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急行兩日,大隊人馬終於在日暮時分到達了盛州邊界。
放馬河道邊,夏初瑤仰頭看著遠處山巒上漸次染上秋色的樹木,在這微涼的黃昏裏,長長舒了口氣。也不知是前些日子調養得好的緣故,還是時隔近一年這一次終於找迴了從前帶兵行軍的感覺,這般大強度的趕路,她竟是半分倦意也無,晚風一吹,更覺神清氣爽。
“殿下不常這般急行趕路吧?”側目看著幾步外翻身下馬之後坐在河畔捶腿的褚雲舒,夏初瑤將水袋遞了過去。
隻因著西境戰事急,陛下有旨要他們七日隻能感到,所以自昨日從故洗城出來,他們一路策馬,晚間隻在驛站休息了不到兩個時辰,這會兒稍作歇息,他們還要再行三十裏才能到今晚休息的驛站。
褚雲舒從前自然是沒有經曆過這樣的趕路,隻是這會兒聽夏初瑤這麽一問,接過她遞過來的水袋後,馬上自草地上站了起來,還有意轉頭看了一眼不遠處的其他人。
他是主帥,這才出盛州,即便是再累,他也不該讓隨行的副將和士兵看到他這副模樣。
“殿下隻管休息,不管殿下做什麽樣的姿態,那些人也從未把殿下當主帥看,真到緊要關頭,他們也隻聽那兩個將軍的,此行真願意供殿下差遣的,大抵隻有我這個隨行侍衛。”看出了褚雲舒的心思,夏初瑤也隻是笑了。
被夏初瑤一句話戳到了痛處,褚雲舒瞥了她一眼,也不理會,轉頭去看緩緩而去的河水。
他雖也學過六藝,還和兩個皇兄一起學過武功。可是,往日他也隻管醉心詩書,最常做的便是在元狩宮和幾個太學博士一起修複古籍,不像太子那樣還曾隨過軍,也不曾如二皇子那般領命去各州處理過政務。
他也知道此番西去是太子有意而為,他這般必然會叫人看笑話,可是,清楚是一迴事,真被人笑話了,心中還是很不暢快,卻偏偏又無能為力。
“殿下不要誤會,屬下並沒有嘲笑殿下的意思,隻是想請殿下不要對屬下心存這麽重的戒備。此去你我都是為了保命,比起這些不知是誰安排到殿下身邊來的人,殿下的防範還是放到兩個副將身上去的好。”看著河麵上灑落的燦然夕照,夏初瑤歎了口氣。
自故洗城出來之後,褚雲舒未與她說過一句話。她明白褚雲舒的顧忌,畢竟比起北辰軍來,她這個異國人更讓他覺得心思難測。若非當日沈臨安苦勸,他必不會答應帶她隨行。
可是,走此一遭,對褚雲舒來說是龍潭虎穴,她走得也是提心吊膽。雖然這一次她的行蹤隻有沈臨安一人知道,可她也擔心赤蛇的人還是知道了這個安排,這一路對她來說,也是危機四伏。
不管她願不願意,這萬餘人裏,她能信任的也隻有褚雲舒一人。若是此去褚雲舒一直對她如此,對他們兩人來說都十分不利。
“本王並非有意疏遠於你,隻是因著西去之事,心緒不寧罷了。”側頭看了她一眼,褚雲舒話語沉沉。
這西去之事,雖然太子和二皇子極力促成,可他本也有拒絕的機會的。畢竟如果他直言無法勝任,事關邊境安寧,父皇也不會強求。可是他想賭一把,此去事成,他在朝中會更有分量。
沈臨安問過他為什麽突然起了奪嫡之心,他不曾答過這個問題。要說為什麽突然想要爭上一爭,除卻為了配合那個一心要對付太子的舅舅之外,他是真的不想再做一顆棋子了。
柳家是出了名的世代書香,母妃當初入宮,並非是因著父皇喜歡她,而是在後宮需要一個她這般知書達理,端莊賢淑的妃子來從中調和,也是因著父皇感念柳家的一身正氣,賞了他們這份成為皇親的尊貴。
母妃在宮中不爭,這麽多年來,能保全自己和他,都是因著父皇對柳家的器重,說直白些,是因著有舅舅相護。
他從前在朝中也不爭,隻想當個閑散王爺,可這般置身事外,卻仍要被父皇拿來做棋子,製衡兩位皇兄之間的爭鬥。卷入朝局,又並非真受父皇重視,他能倚仗的,也還是位居丞相的舅舅。
那日在醉仙樓看到柳元衡為著那秦側妃酒醉發瘋的模樣後,褚雲舒才恍然明白過來,舅舅自己也有許多要操心的事情。可是這麽多年來,他不僅要照顧自己和母妃,還要咬牙將那些事情扛下來。
他不想再做棋子,也不想再讓柳元衡為他費心勞神了。他想做一個能保護母妃,能與柳元衡相互扶持的皇子。既然都是父皇的兒子,這褚雲家的江山,他為何不能一爭?
隻是,雖有心一爭,可這決心下得太晚,與兩個皇兄比起來,他早已處於劣勢,朝政之事便也罷了,這行軍打仗,對他來說是頭一遭,他是真的心生懼意,半分底氣也無。
“殿下放心吧,既然答應了三爺要同去同歸,我必不會食言的。”見褚雲舒終於開口和她說話了,夏初瑤也算鬆了口氣。
她不知道沈臨安暗中有沒有派人跟著他們已做支援,不過臨行前她讓沈臨安遣人送信往陳留國西園,將這次去青州對付西荒各部的事情告訴了陳詞,請陳詞帶人自陳留過夜來往大齊邊境相助。
陳詞與西園的厲園主是結義兄弟,厲園主雖隻是一個江湖客,可在陳留國的影響頗大,以陳詞的性子,鳳瑤軍出事之後,他必當會請厲園主幫忙,西園裏隻怕不止陳詞一個舊部。
他們此去要麵對的除了西荒的帝君,還有太子和二皇子的暗害,隻怕武方城內外,都沒有幾個可以真心相信的人,隻盼陳詞能及時帶著舊部趕過來,助他們一臂之力。
*******
等得褚雲舒和夏初瑤離開五日後,沈臨安才往沈朔那裏稟了夏初瑤失蹤之事。
這一次,沒有再找什麽幌子,隻直言說今日他自朝中迴來,就發現夏初瑤不見了蹤影,派人尋遍了府中也不見蹤跡,隻能來請沈朔定奪。
前幾日沈臨安還說夏初瑤染了風寒在院裏養病,沒法來請安,這一轉頭人就失蹤了,沈朔驟然聽得,驚訝不已。
“城中常去的鋪子可有讓人找過?隻她一人失蹤,身邊伺候的丫鬟呢?尚書府那邊可派人去打探過了?”沈朔皺眉打量跟前一臉急色的兒子,先前讓他自己處理夏家姐妹的事情,本還敲打了他要嚴辦,後來卻聽說他隻是將推人落水的夏桃送迴尚書府反省去了。對於這件事情,隻怕夏棠心中有芥蒂,今日突然失蹤,沈朔也隻當她或許是跟沈臨安賭氣也說不定。
“兒子一早就讓人去各處問過了,都不見人。隻是前些時日棠兒自胭脂鋪迴府的時候,在五據街的巷子裏遇到過刺客,幸虧大哥及時趕到才救了她,兒子隻怕棠兒的失蹤,跟那日的刺客有關。”
“刺客?”這幾日除了府裏的事情,朝堂上還有西境的戰事和準備秋收之事讓他操心,這刺客之事,沈臨淵未提,沈朔今日還是第一次聽說。
“當日大哥送她迴來,她隻說那些刺客本是想將她綁走,具體的原因,她也不得而知,不過聽那些人說話的口音,不像大齊的人,隱約還看到為首的人手背上有奇特的紋身。大哥說會追查,也不知這幾日有沒有什麽結果?”沈臨安蒼白的臉上是掩不住的焦急和擔憂,話到此處,已是俯身跪在了沈朔麵前,“棠兒如今還病著,也不知到底去了哪裏,出了什麽事情,兒子無從找起,還請父親替兒子想想辦法。”
這幾日他讓池光他們在故洗城裏暗查,可是除卻前兩天曾在國公府外截住幾個想往落鬆苑闖的刺客,還讓他們輕易抽身之外,餘下的毫無進展。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赤蛇來抓夏初瑤的人還在帝都,夏初瑤悄悄西去的計劃還未暴露。
這些人將行蹤藏得極好,能在故洗城中銷聲匿跡,隻怕是有人相助,而能將夏初瑤的身份透露,又能藏住他們的人,這故洗城裏,便隻有一人了。
也是因為有這樣的猜想,他才最終允了夏初瑤隨褚雲舒離去。
若是穆玄青出賣了她,想要害她,這個時候,讓她離開故洗城是最明智的選擇。
“為父這便派人去叫你大哥迴來,若要尋人捉拿刺客,還需得你大哥和巡防營去辦。尚書府那邊也不能瞞著,還得派人去送個信,以免棠兒迴了尚書府我們卻不知道。”沈朔抿唇想了想,又添了一句,“你二哥那邊,就不要去驚動了,畢竟剛發生了那樣的事情,就讓他好好陪陪你二嫂吧。”
“兒子明白,尚書府那邊,還是兒子自己去一趟吧,也好問問有沒有什麽線索。”應了沈朔的安排,沈臨安便帶了禦風出府往夏家去。
他如今就是要將夏初瑤失蹤之事鬧得府中上下皆知,知道夏初瑤五日前就不在府上的人,除了禦風外,便隻有黛綠了,而全府上下,隻有他自己知道夏初瑤的去向。
夏初瑤曾想借沉碧查穆玄青安插在國公府的眼線是誰,沈臨安倒覺得這一次,可以借著這個機會探究一二。
本隻是讓人通報有事要請見夏崇德,看到匆匆來迎的人時,沈臨安步子一頓,頗有幾分不願再往前。
“三爺可算來了,桃兒莽撞不懂事,這些時日妾身已經狠狠責罰過她了,她也真心悔改,盼著迴府去給她姐姐請罪,三爺便看在她誠心認錯的份上,給她一個請罪的機會吧。”隨小廝一起匆匆到門口來接人的辛姨娘今日著了一件素裙,麵容也帶著幾分憔悴,一席話說得小心,倒是難得的低聲下氣。
“沈某今日來是有急事要見嶽父大人和嶽母大人,其他的事情,以後再說吧。”拱手跟辛姨娘作了個禮,沈臨安走了兩步避開她,請了跟來的小廝帶他去見夏崇德。
“老爺這會兒在書房與父親議事,三爺不如先去前廳坐坐吧。”他這般疏離,辛姨娘也不惱,跟身邊的丫鬟使了個眼色,讓她去通知夏桃,然後幾步走到了沈臨安前麵,想引他往前廳去。
“既然如此,便勞煩辛姨娘引沈某去見嶽母大人吧,事關棠兒,耽擱不得。”聽得辛唯也在,沈臨安麵色微沉,隨即又緩和如平常。
辛姨娘雖然有些不願,卻也怕真耽誤了要事,隻能讓人去稟了夏崇德,然後帶著沈臨安往海棠院去。
“辛大人這兩年也該到了告老還家,享清福的時候了吧?”
“父親今日來,就是和老爺商議此事,他今年已經五十有五,想年後便辭官享福了。”本以為沈臨安不會開口,聽得他問,辛姨娘笑著開口。
“辛大人在刑部三十餘年,助刑部破了那麽多大案要案,實在是勞苦功高。”沈臨安也隻是笑著感歎了一句,辛唯在刑部三十多年,四十九套刑罰皆出自他手,嚴刑之下,不知套出了多少罪證,又不知促成了多少冤案,平心而論,他倒也是十分佩服這人的手段。
“若不是父親身子不好,老爺倒也想再留父親幾年。不過如今連大哥都添了孫子,父親也是該迴家享福了。”辛姨娘倒也隻當沈臨安在誇讚辛唯,笑語晏晏,“也不知我們什麽時候才能有大哥那樣的福氣,能有子孫繞膝的那一天。”
“九日前巡防營曾送了幾具屍體到京兆衙門讓仵作驗屍,那日正好辛常當值,不知辛大人可曾跟姨娘提起過此事?”辛常便是辛姨娘的大哥,如今在京兆衙役當仵作,那日沈臨淵送去的,正是將夏初瑤和黛綠圍堵在巷子裏的幾個市井子弟。
“妾身長在府裏,很久沒有見過大哥了,即便是見著了,大哥也不會與妾身提衙門裏的事情,三爺所言,妾身並不知曉。”步子一頓,辛姨娘勉強維持著臉上的笑,做出一副不知沈臨安在說什麽的模樣。
沈臨安倒也不再繼續問下去,眼看前麵就是海棠院了,請了剛好出來的觀棋進去通報,眼看辛姨娘不願走,他倒也沒有多說什麽,隻是一起進了海棠院。
將和沈朔說的事情又與周氏說了一遍,初聽得自家女兒失蹤的消息,周氏眼前一黑,便昏了過去。好在院裏新調了懂些醫術的丫鬟過來,等得將周氏救醒。沈臨安又鄭重地囑咐,求她去周府問問周太傅有沒有什麽門路可以尋人。
雖然有過幾分遲疑,不過一想到這事關女兒的安危,周氏也咬牙點了點頭,應了馬上就叫人去遞帖子,明日便迴周府去見周太傅。
等得又安撫了周氏一會兒,沈臨安便也告辭要往書房去了。
辛姨娘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想來今日也沒機會再勸沈臨安去見夏桃,便也和沈臨安告辭。
周氏叫了院裏的丫鬟領沈臨安去書房,一路出了海棠院,看四下無人,沈臨安輕聲問走在前麵的丫鬟映春:“夫人的病,可曾看出什麽異常?”
“奴婢這些時日都在海棠院裏照管夫人的飲食,夫人的病,是娘胎裏帶出來的,加上這些年來總是這般鬱鬱寡歡,若不是一直調養著,隻怕身子比現在還差。”映春是沈臨安半年前安排進尚書府的,本是怕夏初瑤在國公府裏牽掛她娘親的處境,便安排了人進來照拂。
映春懂醫術,還會些功夫,原本隻是在前院裏走動,自夏初瑤上次迴來打了辛姨娘之後,沈臨安便讓她想法子進海棠院來,照顧和保護周氏。
“如此,便有勞你多加照顧,好生替夫人調養了,若是需要什麽難尋的藥材,叫人送信來,我會想辦法。”本以為周氏的病是有人加害,聽映春這麽說,沈臨安也隻是歎了口氣。
“聽說辛唯要離開刑部大獄了,公子準備動手了嗎?”映春點頭應了,眼看著穿過花園便要到書房了,她終還是沒忍住,咬了咬唇,輕聲問。
“我知你心中的恨,我答應你終有一日必定替你哥哥報仇,可眼下辛唯的命隻怕要多留些時候了。”他本不打算讓辛唯活著走出刑部大牢的,可先前柳元衡說東晉王一案有翻案的可能,辛唯作為獄中主審東晉王的人,隻怕還需得留他一命以免日後須得他作證。
聽得沈臨安的話,映春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垂目看了看自己腳下的石道,良久才輕輕點了點頭,應了一聲。
她的哥哥本是故洗城裏開醫館的本分大夫,三年前因著光祿寺卿家的堂侄被人打成重傷死在醫館裏,而被送進大獄。
此事本與哥哥無關,可打人的人是辛家的親戚,辛唯在獄中嚴刑逼供,讓哥哥承認了那人不是死於重傷,而是死於哥哥用錯了藥,自此給辛家的親戚脫了罪。在光祿寺卿的壓力下,哥哥被判了死罪,可人都還沒有推上刑場,就因為重刑受傷後感染,病死在了刑部大牢裏。
映春本想替哥哥喊冤,去了京兆衙門,卻被衙役攆了出來,她甚至寫了訴狀去皇城前跪請上奏。可她隻是個平民百姓,沒人會在意這些,她還差點被光祿寺卿派的人打死。
是沈臨安救下了她,知道她哥哥的事情後,允了她會幫哥哥報仇,讓辛唯償命。
她等了三年,本以為就快等到了,如今沈臨安這麽說,她不免有些失望,卻也明白沈臨安這樣做必有他的道理,便也隻能應了。
“他這樣的人,死了對他來說隻痛楚一時,終有一日,我會叫他,叫他的家人也嚐嚐他發明的那些刑罰,唯獨這般,才算真正的報仇解恨。”見她神色黯然,沈臨安淡聲安撫了一句,抬眼看到花園那頭自屋裏出來的人,不動聲色地往映春身前擋了擋,遣了她迴海棠院後,這才往夏崇德的書房去。
沈臨安當初對夏崇德恭敬,是因為他畢竟是自己的嶽父,是養育了他家夫人十八年的人。如今知道了夏初瑤並非夏棠,又因著上次夏崇德動手打了夏初瑤,沈臨安再見夏崇德,便也沒有了往日那般畢恭畢敬,言語間也沒有從前的熱絡。
對於自家女兒失蹤之事,夏崇德明顯沒有周氏那般著急,隻是應了會多加留心的話,等得談完此事,還不忘了問沈臨安何時接夏桃迴去。
“她一個姨娘竟然起心謀害夫人,趁著四下無人將棠兒推入水中。這般蓄意謀害人命,實在是心術不正,國公府跟尚書府不一樣,父親和老夫人是斷然容不得這樣歹毒的手段存在的,嶽父看驪陽公主的下場便也知道。”今次他過來,本也隻是想讓周氏將消息帶到太傅府那邊去,這會兒聽夏崇德不關心夏棠的事情,卻提起了夏桃,不免沉下了臉。
“桃兒她也是年少無知,一時衝動,如今她有心悔改,三公子也該給她一個改過的機會。”夏崇德見他冷言冷語,還拿驪陽公主的事情作比,臉色也有些難看了,“她畢竟是三公子的人,總叫她留在尚書府,也實在說不過去吧?”
“國公府裏容不下這般年少無知的人,便讓她留在尚書府長到知事的年紀再說吧。若是夏尚書覺得她留在尚書府不妥當,那便讓她離開,隨便尋個地方安置,若要安置的銀錢,可以派人去國公府裏找管事支取。”冷哼了一聲,沈臨安看著夏崇德這副嘴臉,隻覺心中厭惡更盛,不欲與他多言,作禮告辭之後,便轉身離去。
當初他沒有在府上嚴辦夏桃,也是因著顧忌辛家的醃臢手段。雖然她推人下水,可夏初瑤也沒什麽大礙,要懲處起來,也不過是讓她閉門思過,降她姨娘的位分,她這般身份,根本配不上請沈家的家法。
可不管怎麽懲處,她都會繼續留在落鬆苑,這般舉動,還會惹怒辛家,若是辛姨娘再教夏桃其他的手段來對付夏初瑤,隻怕日後落鬆苑裏也無寧日。
反正他都要動辛家,將她先送迴來倒也無妨,隻是這樣做暫時委屈了夏初瑤,惹了她不高興不說,還讓他今日在這尚書府裏聽得這般言語,實在是心中不暢快。
急行兩日,大隊人馬終於在日暮時分到達了盛州邊界。
放馬河道邊,夏初瑤仰頭看著遠處山巒上漸次染上秋色的樹木,在這微涼的黃昏裏,長長舒了口氣。也不知是前些日子調養得好的緣故,還是時隔近一年這一次終於找迴了從前帶兵行軍的感覺,這般大強度的趕路,她竟是半分倦意也無,晚風一吹,更覺神清氣爽。
“殿下不常這般急行趕路吧?”側目看著幾步外翻身下馬之後坐在河畔捶腿的褚雲舒,夏初瑤將水袋遞了過去。
隻因著西境戰事急,陛下有旨要他們七日隻能感到,所以自昨日從故洗城出來,他們一路策馬,晚間隻在驛站休息了不到兩個時辰,這會兒稍作歇息,他們還要再行三十裏才能到今晚休息的驛站。
褚雲舒從前自然是沒有經曆過這樣的趕路,隻是這會兒聽夏初瑤這麽一問,接過她遞過來的水袋後,馬上自草地上站了起來,還有意轉頭看了一眼不遠處的其他人。
他是主帥,這才出盛州,即便是再累,他也不該讓隨行的副將和士兵看到他這副模樣。
“殿下隻管休息,不管殿下做什麽樣的姿態,那些人也從未把殿下當主帥看,真到緊要關頭,他們也隻聽那兩個將軍的,此行真願意供殿下差遣的,大抵隻有我這個隨行侍衛。”看出了褚雲舒的心思,夏初瑤也隻是笑了。
被夏初瑤一句話戳到了痛處,褚雲舒瞥了她一眼,也不理會,轉頭去看緩緩而去的河水。
他雖也學過六藝,還和兩個皇兄一起學過武功。可是,往日他也隻管醉心詩書,最常做的便是在元狩宮和幾個太學博士一起修複古籍,不像太子那樣還曾隨過軍,也不曾如二皇子那般領命去各州處理過政務。
他也知道此番西去是太子有意而為,他這般必然會叫人看笑話,可是,清楚是一迴事,真被人笑話了,心中還是很不暢快,卻偏偏又無能為力。
“殿下不要誤會,屬下並沒有嘲笑殿下的意思,隻是想請殿下不要對屬下心存這麽重的戒備。此去你我都是為了保命,比起這些不知是誰安排到殿下身邊來的人,殿下的防範還是放到兩個副將身上去的好。”看著河麵上灑落的燦然夕照,夏初瑤歎了口氣。
自故洗城出來之後,褚雲舒未與她說過一句話。她明白褚雲舒的顧忌,畢竟比起北辰軍來,她這個異國人更讓他覺得心思難測。若非當日沈臨安苦勸,他必不會答應帶她隨行。
可是,走此一遭,對褚雲舒來說是龍潭虎穴,她走得也是提心吊膽。雖然這一次她的行蹤隻有沈臨安一人知道,可她也擔心赤蛇的人還是知道了這個安排,這一路對她來說,也是危機四伏。
不管她願不願意,這萬餘人裏,她能信任的也隻有褚雲舒一人。若是此去褚雲舒一直對她如此,對他們兩人來說都十分不利。
“本王並非有意疏遠於你,隻是因著西去之事,心緒不寧罷了。”側頭看了她一眼,褚雲舒話語沉沉。
這西去之事,雖然太子和二皇子極力促成,可他本也有拒絕的機會的。畢竟如果他直言無法勝任,事關邊境安寧,父皇也不會強求。可是他想賭一把,此去事成,他在朝中會更有分量。
沈臨安問過他為什麽突然起了奪嫡之心,他不曾答過這個問題。要說為什麽突然想要爭上一爭,除卻為了配合那個一心要對付太子的舅舅之外,他是真的不想再做一顆棋子了。
柳家是出了名的世代書香,母妃當初入宮,並非是因著父皇喜歡她,而是在後宮需要一個她這般知書達理,端莊賢淑的妃子來從中調和,也是因著父皇感念柳家的一身正氣,賞了他們這份成為皇親的尊貴。
母妃在宮中不爭,這麽多年來,能保全自己和他,都是因著父皇對柳家的器重,說直白些,是因著有舅舅相護。
他從前在朝中也不爭,隻想當個閑散王爺,可這般置身事外,卻仍要被父皇拿來做棋子,製衡兩位皇兄之間的爭鬥。卷入朝局,又並非真受父皇重視,他能倚仗的,也還是位居丞相的舅舅。
那日在醉仙樓看到柳元衡為著那秦側妃酒醉發瘋的模樣後,褚雲舒才恍然明白過來,舅舅自己也有許多要操心的事情。可是這麽多年來,他不僅要照顧自己和母妃,還要咬牙將那些事情扛下來。
他不想再做棋子,也不想再讓柳元衡為他費心勞神了。他想做一個能保護母妃,能與柳元衡相互扶持的皇子。既然都是父皇的兒子,這褚雲家的江山,他為何不能一爭?
隻是,雖有心一爭,可這決心下得太晚,與兩個皇兄比起來,他早已處於劣勢,朝政之事便也罷了,這行軍打仗,對他來說是頭一遭,他是真的心生懼意,半分底氣也無。
“殿下放心吧,既然答應了三爺要同去同歸,我必不會食言的。”見褚雲舒終於開口和她說話了,夏初瑤也算鬆了口氣。
她不知道沈臨安暗中有沒有派人跟著他們已做支援,不過臨行前她讓沈臨安遣人送信往陳留國西園,將這次去青州對付西荒各部的事情告訴了陳詞,請陳詞帶人自陳留過夜來往大齊邊境相助。
陳詞與西園的厲園主是結義兄弟,厲園主雖隻是一個江湖客,可在陳留國的影響頗大,以陳詞的性子,鳳瑤軍出事之後,他必當會請厲園主幫忙,西園裏隻怕不止陳詞一個舊部。
他們此去要麵對的除了西荒的帝君,還有太子和二皇子的暗害,隻怕武方城內外,都沒有幾個可以真心相信的人,隻盼陳詞能及時帶著舊部趕過來,助他們一臂之力。
*******
等得褚雲舒和夏初瑤離開五日後,沈臨安才往沈朔那裏稟了夏初瑤失蹤之事。
這一次,沒有再找什麽幌子,隻直言說今日他自朝中迴來,就發現夏初瑤不見了蹤影,派人尋遍了府中也不見蹤跡,隻能來請沈朔定奪。
前幾日沈臨安還說夏初瑤染了風寒在院裏養病,沒法來請安,這一轉頭人就失蹤了,沈朔驟然聽得,驚訝不已。
“城中常去的鋪子可有讓人找過?隻她一人失蹤,身邊伺候的丫鬟呢?尚書府那邊可派人去打探過了?”沈朔皺眉打量跟前一臉急色的兒子,先前讓他自己處理夏家姐妹的事情,本還敲打了他要嚴辦,後來卻聽說他隻是將推人落水的夏桃送迴尚書府反省去了。對於這件事情,隻怕夏棠心中有芥蒂,今日突然失蹤,沈朔也隻當她或許是跟沈臨安賭氣也說不定。
“兒子一早就讓人去各處問過了,都不見人。隻是前些時日棠兒自胭脂鋪迴府的時候,在五據街的巷子裏遇到過刺客,幸虧大哥及時趕到才救了她,兒子隻怕棠兒的失蹤,跟那日的刺客有關。”
“刺客?”這幾日除了府裏的事情,朝堂上還有西境的戰事和準備秋收之事讓他操心,這刺客之事,沈臨淵未提,沈朔今日還是第一次聽說。
“當日大哥送她迴來,她隻說那些刺客本是想將她綁走,具體的原因,她也不得而知,不過聽那些人說話的口音,不像大齊的人,隱約還看到為首的人手背上有奇特的紋身。大哥說會追查,也不知這幾日有沒有什麽結果?”沈臨安蒼白的臉上是掩不住的焦急和擔憂,話到此處,已是俯身跪在了沈朔麵前,“棠兒如今還病著,也不知到底去了哪裏,出了什麽事情,兒子無從找起,還請父親替兒子想想辦法。”
這幾日他讓池光他們在故洗城裏暗查,可是除卻前兩天曾在國公府外截住幾個想往落鬆苑闖的刺客,還讓他們輕易抽身之外,餘下的毫無進展。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赤蛇來抓夏初瑤的人還在帝都,夏初瑤悄悄西去的計劃還未暴露。
這些人將行蹤藏得極好,能在故洗城中銷聲匿跡,隻怕是有人相助,而能將夏初瑤的身份透露,又能藏住他們的人,這故洗城裏,便隻有一人了。
也是因為有這樣的猜想,他才最終允了夏初瑤隨褚雲舒離去。
若是穆玄青出賣了她,想要害她,這個時候,讓她離開故洗城是最明智的選擇。
“為父這便派人去叫你大哥迴來,若要尋人捉拿刺客,還需得你大哥和巡防營去辦。尚書府那邊也不能瞞著,還得派人去送個信,以免棠兒迴了尚書府我們卻不知道。”沈朔抿唇想了想,又添了一句,“你二哥那邊,就不要去驚動了,畢竟剛發生了那樣的事情,就讓他好好陪陪你二嫂吧。”
“兒子明白,尚書府那邊,還是兒子自己去一趟吧,也好問問有沒有什麽線索。”應了沈朔的安排,沈臨安便帶了禦風出府往夏家去。
他如今就是要將夏初瑤失蹤之事鬧得府中上下皆知,知道夏初瑤五日前就不在府上的人,除了禦風外,便隻有黛綠了,而全府上下,隻有他自己知道夏初瑤的去向。
夏初瑤曾想借沉碧查穆玄青安插在國公府的眼線是誰,沈臨安倒覺得這一次,可以借著這個機會探究一二。
本隻是讓人通報有事要請見夏崇德,看到匆匆來迎的人時,沈臨安步子一頓,頗有幾分不願再往前。
“三爺可算來了,桃兒莽撞不懂事,這些時日妾身已經狠狠責罰過她了,她也真心悔改,盼著迴府去給她姐姐請罪,三爺便看在她誠心認錯的份上,給她一個請罪的機會吧。”隨小廝一起匆匆到門口來接人的辛姨娘今日著了一件素裙,麵容也帶著幾分憔悴,一席話說得小心,倒是難得的低聲下氣。
“沈某今日來是有急事要見嶽父大人和嶽母大人,其他的事情,以後再說吧。”拱手跟辛姨娘作了個禮,沈臨安走了兩步避開她,請了跟來的小廝帶他去見夏崇德。
“老爺這會兒在書房與父親議事,三爺不如先去前廳坐坐吧。”他這般疏離,辛姨娘也不惱,跟身邊的丫鬟使了個眼色,讓她去通知夏桃,然後幾步走到了沈臨安前麵,想引他往前廳去。
“既然如此,便勞煩辛姨娘引沈某去見嶽母大人吧,事關棠兒,耽擱不得。”聽得辛唯也在,沈臨安麵色微沉,隨即又緩和如平常。
辛姨娘雖然有些不願,卻也怕真耽誤了要事,隻能讓人去稟了夏崇德,然後帶著沈臨安往海棠院去。
“辛大人這兩年也該到了告老還家,享清福的時候了吧?”
“父親今日來,就是和老爺商議此事,他今年已經五十有五,想年後便辭官享福了。”本以為沈臨安不會開口,聽得他問,辛姨娘笑著開口。
“辛大人在刑部三十餘年,助刑部破了那麽多大案要案,實在是勞苦功高。”沈臨安也隻是笑著感歎了一句,辛唯在刑部三十多年,四十九套刑罰皆出自他手,嚴刑之下,不知套出了多少罪證,又不知促成了多少冤案,平心而論,他倒也是十分佩服這人的手段。
“若不是父親身子不好,老爺倒也想再留父親幾年。不過如今連大哥都添了孫子,父親也是該迴家享福了。”辛姨娘倒也隻當沈臨安在誇讚辛唯,笑語晏晏,“也不知我們什麽時候才能有大哥那樣的福氣,能有子孫繞膝的那一天。”
“九日前巡防營曾送了幾具屍體到京兆衙門讓仵作驗屍,那日正好辛常當值,不知辛大人可曾跟姨娘提起過此事?”辛常便是辛姨娘的大哥,如今在京兆衙役當仵作,那日沈臨淵送去的,正是將夏初瑤和黛綠圍堵在巷子裏的幾個市井子弟。
“妾身長在府裏,很久沒有見過大哥了,即便是見著了,大哥也不會與妾身提衙門裏的事情,三爺所言,妾身並不知曉。”步子一頓,辛姨娘勉強維持著臉上的笑,做出一副不知沈臨安在說什麽的模樣。
沈臨安倒也不再繼續問下去,眼看前麵就是海棠院了,請了剛好出來的觀棋進去通報,眼看辛姨娘不願走,他倒也沒有多說什麽,隻是一起進了海棠院。
將和沈朔說的事情又與周氏說了一遍,初聽得自家女兒失蹤的消息,周氏眼前一黑,便昏了過去。好在院裏新調了懂些醫術的丫鬟過來,等得將周氏救醒。沈臨安又鄭重地囑咐,求她去周府問問周太傅有沒有什麽門路可以尋人。
雖然有過幾分遲疑,不過一想到這事關女兒的安危,周氏也咬牙點了點頭,應了馬上就叫人去遞帖子,明日便迴周府去見周太傅。
等得又安撫了周氏一會兒,沈臨安便也告辭要往書房去了。
辛姨娘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想來今日也沒機會再勸沈臨安去見夏桃,便也和沈臨安告辭。
周氏叫了院裏的丫鬟領沈臨安去書房,一路出了海棠院,看四下無人,沈臨安輕聲問走在前麵的丫鬟映春:“夫人的病,可曾看出什麽異常?”
“奴婢這些時日都在海棠院裏照管夫人的飲食,夫人的病,是娘胎裏帶出來的,加上這些年來總是這般鬱鬱寡歡,若不是一直調養著,隻怕身子比現在還差。”映春是沈臨安半年前安排進尚書府的,本是怕夏初瑤在國公府裏牽掛她娘親的處境,便安排了人進來照拂。
映春懂醫術,還會些功夫,原本隻是在前院裏走動,自夏初瑤上次迴來打了辛姨娘之後,沈臨安便讓她想法子進海棠院來,照顧和保護周氏。
“如此,便有勞你多加照顧,好生替夫人調養了,若是需要什麽難尋的藥材,叫人送信來,我會想辦法。”本以為周氏的病是有人加害,聽映春這麽說,沈臨安也隻是歎了口氣。
“聽說辛唯要離開刑部大獄了,公子準備動手了嗎?”映春點頭應了,眼看著穿過花園便要到書房了,她終還是沒忍住,咬了咬唇,輕聲問。
“我知你心中的恨,我答應你終有一日必定替你哥哥報仇,可眼下辛唯的命隻怕要多留些時候了。”他本不打算讓辛唯活著走出刑部大牢的,可先前柳元衡說東晉王一案有翻案的可能,辛唯作為獄中主審東晉王的人,隻怕還需得留他一命以免日後須得他作證。
聽得沈臨安的話,映春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垂目看了看自己腳下的石道,良久才輕輕點了點頭,應了一聲。
她的哥哥本是故洗城裏開醫館的本分大夫,三年前因著光祿寺卿家的堂侄被人打成重傷死在醫館裏,而被送進大獄。
此事本與哥哥無關,可打人的人是辛家的親戚,辛唯在獄中嚴刑逼供,讓哥哥承認了那人不是死於重傷,而是死於哥哥用錯了藥,自此給辛家的親戚脫了罪。在光祿寺卿的壓力下,哥哥被判了死罪,可人都還沒有推上刑場,就因為重刑受傷後感染,病死在了刑部大牢裏。
映春本想替哥哥喊冤,去了京兆衙門,卻被衙役攆了出來,她甚至寫了訴狀去皇城前跪請上奏。可她隻是個平民百姓,沒人會在意這些,她還差點被光祿寺卿派的人打死。
是沈臨安救下了她,知道她哥哥的事情後,允了她會幫哥哥報仇,讓辛唯償命。
她等了三年,本以為就快等到了,如今沈臨安這麽說,她不免有些失望,卻也明白沈臨安這樣做必有他的道理,便也隻能應了。
“他這樣的人,死了對他來說隻痛楚一時,終有一日,我會叫他,叫他的家人也嚐嚐他發明的那些刑罰,唯獨這般,才算真正的報仇解恨。”見她神色黯然,沈臨安淡聲安撫了一句,抬眼看到花園那頭自屋裏出來的人,不動聲色地往映春身前擋了擋,遣了她迴海棠院後,這才往夏崇德的書房去。
沈臨安當初對夏崇德恭敬,是因為他畢竟是自己的嶽父,是養育了他家夫人十八年的人。如今知道了夏初瑤並非夏棠,又因著上次夏崇德動手打了夏初瑤,沈臨安再見夏崇德,便也沒有了往日那般畢恭畢敬,言語間也沒有從前的熱絡。
對於自家女兒失蹤之事,夏崇德明顯沒有周氏那般著急,隻是應了會多加留心的話,等得談完此事,還不忘了問沈臨安何時接夏桃迴去。
“她一個姨娘竟然起心謀害夫人,趁著四下無人將棠兒推入水中。這般蓄意謀害人命,實在是心術不正,國公府跟尚書府不一樣,父親和老夫人是斷然容不得這樣歹毒的手段存在的,嶽父看驪陽公主的下場便也知道。”今次他過來,本也隻是想讓周氏將消息帶到太傅府那邊去,這會兒聽夏崇德不關心夏棠的事情,卻提起了夏桃,不免沉下了臉。
“桃兒她也是年少無知,一時衝動,如今她有心悔改,三公子也該給她一個改過的機會。”夏崇德見他冷言冷語,還拿驪陽公主的事情作比,臉色也有些難看了,“她畢竟是三公子的人,總叫她留在尚書府,也實在說不過去吧?”
“國公府裏容不下這般年少無知的人,便讓她留在尚書府長到知事的年紀再說吧。若是夏尚書覺得她留在尚書府不妥當,那便讓她離開,隨便尋個地方安置,若要安置的銀錢,可以派人去國公府裏找管事支取。”冷哼了一聲,沈臨安看著夏崇德這副嘴臉,隻覺心中厭惡更盛,不欲與他多言,作禮告辭之後,便轉身離去。
當初他沒有在府上嚴辦夏桃,也是因著顧忌辛家的醃臢手段。雖然她推人下水,可夏初瑤也沒什麽大礙,要懲處起來,也不過是讓她閉門思過,降她姨娘的位分,她這般身份,根本配不上請沈家的家法。
可不管怎麽懲處,她都會繼續留在落鬆苑,這般舉動,還會惹怒辛家,若是辛姨娘再教夏桃其他的手段來對付夏初瑤,隻怕日後落鬆苑裏也無寧日。
反正他都要動辛家,將她先送迴來倒也無妨,隻是這樣做暫時委屈了夏初瑤,惹了她不高興不說,還讓他今日在這尚書府裏聽得這般言語,實在是心中不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