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著,徐管家來報,說大小姐和姑爺到了正門。
安夫人牽起白馨兒的手,道:“我說你姐姐快到了,你還不信。”
芙姐兒催促:“別在這兒呆著了,咱們去正門。”
說著拉起白馨兒,一陣風兒似的出去了,安夫人在後麵瞧得搖頭。
當白馨兒看到白曉兒時,不由愣住。
她的姐姐今日穿著玫瑰鑲金繁繡衣裙,胸口垂了紅寶石瓔珞,滿頭青絲綰成發髻,作少婦打扮,既尊貴又美麗。
再看她麵色紅潤,眼神明亮,顯然這幾日在夫家過得很好,白馨兒這才鬆了口氣,將心放進肚子裏。
安夫人在一旁笑道:“馨兒方才一直在念叨姐姐,這會子見了,怎麽反倒不和姐姐說話了?”
“姐姐。”
白馨兒上前,將臉埋進白曉兒懷裏。
林致遠笑道:“隻記得你姐姐,卻不記得我了。以前那些書白送你了?”
白馨兒又叫了聲“姐夫”。
芙姐兒年紀小,性子活潑,也跟著白馨兒“姐姐姐夫”叫個不停。
安夫人見站在院子裏不像話,將他們迎到屋內。
嬤嬤們見到白曉兒,也很是高興,安夫人吩咐她們:“時候不早了,快擺飯吧。”
又拉白曉兒和林致遠說話。
說話間,安夫人突然想起眼前的少年和自家的淵源,很是感慨。
想起第一次看見他的時候,他剛認祖歸宗。那個時候他冷峭孤傲,明明是離經叛道的年紀,看人的時候,眸子裏總是淡淡的疏離。
當時她憐他少時孤苦,對他很是心疼。
後來他順利拜在丈夫門下,喚她一聲“師母”,日日來安府讀書。
她有時就想,這樣聰明好看的孩子,將來要是給自己做女婿該多好呀。
當然,她隻能想想。
侯府情況複雜,芙姐兒又比林致遠小許多,這件事是斷然不成的。
沒想到了今日,她當日的念頭居然真的實現了。
他娶了自己的義女,成為他們安家的女婿,對她的稱唿從“師母”變成“嶽母”。
安夫人不禁想,緣分,有時真是再奇妙不過。
在不經意間,上天其實早已安排好了一切。
“阿遠,曉曉性子散漫慣了,侯府規矩多,你要慢慢教她。”
安夫人不放心,叮囑了一句。
言下之意,就是讓他多護著白曉兒。
林致遠道:“嶽母放心,曉曉是我的妻子,我不會讓她受任何委屈。”
安夫人笑了笑,沒說話。
她是過來人,自然知曉夫妻的相處之道。
有些小夫妻剛成親時熱乎得不得了,等新鮮勁兒一過,小妾通房弄得一屋子烏煙瘴氣。
況他們兩個都是極有主見的聰明人,曉兒性子不夠柔婉,她自然有些擔憂。
安家姑奶奶迴門的第一頓飯擺在了正廳,除了安夫人一家人,還有幾個女眷作陪,這是大夏的規矩,表示娘家人對嫁出門的姑奶奶的重視。
本來林致遠應該和男子坐一桌,但安佑棠被皇帝叫進宮裏,不能迴來,安家又沒有其他男丁,安夫人詢問了林致遠的意思,便將他安排和她們女眷一桌。
席間安夫人頻頻給她們夫妻兩夾菜,其他人自是在一旁誇個不停。
特別是安夫人的嫂子王夫人,都快把林致遠誇到天邊去了。
“我們家姑奶奶福氣真真的,得了這麽好的女兒不說,又得了個有本事的女婿。滿京城裏誰不知道我們林姑爺一表人才人又出息。大夏自開國以來,剛授官就當了太醫院院使的,隻有林姑爺一人呢。”
王夫人一口一個林姑爺,顯然忘了那日的認親宴上自己是怎麽埋汰白曉兒的。
林致遠表情冷淡,隻慢慢吃菜,倒是王夫人的女兒鄭晞雲,眼睛不住地往林致遠身上瞟。
“白曉兒到底走了什麽狗屎運,居然嫁了這麽好看的男人,而且一成婚就有正二品的誥命。她憑什麽?”
鄭晞雲自認親宴那日就恨上了白曉兒。因為白曉兒成為安府的小姐,姑姑便沒有往日那般疼她,就連以前追著她跑的芙姐兒也不和她親近了。
她覺得,肯定是白曉兒說了她的壞話,姑姑和芙姐兒才會這樣。
怪不得母親說生意人心眼子多。
白曉兒簡直壞透了。
芙姐兒突然道:“芸表姐,你怎麽不吃飯盯著姐夫瞧呀,難道你肚子不餓?”
鄭晞雲臉一僵,心裏把芙姐兒罵了一萬遍:“小孩子別亂說,我……我是方才吃了太多點心,現在吃不下了。”
安夫人表情未變:“吃飽了就去園子裏消消食,省得壞了脾胃。鶯歌,你陪表小姐一塊兒去。”
“是。”
就這樣,鄭晞雲被鶯歌服侍著去外麵“消食”,眾人麵色古怪。
安夫人左首的一個女眷忍不住“噗嗤”笑出聲:“芸小姐年紀不小了吧,不知王夫人有沒有給她相看人家?”
言下之意是說鄭晞雲不守規矩,不如早些定了人家將她嫁出去。
王夫人氣得麵色鐵青,看向安夫人,指望她為自己辯解幾句。
王夫人卻隻當沒瞧見,不住地勸大家吃菜。
白曉兒又氣又好笑,偷偷在桌子底下掐了林致遠一把。
林致遠很是無奈。
這件事分明和他沒關係,是鄭晞雲自己發癡。
他也是無辜的呀。
經過了這樣的插曲,吃過飯,幾個女眷識趣地告辭。安夫人另有體己話要和白曉兒說,因此也未留她們。
倒是王夫人拉著紅了眼圈的鄭晞雲,別別扭扭地上了國公府的馬車,安夫人連一句勸慰的話也沒說。
“母親為何不留舅母和芸表姐?她們這樣迴去,指不定要怪母親不顧娘家。”
安夫人頗為不屑:“王氏眼皮子淺,教出來的女兒也沒規矩,我見了心煩。等過幾日我迴去一趟,讓母親給芸兒請個女先生好好學規矩,再不學,好好的孩子都要被帶歪了。”
提起鄭晞雲,安夫人是恨鐵不成鋼的。
她好歹是自己瞧著長大的侄女,這樣當眾盯著一個陪妻子迴門的男子瞧,成個什麽樣子。
方才看她臨去時的模樣,對林致遠竟還有些依依不舍,看來她的敲打對她完全不起作用。
事情若傳出去,不僅會壞了她們國公府的名聲,就連自己的芙姐兒也會受到牽連。
“今天是我迴門的日子,母親別生氣了。”白曉兒勸道。
安夫人心中歎息,將此事丟開,拉白曉兒去房中說話。
“我問你,阿遠待你還好吧?”
“母親放心,他待我很好。這幾天我除了除了便是睡,他什麽都不讓我幹。”
“那朱氏呢,有沒有刁難你?”
安夫人依舊不放心,朱氏和林致遠勢同水火,這事兒在京城都通天了。
白曉兒名義上她的兒媳婦,婆婆要磋磨兒媳婦,方法豈止一百種。
白曉兒告訴安夫人:“我在侯府除了拜堂那日,根本沒見過侯夫人。老夫人說我們家沒有給兒媳婦立規矩的傳統,侯夫人年輕時就沒有伺候過婆婆,到了我這裏,丫鬟婆子一大堆,就更用不上了。不僅是林致遠,就連老夫人無事也不讓我往婆婆跟前去。”
“這樣也好,你婆婆和你們不過麵子情兒。她也有兒子,自然盼著你們不好。但老夫人和侯爺那裏你該孝順的還是得孝順。阿遠現在走仕途,斷不能授人以柄。不孝是大罪,你可要記好。”
“是,我記住了。”白曉兒立刻答應。
安夫人句句都是為了她和林致遠,她心裏十分感激。
安夫人拿出一隻錦盒,遞給白曉兒:“方才他們都在,也就沒有給你們見麵禮。這是產自東陵的暖玉,暖身辟邪,剛好是一對兒。你父親今日臨去時叮囑我一定交到你手上。”
白曉兒見那玉瑩潤剔透,寶光閃爍,便知曉珍貴異常。
“母親,這個還是留給芙姐兒吧。我和林致遠的好東西夠多了,再給我也用不了呀。”
安夫人道:“這是你父親給的,拿著吧,他那個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
白曉兒收下,安夫人又道:“你們今日送來的迴門禮,僅金器就值七八千兩,更不提裏麵壓箱底的字畫。這就太過奢了。我知道你們孝順、不差錢,但還是要學會儉省。京城大,居不易,細水長流方是持家之道。”
安夫人的話說得白曉兒火辣辣的,和安府比起來,侯府的生活實在稱得上“豪奢”。
這幾日她入鄉隨俗,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甚至沒有覺得這樣有何不妥。
若沒有安夫人提醒,她或許會慢慢同化,失了原來的本心。
“多謝母親教誨,女兒記下了。”
“我知道你是個聰明孩子。迴去好好和阿遠過日子,有什麽事就打發人和我說一聲。有我在一天,料想侯府那些人也不敢欺負你。”
白曉兒和林致遠離開安府時,已經紅霞滿天。
按照大夏的規矩,女兒迴門這日隻能用午膳,而不能在娘家吃晚飯,否則白曉兒說什麽也會等著安佑棠從宮裏迴來。
自她出嫁以後,就沒有看到過自己的義父了。
安夫人牽起白馨兒的手,道:“我說你姐姐快到了,你還不信。”
芙姐兒催促:“別在這兒呆著了,咱們去正門。”
說著拉起白馨兒,一陣風兒似的出去了,安夫人在後麵瞧得搖頭。
當白馨兒看到白曉兒時,不由愣住。
她的姐姐今日穿著玫瑰鑲金繁繡衣裙,胸口垂了紅寶石瓔珞,滿頭青絲綰成發髻,作少婦打扮,既尊貴又美麗。
再看她麵色紅潤,眼神明亮,顯然這幾日在夫家過得很好,白馨兒這才鬆了口氣,將心放進肚子裏。
安夫人在一旁笑道:“馨兒方才一直在念叨姐姐,這會子見了,怎麽反倒不和姐姐說話了?”
“姐姐。”
白馨兒上前,將臉埋進白曉兒懷裏。
林致遠笑道:“隻記得你姐姐,卻不記得我了。以前那些書白送你了?”
白馨兒又叫了聲“姐夫”。
芙姐兒年紀小,性子活潑,也跟著白馨兒“姐姐姐夫”叫個不停。
安夫人見站在院子裏不像話,將他們迎到屋內。
嬤嬤們見到白曉兒,也很是高興,安夫人吩咐她們:“時候不早了,快擺飯吧。”
又拉白曉兒和林致遠說話。
說話間,安夫人突然想起眼前的少年和自家的淵源,很是感慨。
想起第一次看見他的時候,他剛認祖歸宗。那個時候他冷峭孤傲,明明是離經叛道的年紀,看人的時候,眸子裏總是淡淡的疏離。
當時她憐他少時孤苦,對他很是心疼。
後來他順利拜在丈夫門下,喚她一聲“師母”,日日來安府讀書。
她有時就想,這樣聰明好看的孩子,將來要是給自己做女婿該多好呀。
當然,她隻能想想。
侯府情況複雜,芙姐兒又比林致遠小許多,這件事是斷然不成的。
沒想到了今日,她當日的念頭居然真的實現了。
他娶了自己的義女,成為他們安家的女婿,對她的稱唿從“師母”變成“嶽母”。
安夫人不禁想,緣分,有時真是再奇妙不過。
在不經意間,上天其實早已安排好了一切。
“阿遠,曉曉性子散漫慣了,侯府規矩多,你要慢慢教她。”
安夫人不放心,叮囑了一句。
言下之意,就是讓他多護著白曉兒。
林致遠道:“嶽母放心,曉曉是我的妻子,我不會讓她受任何委屈。”
安夫人笑了笑,沒說話。
她是過來人,自然知曉夫妻的相處之道。
有些小夫妻剛成親時熱乎得不得了,等新鮮勁兒一過,小妾通房弄得一屋子烏煙瘴氣。
況他們兩個都是極有主見的聰明人,曉兒性子不夠柔婉,她自然有些擔憂。
安家姑奶奶迴門的第一頓飯擺在了正廳,除了安夫人一家人,還有幾個女眷作陪,這是大夏的規矩,表示娘家人對嫁出門的姑奶奶的重視。
本來林致遠應該和男子坐一桌,但安佑棠被皇帝叫進宮裏,不能迴來,安家又沒有其他男丁,安夫人詢問了林致遠的意思,便將他安排和她們女眷一桌。
席間安夫人頻頻給她們夫妻兩夾菜,其他人自是在一旁誇個不停。
特別是安夫人的嫂子王夫人,都快把林致遠誇到天邊去了。
“我們家姑奶奶福氣真真的,得了這麽好的女兒不說,又得了個有本事的女婿。滿京城裏誰不知道我們林姑爺一表人才人又出息。大夏自開國以來,剛授官就當了太醫院院使的,隻有林姑爺一人呢。”
王夫人一口一個林姑爺,顯然忘了那日的認親宴上自己是怎麽埋汰白曉兒的。
林致遠表情冷淡,隻慢慢吃菜,倒是王夫人的女兒鄭晞雲,眼睛不住地往林致遠身上瞟。
“白曉兒到底走了什麽狗屎運,居然嫁了這麽好看的男人,而且一成婚就有正二品的誥命。她憑什麽?”
鄭晞雲自認親宴那日就恨上了白曉兒。因為白曉兒成為安府的小姐,姑姑便沒有往日那般疼她,就連以前追著她跑的芙姐兒也不和她親近了。
她覺得,肯定是白曉兒說了她的壞話,姑姑和芙姐兒才會這樣。
怪不得母親說生意人心眼子多。
白曉兒簡直壞透了。
芙姐兒突然道:“芸表姐,你怎麽不吃飯盯著姐夫瞧呀,難道你肚子不餓?”
鄭晞雲臉一僵,心裏把芙姐兒罵了一萬遍:“小孩子別亂說,我……我是方才吃了太多點心,現在吃不下了。”
安夫人表情未變:“吃飽了就去園子裏消消食,省得壞了脾胃。鶯歌,你陪表小姐一塊兒去。”
“是。”
就這樣,鄭晞雲被鶯歌服侍著去外麵“消食”,眾人麵色古怪。
安夫人左首的一個女眷忍不住“噗嗤”笑出聲:“芸小姐年紀不小了吧,不知王夫人有沒有給她相看人家?”
言下之意是說鄭晞雲不守規矩,不如早些定了人家將她嫁出去。
王夫人氣得麵色鐵青,看向安夫人,指望她為自己辯解幾句。
王夫人卻隻當沒瞧見,不住地勸大家吃菜。
白曉兒又氣又好笑,偷偷在桌子底下掐了林致遠一把。
林致遠很是無奈。
這件事分明和他沒關係,是鄭晞雲自己發癡。
他也是無辜的呀。
經過了這樣的插曲,吃過飯,幾個女眷識趣地告辭。安夫人另有體己話要和白曉兒說,因此也未留她們。
倒是王夫人拉著紅了眼圈的鄭晞雲,別別扭扭地上了國公府的馬車,安夫人連一句勸慰的話也沒說。
“母親為何不留舅母和芸表姐?她們這樣迴去,指不定要怪母親不顧娘家。”
安夫人頗為不屑:“王氏眼皮子淺,教出來的女兒也沒規矩,我見了心煩。等過幾日我迴去一趟,讓母親給芸兒請個女先生好好學規矩,再不學,好好的孩子都要被帶歪了。”
提起鄭晞雲,安夫人是恨鐵不成鋼的。
她好歹是自己瞧著長大的侄女,這樣當眾盯著一個陪妻子迴門的男子瞧,成個什麽樣子。
方才看她臨去時的模樣,對林致遠竟還有些依依不舍,看來她的敲打對她完全不起作用。
事情若傳出去,不僅會壞了她們國公府的名聲,就連自己的芙姐兒也會受到牽連。
“今天是我迴門的日子,母親別生氣了。”白曉兒勸道。
安夫人心中歎息,將此事丟開,拉白曉兒去房中說話。
“我問你,阿遠待你還好吧?”
“母親放心,他待我很好。這幾天我除了除了便是睡,他什麽都不讓我幹。”
“那朱氏呢,有沒有刁難你?”
安夫人依舊不放心,朱氏和林致遠勢同水火,這事兒在京城都通天了。
白曉兒名義上她的兒媳婦,婆婆要磋磨兒媳婦,方法豈止一百種。
白曉兒告訴安夫人:“我在侯府除了拜堂那日,根本沒見過侯夫人。老夫人說我們家沒有給兒媳婦立規矩的傳統,侯夫人年輕時就沒有伺候過婆婆,到了我這裏,丫鬟婆子一大堆,就更用不上了。不僅是林致遠,就連老夫人無事也不讓我往婆婆跟前去。”
“這樣也好,你婆婆和你們不過麵子情兒。她也有兒子,自然盼著你們不好。但老夫人和侯爺那裏你該孝順的還是得孝順。阿遠現在走仕途,斷不能授人以柄。不孝是大罪,你可要記好。”
“是,我記住了。”白曉兒立刻答應。
安夫人句句都是為了她和林致遠,她心裏十分感激。
安夫人拿出一隻錦盒,遞給白曉兒:“方才他們都在,也就沒有給你們見麵禮。這是產自東陵的暖玉,暖身辟邪,剛好是一對兒。你父親今日臨去時叮囑我一定交到你手上。”
白曉兒見那玉瑩潤剔透,寶光閃爍,便知曉珍貴異常。
“母親,這個還是留給芙姐兒吧。我和林致遠的好東西夠多了,再給我也用不了呀。”
安夫人道:“這是你父親給的,拿著吧,他那個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
白曉兒收下,安夫人又道:“你們今日送來的迴門禮,僅金器就值七八千兩,更不提裏麵壓箱底的字畫。這就太過奢了。我知道你們孝順、不差錢,但還是要學會儉省。京城大,居不易,細水長流方是持家之道。”
安夫人的話說得白曉兒火辣辣的,和安府比起來,侯府的生活實在稱得上“豪奢”。
這幾日她入鄉隨俗,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甚至沒有覺得這樣有何不妥。
若沒有安夫人提醒,她或許會慢慢同化,失了原來的本心。
“多謝母親教誨,女兒記下了。”
“我知道你是個聰明孩子。迴去好好和阿遠過日子,有什麽事就打發人和我說一聲。有我在一天,料想侯府那些人也不敢欺負你。”
白曉兒和林致遠離開安府時,已經紅霞滿天。
按照大夏的規矩,女兒迴門這日隻能用午膳,而不能在娘家吃晚飯,否則白曉兒說什麽也會等著安佑棠從宮裏迴來。
自她出嫁以後,就沒有看到過自己的義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