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三年時間,不僅恆河流域一帶——原孔雀王朝地域。


    大秦整體的國力都有了一個飛躍性的增長。


    在兵事方麵,大秦的軍隊人數激增。


    原本大秦隻有六十多萬人馬,


    現在大秦加起來已經有四百多萬人馬了。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軍隊雖然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東西。


    但一個國家如果軍隊不夠強大,


    對內沒有絕對的控製力量,


    對外沒有讓鄰國不敢小覷的實力,


    那麽這個國家就算在富裕,也難免會被壓製。


    再後世,宋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大宋國民富裕,


    但軍隊實力卻不行,


    對內無法輕易鎮壓起義軍,


    對外打不過異族人。


    但大秦卻與他們不同。


    大秦如今坐擁四百萬大軍。


    這些軍隊還配備的先進的武器、裝備。


    火槍、火炮、手榴彈,這些都是大秦郡最基本的武器。


    如今,單純的冷兵器軍隊,在大秦已經基本沒有了。


    火槍兵會配備長柄火槍和手榴彈,


    腰間還有短柄手槍和佩刀。


    遠程可以以火槍壓製敵人的弓箭手、弩手,


    近戰也可以以佩刀迎擊。


    有些火槍手甚至還會背負長槍或者大砍刀,以應對突進破陣的騎兵。


    不僅如此,


    他們還穿戴了鋼鐵製成的鎧甲。


    就算被攻擊,也不會即死,


    事後還有可能能搶救迴來。


    而騎兵的配備則更加豐富。


    除了長矛、佩刀這些冷兵器,


    騎兵們也配備了長短柄火槍和手榴彈。


    這讓騎兵隊既能遠程消耗,又能近戰突擊破陣。


    騎兵們騎的馬,也與當代不同。


    除了馬鐙、馬鞍之外,


    還會在關鍵的部位配置鎧甲。


    這雖然讓馬的負重變大,


    但犧牲了部分機動性,換來的卻是強大的防禦力。


    這讓馬匹在遭遇攻擊時,多了一分存活的保障。


    而火炮則則是另外的係統,主要用於攻城,


    雖說是主要用於攻城,


    但用來對付形成軍陣,也同樣有奇效。


    性質類似於後世曹操破袁紹箭樓時使用的霹靂車,


    但實際上威力卻遠勝於霹靂車。


    有了這種利器,


    大秦從此在攻城戰無往不利。


    而在兩軍交戰前,也能先用火炮先破敵陣。


    當然了,為了維持規模這麽龐大的軍隊。


    大秦在裝備、武器生產上除了需要有強大的兵工廠去支持,


    還離不開火槍、火炮等武器的原料。


    所以,除了鑄造廠、冶煉廠等兵工廠以外,


    大秦還四處尋找原料產地,建造了許多硝石、石油、煤等原料采集場。


    而要將這些原料快速運輸到全國各地,


    就離不開鐵路的修建。


    大秦隻花了三年的時間,就將鐵路覆蓋便全國各大城池、鄉縣地區。


    原本,鐵路隻是用於軍事原料和兵卒的運輸。


    但鐵路的修成無疑也促進了大秦商業的發展。


    哪怕強大如坐擁四百萬大軍的大秦,也無法保證大秦境內的每一處地方都是十分安全的。


    所以,商人在行商時,如果遇到劫匪,


    就難免需要戰鬥,


    商人戰鬥需要雇傭保鏢。


    這就是一筆不菲的費用。


    但現在有鐵路了。


    商人的商品可以通過鐵路運送到大秦境內的任何地方,


    商人自己也可以通過鐵路到達任何一個地方。


    商人運輸商品的速度上來了,


    大秦境內的商業活動自然比過去更加活躍。


    也因此,人們的收入得到提高,


    享受到的生活也更加優越。


    比如說,


    嶺南的荔枝十分美味,


    但在當代,如果沒有鐵路,


    即使是秦始皇,如果不親臨嶺南,也難以輕易品嚐得到。


    後世唐明皇,為了讓楊貴妃品嚐到荔枝,


    讓人快馬加鞭過去取來,


    但量終究不多。


    如果有鐵路,他們就能以更快的速度將嶺南的荔枝運送到全國各地。


    除此以外,冷藏技術也極大地支持了這種可能的實現。


    當然了,修建鐵路並沒耗費大秦多少錢財。


    自從大秦二世皇帝扶蘇陛下即位以後,大秦的百姓確實比過去富裕了很多。


    但要做到全民小康,還需要不少的時間。


    所以,扶蘇在修建鐵路時,使用以工代賑的方法,


    將原本用來救濟貧民的錢糧,拿來作為大秦修建鐵路的費用。


    然後招募那些原本需要救濟的貧民,


    讓他們通過付出勞動來得到這些報酬。


    扶蘇在恆河流域一帶使用以工代賑的方法修建鐵路,


    原本就存了把那裏作為試點的想法,


    見到這種方法獲得成功,


    他就立刻將這種方法推廣到全國各地。


    不僅是修建鐵路,開挖運河、建設商鋪、改建民屋,


    各方各麵的建設工程,扶蘇都使用以工代賑的辦法。


    三年的功夫過去了,大秦原本都是小矮平房,


    但現在卻多了許多五層建築,甚至是十層建築。


    這些建築,有的用作民屋,有的作為商鋪。


    有的甚至作為軍營的宿舍。


    無論用在哪些方麵,都極大地節省了土地資源,提高了容納量。


    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人口的繁殖。


    三年功夫,大秦的人口就飆升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上。


    扶蘇開始意識到,大秦現在也開始需要控製人口了。


    否則,未來人口將會麵臨一個老齡化的階段。


    到時候,大秦會麵臨一些比較棘手的社會問題。


    所以,扶蘇推行了《大秦計劃生育法》。


    嚴格控製生育。


    為了推行這一法令,扶蘇還推行了數項優才計劃。


    他在大秦境內大肆興建學堂,


    然後推行戶口登記製度。


    凡是登記戶口的,都能享受六年免費的義務教育。


    學有所成的,能夠繼續升學。


    到最後,甚至有可能可以入仕成為官僚,或者入伍成為將官。


    但必須登記了戶口的,才能享受這種待遇。


    這兩種法令並行推廣,可謂互為輔佐。


    對於平民來說,入仕為官或者入伍當將官,都有莫大的吸引力。


    但要實現這些,首先就必須上學。


    而上學需要有戶口。


    而要有戶口,就必須在生育之前上報官府登記。


    然後才能懷孕生育。


    否則,沒有上報官府而生下來的孩子,就成了黑戶。


    一輩子也讀不了書。


    現在國內基本安定,扶蘇開始望向西麵的亞曆山大帝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爸爸是秦始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瓜不保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瓜不保甜並收藏我爸爸是秦始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