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位置上,哈密是新疆的咽喉,是駐守西域東門的侍護。北依天山,南臨瀚海。清人祁韻士的《西陲竹枝詞》如此描述:“玉門磧遠度伊州,無數瓜畦望裏收。天作雪山隔南北,西隆鎖鑰鎮咽喉。”
哈密類似西南的茶馬古道,是地處邊陲的千年重鎮,有著源遠流長的曆史,較高的科技,和輝煌的學術。這裏經濟繁榮,商貿發達,距離內陸非常遙遠。無論從東往西,還是從西往東,每天都有如雲的駝隊進出城門。巴紮的街道堆滿琳琅滿目、來自世界各地的特產:龍涎香,象牙,琥珀,萊姆酒。[1]
鱗次櫛比的店鋪,人潮熙攘的街衢,有種販賣鹹魚時的擁擠。招搖過市的外國人,穿著奇裝異服——插著雞尾翎的胡帽,複古風的喇叭褲,和奇特的雙筒望遠鏡。阿拉伯的商賈、歐洲的遊客、日本的教官、朝鮮的學者,他們都到這裏匯集,對中國的商品從絲綢、茶葉、瓷器、古典經籍,都打著各自的主意。哈密街市縱橫,奇珍異寶,牲畜果品都不鮮見,繁華熱鬧的程度,絕不亞於昔日的國都。
堂皇的哈密王府,是在原蒙古府的基礎,於清康熙四十五年重建。馳進哈密王府,頓時看到封閉的高牆,幽深的庭院。鎖著清秋的角落,有著斑駁的梧桐。庭闈內的磚窯、軲轆、水井,凝聚著悲歡離合,春夏秋冬。民族風格的過道,樹葉隨風翩落,仿佛講訴著府內的滄桑。
鐵木爾幼時,是曾在這裏長大的。對這裏的樹木,有著特殊的感情。古老的樹木高聳,密密麻麻的樹根錯落糾纏,頗像章魚的觸手。孩童時嬉戲的情景,似乎仍在梧桐的縫隙間縈繞。他的養父鐵算子,是哈密郡王的禦用風水師。鐵木爾和這裏的禁侍,都是老相識,所以進去較易。
鐵木爾將車輛停泊。凹形馬廄的側旁,是煮飯的鍋爐房。他們開始步行,望著周遭的風景,台階側邊有花圃,還有幾棵榆樹,顯得鬱鬱蔥蔥。樹前有條卵石砌的路。順著這條路走,不久就看到漂亮的台階,上麵正是福壽宮——哈密郡王的寓所。
宮是穆斯林風格的建築,屋頂是圓的,有點像旋轉的陀螺。側邊有花格子的玻璃,丹朱色的粉牆,正麵是木質嵌花隔扇門窗。他們踏進門檻,地麵是一捆捆拜毯,右側放著景泰藍花瓶,犀牛尊盛酒器。左側陳列著從清世祖到德宗的皇帝畫像,畫前設有桌案,上有神主牌位。
郡王的幕僚坐在搖椅,似在閱覽信函。搖椅後簾帷落地,裏麵應該是內室。幕僚看到他們,則說,“郡王現在在診療,恐怕不方便見客。”艾孜賣提說,“請稟報郡王,有很重要的事情。”幕僚邀他們稍坐,喝杯茶。於是轉身進去內室。侍女將茯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煎熬,再倒進鮮牛奶,用微細的爐火慢煮,沸水卷著茶末嘩嘩作響。香氣彌漫,不像龍井的清香,倒有種濃烈的味道。喝著這樣的奶茶,即便從風雪嚴寒歸來的牧羊人,身子亦頓時曖和。
接著侍女捧出盤子,上麵有切開的白瓜,和羊肉燜餅。用羊肉燜餅招待客人,是哈密高檔次的招待。這燜餅軟而不粘,油而不膩,薄而不碎。再澆淋原汁原味的烽肉湯,別有一番風味。[2][3]
盞茶時分後,幕僚推開簾帷,用沉穩的聲音說:“你們隨我來。”
注釋[1]:茶馬古道,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
注釋[2]:哈密瓜得名於清代,康熙年成為貢瓜。
注釋[3]:羊肉燜餅的具體做法是:先把適量的連骨肉剁成小塊,紅燒好,亦稱“烽羊肉”,在燉肉的同時,就擀製餅子,餅子的形狀如同錫鍋,每張餅子擀得像紙一樣薄,一張張塗上清油,摞起來,待肉塊燒熟時,再把餅子攤放在肉上,將鍋加蓋封嚴,然後用中火煮蒸。
哈密類似西南的茶馬古道,是地處邊陲的千年重鎮,有著源遠流長的曆史,較高的科技,和輝煌的學術。這裏經濟繁榮,商貿發達,距離內陸非常遙遠。無論從東往西,還是從西往東,每天都有如雲的駝隊進出城門。巴紮的街道堆滿琳琅滿目、來自世界各地的特產:龍涎香,象牙,琥珀,萊姆酒。[1]
鱗次櫛比的店鋪,人潮熙攘的街衢,有種販賣鹹魚時的擁擠。招搖過市的外國人,穿著奇裝異服——插著雞尾翎的胡帽,複古風的喇叭褲,和奇特的雙筒望遠鏡。阿拉伯的商賈、歐洲的遊客、日本的教官、朝鮮的學者,他們都到這裏匯集,對中國的商品從絲綢、茶葉、瓷器、古典經籍,都打著各自的主意。哈密街市縱橫,奇珍異寶,牲畜果品都不鮮見,繁華熱鬧的程度,絕不亞於昔日的國都。
堂皇的哈密王府,是在原蒙古府的基礎,於清康熙四十五年重建。馳進哈密王府,頓時看到封閉的高牆,幽深的庭院。鎖著清秋的角落,有著斑駁的梧桐。庭闈內的磚窯、軲轆、水井,凝聚著悲歡離合,春夏秋冬。民族風格的過道,樹葉隨風翩落,仿佛講訴著府內的滄桑。
鐵木爾幼時,是曾在這裏長大的。對這裏的樹木,有著特殊的感情。古老的樹木高聳,密密麻麻的樹根錯落糾纏,頗像章魚的觸手。孩童時嬉戲的情景,似乎仍在梧桐的縫隙間縈繞。他的養父鐵算子,是哈密郡王的禦用風水師。鐵木爾和這裏的禁侍,都是老相識,所以進去較易。
鐵木爾將車輛停泊。凹形馬廄的側旁,是煮飯的鍋爐房。他們開始步行,望著周遭的風景,台階側邊有花圃,還有幾棵榆樹,顯得鬱鬱蔥蔥。樹前有條卵石砌的路。順著這條路走,不久就看到漂亮的台階,上麵正是福壽宮——哈密郡王的寓所。
宮是穆斯林風格的建築,屋頂是圓的,有點像旋轉的陀螺。側邊有花格子的玻璃,丹朱色的粉牆,正麵是木質嵌花隔扇門窗。他們踏進門檻,地麵是一捆捆拜毯,右側放著景泰藍花瓶,犀牛尊盛酒器。左側陳列著從清世祖到德宗的皇帝畫像,畫前設有桌案,上有神主牌位。
郡王的幕僚坐在搖椅,似在閱覽信函。搖椅後簾帷落地,裏麵應該是內室。幕僚看到他們,則說,“郡王現在在診療,恐怕不方便見客。”艾孜賣提說,“請稟報郡王,有很重要的事情。”幕僚邀他們稍坐,喝杯茶。於是轉身進去內室。侍女將茯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煎熬,再倒進鮮牛奶,用微細的爐火慢煮,沸水卷著茶末嘩嘩作響。香氣彌漫,不像龍井的清香,倒有種濃烈的味道。喝著這樣的奶茶,即便從風雪嚴寒歸來的牧羊人,身子亦頓時曖和。
接著侍女捧出盤子,上麵有切開的白瓜,和羊肉燜餅。用羊肉燜餅招待客人,是哈密高檔次的招待。這燜餅軟而不粘,油而不膩,薄而不碎。再澆淋原汁原味的烽肉湯,別有一番風味。[2][3]
盞茶時分後,幕僚推開簾帷,用沉穩的聲音說:“你們隨我來。”
注釋[1]:茶馬古道,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
注釋[2]:哈密瓜得名於清代,康熙年成為貢瓜。
注釋[3]:羊肉燜餅的具體做法是:先把適量的連骨肉剁成小塊,紅燒好,亦稱“烽羊肉”,在燉肉的同時,就擀製餅子,餅子的形狀如同錫鍋,每張餅子擀得像紙一樣薄,一張張塗上清油,摞起來,待肉塊燒熟時,再把餅子攤放在肉上,將鍋加蓋封嚴,然後用中火煮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