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成的晉王府在五據街上,雖然比不上那些王公大族世襲的府邸那般大氣華貴,不過,院落套疊錯落,布置十分精巧。
南院書房外的小花園裏,有一道五彩石子鋪就的小路,聽說這些各色的石子,是從濱州運過來的,工匠們特意一顆一顆磨了棱角,雖然不過是條不起眼的小路,卻也是造得十分用心。
跪了一天的望舒在日近黃昏的時候,終於忍不住感歎,得虧了工匠們這麽用心,否則到現在他的膝蓋大概就不用要了。
“殿下,該用藥了。”眼看暮色漸消,望舒抬頭往書房裏瞧,揚聲說了一句,隻盼著裏麵的人趕緊將他叫進去。
“進來吧,”窗邊坐在案前看書的人沒有抬頭,輕聲說了一句,外麵的人剛要起身,涼涼的一句話有打斷了他的動作,“跪著進來。”
望舒心中悲戚,雙腿酸麻,卻也不敢怠慢,手腳並用,乖乖往書房裏爬。
殿下說讓他跪到池暝迴來,這近百裏地,隻怕今日池暝是迴不來了,他今天難道是要跪著睡覺麽?
“可後悔當初莽撞應下此事了?”在那凹凸不平的小道上跪了一日,望舒不是練武之人,這會兒跪在案前調藥,已是麵色慘白,雙手都有幾分顫抖,穆玄青終於從書卷上抬起頭,挑眉問道。
“屬下隻是後悔,錯信了梟。”還說是什麽晉國第一快劍,走前拍拍胸脯說別說一個女殺手,就是來十個百個,那也是須臾間便能拿下的事。
可如今呢?聽說剛出西境人就倒了,一路的高熱,昏迷不醒,叫跟去的池暝和墨羽的其他人隻能雇了馬車緩緩而歸。
迴來得慢便也罷了,馬車都還沒到故洗城,聽說人就突然不行了,請了幾個大夫,灌了幾服藥都隻是一口氣吊著,還要池暝迴來給他拿救命的藥。
“你們不等本王示下,擅自做此決定,不等示下便私自行動,到現在,你竟然還不後悔當初攬下此事?”看著對麵的人一副咬牙切齒,卻是毫無悔意的模樣,穆玄青麵色一沉。
“這件事情是屬下的過錯,屬下甘願受罰,卻是不悔。”雖說心裏其實還是有幾分嘀咕的,不過望舒麵上還是一副凜然之色。
他不知道池暝是怎麽得了池光去武方城還要對付寂夜的消息的。
不過,陳留國的殺手寂夜,他倒是不算陌生,至少這幾年搜集上來的陳留國的情報裏,經常看得到這名字。
那是個大兇大惡的女人,殺人不眨眼的刺客。
當日穆玄青因著訂盟之事,尚在宮中。池暝從他手上拿了寂夜和驚蟄的情報後,說時間緊迫,不能再等,扭頭要走,隻說等迴來再向殿下請罪。
望舒不放心他獨自前往,權衡之下,隻有叫墨羽的人陪同。
他們倒是說走就走,隻留了他應付晚間從宮中迴來的穆玄青。
當時穆玄青並沒有發火,隻說要他們務必按期歸來。
卻不想,他們倒是去得及時,打得熱鬧,解了孟家之困,卻把害慘了留在晉王府替他們殿後的自己。
“知道本王為什麽罰你嗎?”這件事情,當初聽到望舒稟報,穆玄青對於他們的擅自行動倒也並介意,還有些慶幸當時望舒替池暝做了最合適的安排,讓梟他們與他同行。
他知道池暝是重情義之人,即便是心中懷恨,知道池光有難,還是不會置之不理。若是當時他在,也不會阻止池暝此行,還會加派人手相助。
望舒撇了撇嘴,沒有答話。逾期不歸明明是池暝和夜梟他們的過錯,他如今這怎麽都該算是代人受過。
“他們為何會延期而歸,是因為梟技不如人?再好的身手,也有失手和受傷的時候。延期之錯,錯不在他們,而是在你。”
“我?”
“是你錯判形勢,定下歸期之時,考慮不夠周全。沒有按時迴來事小,若是這一次,夜梟重傷而亡,他的死,便是你的過錯。”見望舒從滿麵的震驚變為一臉恍然,頗有幾分愧疚地低下了頭,穆玄青歎了一口氣,“你自己是個大夫,明知他們麵對的都是高手,卻連點傷藥都沒有替他們準備。當初放他們走時,你隻怕是連他們會受傷之事都未曾考慮到。”
“……”望舒抿唇不語,垂頭看著桌案。這麽說來,今次夜梟遇到這般危急的情況,不怪他技不如人,倒真是他的過錯。
“還有一件事,本王一直想跟你說。你接手墨羽的那一刻起,便不止是他們的朋友,還是他們的主子。夜梟雖然身手不錯,卻多有幾分浮躁,你讓他隨池暝一起去是可以,卻不該讓他帶隊,知人善任,是當好一個主子最為基本的要求,他們的命都是交付在你手上的,你要給他們的,不單單是一份信任。”
當初張真人將墨羽交到望舒手上,是因情勢所迫,他知道望舒還需要學習和磨合,可是,他們如今所遇情況複雜,他還是希望望舒能快些上手,隻是不要再叫他為著這些事情操心。
“你好好在此反思吧,三日後便要動身去北辰山了,這兩日叫楚離他們好生準備。”合上手裏的書,穆玄青看了看窗外的夜色,起身欲走。
去往邊境簽訂齊晉盟約的二皇子明日便要啟程了,這一紙盟約,關係到晉國日後十年甚至數十年的興衰。他這個晉國大皇子,半分忙都幫不上便也罷了,在這般重要的時候,卻還要跟著大齊的皇帝去遠郊春獵。
這幾日出入大齊皇宮,說是與大齊皇帝還有眾臣商議訂盟之事,盟約裏晉國須得讓出北界兩郡,幾大貿易城池的關卡也不再對大齊子民設限,每年年末,還需得奉上豐厚的貢品。
說是商議,卻已經全都是敲定了的事實,他不過是去聽上一聽而已。
每日忍著這般屈辱,在上書房裏的每一刻都仿佛煎熬,偏偏商議完之後,大齊皇帝還說他此番辛苦,正好馬上就要舉行春獵,北辰山上春日風光大好,要邀他同行。
連半分推辭的機會都沒有,大齊如今四方大定,各國臣服,年後又多了那麽幾樁大喜之事,今年春獵必當熱鬧。
隻是,這份熱鬧屬於大齊子民,與他這個晉國人,又有什麽關係?
******
西境傳來好消息,孟長安這西陵侯承襲得十分順利,這幾日籌備完二皇子南下之事,皇帝陛下十分高興,體恤百官們前一陣子的辛勞,早朝散得快,還免了幾日的上書房議事,沈臨安便也得了閑,迴府的時間便也早了。
三日後便要去北辰山了,今天禮部的隨行名單才批了下來。
進主屋的時候,正好撞見夏初瑤在幫他收拾去北辰山的行李。此次加上春獵之後的祭祀,一共須得七日,眼下已是春意濃鬱,故洗城的天氣日漸一日地迴暖,看著叫沉碧給他收狐皮大氅的時候,沈臨安忍不住笑歎了一口氣:“夫人是覺得為夫的身子有多弱,就連禮部年逾四十的劉大人都是一身春衫了,為夫再披這大氅,是不是太招搖了。”
“山中夜涼,有備無患嘛。”想想沈臨安在一眾穿著薄衫春衣的老臣之中披著一件狐裘大氅的模樣,夏初瑤雖然這般說著,卻也忍不住笑了。
前幾日因著池光走的事情,沈臨安頗有幾分憂心,如今能去北辰山轉轉,倒是正好。
“為夫一去七日,夫人可會想念為夫?”起了幾分逗她的心思,沈臨安伸手將她攬入懷裏,附在耳邊輕聲問到。
他這般問,夏初瑤靠在他懷裏,還真的開始思索這個問題。
自大婚一來,她與沈臨安也就分開過兩次。
第一次隨驪陽公主入宮養傷。那個時候,滿心滿眼都是在思慮自己和穆玄青的處境,宮中小半個月除了閑,也沒什麽更多的體會。
第二次便是沈臨安參加春闈了,連考九日,當時全府上下的人都跟她一樣緊張又揪心,每日裏除卻盼著他考試順利之外,也隻是覺得一個人在落鬆苑有幾分冷清,要說思念的話,似乎也並沒有那麽明顯。
從前她在軍中事忙,即便是偶爾想起穆玄青,也不過是一念剛起,不一會兒就因著軍務又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聽說思念會叫人生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感覺,如今她得閑了,倒是可以試試這度日如年是什麽感受?
“想什麽呢?”本來也隻是想聽她說個“會”字,瞧她這般認真思考的模樣,沈臨安可笑著低頭在她的朱唇上輕輕啄了一口,將她鬆開,“這次春獵為夫可以帶一人隨行,依夫人看,帶誰去最好?”
“帶人隨行?”春獵之後的祭祀是國之大事,此去北辰山除卻護衛聖駕的金吾衛和當差的官員外,多的是在京中的王侯和皇親。沈臨安是翰林院修撰,是跟著禮部尚書他們一起過去當差的,身邊按理說是不能帶人的,“三爺準備帶禦風去嗎?”
畢竟是去當差的,他帶個婢女在身邊伺候顯然不太合適,雖說禦風不太會照顧人,好在有身手,跟在沈臨安身邊也能多加照應。
“……”他都這般明示暗示了,眼前的人想到的也隻是禦風,平日裏看她舞刀弄劍,一副閑不住的模樣,本以為聽得春獵她會有想去之心,這才去找了褚雲舒幫忙,想要給她一個驚喜,現在見她這般,沈臨安都要懷疑,莫不是自己猜錯了,她竟是半分去的心思也無?
“三爺要帶我去?”
俏麗的臉上展露出來的欣喜終於叫沈臨安鬆了一口氣,還沒等他開口,便又見她蹙了秀眉。
“帶女眷隨行會不會有些不太妥當?三人才入朝為官,若是因著妾身叫人揪了過錯可就不好了。”哪有隨聖駕去當差還帶著自家夫人的道理,叫旁人瞧了笑話便也罷了,叫陛下知道了,可不知要怎麽想?
“隻要夫人想去,便是不妥當也要叫它變得妥當才行。還是說,夫人其實不想與我去,所以才在這裏借故推辭?”抬步出了裏屋,沈臨安往桌旁一坐,徑自給自己倒了杯茶,“要不,還是換個人跟我去吧,得尋個願意跟著我的人才好。”
“哎,我什麽時候說不願意了,三爺既然開口了可不許反悔。”夏初瑤快步跟了出來,見他不答話,隻低頭看杯中清碧的茶水,忍不住一把奪了他的茶杯,“我願意的,三爺帶我一起去吧。”
“願意什麽?是願意去北辰山呢,還是願意跟著我呢?”
“都願意的啊。”不都是一個意思嗎?
看著眼前單手托腮,因著她的話揚起滿眼笑意的人,夏初瑤隻覺有幾分莫名。她又說什麽了,叫他樂成這樣?
“三爺。”門外的禦風探了個頭進來,看到桌邊滿麵笑意的沈臨安,開口喚了一聲。
“好了?”
“都按三爺的吩咐準備妥當了……”
他話還沒有說完,便瞧見沈臨安一把拉了夏初瑤,繞開他往書房那邊去了。
“三爺叫你準備什麽了?”屋裏跟出來的沉碧看著迴廊下兩人的身影,挑眉問身邊的禦風。
沉碧總覺得,這三爺哄夫人的手段,跟哄小孩子一般。
每次從宮中下朝迴來,手裏不是帶點諸如首飾錦帕之類的小禮物,便是揣了一兜還帶著熱氣的糕點,如是幾次之後,竟是叫夫人在每次三爺快歸家的時候就開始念叨他,聽得他迴來,還會親自跑去月門處迎。
平日裏兩人在一處說話,三爺也喜歡繞著彎子誆夫人說些像剛剛那般有幾分意有所指的話,他們這些在近旁伺候的人每次聽了都忍不住想笑,偏偏後知後覺的夫人每次都能被他繞進去還不自覺。
“讓我在書房外的梧桐樹下給夫人紮了個秋千。”禦風抱著劍淡淡答了一句,撇了撇嘴。
自從沈臨安讓他以護衛的身份在落鬆苑裏活動之後,他覺得自己越來越像是這落鬆苑的苦力和雜役了。
若不是沈臨安提起,她都要忘了自己當初為了掩飾隨口說的話。
“如今天氣迴暖,等從北辰山迴來,我在讓人在這邊移栽些花草,搭個涼棚,等到了夏日,夫人便可以在此納涼了。”這書房外的院子裏除卻幾叢修竹和這棵梧桐外,從前也沒怎麽布置,沈臨安環視了一圈,思忖著怎麽裝點。
“三爺,當日妾身那般說,隻是……”他不提夏初瑤都要把這件事忘了,如今看著樹下的秋千,雖然這件事情過去了這麽久,可若是不說,她心中總覺有幾分愧疚,愧疚自己當日的欺瞞。
“我知道的,那日你在這裏遇到了太子殿下。”不止是將太子與她的那些話盡數聽了去,沈臨安早在她綁了裙角爬樹的時候,便已經覺察了她的動靜。
那天他本以為,夏棠是要從這裏逃出去的。
她若是真的要逃,他也沒有打算阻止。他沒有選擇隻能順應這一場婚事,卻也希望她能替他,替他們做出抉擇。
那個時候的他,自然是沒想過他們會有今日的。甚至他都沒有想到,她沒有逃,甚至在聽了太子的一席話之後,她還能那般自若地跟他說,她等著做狀元夫人。
對她的這份情,大抵便是起於那一瞬的心動吧。
“當時我便在想,這落鬆苑的戒備也太鬆散了些,居然能叫人這般輕易進進出出。”仰頭看著沈臨安,夏初瑤默了默,也隻是抿唇笑了。
她本想解釋當日之事,如今看著他,卻又覺得已經沒什麽需要解釋的了。
沈臨淵與夏棠的那段過往對她來說沒有半點印象,自然也不會成為她與沈臨安之間的阻礙。
******
皇帝陛下要去北辰山七日,這朝中的監國大權,往年都是交到太子殿下手上的。
今年陛下有意將太子和三皇子都帶在身邊,罷朝七日,留了鎮國公和柳丞相還有周太傅在帝都,遇到緊急政務,由三公聯合處理批複。
聽陛下的意思,今年祭祀要讓太子褚雲清主持,好叫他曆練曆練。
而今年隨行的妃嬪,不是以往常伴的司馬皇後或是鍾貴妃,而是三皇子的母妃,德妃柳元微。
這異於往年的變動叫朝野上下都猜測頗多,隨行官員的馬車上,止不住話的韓參商趁著這翰林院車裏隻有他與沈臨安還有夏初瑤的空檔,忍不住要和沈臨安討論一番。
“陛下的心思,我們做臣子的豈可妄加揣測。”眼看韓參商問題一個接一個,沈臨安輕歎了口氣,接過夏初瑤遞過來的茶,終於出聲阻止。
“沈大人這話說得,我們身在翰林,心係朝堂,又常在陛下跟前走動,最是該多加揣測聖意了。”對於沈大人的吝嗇言詞,韓參商很是不滿,今次他也是求了父親去禮部走動,才硬是將他塞進了隨行的名單裏,為的就是甩開李元,跟在他們家沈大人身邊好好學習,順便增進一下感情。
可惜了在翰林院裏對李元有問必答的沈臨安,到了他麵前,就像有人把他嘴縫起來了一般,韓參商對此,十分不滿。總覺得作為同僚,沈大人實在是太過偏心。
“韓大人說了這麽久,想必也累了,先喝杯熱茶歇歇吧。”從上馬車開始韓參商便一直在說話,夏初瑤將他不依不饒,忙給他遞茶,打斷他的話。
“多謝,多謝。”接過纖手遞過來的茶盞,韓參商也不騷擾沈臨安了,隻是捧了茶杯,看著夏初瑤,笑得和善。
同行官員本是不該帶隨從的,不過,同是走後門進來的人,眼前這位隨侍又生得十分俊俏,韓參商便也沒有直言過問沈大人為何特意帶了個俊俏小公子隨行。
“韓兄不是想知道為何今次在京的兩位皇子都隨行嗎?”本想感歎耳邊終於清靜了,抬眼看到那喝茶的人一雙眼落在夏初瑤的身上,臉上的笑容也過分和善,沈臨安輕咳了一聲,坐直了身子。
“依沈某看,陛下此舉,是想叫人知道,對於三位殿下,他不會厚此薄彼。”這還在隨行途中,妄議聖心本是不妥,隻是他不開口,韓參商便盯著夏初瑤不放,沈臨安便也隻能低聲言到。
兩國訂盟之事,不點朝中重臣,也該落到儲君頭上,偏偏這次去的是褚雲景,加上先前褚雲音嫁給沈臨淵,眼看沈家三子,除他剛入朝堂外,餘下兩個都已是偏向二皇子,陛下大抵是怕朝中局勢有變,所以在任用褚雲舒之餘,將這祭祀之事交給了褚雲清。
這祭祀社稷的大事,非帝王和儲君不能主持,陛下此舉,比起讓褚雲清留在朝中監國,更能彰顯他對太子的重視。
“這一次春獵不比往年,隨行的人裏,不是還有位特殊的貴客嗎?陛下所思有變,大約也和晉王同行有關。”言及此,沈臨安下意識地轉頭瞥了一眼身旁的夏初瑤,正好見她抬眼朝自己看過來,撞上他的視線,驚愣之際,倒是沒有馬上移開,隻是抿唇朝他一笑,作出一副從容的模樣。
“此話怎講?”剛入翰林的時候,父親便囑咐他要多跟著狀元爺好好學。當時韓參商還不以為意,想著他們本是同窗,雖然沈臨安高中狀元,可他也比他差不了多少。如今聽得他講這些,倒也覺得服氣。
這些不是十年寒窗,飽讀詩書便能精通的,或許如父親那般為官多年,深諳官場之事,了解陛下心思的人說出這般言論不足為奇,隻是沈臨安明明與他一同入朝,在這一點上,他卻是真差了一大截。
“等二殿下迴來,晉王殿下在大齊的地位便成定局,他以後也算是大齊官員,雖領閑職,可他背後是晉國,他在朝中作何選擇,也都是舉足輕重的。陛下這次帶他來,不過是要讓他看清大齊的形勢罷了。”
“韓兄此刻心中疑惑也不奇怪,你隻等今次春獵結束,便可看出幾分門道來。”見韓參商還想發問,沈臨安阻住了他的話。有些話,再往下說便真容易落人把柄了,而且自己這般話說一半,倒也好叫韓參商細思琢磨,沒空繼續搭理他們。
南院書房外的小花園裏,有一道五彩石子鋪就的小路,聽說這些各色的石子,是從濱州運過來的,工匠們特意一顆一顆磨了棱角,雖然不過是條不起眼的小路,卻也是造得十分用心。
跪了一天的望舒在日近黃昏的時候,終於忍不住感歎,得虧了工匠們這麽用心,否則到現在他的膝蓋大概就不用要了。
“殿下,該用藥了。”眼看暮色漸消,望舒抬頭往書房裏瞧,揚聲說了一句,隻盼著裏麵的人趕緊將他叫進去。
“進來吧,”窗邊坐在案前看書的人沒有抬頭,輕聲說了一句,外麵的人剛要起身,涼涼的一句話有打斷了他的動作,“跪著進來。”
望舒心中悲戚,雙腿酸麻,卻也不敢怠慢,手腳並用,乖乖往書房裏爬。
殿下說讓他跪到池暝迴來,這近百裏地,隻怕今日池暝是迴不來了,他今天難道是要跪著睡覺麽?
“可後悔當初莽撞應下此事了?”在那凹凸不平的小道上跪了一日,望舒不是練武之人,這會兒跪在案前調藥,已是麵色慘白,雙手都有幾分顫抖,穆玄青終於從書卷上抬起頭,挑眉問道。
“屬下隻是後悔,錯信了梟。”還說是什麽晉國第一快劍,走前拍拍胸脯說別說一個女殺手,就是來十個百個,那也是須臾間便能拿下的事。
可如今呢?聽說剛出西境人就倒了,一路的高熱,昏迷不醒,叫跟去的池暝和墨羽的其他人隻能雇了馬車緩緩而歸。
迴來得慢便也罷了,馬車都還沒到故洗城,聽說人就突然不行了,請了幾個大夫,灌了幾服藥都隻是一口氣吊著,還要池暝迴來給他拿救命的藥。
“你們不等本王示下,擅自做此決定,不等示下便私自行動,到現在,你竟然還不後悔當初攬下此事?”看著對麵的人一副咬牙切齒,卻是毫無悔意的模樣,穆玄青麵色一沉。
“這件事情是屬下的過錯,屬下甘願受罰,卻是不悔。”雖說心裏其實還是有幾分嘀咕的,不過望舒麵上還是一副凜然之色。
他不知道池暝是怎麽得了池光去武方城還要對付寂夜的消息的。
不過,陳留國的殺手寂夜,他倒是不算陌生,至少這幾年搜集上來的陳留國的情報裏,經常看得到這名字。
那是個大兇大惡的女人,殺人不眨眼的刺客。
當日穆玄青因著訂盟之事,尚在宮中。池暝從他手上拿了寂夜和驚蟄的情報後,說時間緊迫,不能再等,扭頭要走,隻說等迴來再向殿下請罪。
望舒不放心他獨自前往,權衡之下,隻有叫墨羽的人陪同。
他們倒是說走就走,隻留了他應付晚間從宮中迴來的穆玄青。
當時穆玄青並沒有發火,隻說要他們務必按期歸來。
卻不想,他們倒是去得及時,打得熱鬧,解了孟家之困,卻把害慘了留在晉王府替他們殿後的自己。
“知道本王為什麽罰你嗎?”這件事情,當初聽到望舒稟報,穆玄青對於他們的擅自行動倒也並介意,還有些慶幸當時望舒替池暝做了最合適的安排,讓梟他們與他同行。
他知道池暝是重情義之人,即便是心中懷恨,知道池光有難,還是不會置之不理。若是當時他在,也不會阻止池暝此行,還會加派人手相助。
望舒撇了撇嘴,沒有答話。逾期不歸明明是池暝和夜梟他們的過錯,他如今這怎麽都該算是代人受過。
“他們為何會延期而歸,是因為梟技不如人?再好的身手,也有失手和受傷的時候。延期之錯,錯不在他們,而是在你。”
“我?”
“是你錯判形勢,定下歸期之時,考慮不夠周全。沒有按時迴來事小,若是這一次,夜梟重傷而亡,他的死,便是你的過錯。”見望舒從滿麵的震驚變為一臉恍然,頗有幾分愧疚地低下了頭,穆玄青歎了一口氣,“你自己是個大夫,明知他們麵對的都是高手,卻連點傷藥都沒有替他們準備。當初放他們走時,你隻怕是連他們會受傷之事都未曾考慮到。”
“……”望舒抿唇不語,垂頭看著桌案。這麽說來,今次夜梟遇到這般危急的情況,不怪他技不如人,倒真是他的過錯。
“還有一件事,本王一直想跟你說。你接手墨羽的那一刻起,便不止是他們的朋友,還是他們的主子。夜梟雖然身手不錯,卻多有幾分浮躁,你讓他隨池暝一起去是可以,卻不該讓他帶隊,知人善任,是當好一個主子最為基本的要求,他們的命都是交付在你手上的,你要給他們的,不單單是一份信任。”
當初張真人將墨羽交到望舒手上,是因情勢所迫,他知道望舒還需要學習和磨合,可是,他們如今所遇情況複雜,他還是希望望舒能快些上手,隻是不要再叫他為著這些事情操心。
“你好好在此反思吧,三日後便要動身去北辰山了,這兩日叫楚離他們好生準備。”合上手裏的書,穆玄青看了看窗外的夜色,起身欲走。
去往邊境簽訂齊晉盟約的二皇子明日便要啟程了,這一紙盟約,關係到晉國日後十年甚至數十年的興衰。他這個晉國大皇子,半分忙都幫不上便也罷了,在這般重要的時候,卻還要跟著大齊的皇帝去遠郊春獵。
這幾日出入大齊皇宮,說是與大齊皇帝還有眾臣商議訂盟之事,盟約裏晉國須得讓出北界兩郡,幾大貿易城池的關卡也不再對大齊子民設限,每年年末,還需得奉上豐厚的貢品。
說是商議,卻已經全都是敲定了的事實,他不過是去聽上一聽而已。
每日忍著這般屈辱,在上書房裏的每一刻都仿佛煎熬,偏偏商議完之後,大齊皇帝還說他此番辛苦,正好馬上就要舉行春獵,北辰山上春日風光大好,要邀他同行。
連半分推辭的機會都沒有,大齊如今四方大定,各國臣服,年後又多了那麽幾樁大喜之事,今年春獵必當熱鬧。
隻是,這份熱鬧屬於大齊子民,與他這個晉國人,又有什麽關係?
******
西境傳來好消息,孟長安這西陵侯承襲得十分順利,這幾日籌備完二皇子南下之事,皇帝陛下十分高興,體恤百官們前一陣子的辛勞,早朝散得快,還免了幾日的上書房議事,沈臨安便也得了閑,迴府的時間便也早了。
三日後便要去北辰山了,今天禮部的隨行名單才批了下來。
進主屋的時候,正好撞見夏初瑤在幫他收拾去北辰山的行李。此次加上春獵之後的祭祀,一共須得七日,眼下已是春意濃鬱,故洗城的天氣日漸一日地迴暖,看著叫沉碧給他收狐皮大氅的時候,沈臨安忍不住笑歎了一口氣:“夫人是覺得為夫的身子有多弱,就連禮部年逾四十的劉大人都是一身春衫了,為夫再披這大氅,是不是太招搖了。”
“山中夜涼,有備無患嘛。”想想沈臨安在一眾穿著薄衫春衣的老臣之中披著一件狐裘大氅的模樣,夏初瑤雖然這般說著,卻也忍不住笑了。
前幾日因著池光走的事情,沈臨安頗有幾分憂心,如今能去北辰山轉轉,倒是正好。
“為夫一去七日,夫人可會想念為夫?”起了幾分逗她的心思,沈臨安伸手將她攬入懷裏,附在耳邊輕聲問到。
他這般問,夏初瑤靠在他懷裏,還真的開始思索這個問題。
自大婚一來,她與沈臨安也就分開過兩次。
第一次隨驪陽公主入宮養傷。那個時候,滿心滿眼都是在思慮自己和穆玄青的處境,宮中小半個月除了閑,也沒什麽更多的體會。
第二次便是沈臨安參加春闈了,連考九日,當時全府上下的人都跟她一樣緊張又揪心,每日裏除卻盼著他考試順利之外,也隻是覺得一個人在落鬆苑有幾分冷清,要說思念的話,似乎也並沒有那麽明顯。
從前她在軍中事忙,即便是偶爾想起穆玄青,也不過是一念剛起,不一會兒就因著軍務又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聽說思念會叫人生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感覺,如今她得閑了,倒是可以試試這度日如年是什麽感受?
“想什麽呢?”本來也隻是想聽她說個“會”字,瞧她這般認真思考的模樣,沈臨安可笑著低頭在她的朱唇上輕輕啄了一口,將她鬆開,“這次春獵為夫可以帶一人隨行,依夫人看,帶誰去最好?”
“帶人隨行?”春獵之後的祭祀是國之大事,此去北辰山除卻護衛聖駕的金吾衛和當差的官員外,多的是在京中的王侯和皇親。沈臨安是翰林院修撰,是跟著禮部尚書他們一起過去當差的,身邊按理說是不能帶人的,“三爺準備帶禦風去嗎?”
畢竟是去當差的,他帶個婢女在身邊伺候顯然不太合適,雖說禦風不太會照顧人,好在有身手,跟在沈臨安身邊也能多加照應。
“……”他都這般明示暗示了,眼前的人想到的也隻是禦風,平日裏看她舞刀弄劍,一副閑不住的模樣,本以為聽得春獵她會有想去之心,這才去找了褚雲舒幫忙,想要給她一個驚喜,現在見她這般,沈臨安都要懷疑,莫不是自己猜錯了,她竟是半分去的心思也無?
“三爺要帶我去?”
俏麗的臉上展露出來的欣喜終於叫沈臨安鬆了一口氣,還沒等他開口,便又見她蹙了秀眉。
“帶女眷隨行會不會有些不太妥當?三人才入朝為官,若是因著妾身叫人揪了過錯可就不好了。”哪有隨聖駕去當差還帶著自家夫人的道理,叫旁人瞧了笑話便也罷了,叫陛下知道了,可不知要怎麽想?
“隻要夫人想去,便是不妥當也要叫它變得妥當才行。還是說,夫人其實不想與我去,所以才在這裏借故推辭?”抬步出了裏屋,沈臨安往桌旁一坐,徑自給自己倒了杯茶,“要不,還是換個人跟我去吧,得尋個願意跟著我的人才好。”
“哎,我什麽時候說不願意了,三爺既然開口了可不許反悔。”夏初瑤快步跟了出來,見他不答話,隻低頭看杯中清碧的茶水,忍不住一把奪了他的茶杯,“我願意的,三爺帶我一起去吧。”
“願意什麽?是願意去北辰山呢,還是願意跟著我呢?”
“都願意的啊。”不都是一個意思嗎?
看著眼前單手托腮,因著她的話揚起滿眼笑意的人,夏初瑤隻覺有幾分莫名。她又說什麽了,叫他樂成這樣?
“三爺。”門外的禦風探了個頭進來,看到桌邊滿麵笑意的沈臨安,開口喚了一聲。
“好了?”
“都按三爺的吩咐準備妥當了……”
他話還沒有說完,便瞧見沈臨安一把拉了夏初瑤,繞開他往書房那邊去了。
“三爺叫你準備什麽了?”屋裏跟出來的沉碧看著迴廊下兩人的身影,挑眉問身邊的禦風。
沉碧總覺得,這三爺哄夫人的手段,跟哄小孩子一般。
每次從宮中下朝迴來,手裏不是帶點諸如首飾錦帕之類的小禮物,便是揣了一兜還帶著熱氣的糕點,如是幾次之後,竟是叫夫人在每次三爺快歸家的時候就開始念叨他,聽得他迴來,還會親自跑去月門處迎。
平日裏兩人在一處說話,三爺也喜歡繞著彎子誆夫人說些像剛剛那般有幾分意有所指的話,他們這些在近旁伺候的人每次聽了都忍不住想笑,偏偏後知後覺的夫人每次都能被他繞進去還不自覺。
“讓我在書房外的梧桐樹下給夫人紮了個秋千。”禦風抱著劍淡淡答了一句,撇了撇嘴。
自從沈臨安讓他以護衛的身份在落鬆苑裏活動之後,他覺得自己越來越像是這落鬆苑的苦力和雜役了。
若不是沈臨安提起,她都要忘了自己當初為了掩飾隨口說的話。
“如今天氣迴暖,等從北辰山迴來,我在讓人在這邊移栽些花草,搭個涼棚,等到了夏日,夫人便可以在此納涼了。”這書房外的院子裏除卻幾叢修竹和這棵梧桐外,從前也沒怎麽布置,沈臨安環視了一圈,思忖著怎麽裝點。
“三爺,當日妾身那般說,隻是……”他不提夏初瑤都要把這件事忘了,如今看著樹下的秋千,雖然這件事情過去了這麽久,可若是不說,她心中總覺有幾分愧疚,愧疚自己當日的欺瞞。
“我知道的,那日你在這裏遇到了太子殿下。”不止是將太子與她的那些話盡數聽了去,沈臨安早在她綁了裙角爬樹的時候,便已經覺察了她的動靜。
那天他本以為,夏棠是要從這裏逃出去的。
她若是真的要逃,他也沒有打算阻止。他沒有選擇隻能順應這一場婚事,卻也希望她能替他,替他們做出抉擇。
那個時候的他,自然是沒想過他們會有今日的。甚至他都沒有想到,她沒有逃,甚至在聽了太子的一席話之後,她還能那般自若地跟他說,她等著做狀元夫人。
對她的這份情,大抵便是起於那一瞬的心動吧。
“當時我便在想,這落鬆苑的戒備也太鬆散了些,居然能叫人這般輕易進進出出。”仰頭看著沈臨安,夏初瑤默了默,也隻是抿唇笑了。
她本想解釋當日之事,如今看著他,卻又覺得已經沒什麽需要解釋的了。
沈臨淵與夏棠的那段過往對她來說沒有半點印象,自然也不會成為她與沈臨安之間的阻礙。
******
皇帝陛下要去北辰山七日,這朝中的監國大權,往年都是交到太子殿下手上的。
今年陛下有意將太子和三皇子都帶在身邊,罷朝七日,留了鎮國公和柳丞相還有周太傅在帝都,遇到緊急政務,由三公聯合處理批複。
聽陛下的意思,今年祭祀要讓太子褚雲清主持,好叫他曆練曆練。
而今年隨行的妃嬪,不是以往常伴的司馬皇後或是鍾貴妃,而是三皇子的母妃,德妃柳元微。
這異於往年的變動叫朝野上下都猜測頗多,隨行官員的馬車上,止不住話的韓參商趁著這翰林院車裏隻有他與沈臨安還有夏初瑤的空檔,忍不住要和沈臨安討論一番。
“陛下的心思,我們做臣子的豈可妄加揣測。”眼看韓參商問題一個接一個,沈臨安輕歎了口氣,接過夏初瑤遞過來的茶,終於出聲阻止。
“沈大人這話說得,我們身在翰林,心係朝堂,又常在陛下跟前走動,最是該多加揣測聖意了。”對於沈大人的吝嗇言詞,韓參商很是不滿,今次他也是求了父親去禮部走動,才硬是將他塞進了隨行的名單裏,為的就是甩開李元,跟在他們家沈大人身邊好好學習,順便增進一下感情。
可惜了在翰林院裏對李元有問必答的沈臨安,到了他麵前,就像有人把他嘴縫起來了一般,韓參商對此,十分不滿。總覺得作為同僚,沈大人實在是太過偏心。
“韓大人說了這麽久,想必也累了,先喝杯熱茶歇歇吧。”從上馬車開始韓參商便一直在說話,夏初瑤將他不依不饒,忙給他遞茶,打斷他的話。
“多謝,多謝。”接過纖手遞過來的茶盞,韓參商也不騷擾沈臨安了,隻是捧了茶杯,看著夏初瑤,笑得和善。
同行官員本是不該帶隨從的,不過,同是走後門進來的人,眼前這位隨侍又生得十分俊俏,韓參商便也沒有直言過問沈大人為何特意帶了個俊俏小公子隨行。
“韓兄不是想知道為何今次在京的兩位皇子都隨行嗎?”本想感歎耳邊終於清靜了,抬眼看到那喝茶的人一雙眼落在夏初瑤的身上,臉上的笑容也過分和善,沈臨安輕咳了一聲,坐直了身子。
“依沈某看,陛下此舉,是想叫人知道,對於三位殿下,他不會厚此薄彼。”這還在隨行途中,妄議聖心本是不妥,隻是他不開口,韓參商便盯著夏初瑤不放,沈臨安便也隻能低聲言到。
兩國訂盟之事,不點朝中重臣,也該落到儲君頭上,偏偏這次去的是褚雲景,加上先前褚雲音嫁給沈臨淵,眼看沈家三子,除他剛入朝堂外,餘下兩個都已是偏向二皇子,陛下大抵是怕朝中局勢有變,所以在任用褚雲舒之餘,將這祭祀之事交給了褚雲清。
這祭祀社稷的大事,非帝王和儲君不能主持,陛下此舉,比起讓褚雲清留在朝中監國,更能彰顯他對太子的重視。
“這一次春獵不比往年,隨行的人裏,不是還有位特殊的貴客嗎?陛下所思有變,大約也和晉王同行有關。”言及此,沈臨安下意識地轉頭瞥了一眼身旁的夏初瑤,正好見她抬眼朝自己看過來,撞上他的視線,驚愣之際,倒是沒有馬上移開,隻是抿唇朝他一笑,作出一副從容的模樣。
“此話怎講?”剛入翰林的時候,父親便囑咐他要多跟著狀元爺好好學。當時韓參商還不以為意,想著他們本是同窗,雖然沈臨安高中狀元,可他也比他差不了多少。如今聽得他講這些,倒也覺得服氣。
這些不是十年寒窗,飽讀詩書便能精通的,或許如父親那般為官多年,深諳官場之事,了解陛下心思的人說出這般言論不足為奇,隻是沈臨安明明與他一同入朝,在這一點上,他卻是真差了一大截。
“等二殿下迴來,晉王殿下在大齊的地位便成定局,他以後也算是大齊官員,雖領閑職,可他背後是晉國,他在朝中作何選擇,也都是舉足輕重的。陛下這次帶他來,不過是要讓他看清大齊的形勢罷了。”
“韓兄此刻心中疑惑也不奇怪,你隻等今次春獵結束,便可看出幾分門道來。”見韓參商還想發問,沈臨安阻住了他的話。有些話,再往下說便真容易落人把柄了,而且自己這般話說一半,倒也好叫韓參商細思琢磨,沒空繼續搭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