵,會預料不到朝廷大軍來遼東向他發起攻擊?
因此努爾哈赤是早有準備,料敵明確,而楊鎬卻是稀裏糊塗,狂妄自負。
其實從根子上來說,朝廷任命楊鎬作為遼東經略,原本就是個錯誤的決定,那是大明朝以文抑武的思路造成的。
說起這個楊鎬,當年在明軍抗倭之戰時,就曾經率領軍隊在朝鮮作戰。
然後當他率領的明軍在朝鮮蔚山,被倭寇打得大敗,楊鎬卻故意隱瞞戰敗的消息不往上報。
而且還膽大包天的把事實顛倒過來,說是自己戰勝了倭寇,謊報了一迴軍功!結果楊鎬謊報戰局的事情敗露,隨即就被罷職,所以這家夥從根上說不但打仗不行,而且人品也很成問題。
沒想到北方戰事危急,朝廷居然又再次啟用了這個家夥,而楊鎬也是依然不負眾望,發揮得十分穩定。
他這一次來到沈陽中衛之後,居然又幹了一件缺心眼兒到極點的事。
這家夥製定了四路進發的戰略之後,居然給努爾哈赤寫了封信,告訴他趕緊投降,免得大明軍隊出發之日,女真人隨即就被消滅得幹幹淨淨。
在這封信裏,楊鎬不但把自己出兵的日期寫得清清楚楚,而且甚至把四路大軍走哪條線路,該怎麽進攻女真人的戰略都交代得明明白白!有這樣的傻子嗎你說?
這楊鎬如果是女真人那邊的間諜,那可真是個優秀的諜報人員。
他這封給努爾哈赤的信裏就差畫一張地圖,把軍情機密說得再清楚一點了!麵對女真人這樣的強軍,參戰的卻是這幫打起仗來軟趴趴的明軍,然後再碰上楊鎬這麽個二貨統帥!你說這薩爾滸之戰,打成這樣有什麽稀奇的?
這個楊鎬簡直是不把自己人坑得死光了,他都不肯甘心啊!沈淵看完了所有的情報之後,忍不住長歎了一聲。
看來除了時間上滯後了兩年之外,遼東之戰的發展和結局,都已經注定了和曆史上相差不遠。
而這時沈淵也開始暗暗計算起情報上所說的,大明四路軍隊出發的時間,預測戰事的進展情況了。
同時還有小七爺在蓋州衛的登陸部隊,和朱常津的陸軍料理完了京師的事之後,在遼東一帶會合的時間。
那些大明軍隊要是潰敗得稍稍慢一點,說不定這邊自己全力以赴的趕上去,還能有救!
“您行個方便,下迴到京師去,老哥哥請你吃酒!”
說著花爺笑嘻嘻的一拉那位守將的手,一塊核桃大小的金錠就順勢塞到了那家夥的手裏。
隻見那位將領接過了東西之後,覺得掌心十分沉重,順著自己手指縫一瞥,就見裏麵金光閃爍,於是笑嗬嗬地點了點頭。
在這之後前後關門開放,統帥沈淵和五百近衛軍直接放行!一路穿過了山海關再向東而行,沈淵見周圍山巒起伏,都是遼西一帶特有的丘陵地貌,他不由得感慨地歎了口氣。
在後世這裏是天遼地寧的遼寧省,而在此時的大明,這裏卻是一片兵兇戰危之地!來到遼西之後到了寧遠城,有關遼東的第一批情報才送到沈淵的手上。
那是因為沈淵雖然在布置情報網絡的時候,遼東地區一直是重中之重,但是在這個時代,傳遞情報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在遼東地區的情報員,因為很難真正滲入女真人的體係中,因此在遼寧大地上行動並不輕鬆。
女真人是以部落和家族為單位聚集在一起的,因此想要冒充女真人十分困難,而在女真人控製的區域,漢人也很難隨意走動,所以信息傳遞主要就靠信鴿。
而沈淵行進在半路上的時候,又根本不可能收到信鴿。
所以他一直到了寧遠城,才得到了寧遠信鴿站匯聚來的遼東情報。
等沈淵審閱過了沈陽中衛傳遞而來的情報之後,他隨即暗自長歎了一聲。
後世在他閱讀明朝曆史的時候,覺得朝廷將進攻的大軍兵分四路,實在是愚蠢至極的行為。
而到了現在他才明白,原來這並非出於愚蠢,大部分是因為傲慢和輕敵所致。
沈陽中衛所的遼東經略楊鎬,之所以做出兵分四路的決定,那是因為他根本沒考慮這一仗會不會輸而是怕努爾哈赤跑了!沒錯,在楊鎬看來,這次朝廷派遣了二十萬的兵力,同時加上葉赫部和朝鮮軍隊,號稱四十七萬大軍,打敗那些女真兵應該是絲毫沒有問題。
所以他戰略的核心中就沒考慮勝敗的問題,而是一心想著要全殲敵軍。
生怕努爾哈赤一頭鑽進吉林的深山老林裏,再也不出來了。
要真那樣可是一個大問題,因為朝廷如今財政極其緊張,這幾十萬大軍出遼東,每天要支出的軍餉軍糧,都是一個朝廷難以負擔的數字。
所以在大明朝廷那邊,每天都在催促著楊鎬盡快出兵,平定遼東局勢。
而楊鎬也錯誤地估計了敵軍的實力,覺得自己這一仗是吊打幼兒園小朋友,反手正手,想怎麽打就怎麽打!因此他才來了這麽一手四麵夾擊,由總兵杜鬆帶領最大的一路正麵攻擊。
杜鬆軍從撫順關出兵,渡渾河直撲赫圖阿拉,另外兩路軍劉鋌和馬林則是封死一左一右,斷絕女真兵的左右騰挪餘地。
至於第四路李如柏,則是幹脆去包抄赫圖阿拉後方,斷絕努爾哈赤的後路。
由此就可以看得出來,楊鎬這四路合圍,實際上重心全都放在讓敵軍無法逃竄這上麵了。
而此時的沈淵心中卻是怒火升騰,這份情報非但不能說明楊鎬這麽做情有可原,恰恰證明了他的愚蠢。
在戰爭還沒開始之前就輕敵冒進,怎麽想怎麽覺得自己必勝無疑,這樣的統帥帶兵打仗還能好得了?
楊鎬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帶領的大明軍隊,如今戰鬥力都已經衰退成什麽樣了?
他也不想想努爾哈赤能悍然起兵,會預料不到朝廷大軍來遼東向他發起攻擊?
因此努爾哈赤是早有準備,料敵明確,而楊鎬卻是稀裏糊塗,狂妄自負。
其實從根子上來說,朝廷任命楊鎬作為遼東經略,原本就是個錯誤的決定,那是大明朝以文抑武的思路造成的。
說起這個楊鎬,當年在明軍抗倭之戰時,就曾經率領軍隊在朝鮮作戰。
然後當他率領的明軍在朝鮮蔚山,被倭寇打得大敗,楊鎬卻故意隱瞞戰敗的消息不往上報。
而且還膽大包天的把事實顛倒過來,說是自己戰勝了倭寇,謊報了一迴軍功!結果楊鎬謊報戰局的事情敗露,隨即就被罷職,所以這家夥從根上說不但打仗不行,而且人品也很成問題。
沒想到北方戰事危急,朝廷居然又再次啟用了這個家夥,而楊鎬也是依然不負眾望,發揮得十分穩定。
他這一次來到沈陽中衛之後,居然又幹了一件缺心眼兒到極點的事。
這家夥製定了四路進發的戰略之後,居然給努爾哈赤寫了封信,告訴他趕緊投降,免得大明軍隊出發之日,女真人隨即就被消滅得幹幹淨淨。
在這封信裏,楊鎬不但把自己出兵的日期寫得清清楚楚,而且甚至把四路大軍走哪條線路,該怎麽進攻女真人的戰略都交代得明明白白!有這樣的傻子嗎你說?
這楊鎬如果是女真人那邊的間諜,那可真是個優秀的諜報人員。
他這封給努爾哈赤的信裏就差畫一張地圖,把軍情機密說得再清楚一點了!麵對女真人這樣的強軍,參戰的卻是這幫打起仗來軟趴趴的明軍,然後再碰上楊鎬這麽個二貨統帥!你說這薩爾滸之戰,打成這樣有什麽稀奇的?
這個楊鎬簡直是不把自己人坑得死光了,他都不肯甘心啊!沈淵看完了所有的情報之後,忍不住長歎了一聲。
看來除了時間上滯後了兩年之外,遼東之戰的發展和結局,都已經注定了和曆史上相差不遠。
而這時沈淵也開始暗暗計算起情報上所說的,大明四路軍隊出發的時間,預測戰事的進展情況了。
同時還有小七爺在蓋州衛的登陸部隊,和朱常津的陸軍料理完了京師的事之後,在遼東一帶會合的時間。
那些大明軍隊要是潰敗得稍稍慢一點,說不定這邊自己全力以赴的趕上去,還能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