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碧霞居項目(二)
實際上,這個項目在安寧區委書記天天的心目中,已經是有對象的了。天天是由省委組織部從省城的一個單位選調到寧秀市的,先是在寧秀市樂中縣任縣委副書記,之後在雲萬裏擔任寧秀市委書記時,從樂中縣提拔到安寧區任區長,擔任區長的時間不到兩年,就當上了安寧區的區委書記。作為省城到安寧的幹部,天天很注意聯絡上麵的關係,特別是與省委組織部、省紀委等部門的人員的關係。安寧區離省城隻有一百五十多公裏,每周天天都要迴省城。而在省城,天天幾乎是每個星期都在宴請省城裏各種層麵的官員,以拉近其與自己的關係,為其今後所用。據安寧區委的一個幹部透露過,天天到安寧區任職的兩三年時間裏,僅在區上報銷的在省城的接待費就達到五六百萬元之多,從這一點上就可以想象他請了多少客,鋪設了多少關係。
天天的這種用公家的錢鋪私人關係之路的做法,實際上也是中國社會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用公家的錢,慷個人之慨,拉自己的情。幾乎每一個掌握著一定權力的幹部,都借著公款請客送禮,拉關係走後門辦私事——當然,不少公事也要以私人的方式辦。而在中國社會,人情關係大如天。不管辦什麽事,隻要有熟人、有關係,就什麽都好辦。俗語就說:“三個公章不如一個老鄉”、“不怕你公章比碗大,不如熟人一句話”。這種現象,於公來說,如前麵已經說到的,一筆資金反正要分下去,但分給誰,當然就看和誰的關係好了,而這種所謂好關係的形成,不是憑空來的,而是要靠平時的走動來往來建立的;於私,我有個親戚,向你打一聲招唿,因為關係好,符不符合規定都解決了,反正也不會有人去追究。你有什麽事,給我說一聲,我出於平時的人情關係,雖然可能有些違規,但也千方百計繞過政策關解決了。如此投桃報李、換手扣背的現象隨處可見、比比皆是。
因為天天在省城把關係走得到位,所以其任區長後一年多時間,省委組織部的一個領導就給已經是寧秀市委書記的胥忖朱打招唿,意思是省上準備在寧秀提拔一個縣區委書記交流到外地去任職,提拔後,希望胥忖朱能夠考慮把天天提拔起來擔任安寧區委書記。胥忖朱本來沒有想過要提拔哪一個幹部,既然是省委組織部的領導打招唿,再想到自己的老丈人也是省委組織部的,一向對外自詡自己從來不知道什麽叫“人情”的胥忖朱,這一次也順水推舟地做人情,同意了省委組織部這個領導的要求。最後,在省委組織部主持的推薦中,安寧區委書記劉中聯被推薦了出來,並被交流到與寧秀市相鄰的一個市去擔任副市長去了,天天也就順理成章地從安寧區區長的位置上提升成了安寧區委書記。這一切,在不知內情的人看來,一切都是按程序辦理的,屬非常正常的事,有誰會知道這後麵其實還有這麽多內情。雖然區長和區委書記在級別上完全是一樣的,都是正縣級,但其所擁有的實權和在社會上的地位卻完全不是一迴事。隻要是在官場上混的人,是完全清楚這其中的道理的。
天天擔任安寧區委書記後,更是利用自己手上的權力,疏通各種渠道,絡各種關係。可以說整個平康省的省級機關和平康省四家班子領導,天天沒有不熟悉的,也還沒有天天疏通不了關係的地方。
對於胥忖朱,他在省城了解到不少情況,盡管他看不起胥忖朱,但也不敢得罪胥忖朱,一方麵因為胥忖朱畢竟是他的頂頭上司,另一方麵天天更知道胥忖朱的老丈人在平康省的地位和影響力。
碧霞居這個項目是天天一再運作,最後在省上爭取到的。本來,天天是準備將碧霞居項目拿給他在省城的一個鐵哥們兒區樹平來做。天天的區樹平這個鐵哥們兒可以說為天天做了不少事,可以說幾乎所有不便由天天出麵的事,都是由區樹平幫天天出麵並出錢去解決和擺平的。而天天在與區樹平的交往中,區樹平從來沒有在天天麵前提到過希望天天要給他什麽迴報的話。但天天是一個“講義氣、知好歹”的人,知道越是這樣,自己就越是要對得起朋友。也因此,才把一個不到兩公裏最多投資三千萬元的上山梯道做成投資四千多萬元的項目,就是希望把這個項目交給區樹平做,讓區樹平能夠從中好好地賺一筆。
邱克為提出來希望胥忖朱能夠想辦法把碧霞居這個項目拿給他做的要求後,剛開始時,胥忖朱沒有答應,隻是和邱克為敷衍著。邱克為也看出了胥忖朱的敷衍態度,就隔山打虎似地對胥忖朱說:“前幾天,我和邑都礦業的老總郝灰勁在一起,他曾談到胥書記在邑都時,他和你之間的關係是如何如何好。還說他今年的企業效益差了,不可能象往年那樣給幾個股東分多少紅了。他還特別提到胥書記你,說是你在邑都時,因為有你的支持,他的企業的效益才能夠做到芝麻開花節節高。郝總還說,他有兩個企業——邑都礦業機械公司和邑都有色金屬公司都已經經營不走了,想要轉讓出去。我考慮了一下我個人的實力,也就想把他的這兩個企業接過來。前天已經派人開始接觸郝總這兩個企業的一些財務資料,想具體考察一下再最後決定接手的問題。”
胥忖朱一聽邱克為提到這兩個企業,心裏馬上就明白了邱克為的用意。邱克為提到的這兩個公司都是胥忖朱入了幹股的,並且份額還不小。自己從邑都到寧秀後不久,郝灰勁確實向他提到過經營困難的問題,當時胥忖朱還想可能是因為自己離開了邑都,郝灰勁想給自己少分利而有意說的,現在看來可能確實是經營困難。如果真是將兩個企業轉讓給了邱克為,那麽邱克為肯定就會知道自己在這兩個企業入有幹股的事,並且如此一來自己的利益也就和邱克為緊緊地捆在一起了。胥忖朱想,既然邱克為找到自己想做碧霞居這個項目,就說明他已經對這個項目進行了了解,之前他從來沒有找過自己,這一次邱克為主動來找自己,肯定是下了決心的,如果不答應,邱克為肯定就會對自己產生不滿。胥忖朱想,盡管邱克為對自己不滿也無所謂,但如果郝灰勁在邑都的兩個企業確實被邱克為接管了,自己在這兩個企業上的利益豈不就會白白地損失不說,還完全可能成為邱克為手中的把柄。如果答應了把安寧區的這個項目給邱克為做,自己在其中可以得到利益不說,還可以從此緊緊地和邱克為捆在一起,自己也可能從此多一條利益輸送渠道。
在反映思慮以後,胥忖朱說:“邱總,對安寧區這個項目我確實沒有了解過,現在還不好就答應你。我下來了解一下情況後,再答複你。如果我不了解情況就輕易答應你,也是不負責任。”沒想到,胥忖朱還能夠說出這樣一番話。
邱克為聽胥忖朱這樣說,心裏當然滿意,但他也知道胥忖朱不可能自己一說就答應,他肯定會耍一下自己的威風:不能你說啥就是啥:“那好吧,相信隻要胥書記出麵,就不會有擺不平的問題。隻要這個項目到手,我忘不了胥書記的好處,我自己也知道該怎麽處理和感謝胥書記的大力支持的。”邱克為話中之話非常明確。
下來後,胥忖朱馬上打電話把安寧區委書記天天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先是假裝了解安寧區最近的工作情況,之後話題一轉,對天天說道:“最近,有人在書記信箱中反映說區上準備修一條上碧霞居的路,不知是不是真的?”
天天完全沒有想到胥忖朱會突然問到碧霞居的事。天天已經決定將碧霞居項目拿給他的鐵哥們兒區樹平來做了,現正在準備象征性地走一下招投標程序。聽了胥忖朱的話後,天天說:“是的,有這個項目,這是經過區上努力,才在省上爭取來的。現在正在按程序招標。”
一聽還隻是在招投標,胥忖朱就覺得還有辦法,於是他對天天說:“最近,省委領導找我征求意見,說是按照中央關於減少副書記人數的要求,準備把市上的一個副書記調到省上去。我考慮副書記減少後,市上的領導力量也就削弱了,給省委領導反映,希望能夠考慮寧秀的特殊性,在副書記調走後,考慮在寧秀提拔一個副市長,以加強我們寧秀市黨政班子的力量。由於寧秀市政府的職數本來就少,省委領導考慮後已經基本上同意了我的意見,增配一個副市長。不知道你對此有什麽意見和想法。”胥忖朱突然離開碧霞居的話題,把話題轉到準備提拔幹部的問題上。實際上胥忖朱是在給天天暗示,以便為他接下來提出把碧霞居項目拿給邱克為做創造條件——隻要你天天答應了我的要求,我就可以考慮進一步提拔你的問題。能夠想到如此迂迴地說事,對於胥忖朱來說,真還不容易。
天天還正在想胥忖朱為啥會說到碧霞居的這個項目時,胥忖朱卻突然說到省上準備在寧秀提拔一個副市長的事。天天的智商遠遠商過胥忖朱的智商,胥忖朱關於準備在寧秀提拔一個幹部的事還沒有說完,天天就馬上意識到了,胥忖朱肯定是想要自己把碧霞居這個項目拿給他的一個什麽人去做。前兩天天天還和省委組織部幹部處的處長在一起,從這個處長的口裏,也隱隱約約地說到過這件事,隻不過沒有說得太明確,隻是說最近省上正在考慮落實中央關於實行常委分工負責製、減少黨委專職副書記配備要求的事。
果不其然,胥忖朱說完後,也還沒有等天天迴答,就又對天天說:“我的一個朋友了解到區上要做碧霞居這個項目後,找過我好多次,想來做這個項目,你知道,項目是區上的,我一個市委書記又不好直接過問這些具體項目。所以就隻好找你來,說說這事。”
聽了胥忖朱的話後,天天完全明白了胥忖朱今天找自己的目的,為此,他的內心裏很是矛盾。如果同意胥忖朱的要求吧,自己已經給區樹平說了此事,並且區樹平也已經做好了準備進入施工場地的準備,現在如果突然又說他做不成這個項目了,區樹平那裏會怎麽想?盡管他知道區樹平也不會明確地對自己表示出什麽意見,但對於區樹平,天天一直就覺得應該給他一些迴報,自己才能問心無愧。現在好不容易弄了這麽一個大有賺頭的項目,想的就是希望能夠以此報答一下。但現在胥忖朱卻突然在中途冒了出來,橫插一杠子,如果同意了胥忖朱,在區樹平那裏,自己又該怎麽說?如果不同意胥忖朱吧,天天知道,那麽從此以後自己就會被胥忖朱列為另冊,說不定哪天他找一個借口把自己從區委書記位置上拿下來也很難說,就更不要說再上一個台階了。盡管自己在省上各方麵的關係都比較到位,但畢竟胥忖朱是自己的直接上司,自己的升遷去留很大程度上也掌握在胥忖朱的手上,如果胥忖朱不同意,自己在省上的關係再到位,他都完全可能找借口抵銷掉這些關係的作用。
天天在內心裏很快地反複權衡著,之後,他對胥忖朱說:“胥書記,這個項目的具體情況我現在還不是很清楚,我下來了解一下後,很快給你答複。”實際上,對於項目的情況,天天清楚得很,他之所以這樣說,是想下來先與區樹平商量溝通一下後,再明確答複胥忖朱。天天的心裏清楚,這個項目拿給胥忖朱的朋友做了,區樹平肯定就無法再做了,但自己必須把實情告訴區樹平,希望區樹平能夠理解,不是自己出爾反爾,而是自己實在沒有辦法。天天相信區樹平作為自己的鐵哥們兒,應該是能夠理解自己的苦衷的,不會責怪自己。天天想,區樹平一直在支持自己,目的也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在仕途上走得順利,步步上升。從今天胥忖朱的嘴裏,天天聽得出,如果自己把這個項目給了胥忖朱的朋友,那麽下一次提拔副市長時,隻要自己再去省委組織部疏通一下關係,在胥忖朱那裏應該就不會有什麽問題了。如果不同意把這個項目拿給胥忖朱的朋友做,在下次提拔副市長時,胥忖朱肯定會找借口把自己排除到提拔的範圍外。而隻要自己能夠在更高的位置上坐著,何愁報答不了區樹平呢?
天天下來後專門趕到省城,當麵把相關情況給區樹平說了,區樹平聽了後,和天天想的完全一樣,聽說天天此次有可能是他靠近胥忖朱,並且在下一次完全可能得到提拔的消息後,也非常高興,他明確地對天天說:“兄弟,我就樣幫你,目的就是希望你能夠在仕途上走得好,現在既然有了這樣好的機會,我怎麽會不理解你呢?不要說有這樣好的機會,就是沒有機會我也會去想辦法為你努力爭取這樣的機會,現在有了這個機會就一定不要放過。”
聽了區樹平的話後,天天感動得不知說什麽好,他最後隻說了一句:“區大哥,做小弟的真不知道該如何感謝您,您為我做出了這麽大的犧牲,我心裏是清楚的,以後隻要有機會,我定會加倍報答的。”
“天天老弟這樣說就見外了,我們之間說什麽報答不報答的。”區樹平說。
在得到了區樹平的理解後,天天主動到胥忖朱辦公室,把同意將碧霞居項目拿給胥忖朱朋友做的事當麵告訴了胥忖朱。天天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希望以此拉近與胥忖朱之間的關係,為自己下一次省上要在寧秀提拔幹部時自己能夠盡快得到提拔奠定基礎。
既然是下了定決心要把這個項目拿給胥忖朱的朋友做,天天一不做二不休,為了保險,也為了在胥忖朱那裏把關係拉得更近,套得更實,天天幹脆對項目的實施直接指定承建方,不再按規定搞什麽招投標。天天知道,如果按照規定的程序搞公開招投標,胥忖朱朋友的公司就不一定能夠中標。他也知道,不按照規定程序進行招投標,是有政治風險的。但以天天的聰明,是能夠判斷出風險與收益的機率的。他要反複分析後,覺得自己這樣做的收益還是比風險大。首先,即使有風險,也隻是承擔一點政治上的風險,自己在這個項目上沒有經濟上的沾染,就不會的經濟上的風險。天天知道,在官場上,雖然政治風險的危害最大,代價也最大,但自己作為一個縣級層次上的幹部,還犯不了大的政治問題,出不了大的政治風險,更何況自己輸送出去的經濟利益是自己頂頭上司的關係人得去了,說不定這些利益就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得去了也很難說。天天大體匡算了一下,這個項目最多兩千多萬元就能夠完成,而現在做的是四千萬元投資計劃,其中的利潤空間至少可以達到一千多萬元。一個項目就可以獲得如此巨大的利潤,就是今後出了問題,胥忖朱也會想辦法頂著。否則的話,對他自己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由於碧朝霞這個項目是天天有意要拿給自己最好的朋友做的,在準備進行公開招投標時,天天有意讓相關部門在項目要求上提了一些比較苛刻的限製條件,但懂行的人隻要認真研究一下這個項目,就會發現其中的利益空間。因此,隻要公開招投標,肯定會引來多家企業競標。參與的企業越多,監督的方麵也就越多。如果把事情搞砸了交不到胥忖朱的朋友那裏,天天覺得不僅在胥忖朱那裏無法交待,以後自己的提拔也就完全可能泡湯。同時在自己的好朋友天天那裏也不好交待。因此,原來準備拿給自己的哥們做的時候,天天就沒有想過要按正規程序搞招投標,現在要拿給胥忖朱的朋友做,這種程序就更沒有必要了。天天想,反正自己在這裏沒有沾過一點好處,即使以後上級追究起來,自己也是說得清走得脫的。如果再不行,就讓區政府的相關部門承擔責任,處理一兩個幹部,也就把問題擺平了。這樣一想,天天的心裏也就踏實了。最後天天把區長哈得利找來,口頭交待讓哈得利以應急工程的名義,直接將碧霞居項目指定給胥忖朱所說的邑都邑都建設工程公司承建。<
實際上,這個項目在安寧區委書記天天的心目中,已經是有對象的了。天天是由省委組織部從省城的一個單位選調到寧秀市的,先是在寧秀市樂中縣任縣委副書記,之後在雲萬裏擔任寧秀市委書記時,從樂中縣提拔到安寧區任區長,擔任區長的時間不到兩年,就當上了安寧區的區委書記。作為省城到安寧的幹部,天天很注意聯絡上麵的關係,特別是與省委組織部、省紀委等部門的人員的關係。安寧區離省城隻有一百五十多公裏,每周天天都要迴省城。而在省城,天天幾乎是每個星期都在宴請省城裏各種層麵的官員,以拉近其與自己的關係,為其今後所用。據安寧區委的一個幹部透露過,天天到安寧區任職的兩三年時間裏,僅在區上報銷的在省城的接待費就達到五六百萬元之多,從這一點上就可以想象他請了多少客,鋪設了多少關係。
天天的這種用公家的錢鋪私人關係之路的做法,實際上也是中國社會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用公家的錢,慷個人之慨,拉自己的情。幾乎每一個掌握著一定權力的幹部,都借著公款請客送禮,拉關係走後門辦私事——當然,不少公事也要以私人的方式辦。而在中國社會,人情關係大如天。不管辦什麽事,隻要有熟人、有關係,就什麽都好辦。俗語就說:“三個公章不如一個老鄉”、“不怕你公章比碗大,不如熟人一句話”。這種現象,於公來說,如前麵已經說到的,一筆資金反正要分下去,但分給誰,當然就看和誰的關係好了,而這種所謂好關係的形成,不是憑空來的,而是要靠平時的走動來往來建立的;於私,我有個親戚,向你打一聲招唿,因為關係好,符不符合規定都解決了,反正也不會有人去追究。你有什麽事,給我說一聲,我出於平時的人情關係,雖然可能有些違規,但也千方百計繞過政策關解決了。如此投桃報李、換手扣背的現象隨處可見、比比皆是。
因為天天在省城把關係走得到位,所以其任區長後一年多時間,省委組織部的一個領導就給已經是寧秀市委書記的胥忖朱打招唿,意思是省上準備在寧秀提拔一個縣區委書記交流到外地去任職,提拔後,希望胥忖朱能夠考慮把天天提拔起來擔任安寧區委書記。胥忖朱本來沒有想過要提拔哪一個幹部,既然是省委組織部的領導打招唿,再想到自己的老丈人也是省委組織部的,一向對外自詡自己從來不知道什麽叫“人情”的胥忖朱,這一次也順水推舟地做人情,同意了省委組織部這個領導的要求。最後,在省委組織部主持的推薦中,安寧區委書記劉中聯被推薦了出來,並被交流到與寧秀市相鄰的一個市去擔任副市長去了,天天也就順理成章地從安寧區區長的位置上提升成了安寧區委書記。這一切,在不知內情的人看來,一切都是按程序辦理的,屬非常正常的事,有誰會知道這後麵其實還有這麽多內情。雖然區長和區委書記在級別上完全是一樣的,都是正縣級,但其所擁有的實權和在社會上的地位卻完全不是一迴事。隻要是在官場上混的人,是完全清楚這其中的道理的。
天天擔任安寧區委書記後,更是利用自己手上的權力,疏通各種渠道,絡各種關係。可以說整個平康省的省級機關和平康省四家班子領導,天天沒有不熟悉的,也還沒有天天疏通不了關係的地方。
對於胥忖朱,他在省城了解到不少情況,盡管他看不起胥忖朱,但也不敢得罪胥忖朱,一方麵因為胥忖朱畢竟是他的頂頭上司,另一方麵天天更知道胥忖朱的老丈人在平康省的地位和影響力。
碧霞居這個項目是天天一再運作,最後在省上爭取到的。本來,天天是準備將碧霞居項目拿給他在省城的一個鐵哥們兒區樹平來做。天天的區樹平這個鐵哥們兒可以說為天天做了不少事,可以說幾乎所有不便由天天出麵的事,都是由區樹平幫天天出麵並出錢去解決和擺平的。而天天在與區樹平的交往中,區樹平從來沒有在天天麵前提到過希望天天要給他什麽迴報的話。但天天是一個“講義氣、知好歹”的人,知道越是這樣,自己就越是要對得起朋友。也因此,才把一個不到兩公裏最多投資三千萬元的上山梯道做成投資四千多萬元的項目,就是希望把這個項目交給區樹平做,讓區樹平能夠從中好好地賺一筆。
邱克為提出來希望胥忖朱能夠想辦法把碧霞居這個項目拿給他做的要求後,剛開始時,胥忖朱沒有答應,隻是和邱克為敷衍著。邱克為也看出了胥忖朱的敷衍態度,就隔山打虎似地對胥忖朱說:“前幾天,我和邑都礦業的老總郝灰勁在一起,他曾談到胥書記在邑都時,他和你之間的關係是如何如何好。還說他今年的企業效益差了,不可能象往年那樣給幾個股東分多少紅了。他還特別提到胥書記你,說是你在邑都時,因為有你的支持,他的企業的效益才能夠做到芝麻開花節節高。郝總還說,他有兩個企業——邑都礦業機械公司和邑都有色金屬公司都已經經營不走了,想要轉讓出去。我考慮了一下我個人的實力,也就想把他的這兩個企業接過來。前天已經派人開始接觸郝總這兩個企業的一些財務資料,想具體考察一下再最後決定接手的問題。”
胥忖朱一聽邱克為提到這兩個企業,心裏馬上就明白了邱克為的用意。邱克為提到的這兩個公司都是胥忖朱入了幹股的,並且份額還不小。自己從邑都到寧秀後不久,郝灰勁確實向他提到過經營困難的問題,當時胥忖朱還想可能是因為自己離開了邑都,郝灰勁想給自己少分利而有意說的,現在看來可能確實是經營困難。如果真是將兩個企業轉讓給了邱克為,那麽邱克為肯定就會知道自己在這兩個企業入有幹股的事,並且如此一來自己的利益也就和邱克為緊緊地捆在一起了。胥忖朱想,既然邱克為找到自己想做碧霞居這個項目,就說明他已經對這個項目進行了了解,之前他從來沒有找過自己,這一次邱克為主動來找自己,肯定是下了決心的,如果不答應,邱克為肯定就會對自己產生不滿。胥忖朱想,盡管邱克為對自己不滿也無所謂,但如果郝灰勁在邑都的兩個企業確實被邱克為接管了,自己在這兩個企業上的利益豈不就會白白地損失不說,還完全可能成為邱克為手中的把柄。如果答應了把安寧區的這個項目給邱克為做,自己在其中可以得到利益不說,還可以從此緊緊地和邱克為捆在一起,自己也可能從此多一條利益輸送渠道。
在反映思慮以後,胥忖朱說:“邱總,對安寧區這個項目我確實沒有了解過,現在還不好就答應你。我下來了解一下情況後,再答複你。如果我不了解情況就輕易答應你,也是不負責任。”沒想到,胥忖朱還能夠說出這樣一番話。
邱克為聽胥忖朱這樣說,心裏當然滿意,但他也知道胥忖朱不可能自己一說就答應,他肯定會耍一下自己的威風:不能你說啥就是啥:“那好吧,相信隻要胥書記出麵,就不會有擺不平的問題。隻要這個項目到手,我忘不了胥書記的好處,我自己也知道該怎麽處理和感謝胥書記的大力支持的。”邱克為話中之話非常明確。
下來後,胥忖朱馬上打電話把安寧區委書記天天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先是假裝了解安寧區最近的工作情況,之後話題一轉,對天天說道:“最近,有人在書記信箱中反映說區上準備修一條上碧霞居的路,不知是不是真的?”
天天完全沒有想到胥忖朱會突然問到碧霞居的事。天天已經決定將碧霞居項目拿給他的鐵哥們兒區樹平來做了,現正在準備象征性地走一下招投標程序。聽了胥忖朱的話後,天天說:“是的,有這個項目,這是經過區上努力,才在省上爭取來的。現在正在按程序招標。”
一聽還隻是在招投標,胥忖朱就覺得還有辦法,於是他對天天說:“最近,省委領導找我征求意見,說是按照中央關於減少副書記人數的要求,準備把市上的一個副書記調到省上去。我考慮副書記減少後,市上的領導力量也就削弱了,給省委領導反映,希望能夠考慮寧秀的特殊性,在副書記調走後,考慮在寧秀提拔一個副市長,以加強我們寧秀市黨政班子的力量。由於寧秀市政府的職數本來就少,省委領導考慮後已經基本上同意了我的意見,增配一個副市長。不知道你對此有什麽意見和想法。”胥忖朱突然離開碧霞居的話題,把話題轉到準備提拔幹部的問題上。實際上胥忖朱是在給天天暗示,以便為他接下來提出把碧霞居項目拿給邱克為做創造條件——隻要你天天答應了我的要求,我就可以考慮進一步提拔你的問題。能夠想到如此迂迴地說事,對於胥忖朱來說,真還不容易。
天天還正在想胥忖朱為啥會說到碧霞居的這個項目時,胥忖朱卻突然說到省上準備在寧秀提拔一個副市長的事。天天的智商遠遠商過胥忖朱的智商,胥忖朱關於準備在寧秀提拔一個幹部的事還沒有說完,天天就馬上意識到了,胥忖朱肯定是想要自己把碧霞居這個項目拿給他的一個什麽人去做。前兩天天天還和省委組織部幹部處的處長在一起,從這個處長的口裏,也隱隱約約地說到過這件事,隻不過沒有說得太明確,隻是說最近省上正在考慮落實中央關於實行常委分工負責製、減少黨委專職副書記配備要求的事。
果不其然,胥忖朱說完後,也還沒有等天天迴答,就又對天天說:“我的一個朋友了解到區上要做碧霞居這個項目後,找過我好多次,想來做這個項目,你知道,項目是區上的,我一個市委書記又不好直接過問這些具體項目。所以就隻好找你來,說說這事。”
聽了胥忖朱的話後,天天完全明白了胥忖朱今天找自己的目的,為此,他的內心裏很是矛盾。如果同意胥忖朱的要求吧,自己已經給區樹平說了此事,並且區樹平也已經做好了準備進入施工場地的準備,現在如果突然又說他做不成這個項目了,區樹平那裏會怎麽想?盡管他知道區樹平也不會明確地對自己表示出什麽意見,但對於區樹平,天天一直就覺得應該給他一些迴報,自己才能問心無愧。現在好不容易弄了這麽一個大有賺頭的項目,想的就是希望能夠以此報答一下。但現在胥忖朱卻突然在中途冒了出來,橫插一杠子,如果同意了胥忖朱,在區樹平那裏,自己又該怎麽說?如果不同意胥忖朱吧,天天知道,那麽從此以後自己就會被胥忖朱列為另冊,說不定哪天他找一個借口把自己從區委書記位置上拿下來也很難說,就更不要說再上一個台階了。盡管自己在省上各方麵的關係都比較到位,但畢竟胥忖朱是自己的直接上司,自己的升遷去留很大程度上也掌握在胥忖朱的手上,如果胥忖朱不同意,自己在省上的關係再到位,他都完全可能找借口抵銷掉這些關係的作用。
天天在內心裏很快地反複權衡著,之後,他對胥忖朱說:“胥書記,這個項目的具體情況我現在還不是很清楚,我下來了解一下後,很快給你答複。”實際上,對於項目的情況,天天清楚得很,他之所以這樣說,是想下來先與區樹平商量溝通一下後,再明確答複胥忖朱。天天的心裏清楚,這個項目拿給胥忖朱的朋友做了,區樹平肯定就無法再做了,但自己必須把實情告訴區樹平,希望區樹平能夠理解,不是自己出爾反爾,而是自己實在沒有辦法。天天相信區樹平作為自己的鐵哥們兒,應該是能夠理解自己的苦衷的,不會責怪自己。天天想,區樹平一直在支持自己,目的也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在仕途上走得順利,步步上升。從今天胥忖朱的嘴裏,天天聽得出,如果自己把這個項目給了胥忖朱的朋友,那麽下一次提拔副市長時,隻要自己再去省委組織部疏通一下關係,在胥忖朱那裏應該就不會有什麽問題了。如果不同意把這個項目拿給胥忖朱的朋友做,在下次提拔副市長時,胥忖朱肯定會找借口把自己排除到提拔的範圍外。而隻要自己能夠在更高的位置上坐著,何愁報答不了區樹平呢?
天天下來後專門趕到省城,當麵把相關情況給區樹平說了,區樹平聽了後,和天天想的完全一樣,聽說天天此次有可能是他靠近胥忖朱,並且在下一次完全可能得到提拔的消息後,也非常高興,他明確地對天天說:“兄弟,我就樣幫你,目的就是希望你能夠在仕途上走得好,現在既然有了這樣好的機會,我怎麽會不理解你呢?不要說有這樣好的機會,就是沒有機會我也會去想辦法為你努力爭取這樣的機會,現在有了這個機會就一定不要放過。”
聽了區樹平的話後,天天感動得不知說什麽好,他最後隻說了一句:“區大哥,做小弟的真不知道該如何感謝您,您為我做出了這麽大的犧牲,我心裏是清楚的,以後隻要有機會,我定會加倍報答的。”
“天天老弟這樣說就見外了,我們之間說什麽報答不報答的。”區樹平說。
在得到了區樹平的理解後,天天主動到胥忖朱辦公室,把同意將碧霞居項目拿給胥忖朱朋友做的事當麵告訴了胥忖朱。天天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希望以此拉近與胥忖朱之間的關係,為自己下一次省上要在寧秀提拔幹部時自己能夠盡快得到提拔奠定基礎。
既然是下了定決心要把這個項目拿給胥忖朱的朋友做,天天一不做二不休,為了保險,也為了在胥忖朱那裏把關係拉得更近,套得更實,天天幹脆對項目的實施直接指定承建方,不再按規定搞什麽招投標。天天知道,如果按照規定的程序搞公開招投標,胥忖朱朋友的公司就不一定能夠中標。他也知道,不按照規定程序進行招投標,是有政治風險的。但以天天的聰明,是能夠判斷出風險與收益的機率的。他要反複分析後,覺得自己這樣做的收益還是比風險大。首先,即使有風險,也隻是承擔一點政治上的風險,自己在這個項目上沒有經濟上的沾染,就不會的經濟上的風險。天天知道,在官場上,雖然政治風險的危害最大,代價也最大,但自己作為一個縣級層次上的幹部,還犯不了大的政治問題,出不了大的政治風險,更何況自己輸送出去的經濟利益是自己頂頭上司的關係人得去了,說不定這些利益就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得去了也很難說。天天大體匡算了一下,這個項目最多兩千多萬元就能夠完成,而現在做的是四千萬元投資計劃,其中的利潤空間至少可以達到一千多萬元。一個項目就可以獲得如此巨大的利潤,就是今後出了問題,胥忖朱也會想辦法頂著。否則的話,對他自己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由於碧朝霞這個項目是天天有意要拿給自己最好的朋友做的,在準備進行公開招投標時,天天有意讓相關部門在項目要求上提了一些比較苛刻的限製條件,但懂行的人隻要認真研究一下這個項目,就會發現其中的利益空間。因此,隻要公開招投標,肯定會引來多家企業競標。參與的企業越多,監督的方麵也就越多。如果把事情搞砸了交不到胥忖朱的朋友那裏,天天覺得不僅在胥忖朱那裏無法交待,以後自己的提拔也就完全可能泡湯。同時在自己的好朋友天天那裏也不好交待。因此,原來準備拿給自己的哥們做的時候,天天就沒有想過要按正規程序搞招投標,現在要拿給胥忖朱的朋友做,這種程序就更沒有必要了。天天想,反正自己在這裏沒有沾過一點好處,即使以後上級追究起來,自己也是說得清走得脫的。如果再不行,就讓區政府的相關部門承擔責任,處理一兩個幹部,也就把問題擺平了。這樣一想,天天的心裏也就踏實了。最後天天把區長哈得利找來,口頭交待讓哈得利以應急工程的名義,直接將碧霞居項目指定給胥忖朱所說的邑都邑都建設工程公司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