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迴 乾坤殿仙家論天數 臥龍崗孔明知玄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濁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
話說孔明夜觀天象,見群星紛呈錯亂,忽明忽暗,乃應天數將變。正欲掐指推算吉兇,隱隱聞得竊竊私語之聲,遂定睛細察,隱見潁川之上,浮雲之間,豎起一天門,門上書“乾坤殿”,那天門之下,聚集數人,形貌各異,仙風道骨。孔明心道:“此為掌天地運數之乾坤殿,今恰逢機緣,巧遇仙家,若能窺視天機,洞察大勢,必是受用無窮”。遂藏匿身影,靜聽仙語神論。
孔明隱隱聽得一仙翁問:“貧道鎮元子,今番邀眾仙會集乾坤殿,乃共論人間運數,請各縱高論,以觀動聽。”
語畢,行出一仙,問曰:“天道常變異,運數杳難循,若論遠程天命,誠難知矣?”
鎮元大仙問:“未知南華大仙有何高論?”
南華大仙複曰:“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紛爭,並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紛爭,又並入於漢;漢朝自劉邦斬白蛇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朝政日複傾頹。”
又一仙翁曰:“天道更替,分分合合,變異不定,雖難逆料,卻有循規。”眾仙視之,乃道德星君。
南華大仙忙問:“天道變化莫測,焉有常理可循?敢問星君,天道常規何在?”
道德星君以手撫須,麵向南華大仙,複曰:“蓋天下大勢,唯有德者居之,得民心者得天下,此即為天道常循之理;向者,夏啟以德取天下,夏桀暴虐而失天下;商湯以德定天下,商紂失德而亡天下;周武王又以德服天下。至周末七國紛爭,暴秦以武定天下,然未能久存,後高祖興德,開三百年基業,至今日,獻帝失德,天下又起紛爭。由此觀之,唯有躬行仁德者,方能久居天下。”
鎮元大仙撫掌歎服,笑曰:“星君之言誠為高論,吾深為信服。未知獻帝失德後,誰可定天下?”
道德星君曰:“眾仙善舉,欲拯救天下,免除黎庶塗炭之苦,其心可表;前者,南華大仙以天書三卷授予張角,以求張角能定亂安天下,此為失策之舉,張角乃無德無才之輩,安能定天下救黎民?”
南華大仙曰:“貧道眼拙,誤識妙才,誠為羞愧,未知當今天下,能定亂安天下,救民於水火者,當屬何人?”
鎮元大仙曰:“向者,宇內大亂,先有十常侍亂政,後有董卓霸京,至董卓亡,又出李傕郭汜暴亂,以至天下生靈飽受塗炭之苦,黎民思得定亂安國之君,曹操應時而出,掃清六合,席卷八方,天下無有敢敵操者。今操已居天下三分之二,我料安天下者,必曹操也!”
眾仙皆點頭稱是,唯道德星君搖頭不語。眾仙皆疑惑不解,鎮元大仙複問:“我觀星君氣色,心思與眾仙不能苟同,莫非星君以為安天下者,非曹操,另有其人?”
道德星君微笑曰:“未知眾仙知煮酒論英雄之事乎?昔日,劉備寄居曹操鄰下,劉備常懼曹操有加害之心,時時提防。一日,曹操煮酒品梅,邀劉備赴宴,酒間,操請備試言當世英雄,劉備盡舉袁紹、劉表等割據一方之人,操不屑一顧,備反問操,操言:當世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備聞操之言,心頭一驚,手中筷子脫手落地。恰此時,一聲巨響,如雷震耳,乃是操放一響屁。備恐操察出表情,緩緩躬身,拾起筷子,笑曰:‘一屁之威,乃至於此!’操仰首大笑曰:‘大丈夫安懼響屁乎?’備曰:‘屁乃體內之怨氣,聲如炮響,安得不懼?’操與備皆大笑。遂劉備辭出,方逃得性命。”
南華大仙問曰:“莫非星君以為定亂安天下者,乃劉備?”
道德星君複曰:“備以屁自救,機變如此,不可小覷。操非常人,目光銳利,善識人才,曹孟德之言豈是虛談?我料當今天下,能與操抗衡,定亂安天下者,必劉備也!”
南華大仙笑曰:“星君之言未可輕信,劉備於亂世之中,東奔西躲,如喪家之犬,四處投靠,時至今日,尚無安身之所,寄劉表鄰下,居守新野一彈丸之地,如此落魄狼狽,安能有所作為?”
道德星君曰:“豈不聞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之說?蓋成豐功偉業者皆如此。曹操雖雄踞天下三分之二,然曹操攻地屠城,兇殘暴虐,世人皆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操之暴虐已深入人心。而備之仁德早已布於四海,乃民心所向耳!”
鎮元大仙曰:“星君所言正合我意,備之所缺者,乃出謀劃策之人。傳聞備手下三員虎將皆天神下凡,關羽乃是天庭高義神將下凡,張飛乃是嫉惡大將下凡,趙雲乃是常勝將軍下凡。此三人皆輔佐劉備,豈非天意助備成偉業乎?”
道德星君曰:“吾已推算出,不久劉備將拜一軍師,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得此人必能成其大業?”
眾仙問曰:“劉備所拜軍師當為何人?”
道德星君微笑曰:“此乃天機,不可泄漏,到那時自然知曉。劉備得此人無異於周得呂望,漢得張良。此人亦非凡人,乃是天上智多星下凡。”
鎮元大仙問曰:“星君,依汝之見,劉備欲成霸業,該當何為?”
道德星君曰:“今曹操已據三分之二天下,擁有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之爭鋒,南麵孫權,虎踞江東,已曆三世,國險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之。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乃殆天賜予劉備之地。荊州西部是益州,道路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而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劉備乃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若得荊州、益州之地,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東吳,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劉備親率益州之眾出秦川,則百姓皆單食壺漿相迎,若如此,劉備霸業可成。兵者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北麵曹操占天時,南麵孫權占地利,劉備居中可得人和。若先取荊州為家,後取益州建立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
南華大仙曰:“誠如此,天下將三分,然後三分紛爭天下,終歸一統。此正應‘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
孔明正聽得出神,忽見空中一道金光閃過,繼而雲層散去,再仰首去觀,當空無一物,附耳窺聽,四野無半聲。孔明正欲迴草廬,忽見一道金光閃出,道德星君現於眼前,怒曰:“汝私自窺探天機,該當何罪?”孔明曰:“吾乃凡夫俗子,安能通仙語神論?”道德星君曰:“適才眾仙家所言,汝可曾聞得?如實相告,從輕定罪,若有欺瞞,定不輕饒。”孔明惶惶而立,曰:“不敢相瞞,適才仙家所言,吾已盡數聞得,吾非有意窺視天機,望大仙饒恕。吾乃凡人,有緣見得仙人,聞得仙語,此亦為天意耳!非吾之罪,乃天意所為。”
道德星君曰:“汝為何人?”
孔明曰:“吾乃南陽臥龍崗諸葛亮也!字孔明,號臥龍先生。”
道德星君曰:“汝即是諸葛臥龍先生?”
孔明曰:“然也!”
道德星君曰:“莫非真天意乎?也罷也罷!我且收汝做門下弟子,傳汝唿風喚雨之能,奇門遁甲之術,又教汝八陣圖,汝肯拜我門下學藝否?”
孔明欣然下拜曰:“徒兒拜見師父!”
道德星君將奇門遁甲、八陣圖一並傳於諸葛亮,又傳其唿風喚雨之能,遂欲飛身上天,臨行前囑咐孔明曰:“徒兒,汝本為天上智多星下凡,今拜於我門下,不久,劉備將至臥龍崗,請你出山,為師要你輔佐劉備,成其霸業,秉正常理,讓仁者、義者得天下,你可願意?”
孔明曰:“弟子謹遵師命,不敢有違,此後輔佐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道德星君複曰:“徒兒牢記,須得劉備三顧草廬,你方可隨其出山。”孔明正欲細問,一道金光閃過,道德星君已不知去向,孔明再三拜謝師恩!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第一迴 乾坤殿仙家論天數 臥龍崗孔明識玄機
第二迴 德操設宴聚群賢 孔明醉酒言大誌
第三迴 劉玄德三顧茅廬 諸葛亮三分決策
第四迴 荊州城劉琦三求計 博望坡孔明初用兵
第五迴 曹孟德怒起三軍 諸葛亮密調一將
第六迴 全仁義劉備逐軍師 敗當陽趙雲救幼主
第七迴 走樊城三將薦孔明 奔夏口劉備拜諸葛
第八迴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第九迴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
第十迴 周公瑾借刀殺人 諸葛亮迷霧求箭
第十一迴 獻密計黃蓋受刑 遞降書闞澤過江
第十二迴 孔明作法借東風 周瑜縱火燒赤壁
第十三迴 諸葛亮智取三郡 關雲長義釋曹操
第十四迴 中毒箭曹操迴許昌 犒三軍劉備坐荊州
第十五迴 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計取桂陽
第十六迴 關雲長義釋黃忠 諸葛亮怒叱魏延
第十七迴 孫仲謀以貌取人 龐士元假癡脫身
第十八迴 周公瑾假道伐荊州 諸葛亮反計辱周瑜
第十九迴 秉陽縣鳳雛理事 三江口周瑜興兵
第二十迴 憑東風周瑜再縱火 借西風孔明又作法
第二十一迴 周瑜詐死賺孔明 臥龍假哭說魯肅
第二十二迴 魏吳約兵討荊州 孫權遣書召周瑜
第二十三迴 柴桑城周瑜殞命 三江口孫劉聯盟
第二十四迴 馬超興兵雪很 曹操割須棄袍
第二十五迴 張永年反難楊修 諸葛亮巧取川圖
第二十六迴 鳳雛計議取西蜀 臥龍讓功守荊州
第二十七迴 龐統中箭落鳳坡 劉備受困琣關城
第二十八迴 翼德設謀擒嚴顏 孔明定計捉張任
第二十九迴 馬超力竭鬥張飛 孟起計窮投皇叔
第三十迴 關羽單刀赴宴會 周瑜孤身返東吳
第三十一迴 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
第三十二迴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第三十三迴 卜周易管駱知機 取漢中劉備興兵
第三十四迴 張飛智取瓦口隘 黃忠計奪天蕩山
第三十五迴 占對山黃忠逸待勞 據漢水趙雲寡勝眾
第三十六迴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孟德兵退斜穀
第三十七迴 孔明修書約東吳 劉備北伐起三軍
第三十八迴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城
第三十九迴 龐令明抬棺決生死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
第四十迴 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計取三城
第四十一迴 薑伯約歸降孔明 諸葛亮罵死王朗
第四十二迴 關雲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
第四十三迴 孫權毀約襲荊州 龐統料敵敗陸遜
第四十四迴 戰沔水徐公明敗軍 走麥城關雲長中計
第四十五迴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疑神
第四十六迴 治風濕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
第四十七迴 避兄難曹植賦詩 廢獻帝曹丕篡漢
第四十八迴 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劉備興師
第四十九迴 孫權降魏受九錫 劉備征吳賞三軍
第五十迴 戰琥亭劉備得仇人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
第五十一迴 孔明夢神授八陣圖 劉備詐敗退白帝城
第五十二迴 孔明巧布八陣圖 陸遜被困魚腹浦
第五十三迴 白帝城劉備托孤 魚腹浦孔明釋敵
第五十四迴 難張溫秦宓逞天辯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五十五迴 征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
第五十六迴 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
第五十七迴 武鄉侯四番用計 南蠻王五次遭擒
第五十八迴 驅巨獸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
第五十九迴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六十迴 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馬懿克日擒孟達
第六十一迴 馬謖拒諫失街亭 孔明空城退仲達
第六十二迴 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發賺曹休
第六十三迴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薑維詐獻書
第六十四迴 追漢軍王雙受誅 襲陳倉武侯取勝
第六十五迴 諸葛亮大破魏兵 司馬懿入寇西蜀
第六十六迴 漢兵劫寨破曹兵 孔明鬥陣辱仲達
第六十七迴 出隴上諸葛妝神 奔劍閣張合中計
第六十八迴 司馬懿占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流流馬
第六十九迴上方穀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
第七十迴 諸葛亮詐死賺仲達 司馬懿追敵觀兵書
第七十一迴 漢相妙計斬魏延 武侯神算誅仲達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濁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
話說孔明夜觀天象,見群星紛呈錯亂,忽明忽暗,乃應天數將變。正欲掐指推算吉兇,隱隱聞得竊竊私語之聲,遂定睛細察,隱見潁川之上,浮雲之間,豎起一天門,門上書“乾坤殿”,那天門之下,聚集數人,形貌各異,仙風道骨。孔明心道:“此為掌天地運數之乾坤殿,今恰逢機緣,巧遇仙家,若能窺視天機,洞察大勢,必是受用無窮”。遂藏匿身影,靜聽仙語神論。
孔明隱隱聽得一仙翁問:“貧道鎮元子,今番邀眾仙會集乾坤殿,乃共論人間運數,請各縱高論,以觀動聽。”
語畢,行出一仙,問曰:“天道常變異,運數杳難循,若論遠程天命,誠難知矣?”
鎮元大仙問:“未知南華大仙有何高論?”
南華大仙複曰:“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紛爭,並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紛爭,又並入於漢;漢朝自劉邦斬白蛇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朝政日複傾頹。”
又一仙翁曰:“天道更替,分分合合,變異不定,雖難逆料,卻有循規。”眾仙視之,乃道德星君。
南華大仙忙問:“天道變化莫測,焉有常理可循?敢問星君,天道常規何在?”
道德星君以手撫須,麵向南華大仙,複曰:“蓋天下大勢,唯有德者居之,得民心者得天下,此即為天道常循之理;向者,夏啟以德取天下,夏桀暴虐而失天下;商湯以德定天下,商紂失德而亡天下;周武王又以德服天下。至周末七國紛爭,暴秦以武定天下,然未能久存,後高祖興德,開三百年基業,至今日,獻帝失德,天下又起紛爭。由此觀之,唯有躬行仁德者,方能久居天下。”
鎮元大仙撫掌歎服,笑曰:“星君之言誠為高論,吾深為信服。未知獻帝失德後,誰可定天下?”
道德星君曰:“眾仙善舉,欲拯救天下,免除黎庶塗炭之苦,其心可表;前者,南華大仙以天書三卷授予張角,以求張角能定亂安天下,此為失策之舉,張角乃無德無才之輩,安能定天下救黎民?”
南華大仙曰:“貧道眼拙,誤識妙才,誠為羞愧,未知當今天下,能定亂安天下,救民於水火者,當屬何人?”
鎮元大仙曰:“向者,宇內大亂,先有十常侍亂政,後有董卓霸京,至董卓亡,又出李傕郭汜暴亂,以至天下生靈飽受塗炭之苦,黎民思得定亂安國之君,曹操應時而出,掃清六合,席卷八方,天下無有敢敵操者。今操已居天下三分之二,我料安天下者,必曹操也!”
眾仙皆點頭稱是,唯道德星君搖頭不語。眾仙皆疑惑不解,鎮元大仙複問:“我觀星君氣色,心思與眾仙不能苟同,莫非星君以為安天下者,非曹操,另有其人?”
道德星君微笑曰:“未知眾仙知煮酒論英雄之事乎?昔日,劉備寄居曹操鄰下,劉備常懼曹操有加害之心,時時提防。一日,曹操煮酒品梅,邀劉備赴宴,酒間,操請備試言當世英雄,劉備盡舉袁紹、劉表等割據一方之人,操不屑一顧,備反問操,操言:當世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備聞操之言,心頭一驚,手中筷子脫手落地。恰此時,一聲巨響,如雷震耳,乃是操放一響屁。備恐操察出表情,緩緩躬身,拾起筷子,笑曰:‘一屁之威,乃至於此!’操仰首大笑曰:‘大丈夫安懼響屁乎?’備曰:‘屁乃體內之怨氣,聲如炮響,安得不懼?’操與備皆大笑。遂劉備辭出,方逃得性命。”
南華大仙問曰:“莫非星君以為定亂安天下者,乃劉備?”
道德星君複曰:“備以屁自救,機變如此,不可小覷。操非常人,目光銳利,善識人才,曹孟德之言豈是虛談?我料當今天下,能與操抗衡,定亂安天下者,必劉備也!”
南華大仙笑曰:“星君之言未可輕信,劉備於亂世之中,東奔西躲,如喪家之犬,四處投靠,時至今日,尚無安身之所,寄劉表鄰下,居守新野一彈丸之地,如此落魄狼狽,安能有所作為?”
道德星君曰:“豈不聞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之說?蓋成豐功偉業者皆如此。曹操雖雄踞天下三分之二,然曹操攻地屠城,兇殘暴虐,世人皆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操之暴虐已深入人心。而備之仁德早已布於四海,乃民心所向耳!”
鎮元大仙曰:“星君所言正合我意,備之所缺者,乃出謀劃策之人。傳聞備手下三員虎將皆天神下凡,關羽乃是天庭高義神將下凡,張飛乃是嫉惡大將下凡,趙雲乃是常勝將軍下凡。此三人皆輔佐劉備,豈非天意助備成偉業乎?”
道德星君曰:“吾已推算出,不久劉備將拜一軍師,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得此人必能成其大業?”
眾仙問曰:“劉備所拜軍師當為何人?”
道德星君微笑曰:“此乃天機,不可泄漏,到那時自然知曉。劉備得此人無異於周得呂望,漢得張良。此人亦非凡人,乃是天上智多星下凡。”
鎮元大仙問曰:“星君,依汝之見,劉備欲成霸業,該當何為?”
道德星君曰:“今曹操已據三分之二天下,擁有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之爭鋒,南麵孫權,虎踞江東,已曆三世,國險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之。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乃殆天賜予劉備之地。荊州西部是益州,道路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而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劉備乃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若得荊州、益州之地,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東吳,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劉備親率益州之眾出秦川,則百姓皆單食壺漿相迎,若如此,劉備霸業可成。兵者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北麵曹操占天時,南麵孫權占地利,劉備居中可得人和。若先取荊州為家,後取益州建立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
南華大仙曰:“誠如此,天下將三分,然後三分紛爭天下,終歸一統。此正應‘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
孔明正聽得出神,忽見空中一道金光閃過,繼而雲層散去,再仰首去觀,當空無一物,附耳窺聽,四野無半聲。孔明正欲迴草廬,忽見一道金光閃出,道德星君現於眼前,怒曰:“汝私自窺探天機,該當何罪?”孔明曰:“吾乃凡夫俗子,安能通仙語神論?”道德星君曰:“適才眾仙家所言,汝可曾聞得?如實相告,從輕定罪,若有欺瞞,定不輕饒。”孔明惶惶而立,曰:“不敢相瞞,適才仙家所言,吾已盡數聞得,吾非有意窺視天機,望大仙饒恕。吾乃凡人,有緣見得仙人,聞得仙語,此亦為天意耳!非吾之罪,乃天意所為。”
道德星君曰:“汝為何人?”
孔明曰:“吾乃南陽臥龍崗諸葛亮也!字孔明,號臥龍先生。”
道德星君曰:“汝即是諸葛臥龍先生?”
孔明曰:“然也!”
道德星君曰:“莫非真天意乎?也罷也罷!我且收汝做門下弟子,傳汝唿風喚雨之能,奇門遁甲之術,又教汝八陣圖,汝肯拜我門下學藝否?”
孔明欣然下拜曰:“徒兒拜見師父!”
道德星君將奇門遁甲、八陣圖一並傳於諸葛亮,又傳其唿風喚雨之能,遂欲飛身上天,臨行前囑咐孔明曰:“徒兒,汝本為天上智多星下凡,今拜於我門下,不久,劉備將至臥龍崗,請你出山,為師要你輔佐劉備,成其霸業,秉正常理,讓仁者、義者得天下,你可願意?”
孔明曰:“弟子謹遵師命,不敢有違,此後輔佐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道德星君複曰:“徒兒牢記,須得劉備三顧草廬,你方可隨其出山。”孔明正欲細問,一道金光閃過,道德星君已不知去向,孔明再三拜謝師恩!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第一迴 乾坤殿仙家論天數 臥龍崗孔明識玄機
第二迴 德操設宴聚群賢 孔明醉酒言大誌
第三迴 劉玄德三顧茅廬 諸葛亮三分決策
第四迴 荊州城劉琦三求計 博望坡孔明初用兵
第五迴 曹孟德怒起三軍 諸葛亮密調一將
第六迴 全仁義劉備逐軍師 敗當陽趙雲救幼主
第七迴 走樊城三將薦孔明 奔夏口劉備拜諸葛
第八迴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第九迴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
第十迴 周公瑾借刀殺人 諸葛亮迷霧求箭
第十一迴 獻密計黃蓋受刑 遞降書闞澤過江
第十二迴 孔明作法借東風 周瑜縱火燒赤壁
第十三迴 諸葛亮智取三郡 關雲長義釋曹操
第十四迴 中毒箭曹操迴許昌 犒三軍劉備坐荊州
第十五迴 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計取桂陽
第十六迴 關雲長義釋黃忠 諸葛亮怒叱魏延
第十七迴 孫仲謀以貌取人 龐士元假癡脫身
第十八迴 周公瑾假道伐荊州 諸葛亮反計辱周瑜
第十九迴 秉陽縣鳳雛理事 三江口周瑜興兵
第二十迴 憑東風周瑜再縱火 借西風孔明又作法
第二十一迴 周瑜詐死賺孔明 臥龍假哭說魯肅
第二十二迴 魏吳約兵討荊州 孫權遣書召周瑜
第二十三迴 柴桑城周瑜殞命 三江口孫劉聯盟
第二十四迴 馬超興兵雪很 曹操割須棄袍
第二十五迴 張永年反難楊修 諸葛亮巧取川圖
第二十六迴 鳳雛計議取西蜀 臥龍讓功守荊州
第二十七迴 龐統中箭落鳳坡 劉備受困琣關城
第二十八迴 翼德設謀擒嚴顏 孔明定計捉張任
第二十九迴 馬超力竭鬥張飛 孟起計窮投皇叔
第三十迴 關羽單刀赴宴會 周瑜孤身返東吳
第三十一迴 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
第三十二迴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第三十三迴 卜周易管駱知機 取漢中劉備興兵
第三十四迴 張飛智取瓦口隘 黃忠計奪天蕩山
第三十五迴 占對山黃忠逸待勞 據漢水趙雲寡勝眾
第三十六迴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孟德兵退斜穀
第三十七迴 孔明修書約東吳 劉備北伐起三軍
第三十八迴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城
第三十九迴 龐令明抬棺決生死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
第四十迴 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計取三城
第四十一迴 薑伯約歸降孔明 諸葛亮罵死王朗
第四十二迴 關雲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
第四十三迴 孫權毀約襲荊州 龐統料敵敗陸遜
第四十四迴 戰沔水徐公明敗軍 走麥城關雲長中計
第四十五迴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疑神
第四十六迴 治風濕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
第四十七迴 避兄難曹植賦詩 廢獻帝曹丕篡漢
第四十八迴 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劉備興師
第四十九迴 孫權降魏受九錫 劉備征吳賞三軍
第五十迴 戰琥亭劉備得仇人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
第五十一迴 孔明夢神授八陣圖 劉備詐敗退白帝城
第五十二迴 孔明巧布八陣圖 陸遜被困魚腹浦
第五十三迴 白帝城劉備托孤 魚腹浦孔明釋敵
第五十四迴 難張溫秦宓逞天辯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五十五迴 征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
第五十六迴 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
第五十七迴 武鄉侯四番用計 南蠻王五次遭擒
第五十八迴 驅巨獸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
第五十九迴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六十迴 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馬懿克日擒孟達
第六十一迴 馬謖拒諫失街亭 孔明空城退仲達
第六十二迴 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發賺曹休
第六十三迴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薑維詐獻書
第六十四迴 追漢軍王雙受誅 襲陳倉武侯取勝
第六十五迴 諸葛亮大破魏兵 司馬懿入寇西蜀
第六十六迴 漢兵劫寨破曹兵 孔明鬥陣辱仲達
第六十七迴 出隴上諸葛妝神 奔劍閣張合中計
第六十八迴 司馬懿占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流流馬
第六十九迴上方穀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
第七十迴 諸葛亮詐死賺仲達 司馬懿追敵觀兵書
第七十一迴 漢相妙計斬魏延 武侯神算誅仲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