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帝王吸取了前朝的曆史經驗教訓,非常重視皇子的教育。因此清朝多數皇子精通經史、策論、詩詞歌賦與書畫等,並善於騎射。
尤其是乾隆上位,皇族教育在製度上更加完善、正規。康熙在位的時候,諸皇子分居讀書,到了雍正初年,為了便於皇子的讀書,就在宮中設立尚書房,道光以後統稱上書房。上書房坐落在今故宮內幹清門的左側,上書房之所以設在這裏是為了“近在禁禦,以便上稽察也”。雍正帝還親筆題寫了“立身以至誠為本,讀書以名理為先”的楹聯懸掛其內;乾隆帝對上書房也十分重視,他給上書房題的楹聯是:“念終始典於學,於緝熙單厥心。”
皇子讀書入學年齡早、學習時間長、規矩嚴、課程多。通常,皇帝選擇學問、品德最好的大臣教皇子讀書。
清朝規定,皇子6歲(虛歲)開始讀書,皇子讀書的時間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點至下午3點,共計10個小時。皇帝選定良辰吉日為皇子開學,由於皇子地位尊貴,皇子和師傅互相行禮時,雙方用長揖代替跪拜。上書房的規矩極嚴,皇子讀書要正襟危坐;夏天不許搖扇子;午飯時候,侍衛送上飯來,老師先吃,皇子們在另一旁吃,吃完不休息,繼續功課。上書房隻有元旦、端陽、中秋、萬壽(皇上的生日)、自壽(自己的生日)這幾天放假,一共5天,除夕也不放假。
皇子們學習的內容包括滿、蒙、漢等語言文字以及《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每個皇子都配有漢人師傅,人數多少不定,總管教學事務的稱“總師傅”。學習儒家經典的方法是:師傅讀一句,皇子讀一句,如此反複誦讀百遍後,與前幾天所學內容合起來再讀百遍,周而複始不間斷。五歲開始讀書從不間斷,累得咳血,仍然堅持。每日老師給指定這一段要念120遍,之後再背誦一段新的內容,直至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完全背下來。
由於清朝是“馬上得天下”,因此對皇子、皇孫的騎射武功的訓練也十分重視。每天下午3點半左右皇子們放學後,吃過晚飯,還得上一節“軍事體育課”——騎馬射箭,這部分教習師傅從滿、蒙貴族中挑選,名為“諳達”。“諳達”又分為“外諳達”與“內諳達”:教弓箭、騎射的稱“外諳達”,每位皇子配有5名,為其管理鞍馬、弓箭;教滿、蒙語文的為“內諳達”,一般有3人,他們輪流值班。再有,每個皇子還配有幾名負責茶食等事的書童,這些書童,從八旗大員子弟中挑選,亦輪流值班,每天兩人。
皇帝、皇子對上書房的師傅非常尊重。皇帝命皇子們對總師傅張廷玉、鄂爾泰行拜見禮、作揖,張、鄂二人“立受之”。乾隆帝對上書房的師傅們也十分尊重。福建漳浦人蔡新入翰林院後,任總師傅30餘年,“諸皇子皆敬憚之”。他退休後,乾隆帝對他很照顧,並多次將自己的詩文寄給他。嘉慶帝對他也很尊重,在他90歲生日時特賜匾額,親筆題書“綠野恆春”四字。
乾隆下旨“本朝家法之嚴,即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餘內直時,屆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時都院百官未有至者,唯內府蘇拉往來。黑暗中殘睡未醒,時複依柱假寐,然已隱隱望見有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則皇子進書房也。吾輩窮措大專恃讀書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體乃日日如是。既入書房,作詩文,每日皆有程課,未刻畢,則有滿洲師傅教國書、習國語及騎射等等,薄暮始休。然者文學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嫻熟?宜乎皇子孫不惟詩文書畫無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敗理亂已了然於胸中。”
清宮中的上書房就是皇子皇孫和近支宗室子弟讀書的地方,位置在乾清門的東側,設立於雍正元年,雍正還親筆題寫了“立身以至誠為本,讀書以明理為先”的楹聯懸掛其內。西側與之相對的南書房,則是皇帝的秘書班子所在地,當年康熙皇帝就是在這裏擒拿權臣鼇拜的。中間是乾清門,北邊與乾清門正對的就是乾清宮,曾是順治和康熙皇帝辦公的地方,雍正登基後,把辦公地點移到乾清宮西側的養心殿。把皇子讀書場所設在與皇帝辦公很近的地方,也是為了便於皇帝稽察。
清宮對皇子皇孫的讀書有嚴格規定,年齡到了六歲,比須進入上書房讀書,而且無論冬夏,每天卯刻也即清早五點就進入書房,一直到申時也就是下午的三點多才放學,非常辛苦。
封爵分藩後的皇子及外府在此讀書的王、貝勒等,則可以讀到上午十一點,因為他們多多少少要擔任一些差使。一年四季,除了過年(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皇帝及皇太後生日的當日及前一日,以及皇子皇孫自己的生日外,即使除夕也要到上書房讀書,隻是除夕這一天讀到早上八點即可放學。夏天從初伏一直到處暑、臘月從皇帝封印到次年正月開印這段時間,放學時間可以提前到“午初”,也即上午的十一點多。
教授皇子皇孫的老師有兩種,漢文老師稱為師傅,由翰林出身而且有資望的大臣充任,師傅之上還有總師傅,“或一人,或二三人,無定製,有事則至,非日日入直也。”教滿文、蒙古文及騎射的老師稱為諳達,由八旗中精通弓馬、嫻熟滿語、蒙語的人充任,諳達之上也有總諳達。總諳達和總師傅都由皇帝派滿漢重臣充任。另外,每位皇子還配有幾名“哈哈珠子”(滿語,即小男孩子),平日主要服侍皇子及師傅茶食等事,相當於書童。
雍正初建上書房,命鄂爾泰、張廷玉充任總師傅。鄂爾泰和張廷玉都是雍正和乾隆時期的重臣,二人長期擔任皇子們的師傅或總師傅。據陳康祺的《郎潛紀聞》記載:“乾隆元年正月,奉旨著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朱軾、左都禦史福敏、侍郎徐元夢、邵基為皇子師傅,著欽天監擇日開學。”乾隆還麵諭皇子和充任師傅的大臣,“皇子年齒雖幼,然陶淑涵養之功,必自幼齡始,卿等可殫心教導之。倘不率教,不妨過於嚴厲。從來設教之道,嚴有益而寬多損,將來皇長成自知之也。”
皇子們每天讀書的安排是,每天入學以後先學習蒙古語,再拉幾次用竹板製作的弓,然後讀半個小時滿文書。七點半進早餐(清代宮廷一直實行早、晚兩餐製,晚上另有點心供應),從上午八點開始讀漢文書籍。中午十二點進晚餐,晚餐後練習書法(應該還有繪畫)、念古文、念詩。此外應該還有算學,因為乾隆時期入值上書房的蔡新就精通數學。年歲稍大的,還要看《資治通鑒》和做詩、做賦、做文。讀書之外,有時也由師傅講書或共同討論掌故。讀書的皇子皇孫每天到下房休息一兩次,每次不超過十五分鍾,去時必須征得師傅同意。下午三點半放學後,還要練習騎射。乾隆在收錄其即位前作品的《樂善堂全集》自序中寫道,“期間朝夕從事者,《四書》、《五經》、《性理綱目》、《大學愆義》、《古文灃鑒》等書。”雍正八年曾任上書房行走的顧成天在為《樂善堂全集》作的序中說:“竊見自《孝經》、四子、《易》、《書》、《詩》、《春秋》、《戴禮》、以及《左》、《國》、《史》、《漢》、唐宋諸家之文,靡不淹貫。”當時皇子讀書內容可見一斑。
皇子在上書房讀書學習時間很長,有的長達幾十年,甚至已在朝廷擔任要職,還要在書房讀書學習。嘉慶帝曾說“予與十七弟(永璘)在上書房同室讀書二十餘年。”道光皇帝也說,“朕在上書房三十餘年,無日不與詩書相砥礪。”
學習中,皇子與師傅建立了深厚感情。十分感慨地說:“餘幼時日所授書,每易成誦,課常早畢。先生即謂餘曰:‘今日之課雖畢,曷不兼治明日之課?’比及明日複然。吾弟和親王(弘晝)資性稍鈍,日課恆落後。先生則曰:‘弟在書齋,兄豈可不留以待之?’複令餘加課,俟其課畢同散。彼時孩氣,嚐不以為然,今思之則實有益於己。故餘所讀之書倍多,實善誘之力也。”
上書房師傅朱珪,入值上書房四十年,為人純樸和易,對所教皇子皇孫都知無不言,因此備受皇子們尊敬。
皇帝經常對皇子們的學習及師傅們的教授情況進行檢查,並對違反書房規定的皇子進行訓斥,對沒有盡到責任的師傅、諳達進行處罰。,四阿哥永珹以祀神為由逃課,遭到乾隆皇帝的批評,並派人到書房傳旨,“祀神行禮,原在清晨,祀神畢仍可照常進內,乃四阿哥借此為名,一日不進書房,殊屬非是。”這年五月初七,又發生八阿哥永璿不向師傅請假私自從圓明園進城事件(當時皇子們在那裏的上書房讀書),被乾隆皇帝發現後,更是一頓嚴批,上書房的師傅也受到牽連,乾隆皇帝在查看內左門載錄的尚書房入值門單時,發現書房師傅竟有七天時間全都沒到書房去,於是龍顏大怒,當日降下諭旨,“嵇璜年已衰邁,王傑兼軍機處行走,情尚可原,著從寬交部議處。劉墉、胡高望、謝墉、古夢熊、茅元銘、錢棨、錢樾、嚴福、程昌期、秦承業、邵玉清、萬承風,具著交部嚴加議處。至阿肅、達椿,身係滿州,且現為內閣學士,毫無所事,其咎更重,均著革職,仍各責四十板,留在書房效力行走,以贖前愆而觀後效。”這還不算,沒等部議結果出來,第二天又降諭旨,將總師傅之一的劉墉由尚書降為侍郎,謝墉則不但降為編修,且“不複在尚書房行走,著在武英殿修書處效力贖罪。”(國朝宮史續編)也有因為教授不力受到懲罰的。嘉慶二十四年正月,四阿哥(綿忻)因為“經書俱不能成誦,亦未能屬對作詩”。他的師傅果齊斯歡“退出上書房,革去侍郎及一應差使,令往巴裏坤換班。”由此可以看出,無論對眾皇子,還是對他們的師傅、諳達,要求都是較為嚴格的。
尤其是乾隆上位,皇族教育在製度上更加完善、正規。康熙在位的時候,諸皇子分居讀書,到了雍正初年,為了便於皇子的讀書,就在宮中設立尚書房,道光以後統稱上書房。上書房坐落在今故宮內幹清門的左側,上書房之所以設在這裏是為了“近在禁禦,以便上稽察也”。雍正帝還親筆題寫了“立身以至誠為本,讀書以名理為先”的楹聯懸掛其內;乾隆帝對上書房也十分重視,他給上書房題的楹聯是:“念終始典於學,於緝熙單厥心。”
皇子讀書入學年齡早、學習時間長、規矩嚴、課程多。通常,皇帝選擇學問、品德最好的大臣教皇子讀書。
清朝規定,皇子6歲(虛歲)開始讀書,皇子讀書的時間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點至下午3點,共計10個小時。皇帝選定良辰吉日為皇子開學,由於皇子地位尊貴,皇子和師傅互相行禮時,雙方用長揖代替跪拜。上書房的規矩極嚴,皇子讀書要正襟危坐;夏天不許搖扇子;午飯時候,侍衛送上飯來,老師先吃,皇子們在另一旁吃,吃完不休息,繼續功課。上書房隻有元旦、端陽、中秋、萬壽(皇上的生日)、自壽(自己的生日)這幾天放假,一共5天,除夕也不放假。
皇子們學習的內容包括滿、蒙、漢等語言文字以及《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每個皇子都配有漢人師傅,人數多少不定,總管教學事務的稱“總師傅”。學習儒家經典的方法是:師傅讀一句,皇子讀一句,如此反複誦讀百遍後,與前幾天所學內容合起來再讀百遍,周而複始不間斷。五歲開始讀書從不間斷,累得咳血,仍然堅持。每日老師給指定這一段要念120遍,之後再背誦一段新的內容,直至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完全背下來。
由於清朝是“馬上得天下”,因此對皇子、皇孫的騎射武功的訓練也十分重視。每天下午3點半左右皇子們放學後,吃過晚飯,還得上一節“軍事體育課”——騎馬射箭,這部分教習師傅從滿、蒙貴族中挑選,名為“諳達”。“諳達”又分為“外諳達”與“內諳達”:教弓箭、騎射的稱“外諳達”,每位皇子配有5名,為其管理鞍馬、弓箭;教滿、蒙語文的為“內諳達”,一般有3人,他們輪流值班。再有,每個皇子還配有幾名負責茶食等事的書童,這些書童,從八旗大員子弟中挑選,亦輪流值班,每天兩人。
皇帝、皇子對上書房的師傅非常尊重。皇帝命皇子們對總師傅張廷玉、鄂爾泰行拜見禮、作揖,張、鄂二人“立受之”。乾隆帝對上書房的師傅們也十分尊重。福建漳浦人蔡新入翰林院後,任總師傅30餘年,“諸皇子皆敬憚之”。他退休後,乾隆帝對他很照顧,並多次將自己的詩文寄給他。嘉慶帝對他也很尊重,在他90歲生日時特賜匾額,親筆題書“綠野恆春”四字。
乾隆下旨“本朝家法之嚴,即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餘內直時,屆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時都院百官未有至者,唯內府蘇拉往來。黑暗中殘睡未醒,時複依柱假寐,然已隱隱望見有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則皇子進書房也。吾輩窮措大專恃讀書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體乃日日如是。既入書房,作詩文,每日皆有程課,未刻畢,則有滿洲師傅教國書、習國語及騎射等等,薄暮始休。然者文學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嫻熟?宜乎皇子孫不惟詩文書畫無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敗理亂已了然於胸中。”
清宮中的上書房就是皇子皇孫和近支宗室子弟讀書的地方,位置在乾清門的東側,設立於雍正元年,雍正還親筆題寫了“立身以至誠為本,讀書以明理為先”的楹聯懸掛其內。西側與之相對的南書房,則是皇帝的秘書班子所在地,當年康熙皇帝就是在這裏擒拿權臣鼇拜的。中間是乾清門,北邊與乾清門正對的就是乾清宮,曾是順治和康熙皇帝辦公的地方,雍正登基後,把辦公地點移到乾清宮西側的養心殿。把皇子讀書場所設在與皇帝辦公很近的地方,也是為了便於皇帝稽察。
清宮對皇子皇孫的讀書有嚴格規定,年齡到了六歲,比須進入上書房讀書,而且無論冬夏,每天卯刻也即清早五點就進入書房,一直到申時也就是下午的三點多才放學,非常辛苦。
封爵分藩後的皇子及外府在此讀書的王、貝勒等,則可以讀到上午十一點,因為他們多多少少要擔任一些差使。一年四季,除了過年(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皇帝及皇太後生日的當日及前一日,以及皇子皇孫自己的生日外,即使除夕也要到上書房讀書,隻是除夕這一天讀到早上八點即可放學。夏天從初伏一直到處暑、臘月從皇帝封印到次年正月開印這段時間,放學時間可以提前到“午初”,也即上午的十一點多。
教授皇子皇孫的老師有兩種,漢文老師稱為師傅,由翰林出身而且有資望的大臣充任,師傅之上還有總師傅,“或一人,或二三人,無定製,有事則至,非日日入直也。”教滿文、蒙古文及騎射的老師稱為諳達,由八旗中精通弓馬、嫻熟滿語、蒙語的人充任,諳達之上也有總諳達。總諳達和總師傅都由皇帝派滿漢重臣充任。另外,每位皇子還配有幾名“哈哈珠子”(滿語,即小男孩子),平日主要服侍皇子及師傅茶食等事,相當於書童。
雍正初建上書房,命鄂爾泰、張廷玉充任總師傅。鄂爾泰和張廷玉都是雍正和乾隆時期的重臣,二人長期擔任皇子們的師傅或總師傅。據陳康祺的《郎潛紀聞》記載:“乾隆元年正月,奉旨著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朱軾、左都禦史福敏、侍郎徐元夢、邵基為皇子師傅,著欽天監擇日開學。”乾隆還麵諭皇子和充任師傅的大臣,“皇子年齒雖幼,然陶淑涵養之功,必自幼齡始,卿等可殫心教導之。倘不率教,不妨過於嚴厲。從來設教之道,嚴有益而寬多損,將來皇長成自知之也。”
皇子們每天讀書的安排是,每天入學以後先學習蒙古語,再拉幾次用竹板製作的弓,然後讀半個小時滿文書。七點半進早餐(清代宮廷一直實行早、晚兩餐製,晚上另有點心供應),從上午八點開始讀漢文書籍。中午十二點進晚餐,晚餐後練習書法(應該還有繪畫)、念古文、念詩。此外應該還有算學,因為乾隆時期入值上書房的蔡新就精通數學。年歲稍大的,還要看《資治通鑒》和做詩、做賦、做文。讀書之外,有時也由師傅講書或共同討論掌故。讀書的皇子皇孫每天到下房休息一兩次,每次不超過十五分鍾,去時必須征得師傅同意。下午三點半放學後,還要練習騎射。乾隆在收錄其即位前作品的《樂善堂全集》自序中寫道,“期間朝夕從事者,《四書》、《五經》、《性理綱目》、《大學愆義》、《古文灃鑒》等書。”雍正八年曾任上書房行走的顧成天在為《樂善堂全集》作的序中說:“竊見自《孝經》、四子、《易》、《書》、《詩》、《春秋》、《戴禮》、以及《左》、《國》、《史》、《漢》、唐宋諸家之文,靡不淹貫。”當時皇子讀書內容可見一斑。
皇子在上書房讀書學習時間很長,有的長達幾十年,甚至已在朝廷擔任要職,還要在書房讀書學習。嘉慶帝曾說“予與十七弟(永璘)在上書房同室讀書二十餘年。”道光皇帝也說,“朕在上書房三十餘年,無日不與詩書相砥礪。”
學習中,皇子與師傅建立了深厚感情。十分感慨地說:“餘幼時日所授書,每易成誦,課常早畢。先生即謂餘曰:‘今日之課雖畢,曷不兼治明日之課?’比及明日複然。吾弟和親王(弘晝)資性稍鈍,日課恆落後。先生則曰:‘弟在書齋,兄豈可不留以待之?’複令餘加課,俟其課畢同散。彼時孩氣,嚐不以為然,今思之則實有益於己。故餘所讀之書倍多,實善誘之力也。”
上書房師傅朱珪,入值上書房四十年,為人純樸和易,對所教皇子皇孫都知無不言,因此備受皇子們尊敬。
皇帝經常對皇子們的學習及師傅們的教授情況進行檢查,並對違反書房規定的皇子進行訓斥,對沒有盡到責任的師傅、諳達進行處罰。,四阿哥永珹以祀神為由逃課,遭到乾隆皇帝的批評,並派人到書房傳旨,“祀神行禮,原在清晨,祀神畢仍可照常進內,乃四阿哥借此為名,一日不進書房,殊屬非是。”這年五月初七,又發生八阿哥永璿不向師傅請假私自從圓明園進城事件(當時皇子們在那裏的上書房讀書),被乾隆皇帝發現後,更是一頓嚴批,上書房的師傅也受到牽連,乾隆皇帝在查看內左門載錄的尚書房入值門單時,發現書房師傅竟有七天時間全都沒到書房去,於是龍顏大怒,當日降下諭旨,“嵇璜年已衰邁,王傑兼軍機處行走,情尚可原,著從寬交部議處。劉墉、胡高望、謝墉、古夢熊、茅元銘、錢棨、錢樾、嚴福、程昌期、秦承業、邵玉清、萬承風,具著交部嚴加議處。至阿肅、達椿,身係滿州,且現為內閣學士,毫無所事,其咎更重,均著革職,仍各責四十板,留在書房效力行走,以贖前愆而觀後效。”這還不算,沒等部議結果出來,第二天又降諭旨,將總師傅之一的劉墉由尚書降為侍郎,謝墉則不但降為編修,且“不複在尚書房行走,著在武英殿修書處效力贖罪。”(國朝宮史續編)也有因為教授不力受到懲罰的。嘉慶二十四年正月,四阿哥(綿忻)因為“經書俱不能成誦,亦未能屬對作詩”。他的師傅果齊斯歡“退出上書房,革去侍郎及一應差使,令往巴裏坤換班。”由此可以看出,無論對眾皇子,還是對他們的師傅、諳達,要求都是較為嚴格的。