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如北鬥七星的長安城,巍峨而雄偉。秦宓與李倥等人有說有笑的引領著大量的士卒們,離了八方環繞的長安古城,渾不知已然上了華飛等人之計的,向著西麵的大散關急急而去。
因為當日在眾人散去後,徐庶於滿是油煙的燈火之下,抱拳對華飛高聲稟道:“主公!百姓們乃是一國之基礎,李倥等人雖然魯莽,卻也斷然不會輕意的任由民眾們離開長安,而奔入漢中來的。”
華飛聞言點頭,他知道徐庶說得很在理。需知要是離開了廣大民眾們的生產和勞動,卻叫李倥那幫子混蛋統治者們,去吃屁去不成?
況且,即便民眾們早已沒有了糧食可供他們剝削,可不也還有一身的肉嗎?
因此,華飛也早就料定了李倥這幫沒人性的家夥,是無論如何,也不會任由民眾們安全的離開長安的。
故此,他才會想到派秦宓為使,冒著生命的危險前去長安與這幫子人進行交涉。然而,他是個聰明的人聽了徐庶的話後,心知就明白他肯定是有什麽妙計要獻。
聞言之下乃轉頭,看向徐庶的伸手問道:“元直!你對這個事情有什麽好的看法?”
佩劍直立的徐庶,於搖曳的火光下扶劍踱步的沉思著道:“主公若欲保百姓們安全進入漢中郡,可利用長安缺糧的情況,在這上麵大做一番文章。”
華飛聽了這話,心中確定徐庶的心中必有計較,乃高聲衝門外叫道:“警衛!速去命秦宓暫緩出行,讓他在收拾妥當後,再來此處走上一趟。”
這才於警衛的高聲應“喏!”聲中,轉頭對徐庶問道:“元直!秦宓馬上就要出行了,你要是有什麽好辦法,就請快些說出來。”
徐庶這才微微一笑的,對華飛抱拳道:“主公可令秦宓轉告李倥等人,就說我主因心懷天子,在得知長安缺糧之後,為了幫助天子渡過眼前的難關,已急命人向著大散關輸送大量的糧食。”
“元直妙計!”華飛聞言雙目放光的對徐庶,豎拇指大讚道,“李倥等人正好因缺糧缺得要了命,這樣子一說卻正是攻心之計!他們在聽得有大量的糧食到來後,那想來必然是要喜出望外的。”
“正是此理!”徐庶微笑著接口朗聲道,“而我軍卻可以借口路險難行,長途運輸之下軍力憶疲憊不堪,無力再對長安進行輸送。卻轉而請他們引兵前來大散關,幫忙著轉運糧食。”
“妙哉!”堂下的閻圃聞言亦捂掌接口的讚歎著道,“李倥等人為了獲得急需的糧食,定然會引兵出城前去大散關接糧的。”
說著他沉吟著續道:“如此一來,則必然會導致長安城中的防守兵力空虛,我軍便可乘機接應長安城中受苦受難中的民眾們,乘機逃出長安城。”
“說得對!”華飛於油煙氣中接口道,“而且李倥、郭汜、樊稠三人,雖然同掌朝政,卻決對不是一條心的人。”
說著,華飛雖然也覺得這條計策大妙,卻皺著眉的握著手中的佛珠,沉吟著對兩人問道:“隻是就算民眾們安全的逃出長安城後,卻也必須要經過大散關才能進入漢中,那不是還要和李倥他們碰上嗎?”
說著他略停著“嘶!”的倒吸了一口涼氣,看著兩人問道:“難不成,你們是想叫民眾們走那子午穀?”
閻圃聞言,亦皺眉向著徐庶看去。卻見得徐庶擺手笑道:“非也!子午穀一道自來艱險難行,庶又豈會安排民眾們,去行此等沒有保障的險道?”
華飛聽了這話,乃疑惑的伸右手對徐庶問道:“元直既不讓民眾們走子午穀,大散關又必然會碰上李倥等人的兵馬,那麽肯定還有別的路可走,卻不知究竟是哪一條路?”
“主公明鑒!”徐庶從容的抱拳迴道,“在長安之南的扶風郡南邊,有一座名為太白的高山,此山是既高且險,其峰頭更是常年積雪不化。”
“元直是說?”華飛聞言戟指著徐庶大聲道,“太白積雪六月天?”
“哈哈……”徐庶聞言大笑著讚道,“主公好一句‘太白積雪六月天’也!”
華飛心中卻暗道了聲:“慚愧!”自知這太白積雪六月天,乃是漢中八景之一。在後世那是赫赫有名的天然避暑盛地,自己一個不小心,倒是又盜了一句名言。
卻聽得徐庶於清涼風中高聲道:“高聳入雲的太白山下有名為太白之縣城者,縣中有一水通過,人們管此水唿之為褒水,此水由北南流,卻是自太白縣直通我等所在的漢中之地。”
閻圃聞言雙目瞬間大亮了一下,卻又黯淡了下來。乃對徐庶抱拳為禮的高聲道。
“徐祭酒!褒水固然可以直通漢中,若是我等派遣人員在上流提前安排好船隻,百姓們上船後可順流而下,原也可以節省體力。隻是……”
“隻是什麽?”華飛連日繁忙,並不大知道漢中的山水情況,聞言乃伸手對閻圃急聲相問。
閻圃聞言沉吟著,舉目看了徐庶一眼。卻是因為自己剛加入華飛的麾下不久,雖然極得華飛的看重,卻因顧慮著徐庶久隨華飛且位高而權重,遂閉口不答。
徐庶卻笑道:“主公!閻從事是因為顧慮到,這褒水由太白縣直至留壩縣一帶,水流平緩寬闊,足可行船。然而,在流過中途的留壩縣之後,水道便陡然變得狹窄,水流也變得湍急異常,致使得人不可渡。”
說著他略頓著,望向閻圃問道:“閻從事!卻不知庶可曾猜對了您的顧慮?”
“無量他的個天尊的!你既然都已經知道了那條水路,它是不可以走的,那還來問我做甚?”
閻圃聞言,暗自的在心中嘀咕了一句,卻對徐庶默然的點了點頭。
華飛心知徐庶肯定已有主意,卻也安安靜靜的不說話,隻如個塵世中的安靜美男子般的睜目看著徐庶。
徐庶見兩人都不搭腔,無奈隻得拂袖自已往下接著開聲道:“閻從事莫忘了在留壩縣城之西方不遠處,還有一條名喚沔水的河流。”
“啥?”閻圃聞言就跟那被踩著了尾巴的貓一樣,張嘴大叫一聲的跳腳指著徐庶急聲問道,“您是說讓民眾們從留壩縣城下船,而後步行轉往沔水再入漢中城?”
“不錯!”徐庶眼望北麵的出聲道,“隻不過不是船,而是竹筏。”
“對!”華飛也接口道,“準備船隻太過於耗費時間,我軍派出的接應人員又是在長安境內活動,要想收集船隻而不泄漏消息的話,這實在極不方便。而竹筏卻可以現取現紮,比起船隻就要方便得多。”
徐庶點著頭開聲接口道:“且到了留壩縣城後,我等可命眾軍先於此地等待,一待民眾們到來便抬筏西行,可以再放入沔水南下。”
於是當夜徐庶設計這條先引敵出城,再乘機接應民眾走褒水轉沔水的計策。
在經過閻圃這個久居漢中之人的再三思量下,確認可行之後,華飛又與兩人詳細的商議了一番,才急令眾人依計而行。
於是當晚秦宓在接了華飛的吩咐後,便連夜與華飛所派出的何曼、張任兩人引眾急奔向大散關。
隨後,引兵先到了大散關的虎將太史慈,便引領著麾下的七千精騎們,保護著秦宓出關急奔長安城而去。
而甘寧卻是分軍一半,令副將楊任統率著緊守要道大散關,卻自引著麾下的七百錦帆兄弟們並五千大軍,循著秦嶺山麓的取道直奔太白縣城方向而去。
同時華飛更令張衛引軍,急速離城前往留壩縣城一帶,在河水邊上等候著接應,順水而下的民眾們。
而華飛卻是在與徐庶、閻圃兩人相對著感歎了一番,因兵力來不及調動且又急於救人,而沒能乘此良機的拿下長安城,致使這條妙計小用之後。
便坐鎮於涼風徐徐的漢中的南鄭,有條有理的迅速調動著大量的兵馬和糧草,隨後接應眾將不提。
卻說這出自後世德陽的才子秦宓,能被後世之人唿之為“天辯!”又豈是亦與之輩?
他乃是個連天,都能辯論得有頭、有耳、有足、有姓來的人才,諒那李倥等人不過是一介糾糾武夫,論辯才又哪裏會是他這等才子的對手。
加上李倥等人雖然說搶了漢帝的糧倉,卻無奈這手下人手眾多,足有著數十萬人之眾。
有這麽多人要吃飯,一天就得耗費掉高達十餘萬的糧食。休說是一座太倉了,那就算是座糧山,它也經不起多久的時間就得被眾人給啃嚼一空。
至於說那人肉,還有些糧食的李倥等人倒也還沒有吃過,可那東西先不管好不好吃,光想想就讓人覺得反胃。
何況秦宓雖然口口聲聲的說明,益州牧華飛送來的糧食,乃是供給漢帝的。可是早就對漢帝劉協,縱兵劫掠的李倥等人卻並不這麽認為。
因為道理很簡單,那就是漢帝劉協名為天下之主,卻必須得看他們的臉色行事。那這糧食到了長安,它還不就等於是到了自己等人的手中嗎?
於是,事情便因李倥等人心急著要糧食,而按著華飛與徐庶等人的意願,順利的發展著。李倥、郭汜、樊稠等人對那來白送糧食的秦宓,那直比對自己的親老子都要親上三分。
說來也奇,這三個人雖然同掌朝政,卻又是互相存著猜忌之心。因此便擔心這糧草一旦到了別人的手中,便沒有了自己的份。
於是掌控著長安城的三人,便各自引領著大軍,擁護著早已沒了張任與何曼保護的秦宓,隨著太史慈減少了一半的精騎們,急向著大散關而去。
然而,這長安城中人才濟濟,就當真沒有人能看得出,華飛與徐庶等人的計謀了嗎?顯然,事情並不是這樣的。
因為,當秦宓等人離城之後不久,防守兵力薄弱的長安城中便起了變故。(未完待續。)
因為當日在眾人散去後,徐庶於滿是油煙的燈火之下,抱拳對華飛高聲稟道:“主公!百姓們乃是一國之基礎,李倥等人雖然魯莽,卻也斷然不會輕意的任由民眾們離開長安,而奔入漢中來的。”
華飛聞言點頭,他知道徐庶說得很在理。需知要是離開了廣大民眾們的生產和勞動,卻叫李倥那幫子混蛋統治者們,去吃屁去不成?
況且,即便民眾們早已沒有了糧食可供他們剝削,可不也還有一身的肉嗎?
因此,華飛也早就料定了李倥這幫沒人性的家夥,是無論如何,也不會任由民眾們安全的離開長安的。
故此,他才會想到派秦宓為使,冒著生命的危險前去長安與這幫子人進行交涉。然而,他是個聰明的人聽了徐庶的話後,心知就明白他肯定是有什麽妙計要獻。
聞言之下乃轉頭,看向徐庶的伸手問道:“元直!你對這個事情有什麽好的看法?”
佩劍直立的徐庶,於搖曳的火光下扶劍踱步的沉思著道:“主公若欲保百姓們安全進入漢中郡,可利用長安缺糧的情況,在這上麵大做一番文章。”
華飛聽了這話,心中確定徐庶的心中必有計較,乃高聲衝門外叫道:“警衛!速去命秦宓暫緩出行,讓他在收拾妥當後,再來此處走上一趟。”
這才於警衛的高聲應“喏!”聲中,轉頭對徐庶問道:“元直!秦宓馬上就要出行了,你要是有什麽好辦法,就請快些說出來。”
徐庶這才微微一笑的,對華飛抱拳道:“主公可令秦宓轉告李倥等人,就說我主因心懷天子,在得知長安缺糧之後,為了幫助天子渡過眼前的難關,已急命人向著大散關輸送大量的糧食。”
“元直妙計!”華飛聞言雙目放光的對徐庶,豎拇指大讚道,“李倥等人正好因缺糧缺得要了命,這樣子一說卻正是攻心之計!他們在聽得有大量的糧食到來後,那想來必然是要喜出望外的。”
“正是此理!”徐庶微笑著接口朗聲道,“而我軍卻可以借口路險難行,長途運輸之下軍力憶疲憊不堪,無力再對長安進行輸送。卻轉而請他們引兵前來大散關,幫忙著轉運糧食。”
“妙哉!”堂下的閻圃聞言亦捂掌接口的讚歎著道,“李倥等人為了獲得急需的糧食,定然會引兵出城前去大散關接糧的。”
說著他沉吟著續道:“如此一來,則必然會導致長安城中的防守兵力空虛,我軍便可乘機接應長安城中受苦受難中的民眾們,乘機逃出長安城。”
“說得對!”華飛於油煙氣中接口道,“而且李倥、郭汜、樊稠三人,雖然同掌朝政,卻決對不是一條心的人。”
說著,華飛雖然也覺得這條計策大妙,卻皺著眉的握著手中的佛珠,沉吟著對兩人問道:“隻是就算民眾們安全的逃出長安城後,卻也必須要經過大散關才能進入漢中,那不是還要和李倥他們碰上嗎?”
說著他略停著“嘶!”的倒吸了一口涼氣,看著兩人問道:“難不成,你們是想叫民眾們走那子午穀?”
閻圃聞言,亦皺眉向著徐庶看去。卻見得徐庶擺手笑道:“非也!子午穀一道自來艱險難行,庶又豈會安排民眾們,去行此等沒有保障的險道?”
華飛聽了這話,乃疑惑的伸右手對徐庶問道:“元直既不讓民眾們走子午穀,大散關又必然會碰上李倥等人的兵馬,那麽肯定還有別的路可走,卻不知究竟是哪一條路?”
“主公明鑒!”徐庶從容的抱拳迴道,“在長安之南的扶風郡南邊,有一座名為太白的高山,此山是既高且險,其峰頭更是常年積雪不化。”
“元直是說?”華飛聞言戟指著徐庶大聲道,“太白積雪六月天?”
“哈哈……”徐庶聞言大笑著讚道,“主公好一句‘太白積雪六月天’也!”
華飛心中卻暗道了聲:“慚愧!”自知這太白積雪六月天,乃是漢中八景之一。在後世那是赫赫有名的天然避暑盛地,自己一個不小心,倒是又盜了一句名言。
卻聽得徐庶於清涼風中高聲道:“高聳入雲的太白山下有名為太白之縣城者,縣中有一水通過,人們管此水唿之為褒水,此水由北南流,卻是自太白縣直通我等所在的漢中之地。”
閻圃聞言雙目瞬間大亮了一下,卻又黯淡了下來。乃對徐庶抱拳為禮的高聲道。
“徐祭酒!褒水固然可以直通漢中,若是我等派遣人員在上流提前安排好船隻,百姓們上船後可順流而下,原也可以節省體力。隻是……”
“隻是什麽?”華飛連日繁忙,並不大知道漢中的山水情況,聞言乃伸手對閻圃急聲相問。
閻圃聞言沉吟著,舉目看了徐庶一眼。卻是因為自己剛加入華飛的麾下不久,雖然極得華飛的看重,卻因顧慮著徐庶久隨華飛且位高而權重,遂閉口不答。
徐庶卻笑道:“主公!閻從事是因為顧慮到,這褒水由太白縣直至留壩縣一帶,水流平緩寬闊,足可行船。然而,在流過中途的留壩縣之後,水道便陡然變得狹窄,水流也變得湍急異常,致使得人不可渡。”
說著他略頓著,望向閻圃問道:“閻從事!卻不知庶可曾猜對了您的顧慮?”
“無量他的個天尊的!你既然都已經知道了那條水路,它是不可以走的,那還來問我做甚?”
閻圃聞言,暗自的在心中嘀咕了一句,卻對徐庶默然的點了點頭。
華飛心知徐庶肯定已有主意,卻也安安靜靜的不說話,隻如個塵世中的安靜美男子般的睜目看著徐庶。
徐庶見兩人都不搭腔,無奈隻得拂袖自已往下接著開聲道:“閻從事莫忘了在留壩縣城之西方不遠處,還有一條名喚沔水的河流。”
“啥?”閻圃聞言就跟那被踩著了尾巴的貓一樣,張嘴大叫一聲的跳腳指著徐庶急聲問道,“您是說讓民眾們從留壩縣城下船,而後步行轉往沔水再入漢中城?”
“不錯!”徐庶眼望北麵的出聲道,“隻不過不是船,而是竹筏。”
“對!”華飛也接口道,“準備船隻太過於耗費時間,我軍派出的接應人員又是在長安境內活動,要想收集船隻而不泄漏消息的話,這實在極不方便。而竹筏卻可以現取現紮,比起船隻就要方便得多。”
徐庶點著頭開聲接口道:“且到了留壩縣城後,我等可命眾軍先於此地等待,一待民眾們到來便抬筏西行,可以再放入沔水南下。”
於是當夜徐庶設計這條先引敵出城,再乘機接應民眾走褒水轉沔水的計策。
在經過閻圃這個久居漢中之人的再三思量下,確認可行之後,華飛又與兩人詳細的商議了一番,才急令眾人依計而行。
於是當晚秦宓在接了華飛的吩咐後,便連夜與華飛所派出的何曼、張任兩人引眾急奔向大散關。
隨後,引兵先到了大散關的虎將太史慈,便引領著麾下的七千精騎們,保護著秦宓出關急奔長安城而去。
而甘寧卻是分軍一半,令副將楊任統率著緊守要道大散關,卻自引著麾下的七百錦帆兄弟們並五千大軍,循著秦嶺山麓的取道直奔太白縣城方向而去。
同時華飛更令張衛引軍,急速離城前往留壩縣城一帶,在河水邊上等候著接應,順水而下的民眾們。
而華飛卻是在與徐庶、閻圃兩人相對著感歎了一番,因兵力來不及調動且又急於救人,而沒能乘此良機的拿下長安城,致使這條妙計小用之後。
便坐鎮於涼風徐徐的漢中的南鄭,有條有理的迅速調動著大量的兵馬和糧草,隨後接應眾將不提。
卻說這出自後世德陽的才子秦宓,能被後世之人唿之為“天辯!”又豈是亦與之輩?
他乃是個連天,都能辯論得有頭、有耳、有足、有姓來的人才,諒那李倥等人不過是一介糾糾武夫,論辯才又哪裏會是他這等才子的對手。
加上李倥等人雖然說搶了漢帝的糧倉,卻無奈這手下人手眾多,足有著數十萬人之眾。
有這麽多人要吃飯,一天就得耗費掉高達十餘萬的糧食。休說是一座太倉了,那就算是座糧山,它也經不起多久的時間就得被眾人給啃嚼一空。
至於說那人肉,還有些糧食的李倥等人倒也還沒有吃過,可那東西先不管好不好吃,光想想就讓人覺得反胃。
何況秦宓雖然口口聲聲的說明,益州牧華飛送來的糧食,乃是供給漢帝的。可是早就對漢帝劉協,縱兵劫掠的李倥等人卻並不這麽認為。
因為道理很簡單,那就是漢帝劉協名為天下之主,卻必須得看他們的臉色行事。那這糧食到了長安,它還不就等於是到了自己等人的手中嗎?
於是,事情便因李倥等人心急著要糧食,而按著華飛與徐庶等人的意願,順利的發展著。李倥、郭汜、樊稠等人對那來白送糧食的秦宓,那直比對自己的親老子都要親上三分。
說來也奇,這三個人雖然同掌朝政,卻又是互相存著猜忌之心。因此便擔心這糧草一旦到了別人的手中,便沒有了自己的份。
於是掌控著長安城的三人,便各自引領著大軍,擁護著早已沒了張任與何曼保護的秦宓,隨著太史慈減少了一半的精騎們,急向著大散關而去。
然而,這長安城中人才濟濟,就當真沒有人能看得出,華飛與徐庶等人的計謀了嗎?顯然,事情並不是這樣的。
因為,當秦宓等人離城之後不久,防守兵力薄弱的長安城中便起了變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